師惠玲 殷樹林
摘 要:本文在實地調(diào)查的基礎上,結(jié)合學者們的有關研究成果,對清澗話的聲母進行了客觀論述。本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描寫清澗話的聲母總數(shù),第二部分論述清澗話聲母的特點,第三部分從對比的角度對清澗話的聲母與普通話的聲母進行比較。
關鍵詞:清澗話 普通話 清澗話聲母 普通話聲母 比較
1988年,語言學家劉勛寧先生再次回到故鄉(xiāng)——陜北清澗,對清澗話做了新的調(diào)查。劉先生通過研究1986年《方言》中發(fā)表的《陜甘寧青四省區(qū)漢語方言的分區(qū)(稿)》,結(jié)合自己的調(diào)查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看法。他認為,《方言》中所描述的清澗話并不是清澗縣城官話。通過對清澗縣城官話和幾個下屬鄉(xiāng)鎮(zhèn)(郝家、石嘴驛和石盤)的話進行對比,他進一步明確了清澗話有“南北之分”。
清澗境內(nèi),以“樂堂堡-李家塔-高杰村”一線為界,將全縣分為南北兩界。南區(qū)地域廣闊,人口數(shù)量也多。東至黃河沿岸,西至清澗縣與子長縣邊境,北至九里山南麓,南至清澗縣和延川縣接壤地帶。北區(qū)東至黃河,與山西省柳林縣隔河相望,西至子長縣邊境,北至清澗縣與綏德縣交界處,南至九里山(見圖1)。
圖1:清澗縣方言分布示意圖(注:圖中“郝家”應作“郝家墕”)
南區(qū)話基本與清澗縣城官話一致,包含了清澗方言的特點。北區(qū)話一般為四個字調(diào),調(diào)類、調(diào)值及連續(xù)變調(diào)接近綏德話,與南區(qū)話差別較大。結(jié)合2006年出版的《清澗縣志》和劉育林先生在《陜北方言概況》中的研究成果,我們以南區(qū)清澗縣城官話為主,對清澗方言的語音進行了新的調(diào)查,從而對清澗話的語音系統(tǒng)進行新的論述。
一、清澗話聲母
普通話中有22個聲母(21個輔音聲母)。清澗方言中共有25個聲母(包括零聲母)。從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兩方面來看,清澗方言發(fā)音情況如下表所述。(表中所用符號為漢語拼音字母加國際音標。)
發(fā)音部位
發(fā)音方法 雙唇音 唇齒音 舌尖前 音 舌尖中音 舌尖后音 舌面前音 舌根音
塞音 不送氣 b[p]補 d[t]到 g[k]哥
送氣 p[p?]堡 t[t?]聽 k[k?]課
塞擦音 不送氣 z[ts]資 zh[t?]治 j[t?]集
送氣 c[ts?]起 ch[t??]吃 q[t??]掐
鼻音 濁 m[m]媽 n[n]能 ng[?]愛
邊音 濁 l[l]冷
擦音 清 f[f]放 s[s]時 sh[?]式 x[?]先 h[x]喝
濁 v[v]問 z[z]你 r[?]熱
(注:在清澗話的實際發(fā)音中,舌根音即舌面后音g[k]、k[k?]、ng[?]、h[x]的發(fā)音部位有點靠前,與舌面中音[c][?][?][?]的發(fā)音非常相似。在本文中,采用舌根音進行注音。)
二、清澗話聲母的特點
在聲母方面,清澗方言最突出的特點有兩個:
一是舌尖前塞擦音比較多。除了包括普通話中的[ts]組和[ts?]組外,還包括了部分舌尖后[t?]組的部分字、舌面前塞擦音[t?]組的部分字和舌尖中塞音[t]組的一些字。
二是除了普通話的21個聲母外,還多出了v[v]、z[z]、ng[?]三個聲母。
三、清澗話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比較
1.清澗話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發(fā)音基本相同的有15個。見下表: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b[p] b[p] 波撥伯把筆百八部布補兵不
p[p?] p[p?] 潑破坡婆鋪撲片拍牌平聘胖
m[m] m[m] 沒買忙米媽門馬饃眉煤貓名
f[f] f[f] 服福富飛法縫分翻風粉瘋房
d[t] d[t] 的都到等多對打倒刀讀堆戴
t[t?] t[t?] 聽天太唐堂臺跳攤糖脫腿鐵
l[l] l[l] 來劉里老拉涼李六龍梁路懶
j[t?] j[t?] 家晉接將教加集架腳講金經(jīng)
q[t??] q[t??] 親錢前七曲強輕墻群橋窮掐
x[?] x[?] 想先寫小學縣笑醒選雪修星
g[k] g[k] 跟圪干高哥鬼谷骨貴鍋郭國
k[k?] k[k?] 看口課哭拷寬靠夸苦康糠褲
h[x] h[x] 和花紅回黃喝或貨還恨后號
r[?] r[?] 人讓如熱軟肉忍弱容潤染揉
? ? 啊一有要藥樣贏碗王羊腰遠
(注:此處清澗話中的舌面前音[t?、t??、?]與普通話中的舌面前音[t?、t??、?]聲母發(fā)音相同,指的是清澗話中的[t?][t??][?]除了與高元音[i]和[y]相拼時的情況。)
2.清澗話里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ts、ts?、s]組聲母在普通話中對應的有三套,即:[ts、ts?、s]、[t?、t??、?]和[t?、t??、?],這種對應有一定的條件。具體對應條件如下:
當舌面前不送氣塞擦音[t?]與高元音[i]和[y]相拼時,除了“擊”“緝”“激”“級”“吉”“急”“菊”“局”“橘”“桔”等字外,聲母會變成舌尖前不送氣塞擦音[ts]。
當舌面前送氣塞擦音[t??]與高元音[i]和[y]相拼時,除了“七”“漆”“琪”“琦”“曲”“趨”等字外,聲母會變成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
當舌面前擦音[?]與高元音[i]和[y]相拼時,除了“吸”“惜”“悉”“習”“熄”“席”等字外,聲母會變成舌尖前擦音[s]。
