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夏楠
摘要:蔡元培先生是我國著名的民主主義革命家、教育家,是現(xiàn)代中國知識界的卓越先驅,他一生重視教育,尤其重視大學教育,為發(fā)展中國文化教育事業(yè)做出了卓越貢獻。他在北京大學的改革實踐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通過對蔡元培北大改革實踐的分析和梳理,歸納和總結了其中的精髓,闡述了蔡元培高等教育改革實踐對我國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啟示。
關鍵詞:蔡元培;改革實踐;一流大學;啟示
20世紀初,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領導了中國文化教育的轉型。在他手中,開創(chuàng)了我國第一所現(xiàn)代大學——北京大學,同時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思想對我國的教育模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蔡元培在繼承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和借鑒西方先進的高等教育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高等教育思想體系,并在教育改革實踐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研究蔡元培先生的高等教育思想,特別是他在北京大學的改革實踐,對加快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具有重要意義。
一、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實踐
在執(zhí)掌北京大學期間,蔡元培的“大學者,‘囊括大典,網(wǎng)羅眾家之學府也”的大學理念,以及“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貫穿整個改革實踐的始終。在這一辦學理念的指引下,蔡元培對北大進行了改造,如實行教授治校的民主管理體制,對教師隊伍的整頓,以及為實現(xiàn)完全人格的培養(yǎng)目標進行科系調整和課程設置等,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辦學方針的推行
首先,蔡元培聘請名人來校訪學,吸取不同流派的學術思想。這其中包括不同國籍的知名學者,他以謙和大度的態(tài)度對待各家各派的觀點,甚至把自己不喜歡的流派也請進校園,為的就是吸取各家之長,營造學術爭鳴的良好氛圍。英國哲學家羅素、美國教育家杜威和孟祿、法國科學家班樂衛(wèi)和印度詩人泰戈爾等都曾到北大講學。同時,他給予大學生充分的自由,允許大家在比較之后,有選擇地吸取各家各派的學術精華合成自己的獨到見解,在比較中優(yōu)勝劣汰。在講學之余,他還號召學生組織創(chuàng)建各種社團活動傳承學問,推陳出新,積極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其次,在教師聘任方面,蔡元培先生唯才是用,不談背景,延攬眾家,兼容并包,也不受任何宗教和政黨的約束,把各領域各學派的知名學者教授都邀請來校任教。北大當時教授中的政治派別有帝制派和復辟派等,哲學派別有尊孔派和反孔派等,歷史學派別有信古派、疑古派、考古派、唯物史觀派等。蔡先生既聘用了一批思想進步、知識淵博的學者到校任教并視為依靠力量,如陳獨秀、李大釗、魯迅等,也留用了部分思想守舊但確在某一方面見地頗深的名流,如劉師培、劉申叔、辜鴻銘等[1]。正因為如此,當時的北大學者云集,名流薈萃,形成了近代中國力量最雄厚、影響最深遠的文化人才群,從而為北大后來成為新文化運動的發(fā)祥地奠定了基礎。
最后,在課程安排上,蔡元培主張兼顧中西,在傳統(tǒng)科目之外開設了中國近代文學和世界新聞學,還增設了戲曲文學和小說文學等課程;外語除了英語傳統(tǒng)語種,還增加了法、德、俄、意大利、世界語五種外語同世界接軌,這些創(chuàng)舉充分體現(xiàn)了北大的開放和包容。與此同時,蔡元培主張同學科可由不同教師來講授,讓學生有選擇吸收的余地,可以從不同的教師身上學到不同的東西,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知識。北大學術氣氛空前繁榮,進入了一個百家爭鳴和自由民主的時代。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方針,給學生個性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了舞臺,同時也給國內(nèi)外學者提供了交流的平臺。在這一辦學方針的指導下,大學生改變了以往紈绔子弟的腐敗作風,以往學生作弊等陋習得到了有效收斂和遏制,北大的官僚氣息得到很好地改善,學術氛圍空前濃厚,學生上課的積極性也明顯地表露出來。
(二)在大學管理上,倡導學術自治,推行教授治校,首倡男女同校
