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散文的“情趣”是指其在反映生活時所顯示出來的富有感情色彩的藝術意趣。在蘇教版高中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散文,它們繪聲繪色地表現(xiàn)了生意盎然的情趣,清新靈動,惹人喜愛。讀起來上口,評起來美妙,情趣是散文的本質特征,如今超達深遠的情趣成為現(xiàn)代散文的美學追求,對現(xiàn)代散文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一、探索情趣依附,洞悉散文魅力
散文,我們在文中看到的常是松散的片斷,所描述的對象的主要特征并不十分統(tǒng)一,即使統(tǒng)一,也不十分嚴密,而是有點松散,所敘寫的客觀材料可以是缺乏連續(xù)性、相近性、閉合性的。但是形式上的散并不是散亂,情趣的統(tǒng)一性是散文內(nèi)在的凝聚力,散文的內(nèi)在情趣,在主要特征上是高度統(tǒng)一的。經(jīng)典的散文沒有任何斧鑿之痕,一切都得力于情感對敘事寫景的從屬性,這是散文爐火純青的表現(xiàn)。
情趣雖然處于對敘事的依附性地位,但絕不能說它可以忽視,因為從形象的本質、文章的結構上來說,情趣還處于綱領性地位,敘事的性質和強度是由情趣的性質和強度決定的。在散文的形象種子中就蘊藏詩的胚芽,許多個性鮮明的散文實際上就是詩。散文中的抒情很少是獨立的,它總是在記事、狀物、寫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在散文中抒情依附于敘事是自然的,—切文學形象都要有感情的特征,但是散文的特殊審美規(guī)范卻更著重感覺和知覺。如果說詩是以感情沖擊感覺和知覺,以變異了的常軌以外的感覺知覺為基礎的話,那么散文就是以在常軌感情以內(nèi)的感覺知覺為基礎的。散文家的自我感情和自我感覺之間有一種特別現(xiàn)實的緊密的從屬關系,二者想象性的浮動空間比任何其他藝術形式都狹窄。散文家的任務就是在保持自我的感情從屬于自我感覺的前提下,充分利用二者之間的有限浮動性,在間不容發(fā)的臨界線上施展作者保持平衡的能力,過于拘泥或過于超脫都是有可能越出散文藝術的生命線的。
二、解讀散文情趣,直擊高考前沿
散文類文章的閱讀重在考查梳理作者行文思路、進行文章觀點分析概括,從中感悟其情趣。
標題是文章的窗口,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這個窗口,我們就能比較簡便地窺探散文的精髓,如2011年全國高考卷中有一題是“文中反復出現(xiàn)的‘針挑土有哪些豐富的內(nèi)涵”?根據(jù)其卷子內(nèi)容可這樣作答:①是黑妮工作狀態(tài)的寫真:從一點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積土成山;②“湘援游”現(xiàn)狀的隱喻:苗族傳統(tǒng)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態(tài)和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如針挑土;③水滴石穿、永不言敗的精神象征“成家好似針挑土”,“賺錢好似針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散文也有觀點,贊成什么,反對什么還是很明顯的。在散文中,作者有思想感情傾向,愛憎喜怒褒貶抑揚。在解讀時,要借助對作者行文思路的梳理,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摸清作者的整體情感走向,細心品讀文中相關的描寫內(nèi)容,體味作者的感情傾向。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往往蘊涵于文中具體的描寫中,需要通過細心品味描寫筆調理解把握作者的情感基調,注意體現(xiàn)。
在散文考試中,常考的往往是比喻、擬人、排比與反復。每一種修辭的作用都不相同。如比擬:使語言生動活潑,同時還便于直抒胸臆;借代:引人聯(lián)想,使表達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形象生動;夸張:突出亊物的本質和特征,給予人啟示;表達感情更強烈,增強語言的生動性和感染力。掌握以上修辭的基本作用,準確答題應當不成問題。如果答題要求中沒有字數(shù)限制,那么可以結合文章的具體內(nèi)容發(fā)揮,得全分的機會就更大了。在各種修辭中,以比喻設題的頻率是最高的。如果是以題目作喻體,而這個喻體又蘊涵豐富的象征意義,且比喻句后面還有比較深刻的議論句,那么,這種比喻的作用至少有三個:一是呼應題目;二是揭示喻體的象征意義;三是表達作者與之相關的感情。
談到散文的意趣,不得說其表現(xiàn)手法。寫散文經(jīng)常涉及的是象征、襯托、鋪墊等。象征:通過某一具體事物表現(xiàn)與之有某種聯(lián)系的概念、思想感情,引申事理,形象而含蓄,耐人尋味;襯托或渲染:用渲染描繪某一亊物突出所要表現(xiàn)的事物的特點,為行文設置鋪墊,營造氛圍;鋪墊:為主要情節(jié)做準備或醞釀高潮到來之前的一系列非主要情節(jié),它可以顯示情節(jié)發(fā)展的必然性,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制造懸念,引起讀者的興趣和關注;伏筆:對作品中將要出現(xiàn)的人物或事件在不大引人注意后連貫、結構嚴謹?shù)男Ч?;虛實結合:抓住重點,以實襯虛,或以虛襯實,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從而更鮮明地刻畫人物的性格,凸顯事物、設物的特點,更集中地揭示題旨,結構緊湊,筆墨集中。
剖析散文情趣,不同的人稱也有不同的妙處。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一般都兼有擬人的意味,因此能使語言生動,而在表情達意方面,運用第二人稱往往是直抒胸臆,呼告抒情,便于感情交流,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第三人稱: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xiàn)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反映現(xiàn)實比較靈活自由。
三、瀏覽文本情趣,從中體驗吸納
在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中,有很多散文,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看到散文的精彩。如《想北平》、《我心歸去》、《鄉(xiāng)土情結》、《江南的冬景》、《我與地壇》、《荷塘月色》、《長江三峽》、《一滴眼淚換一滴水》、《人是能思想的葦草》等,每一冊都有。在這些散文中,有的熱衷于營造悲哀之情,繼承了傳統(tǒng)文學里的“為情造文”的傳統(tǒng);有的在看似媚俗、疏散之氣中蘊含自然、休閑的情趣之美。因為情趣的所在,散文才有“美文”的盛譽,而現(xiàn)代散文中大量的美文存在無不證明這一點。
如:《荷塘月色》教學片斷:
《荷塘月色》是如何建構情趣的?
生1:是一個從形到神,再從神到形的過程。
生2:用了大量的修辭。如“月光如流水”將月光的普照與溫柔和水的傾斜與柔美完美地結合起來。
生3:“似霧似水”“薄薄的青霧”,這一切美到令人難以置信,就跟不真實一樣,而“像籠著輕紗的夢”更突出了這種美到極致的虛幻與縹緲感。
……
在這個案例中,教師把課程的理性內(nèi)容與感性形式、抽象概念與鮮活形象有機統(tǒng)地一起來,把深奧的知識傳授與動情的美感體驗結合起來。
總之,在高中散文情趣教學中,要探索情趣依附,洞悉散文魅力,引導學生探究其中考點,在強化學生的認知智能的基礎上,提高對散文情趣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