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Delabastita雙關語翻譯理論看英語雙關語的翻譯策略

2013-04-29 12:32:05虞佳佳
現(xiàn)代語文 2013年5期
關鍵詞:雙關語

摘 要:雙關語是漢英語言中常見的修辭手法。在《愛的徒勞》中,莎士比亞運用了大量雙關語,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中英文化背景的不同,造成了文中雙關語中譯的重重困難。著名翻譯家梁實秋和朱生豪對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嘗試。本文通過Delabastita雙關語翻譯理論,對兩人的譯本進行比較研究,探討兩種譯本的不同點,從而進一步深化對雙關語翻譯的認識

關鍵詞:雙關語 《愛的徒勞》 Delabastita 雙關語翻譯理論

一、引言

文學作品是反映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一般來說,文學作品具有兩種功用:一種是欣賞,即文學作品運用語言以愉悅人們并使其獲得美的體驗;另一種則是影響人們的情感和道德觀念。文學語言作為一種藝術語言兼具以上兩種作用。在許多文學作品中,雙關語是一種較為常見的修辭手法,其目的在于實現(xiàn)文本的生動有趣。因此,這類詞語極富幽默性并且能夠深入地刻畫人物的心理和性格特點。

研究英美文學中的雙關語現(xiàn)象涉及三個層次的意義:作家、作品和讀者。文學作品運用詞匯傳達作品信息,在這個過程中,交流雙方表達各自的理解。因此,對譯者而言,表達雙關語的意義,打破思維定勢以及展現(xiàn)原文的內蘊極為重要。但這正是雙關語翻譯過程中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

《愛的徒勞》是莎士比亞的一部重要的喜劇作品,講述了一個美麗而又滑稽的愛情故事。Navarre國國王和三個大臣發(fā)誓三年內一起學習外國藝術并且不近女色。然而,法國公主及其三個女官為商討某地的歸屬問題來到Navarre。這四個男人很快放棄了他們的初衷,墜入了情網。四對青年演繹了陣陣捧腹的笑劇。最后,法國國王的突然離世使得公主一行人倉促離開。臨走前,女人們聲稱,如果男人們可以等他們一年,則證明男人們遵守了承諾。在女人們翩然離去的身影中,這出劇落下了帷幕。

在這部作品中,莎士比亞沿襲了其使用雙關語(包括同音異義詞和同形異義詞)的寫作手法。在這些雙關語中,有的由一個簡單的詞構成,有的由短語構成,還有的由句子組成。譯者要將英語雙關語譯成中文,并讓中國讀者理解,困難重重。對此,梁實秋和朱生豪兩位譯者竭盡所能使他們的譯文表現(xiàn)出原文的風格。然而,英語雙關語可譯又不可譯。

二、Delabastita雙關語翻譯理論和梁朱兩個譯本

雙關語“Pun”又稱“Paranomasia”,源起于拉丁語“Paronomazein”,指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是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修辭方式。雙關語一般包括同音異義詞、一詞多義和詞義曲解。同音異義詞利用音同或音近的條件使詞語或句子語義雙關。一詞多義或者稱為語義雙關,即利用詞語或句子的多義性在特定語境中形成的雙關現(xiàn)象。而詞義曲解則表示故意誤解某一詞,從而在語境中由人物填補完整。

Delabastita認為,雙關語是指在各種各樣的語言現(xiàn)象中,挖掘所用語言的結構特征而導致在理解方面形成兩種有意義的結構相似可意思不大相同的語言架構的一種現(xiàn)象。在其雙關語翻譯理論中,他提出三種大同小異的雙關語翻譯策略分類法,根據張南峰(2003)的總結共有以下幾種方法:1.用同類型的雙關語保留原文雙關語的兩層意思。2.以不同類型的雙關語保留原文雙關語的兩層意思。3.雙關語譯為類雙關語:用某些帶有文字游戲性質的修辭手段(例如重復、頭韻、腳韻、所指含糊、反語等等),以求再造原文雙關語的效果。4.雙關語譯為非雙關語:以非雙關語的方式傳達原文雙關語的一層或兩層意思,但也有可能把兩層意思都譯得“面目全非”。5.雙關語譯為零:刪去包含雙關語的一段文字。6.照抄原文:把原文雙關語原封不動地搬到譯文里。7.非雙關語譯為雙關語:在翻譯一段不包含雙關語的原文時,自己制造雙關語。8.零譯為雙關語:在譯文里加入一些包含雙關語的全新的語篇材料。9.編輯手段:在注釋、譯序等地方解釋原文的雙關語或者提供另一種譯法,等等。筆者借用這些方法,探討《愛的徒勞》兩個譯本中英語雙關語的翻譯策略是否可行。如:

(1)Light seeking light doth light of light beguiles.(P10)

朱生豪譯(以下簡稱“朱譯”):本想找光明,反而失去了光明;因為黑暗里的光明尚未發(fā)現(xiàn),你兩眼的光明已經轉為黑暗。

梁實秋譯(以下簡稱“梁譯”):追求光明反被光明騙走了光明。

原文中出現(xiàn)了四個“l(fā)ight”,但只有第一個和第三個表示“眼睛”。當時英國有一種說法,眼睛自身可以發(fā)光,人們只用這束光就可以看見。此外,第二個“l(fā)ight”表示“智慧”,第四個表示“視野”。從兩個譯本比較來看,第一個譯本遵循四個“l(fā)ight”的意思,并保留了原句的結構。而第二個譯本則是直譯。相比第一個譯本,第二個譯本對于讀者來說過于晦澀難懂,除非讀者已閱讀過全文,否則將很難理解這句翻譯。再如:

(2)Berowne:…By the world,I would not care a pin if the other three were in.(P96)

朱譯:憑著全世界發(fā)誓,即使那三個家伙都落入了情網,我也不以為意。

梁譯:我對全世界發(fā)誓,那三個人若是也在鬧戀愛,我是絕不介意。

在《愛的徒勞》中,Berowne是Navarre國的一名大臣,聰明機智,喜歡耍小聰明。因此,他的語言特點正如其人一樣可愛迅捷。在例句中,“in”一語雙關。一方面,它表示其他三個男人違背誓約戀愛了。另一方面,“in”暗示這幾個主人公在熱戀過程中所遇到的麻煩。梁譯本中,譯文只表示出了一層意思。而朱譯本中,創(chuàng)造性地將“in”翻譯為“落入了情網”。而且,這版翻譯展現(xiàn)出如網狀般糾纏復雜的愛情糾葛,恰好應了原文情節(jié)。

從Delabastita雙關語翻譯理論看,兩個例句中梁實秋采用的翻譯策略是將雙關語譯成一個簡單的單詞或句子,而朱生豪是譯成漢語中同義的另一個雙關語。因而,梁實秋的翻譯版本會造成一定的閱讀障礙,影響譯著的整體效果。再如:

(3)Berowne:Thou grievest my gall.(P156)

朱譯:你不知道我心里多苦!

梁譯:你傷了我的膽。

原句中“gall”一語雙關。“gall”不僅是指人體器官,在文中同時也表示說話者心中的苦痛。朱譯本準確地表達出第二重意思,而梁譯本中沒有涉及,只表達了第一層含義。就Delabastita雙關語翻譯理論而言,兩位譯者都將該雙關語用另一種交流形式翻譯出來,同時也都只表達出一層語義,雙關的效果沒有展現(xiàn)出來。但將“gall”譯成“苦”更易接受。從而可以得出,翻譯雙關語時,如果不能兼顧兩個語義層面,表達出更為深層的含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策略。再如:

(4)Katharine:No,Ill not be your half.(P156)

朱譯:不,我可不跟你配對兒。

梁譯:不,我不做你那半個人。

Katharine是《愛的徒勞》中法國公主的一名女官,蕙質蘭心、嫉惡如仇。她所說的話極富個人色彩——情緒化、果敢直接。聯(lián)系上下文可以看出,她想表達兩層含義:首先,她不喜歡跟Longaville送做堆(Longaville即Navarre國另一名大臣。在假面舞會中,四位女主人公設計捉弄四名男主人公。原句語境中,Longaville誤將Katharine認作是其心上人Maria)。其次,她并不打算嫁給他。因此,誤會與戲弄造成了這幕場景滑稽有趣。然而,梁實秋再次采用直譯的手法,而朱生豪卻是將其譯為了一個漢語雙關語,相比而言,朱譯本更具喜劇效果且貼近原作。