當舌尖后不送氣塞擦音[t?]與高元音[i]相拼時,除了“只”“知”“織”“植”“殖”“志”“質(zhì)”“稚”等字外,其聲母會相應地變成舌尖前不送氣塞擦音[ts];當其與單元音[A]和雙元音[ai]相拼時,基本都變成了舌尖前不送氣塞擦音[ts];當與前鼻音韻母[an]相拼時,除了“氈”“展”“占”“戰(zhàn)”等字,都變成舌尖前不送氣塞擦音[ts]。
當舌尖后送氣塞擦音[t??]與高元音[i]相拼時,其聲母沒有發(fā)生改變;當與高元音[y]相拼時,聲母變成了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當與單元音[A]和雙元音[ai]相拼時,基本都變成了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當與雙元音[au]相拼時,除“超”“朝”“潮”外,都變成了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當與前鼻音韻母[an]相拼時,除了“纏”“嬋”,剩下的聲母都變成了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
當舌尖后擦音[?]與高元音[i]和[y]相拼時,除了“失”“濕”“十”“石”“實”“食”“世”等字外,聲母變成了舌尖前擦音[s];當與雙元音[ai]和鼻音韻母[an]相拼時,聲母變成了舌尖前擦音[s];當與雙元音[au]相拼時,除了“燒”“少”“紹”等常用字外,聲母都變成了舌尖前擦音[s]。(注:上面所舉的例字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中的字為標準,選出了清澗方言中經(jīng)常使用的字的發(fā)音。)
清澗話中的舌尖前塞擦音、擦音[ts、ts?、s]組聲母在普通話中聲母的具體對應關系例字舉例如下表: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z[ts] z[ts] 子走再災載宗粽早組最者尊
j[t?] 雞句肌幾紀濟基紀舉居擠機
zh[t?] 摘炸窄債寨指紙爭站止齋支
d[t] 底低
c[ts?] c[ts?] 才詞從菜擦此草湊菜粗醋村
q[t??] 區(qū)取起妻棋旗齊騎器欺渠娶
ch[t??] 查岔叉差柴拆吵炒產(chǎn)鏟吃齒
t[t?] 梯蹄剃
d[t] 地弟遞
s[s] s[s] 素四死思寺掃撒薩三速蘇色
x[?] 序徐需須許洗西喜虛胥稀希
sh[?] 是事時師市士屎史山沙刪梢
(注:普通話中[t?、t??、?]與[i]和[y]相拼時,清澗話中都把聲母[t?、t??、?]相應地變成了[ts、ts?、s],其韻母也由高元音[i]和[y]變成了舌尖前元音[?]和[?]。)
3.在清澗話中,舌根鼻音[?]是一個聲母,讀[?]聲母的很多字在普通話中都讀零聲母。舉例如下: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 [uo] 我
[?] 餓惡鵝娥蛾峨鱷訛噩鄂
[?ai] [ai] 愛艾哀埃礙癌藹隘
[??] [au] 熬奧傲襖拗懊
[??u] [ou] 偶歐藕慪毆
[??] [an] 按案岸庵氨暗
[???] [?n] 恩
[?a?] [a?] 昂骯
4.清澗話中的[n]聲母字,有一部分在普通話中是齊齒呼零聲母字。舉例如下: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nai] [ia] 崖
[ai] 挨
[nia] [ia] 牙鴨壓押
[ni] [ian] 眼年碾攆念
[niau] [iau] 咬
[ni??] [i?] 硬
5.[z]是一個舌尖前濁擦音。清澗話中聲母是[z]字的,在普通話中都是零聲母字。舉例如下: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z?] [y] 語玉雨域欲余遇預御育瑜羽
[z?] [i] 藝移衣譯易逸儀已億佚意異
6.在清澗話中,唇齒濁擦音[v]經(jīng)常與合口呼的一些字相拼,如下表: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v?] [u] 物五吳武務午舞鵡嫵
[uang] 忘
[v??] [u?n] 問文吻聞瘟紋
[v?] [uan] 萬挽
[vA] [ua] 襪
[vei] [uei] 維味
(注:在清澗話常用字中,唇齒濁擦音[v]與合口呼相拼的字基本為上表所列的字,像清澗話中的“娃”“外”“汪”“委”“溫”“碗”等合口呼字就不與唇齒濁擦音[v]相拼。)
7.普通話里的不送氣塞音、塞擦音聲母,在清澗話里有一些字變?yōu)樗蜌獾娜?、塞擦音聲母。如下表所示?/p>
清澗話 普通話 例字
[p?] [p] 部~隊布~置白病笨敗薄抱堡
[k?] [k] 柜跪
[t?] [t] 肚淡蛋毒
[ts?] [t] 遞弟
[ts] 字
[t??] [t?] 舊盡近匠
[t??] [t?] 柱趙重輕~
參考文獻:
[1]劉勛寧.陜北清澗話的歸屬[J].方言,1988,(2).
[2]楊明芳等.清澗縣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3]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邢向東.神木方言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2.
[5]劉育林.陜北方言概況[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80,(1).
[6]李延梅,汪東鋒.子長話與普通話的語音比較研究[J].延安大學
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
(師惠玲 殷樹林 黑龍江哈爾濱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 150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