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淑云
課堂如果缺少了對話,就缺少了生氣,就缺少了靈動。初語教材內容豐富多彩,需要多角度去理解。不同的人因為各自的“文化語境”與“閱讀期待”不同,對同一作品的理解也會產生千差萬別的感受。我認為,語文教學要以教材為依托,創(chuàng)造出一個“互相對話”的交互情境,從多方面培養(yǎng)其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 教師與文本的對話
教師的精心備課是有效對話的前提。教師對文章不同的解讀會帶來課堂上與學生不同的對話主題。語文老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
黃厚江老師執(zhí)教《阿房宮賦》時,將文章縮寫成短短的一段話,然后讓學生填關鍵詞。這一環(huán)節(jié)真是別開生面。圍繞這段縮寫,有了整體感知,有了思路梳理,也有了主旨概括。我們在欽佩黃老師的教學智慧的同時,也深深地被他深厚的語文功底所折服。
南通一中的葛建芳老師執(zhí)教朱自清的《綠》,在賞析梅雨潭的綠那小節(jié)時,她不斷地鼓勵學生,如果多角度地批注,就能發(fā)現(xiàn)文章多角度的美。葛老師讓學生摒棄掉常用的鑒賞方法,嘗試著刪掉第四節(jié)中的語氣詞和助詞,再換掉疊詞,讓學生對比閱讀體會表達效果的不同。而且,葛老師在教本課時,居然提出朱自清的許多比喻都與有韻味的女人有關,并舉了《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和在《〈子愷畫集〉跋》一文里的相關語句來佐證,這是我們許多聽課者都未曾想到的。這堂課,學生們對語言的品味,對立意的探究都非常到位,真正學會了閱讀,學會了積累,提高了語文的閱讀素養(yǎng)。
由此可見,教師只有備課充分,上課時才能游刃有余。
二、 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闭Z文課堂上,教師要激發(fā)學生智慧的火花,讓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fā)揮。這樣,教師就需要給學生自由閱讀、充分閱讀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沉浸到文本中去,給學生表達獨特見解的機會,并鼓勵他們大膽質疑。
筆者在執(zhí)教《都市精靈》時,為了讓學生充分理解文章的主旨,就讓學生們在朗讀6、11、12小節(jié)的基礎上,試著用其中的一些詞語,給文章添加一個能表現(xiàn)作者意圖的副標題。結果,學生們擬出的標題真是精彩紛呈。有的指出了動物對城市的重大意義,擬出的副標題為“城市的標志和象征”;有的叮囑語重心長,擬出的副標題為“不要成為孤城寡人”;有的祝愿浪漫而富有詩意,擬出的副標題為“讓我們與狼共舞”。在此基礎上,學生們更深刻地領悟到隨筆的最大特征是關注現(xiàn)實,直面人生。
課堂上,把話語權還給學生,會使學生的思維更深入;給學生一個支點,將帶給我們無限的驚喜。
三、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更能激勵學生不斷進取、探索,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
育才中學的周老師執(zhí)教《蘇州園林》時,在品讀“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的布局”這一小節(jié)的基礎上,讓學生小組合作,自由選擇“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中的任一小節(jié),設計題目,小組互問互答。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高漲,問題層出不窮,回答也令人贊不絕口。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將整堂課推向了高潮。
當然,語文課堂上,生生互動的方式多種多樣。比如:學生在朗讀或回答問題后,可以讓學生充當評委;教學話劇時,可以讓學生配合著演話??;教學口語交際時,可以讓學生扮演記者現(xiàn)場采訪。
通過生生互動,學生與學生的思想得到了碰撞,心靈與心靈獲得了交流,他們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也就會更獨特了。
四、教師與學生的對話
在語文高效課堂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師生對話中,教師如果方法恰當,會大大增強對話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給學生營造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有人說:“一個情感冷漠的語文老師,絕對進不了學生的心靈?!蔽倚闹欣硐氲恼Z文課堂是:師生一起談觀點、說認識、抒情感,一起沉浸到作品中去,實現(xiàn)情感共鳴,課堂是師生共同的樂園。
其次,教師要設置高質量的問題,這樣才能將對話引向深入。如執(zhí)教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教師提出這樣的問題“課文如果一開始就寫貧困父母一個孩子也不送,是否更能表現(xiàn)父母愛子之心?現(xiàn)在這么寫有什么好處?”學生在反復誦讀、思考后得到這樣的共識:這樣寫更符合生活的真實,更能把貧窮父母曲折復雜的內心活動表現(xiàn)出來,唯其如此,才能使作品產生藝術感染力,打動讀者的心。
再次,教師要善于充當學生的學習伙伴。教師要啟迪、引導和幫助他們。如學生在比較《小石潭記》和《石渠記》的異同遇到了困難時,教師就要適時地教給方法。
如果說大榕樹是鳥的天堂,我們的語文課就應該是師生的天堂。課堂要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文本及作者之間的零距離對話,變旁觀者為當事者,變閱讀課文為經歷生活,變感受人物情感為自我流露情感,在平等的氛圍中探索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豐富的底蘊與靈性之光。
(作者單位:南通市通州金郊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