從這些例子來看,兩位譯者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進行雙關語翻譯。確切地說,梁實秋的翻譯手法比較保守,而朱生豪的翻譯手法更為靈活多變。正如Delabastita的雙關語翻譯理論所示,一定的翻譯風格與譯者的翻譯理念密切相關。由于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朱生豪和梁實秋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翻譯觀。Delabastita的分類法,有助于研究某個譯者或者某個文化的翻譯觀和文學觀。Delabastita的分類法十分細致、合理。如果用來衡量譯者的翻譯觀,則可把這十種策略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偏重譯文的充分性,即朱生豪的譯文;第二類偏重譯文的可接受性,即梁實秋的譯文。

三、兩個譯本的比較

梁實秋(1903~1987)和朱生豪(1912~1944)都是莎士比亞作品的著名翻譯者。自1930年起,梁實秋開始獨立翻譯莎士比亞作品,并且花費了四十年的時間完成了莎士比亞全集的翻譯。朱生豪從1935年到1944年共翻譯了31本莎士比亞作品。但兩者的翻譯風格完全不一樣。梁實秋追求“忠實”原則,他的語言相對偏向于學院派風格。他的譯本比較適合用來學習。而朱生豪崇尚“神韻”,他的譯本更為流暢也更受歡迎。

翻譯觀包括翻譯態(tài)度、目的、策略和美的鑒賞。梁實秋提出的翻譯觀,逐漸影響了新文化運動期間的主流詩學和他的文學理論。朱生豪則是因其興趣、愛國主義意識和個人經濟地位決定了他翻譯莎士比亞作品的動機,這即是他的翻譯觀,正如他翻譯的作品,強調并積極運用歸化的策略。此外,朱生豪力求在譯文中還原原作的獨特魅力。

(一)表現(xiàn)“音美”方式上的不同

莎士比亞的戲劇以一定的音韻著稱,節(jié)奏上豐富多變,雙關語也加強了音韻上的效果。但是梁實秋的譯文并沒有展現(xiàn)這種效果。相比之下,在朱生豪譯本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一定的旋律、節(jié)奏和韻律。這是因為,朱生豪有豐富的英語知識,而且也擁有很深厚的古文功底,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頗深,因而可以在翻譯過程中有意識地靈活運用。例如:

(5)Rossline:An if my face were but as fair as yours,

My favour were as great.Be witness this—

Nay,I have verses,too,I thank Berowne;

The numbers true,and,were the numbering too,

I were the fairest goddess on the ground.

I am compared to twenty thousand fairs.

O,he hath drawn my picture in his letter!

Princess:Anything like?

Rosaline:Much in the letters,nothing in the praise.

Princess:Beauteous as ink—a good conclusion.

Katharine:Fair as a text B in a copy-book.(P138)

朱譯:

羅瑟琳:我希望您知道,只要我的臉龐也像您一樣嬌艷,我也可以收到像您的一樣的貴重的禮物;瞧這個吧。嘿,我也有一首詩呢,謝謝俾隆,那音律倒是毫無錯誤,要是那詩句也沒有說錯,我就是地上最美的女神;他把我跟兩萬個美人比較。?。∷谶@信里還替我描下一幅小像哩。

公 主:可有幾分相像?

羅瑟琳:字寫得到還漂亮,可惜內容華而不實。

公 主:就是說和墨水一樣漂亮,這倒有幾分像咧!

凱瑟琳:一準是一手黑墩墩的正楷。

梁譯:

羅瑟琳:我愿意您知道:如果我的臉也像您的一樣白凈,我的禮物會是一樣的貴重;看看這個。哼,我也有一首詩,我謝謝伯龍;音節(jié)倒是沒有錯誤;如果估量也不錯誤,我是人間最美的仙子:他把我和兩萬個美人相比擬。??!他在信里給我描了一幅肖像。

公主:描寫得像不像呢?