蔡元培曾多次到歐美各留學考察,他留學德國期間,深受德國洪堡教育思想的影響。他認為大學教師應該不受社會其他因素的影響,擁有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這一想法直到蔡元培擔任北大校長才得以真正地付諸實施。他按照教授治校和歐美各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制的原則,結合當時北大實際情況,開創(chuàng)了我國民主治校、民主管理的先河。通過對學校領導體制的革新,將權力下放,把推動學校發(fā)展的責任真正由教師把握,讓真正懂得教育和學術的專家來對學校進行管理,從而進一步提高學校的管理水平、提高教育質量,使學校走上健康運行的發(fā)展軌道。他在學校的行政、教務和事務管理方面分別設立各種相關的委員會,由有關教授分別領導統(tǒng)一管理,他指出:“凡此種設施,都是謀以專門學者為本校主體,使不至因校長一人之更迭而搖動全校?!盵2]1917年,蔡元培在北大設立了評議會,作為學校的最高立法機構和權力機構,評議員從各科學長和教授中選舉產(chǎn)生,民主評議制定學校的公共事宜,制定大學章程和條令,審核教師資格等重大事宜。校行政會議負責貫徹、實施評議會的決議。到1920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學已經(jīng)建構了一個比較成熟的教授治校管理體制。具體機構是校長下設評議會,評議會下設行政會議、教務會議和總務處。行政會議下設置九個委員會;教務會議下設置五組,組下設置系;總務處下設一個處和五個部[3]。委員會成員實行聘任制,徹底清除科舉時代的官僚主義習氣,使得“教授治?!闭嬲涞綄嵦?。
蔡元培在各級會議中實行選舉教授進行治校,是一種科學、客觀的管理方法,有助于按照高等教育規(guī)律辦事,同時,能有效地防止校長主觀的武斷獨裁,有助于形成民主管理的體制。更重要的是,教授治校也很好地保障了學術本位的獨立性,有助于提高學術水平,帶來學術上的繁榮。可以說,教授治校和學術獨立,是蔡元培管理理念實施的核心和支柱。
除此之外,在管理上,蔡元培還推行校務公開制度,將北大重要事務予以公開,同時接受廣大師生的合理化建議,歡迎廣大師生的監(jiān)督。另外,在招生制度上,他還首倡男女同校,于1920年秋季正式招收女學生,同時實行旁聽生制度,教學和學術活動向社會公開[4]。
(三)在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上,溝通文理,培養(yǎng)“完全人格”
蔡元培育人理念的目標是“完全人格”。他認為:“沒有完全人格,不但達不到國家隆盛,而且還有衰亡之危險?!盵5]1161912年1月,蔡元培任教育總長時,為了革新千年的封建儒家專制教育,解救被束縛的人性,他指出我們民國教育的目標就是養(yǎng)成健全的人格。同年2月,他又指出:“國民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和美育這五者,今之教育不可偏廢也?!盵5]1171916年后的多次講話中,他還提到:“完全人格內(nèi)分四育即體育、智育、德育和美育,皆重要不可放松?!盵5]118
蔡元培認為,要實現(xiàn)“完全的人格”,大學生必須具備強健的體魄;要有深厚博達的學問,培養(yǎng)學問家厚積薄發(fā)的人格特征,對待知識要有客觀科學的態(tài)度;同時應不斷修正自身缺點,培養(yǎng)良好的德行,正確評價自己,端正做人操守。另外,還要注重美感教育,陶冶情感,學會生活。
因此,在學科建設和課程設置上,他倡導大學生文理科知識兼學并用,重視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使學生成為具有“完全人格”的人才。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他調整專業(yè)設置,修訂課程,廢學門改學系,溝通文理,以選科制代替年級制,并試行學分制、導師制、講座制、旁聽生制、白由選課制和招生考試制等[3]。1919年,北大撤消文、理、法三科界限,全校設14個學系,廢學長,設系主任。在教學方法上,他主張采用啟發(fā)式教法,廢止注入式教學方法,實行因材施教。同時他還號召教師不僅要研究所教的學科,更要研究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在他看來,教書的意義,并不在于滿堂灌輸,最重要的是引起學生讀書的興趣。他提倡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yǎng)成高尚純潔之人格”。他還親自籌劃或倡導成立了一些鍛煉學生自治能力的社團組織,其中既有以提高修養(yǎng)砥礪德行為目的社團,也有提供正當文娛活動為目的的社團,還有服務社會為宗旨的社團,多達近50個,如進德會、音樂會、體育會、技擊會、雄辯會等,這些社團在提升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使得他們所學知識得到實踐和升華,工作能力得到加強,為學生的自由、全面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二、蔡元培的改革實踐對我國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
