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靜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希望能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些指導和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積極心理學 自我教育
課 題:本文是2011年山東省教育科學研究所課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與教育對策》(課題編號:2011GG249)的階段性成果。
《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析與教育對策》課題組于2013年對山東省部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職學生在學業(yè)與就業(yè)、人際關系、戀愛與性心理、情緒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針對這些問題,本課題組提出以下教育對策。
一、提高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
高等職業(yè)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為社會培養(yǎng)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在這個目標的指引下,高職院校重視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在于,現(xiàn)在很多高職院校只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一技之長的重要性,忽視了提高學生心理素質和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山東省高職院校在開展教學時存在的一個普遍做法:增加實訓課時,減少理論課時。特別是語文、政治等基礎課的課時在教學中一再被壓縮,更別提針對高職學生開設心理教育的專門課程的課時了。在不少高職院校的領導層和管理層看來,實習課對學生學習實際操作專業(yè)技能有用,基礎課程和心理課程對學生培養(yǎng)的作用相對來講不大。這種觀點具有相當?shù)拇硇院兔曰笮?。事實是否果真如此呢?/p>
在崇尚實用主義的當今社會,幾乎所有人都在追求有用,是否有用已成為我們做事的前提,但眼前的有用和未來會產生的價值往往不同。美國著名的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來自于專業(yè)技能,85%取決于良好的人際關系和他的為人處世的能力??梢娦睦斫】祵τ谑聵I(yè)成功的重要性。喬布斯年輕時因為興趣學習過書法,當時很少有人能看到學習書法的價值。但正是通過學習書法,喬布斯掌握了不同的字體,培養(yǎng)了對美的感受力,后來這成為蘋果公司開發(fā)的計算機的最大優(yōu)勢之一。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笔聦嵣希恍┛此茻o用的東西往往是有大用的。試想,如果高職院校因為開設了“無用”的心理教育課程而挽救了一個潛在的自殺者的生命,這豈不是最大的功用?高職院??梢越o社會輸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很好應對未來挑戰(zhàn)的高技能人才,這豈不是中國這個制造業(yè)大國的福音?相反,如果高職院校輸送的畢業(yè)生只是技能合格,但沒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畢業(yè)生又如何在紛繁復雜、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安身立命?所以,高職院校首先要從領導層面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真正落實到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具體行
動上。
二、營造積極的校園環(huán)境
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和校園文化是高職學生健康成長的外部條件,這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起著感染熏陶和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應該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和調適作用。
高職院校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和社會實踐活動,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實處。要充分發(fā)揮校園網站、廣播臺、宣傳櫥窗、校報等宣傳優(yōu)勢,營造一種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教育氛圍,并讓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高職院校要高度重視和鼓勵學生社團建設,因為學生社團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載體,對營造校園文化氛圍和學校歷史傳統(tǒng)的傳承都有重要作用。參與學生社團,是學生豐富校園生活、培養(yǎng)興趣愛好、豐富內心世界的重要形式。高職學生加入某一類社團后,可以在發(fā)展自身愛好的同時,使自己某一方面的技能特長得到鍛煉發(fā)揮,因而獲得較強的自我認同感,增強自信心,這也可以為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礎。高職學生參加校園社團,也使他們能夠找到歸屬感。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和歸屬的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fā)展的境界或程度。歸屬感是人在社會交往中的重要需要,高職學生從參與社團活動中獲得的歸屬感,又可以進一步發(fā)展成榮譽感和對集體的責任感,為學生日后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教育實踐要吸納積極心理學等心理學的最新研究成果
隨著哈佛大學公開課《幸福課》在網上的傳播,積極心理學逐漸進入中國教育界的視野。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心理學界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研究思潮。它強調心理學的研究應從過去對心理問題的過分關注,轉向對人類積極力量的關注,提倡用一種積極的方式來對人的心理現(xiàn)象作出新的解讀。通過對人類的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研究,促進個人、群體和整個社會發(fā)展完善和自我實現(xiàn)。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積極心理學的結合既有理論上的可能性,更有現(xiàn)實的必要性。