羅瑟琳:黑的字母倒是很像,贊美的話一點也不像。

公主:美得像墨水一般;很好的結論。

凱瑟琳:白凈得像鈔寫簿中描花大寫的B字一般。

Navarre國王送給公主一塊鉆石當作禮物,而大臣Berowne給Rosaline送去一封信并隨信帶去一幅畫。即使女人們內心感到很高興,但表面上還是對禮物挑挑揀揀。Rosaline是個黑美人,文中最有意思的一詞即是“ink”,這是個一語雙關的詞。因此,譯者翻譯這部分時,必須既要表達出女人們的心情,也要準確地翻譯出雙關語,這就是問題所在。比較朱譯本和梁譯本,在有些句子的語言處理上,朱譯本更容易理解,而且采用了中文短語和成語,讓讀者印象深刻。但是在雙關語翻譯上,梁譯本處理得更好。梁實秋將句子“Much in the letters,nothing in the praise”譯為“黑的字母倒是很像,贊美的話一點也不像”,活脫脫描繪出了一個可愛的淑女。從梁實秋的譯文中,讀者可察覺出Rosaline必定很像這幅畫,而且她開始喜歡上Berowne。可作為一個矜持的淑女,她不可以在人前直接表露自己的情感。但在原文中,幾位女士的對話自然隨性、親近且沒有等級觀念,像一般閨蜜一樣聊心事。兩個譯本中,這種親近自在的關系一覽無余。從這種意義上說,兩種譯文都是成功的。

(二)譯文風格上的不同

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語言是后來者難以企及的。這不僅僅是因為古英語的影響,也是由于在其作品中除了文學語言之外,還有當時許多生動的口語表達方式。這些口語化表達方式由演員在舞臺上展現(xiàn)。梁實秋翻譯這些口語化句子時,采用的是正式的詞語和句子。再反觀朱生豪,他常選擇充滿強烈表現(xiàn)力的口語,可以重現(xiàn)劇中不同人物的身份特點。這種表現(xiàn)方式可以使讀者體會到這些角色的不同心情:愉悅、憤怒、悲傷以及快樂。上述所引用的例子可以解釋這一點。

(三)優(yōu)雅與粗俗

粗俗語言也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一大特色,加強了舞臺效果。在梁實秋翻譯版本中,他沒有仔細考慮這些粗俗語言并認為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粗俗場景應該保留,如此才能使譯文忠實原文。在朱生豪的版本中,朱生豪將原文中的粗俗用語都凈化了。如:

(6)Costard:O,marry me to one Frances!I smell some lenvoy,some goose in this.(P66)

朱譯:

考斯塔德:咳,還不是把我配給一個臭花娘——這話里有幾分說明,有幾分呆鵝的味道。

梁譯:

考斯達:?。∵€給我娶一個老婆:我覺得你的話中有詐。

句子中的“goose”便是雙關語:一方面表示“cheat”,另一方面又有“bitch”的含義。兩位譯者都只譯出了一層含義。如果譯者直接翻譯該詞,會給讀者帶來疑惑;但如果略去該詞或者只是簡單地譯出字面意思,又不能表現(xiàn)出原文的意義,譯者因此進退兩難。所以,在翻譯雙關語時會存在一定的制約因素。正如《愛的徒勞》,即使其中有些雙關語可以成功譯成中文,如朱生豪所譯,但仍然有一些限制條件制約翻譯。

四、雙關語翻譯過程中的制約因素

影響雙關語翻譯的制約因素可以分為兩部分,言語差異和非言語差異。言語差異造成的制約因素是不可避免的,對雙關語翻譯的影響很大。此外,英語和漢語之間的不同,比如發(fā)音和句法上的差異,也會影響英語雙關語的翻譯。在《愛的徒勞》中就有許多同音異形詞,給譯者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

(7)Berowne:Pell-mell,down with them!But be the first advised in conflict that you get the sun of them.(P135)

梁譯:不顧一切,打到她們!但是首先要注意,在沖突里你們務必要占據有利的形式.

“sun”和“son”發(fā)音相同,一指利用女人,又指女人懷孕。作為象形文字,漢語不能表現(xiàn)出由同音異義詞構成的雙關語的效果。不了解這一點,譯者只能譯出一層意思。

非言語差異也包含很多因素,像文化差異和譯者翻譯觀的不同等,這些差異在翻譯雙關語時造成了許多障礙。如:

(8)Berowne:The spring is near when green geese are a-breeding.(P19)

梁譯:春天近了,小鵝就要孵出……

原句中,“green geese”不僅僅表示鵝,也指代缺乏經驗的傻瓜。但在漢語中,鵝沒有文化意象。在梁實秋翻譯版本中,他對此雙關現(xiàn)象無能為力,只能選擇放棄“缺乏經驗的傻瓜”這一層意思。除了文化差異,非言語因素也包括譯者的消極態(tài)度和狹隘的翻譯觀,這些因素都將制約雙關語翻譯。

梁實秋和朱生豪都是中譯莎士比亞作品的大家。但兩位譯者在風格、翻譯技巧、措辭和語言組織等方面都大為不同。梁實秋的翻譯版本對研究莎士比亞作品的學者而言更為方便。朱生豪的翻譯版本則更有利于莎士比亞作品的傳播。兩者從不同視角來詮釋莎士比亞這些經典作品??傊?,梁實秋主要采用異化的方法來翻譯雙關語,而朱生豪采用的是歸化的翻譯策略。雖然翻譯策略不同,但基本上達到了他們翻譯的目的。

五、結語

翻譯作品總會存在一些遺憾,梁實秋和朱生豪的兩個譯本也不例外。梁實秋的譯本保守且不夠靈活。朱生豪的譯作更為優(yōu)雅,但有時未免有“炫耀文采”之嫌。

基于Delabastita雙關語翻譯理論,通過比較《愛的徒勞》兩個譯本,可以得出以下結論。首先,譯者對翻譯雙關語采用的策略不同,這與時代背景和主流文化有關。其次,翻譯雙關語,受到許多因素的制約,如言語差異和非言語差異。

由于國籍、宗教文化和語言表達及鑒賞習慣的不同,人們對于幽默化的語言表達效果做出的反應也不同。英語中兩個同形同音異義詞在漢語中沒有確切的對應詞,一詞多義現(xiàn)象在漢語中也沒有一定的對應。正因如此,譯文要表現(xiàn)原文雙關語所引起的獨特效果更是難上加難。

可譯和不可譯總是相對的。只要社會和文化差異存在,翻譯過程中的障礙就會存在。雙關語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譯的。筆者認為,在文學作品翻譯中遇到雙關語時,應該理解原文中雙關語的兩層意思,結合自身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習慣,選擇一種恰當的翻譯策略來把握原文語境的內涵和魅力。因此,譯者不僅要具備深厚的英語知識,而且要深入學習中國文知識學。如此,譯者才能從漢語中選擇準確的詞句來完美地表現(xiàn)英語雙關語的內蘊。

參考文獻:

[1]Newmark,P.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2]張南峰.Delabastita的雙關語翻譯理論在英漢翻譯中的應用

[J].中國翻譯,2003,(1):30~35.

[3]莎士比亞.愛的徒勞[M].殷耀注釋.北京:商務印書館,2002.

[4]莎士比亞.愛的徒勞[M].朱生豪譯.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

社,2001.

[5]莎士比亞.空愛一場[M].梁實秋譯.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遠東圖書公司),2001.

[6]劉天華,維辛.梁實秋讀書札記[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

社,1990.

[7]辛紅娟.雙關翻譯的制約因素[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2002,(2):68~70.

(虞佳佳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315211)

猜你喜歡
雙關語
雙關語的英譯策略研究
——以《西游記》的詹納爾和余國藩譯本為例
俄語文學作品中的雙關語探索
牡丹(2020年12期)2020-07-27 16:24:39
概念整合理論視角下的雙關語認知
時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20
俄語雙關語及其漢譯技巧探究
長江叢刊(2017年18期)2017-12-05 13:49:47
大腦如何感受幽默
英漢雙關語對比與研究
西部皮革(2016年20期)2016-02-23 11:16:08
雙關語的隨附性解釋
外語學刊(2016年4期)2016-01-23 02:34:05
德拉巴斯蒂塔的戲劇雙關語翻譯模式研究
山花(2015年8期)2015-07-10 16:07:40
也說雙關語的解讀機制*——兼談最佳關聯(lián)推定策略的細化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46
日語雙關語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在實際語言生活中的應用
南昌县| 涡阳县| 泰顺县| 沂水县| 启东市| 西乡县| 鹿邑县| 花莲县| 大余县| 澄江县| 陈巴尔虎旗| 吕梁市| 汝阳县| 黑水县| 共和县| 磴口县| 东光县| 九江县| 兴国县| 老河口市| 舞钢市| 东港市| 泽州县| 班玛县| 仁化县| 微山县| 鄂尔多斯市| 木兰县| 盐池县| 中江县| 呼伦贝尔市| 湟中县| 博兴县| 朝阳县| 茂名市| 恭城| 肥西县| 麻栗坡县| 平遥县| 台东县| 赤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