積極心理學提出了積極預防的理念,改變了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維模式。傳統(tǒng)的心理咨詢和醫(yī)療是等到學生心理問題出現(xiàn)之后,依靠外在的力量進行修補;積極心理學認為人類自身存在著可以抵御各種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力量,預防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養(yǎng)出積極優(yōu)秀的品質。這對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來說是一個很有意義的啟示。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注重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品質,幫助學生關注到自身的優(yōu)秀品質,進而淡化自身弱點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做到有效預防各種心理問題的發(fā)生。治病于未病,這與中國古老的中醫(yī)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處。
積極心理學還從提高心理教育工作者自身的幸福感和創(chuàng)造力入手,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在傳統(tǒng)主流心理學背景下,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教師往往把自己當做教育者、拯救者的角色,把來訪的學生當做問題學生。然而,常常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師自己是個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幸福感強的人,還是相反,且會面對生活中的一大堆煩惱而束手無策。如果是后者的話,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工作就會加劇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本人的分裂和痛苦。積極心理學認為,教師和學生一樣都是成長、發(fā)展的個體,教師也要善于培養(yǎng)自己的積極心理,關注自身的健康成長,增強生活和工作中的幸福感和創(chuàng)造力。積極心理學充分調動了教師和學生的主觀性、創(chuàng)造性,促進了二者的共同成長。
四、重視傳統(tǒng)文化資源,幫助高職學生找到心靈家園
高職院校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多數(shù)到制造或服務性行業(yè)的一線工作,勞動強度大、節(jié)奏快、工作內容相對機械單調,勞動報酬也比較低。加在他們身上的壓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緩沖,就容易出現(xiàn)各種心理問題和心理危機。富士康公司曾有多位年輕員工自殺的事件就折射了這一嚴峻的社會現(xiàn)實。
造成這個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現(xiàn)在的青年人缺乏科學的信仰和正確的價值觀,沒有建立起自己的心靈坐標。因此,在這個社會中很容易迷失,看不到生命的意義和存在的價值,當工作或生活中出現(xiàn)了一點挫折,就輕易采取一種極端的方式。所以,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幫助學生確立心靈坐標,找到心靈的棲息地。這樣當他們步入社會、應對壓力的時候,就有了一個有效的緩沖地帶。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獨特的價值。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幾千年的社會發(fā)展中積累了極為豐富的內涵。儒家的積極入世、自強不息、中庸樂觀、修身養(yǎng)性等人生態(tài)度,道家的順其自然、返璞歸真、超然物外、自由曠達等人生理想,能夠讓不同個性的同學找到與自己心靈呼應的契合點?,F(xiàn)代生活壓力大、節(jié)奏快,人常常會有一種被時間追逐的焦慮感。在本課題問卷調查中,參與調查的33%的高職學生常常會感到焦慮。這可以讓學生練習一門中國古代具體的藝術形式,如書法、繪畫、音樂、詩詞吟誦等,從一筆一畫中,從每個琴弦中,從每首詩詞的每個音節(jié)中,體驗時間靜靜流逝的感覺,從而有效地緩解焦慮和緊張。
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髓有機結合,既可使學生了解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道”的層面的東西,幫助他們確立人生觀、價值觀,又可鼓勵學生學習一個具體的古代藝術門類來修身養(yǎng)性。這樣我們的畢業(yè)生在這個變動復雜的世界里,才會有堅實的內心力量去面對困難去開拓未來,才可能如南懷瑾先生所言“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五、努力推動高職學生開展自我心理健康教育
從教育本質上來講,對人一生的任何階段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教育能與自我教育相比,所有教育都是自我教育的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目的都是要推動自我教育,為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提供契機。
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參加課程、閱讀書籍等方式了解心理學方面的基本知識,培養(yǎng)反思內省的習慣。打個通俗的比方,就是給自己的心靈照一照鏡子。我們天天在鏡子前看自己的容貌,但是卻很少有人去關注自己的心靈。高職學生可以通過寫日記,或者每天晚上臨睡前在腦海里將自己一天的生活過一遍的方式來進行反思。高職學生還要學習用健康的思維方式替代不健康的思維方式,學會運用合理的心態(tài)看待所面臨的問題,采用適合本人的問題處理方法,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和心理激勵等等。
沒有一個人可以代替另外一個人去生活,路必須自己去走。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動性交還給學生,發(fā)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鼓勵他們進行自我認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只有讓學生能夠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能夠成為他自己,他們內心的幸福感才會增強,才會擁有勇氣和力量去開拓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