近年來,“創(chuàng)建一流大學”成為我國很多高等院校的發(fā)展目標,以清華北大為首的國家重點建設的9所大學,正在努力進入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中國石油大學(北京)也提出了,在2020年建成石油化工領域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發(fā)展目標。蔡元培在北大的改革實踐,在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廣泛吸收和借鑒西方教育管理理念,形成了博大精深的高等教育思想體系,其遠見卓識,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
(一)一流的大學需要優(yōu)秀的校長
可以說,北京大學由落后的京師大學堂到新文化運動的發(fā)源地,再到今天成為我國首屈一指的名牌大學,離不開蔡元培先進的高等教育思想以及他在北大推行的一系列改革舉措。由此可見,一所大學辦得好不好,首先取決于大學校長的水平。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校長不能是一個單純的行政管理人員,他更應該是教育家、學者。
作為一個優(yōu)秀的大學校長,首先要有思想、有遠見卓識,了解國內(nèi)外教育流派,并善于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辦學思想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絕對不能人云亦云,要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提出一個符合學校自身特色的辦學理念。其次,在學術管理上,大學校長需要具備求真務實的精神,要妥善處理好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之間的關系,承認不同學術觀點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再次,在教師任用上,應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做到知人善用,寬容大度,使教師能夠將自己的專長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最后,大學校長應該高屋建瓴,對學校未來的發(fā)展路徑和前景,有一定的認識,既不能一味地安于現(xiàn)狀墨守成規(guī),也不能過于好高騖遠,設置難以達到的目標,而應該根據(jù)環(huán)境的變化,統(tǒng)籌規(guī)劃,除舊布新,為學校的未來謀求更大發(fā)展空間。
(二)采用先進的辦學理念,進行管理制度改革
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期間,通過借鑒德國洪堡的教育思想和世界各國的辦學經(jīng)驗,采用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辦學理念,不僅營造了北大名流薈萃、學術爭鳴的良好氛圍,更加使得學生的個性得到自由地發(fā)展,使北大的面貌煥然一新。在管理方面,他不獨斷、不專制,走民主化的高校管理之路,推行教授治校,促進了北大的繁榮和發(fā)展。以上兩點,可以帶給我們?nèi)缦碌膯⑹荆?/p>
在辦學理念上,需要明確高校的辦學理念對它的未來發(fā)展的引領作用。這涉及多方面的內(nèi)容,既包含著大學辦學方向、辦學目標的確立,同時也包含著大學的運營策略和社會期望等因素。一個精準、科學的辦學理念,就如同一個人有了做人原則一樣,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高校的潛能。因此,要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名校,首先要確立一個明確并符合實際的辦學理念,為高校未來的發(fā)展指明方向。
在管理制度上,我們可以借鑒蔡元培的成功經(jīng)驗,對我國的高校管理制度進行改革。首先,要逐步改變學校的行政職能,進一步加強學術權力,加強教師在學校管理中的作用。高校可以效仿100年前的北大,設立“教師評議會”,讓教師更多地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中來,增加教師的歸屬感,使他們真正地成為學校的主人。其次,要加快完善教師評聘制度,努力建設與國際接軌的現(xiàn)代大學人事制度。最后,要改革現(xiàn)有的科學與科研管理組織模式,不斷提高大學學科建設和科研的管理水平[1]。通過以上的途徑,不僅可以促進學術的繁榮和發(fā)展,同時也能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為創(chuàng)辦一流大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創(chuàng)建一流的教師隊伍,走“科研興?!敝?/p>
當時的北大聚集了一批世界一流的學術人才群,擁有中國大學史上最輝煌的教師陣容,可謂名師薈萃,學術氛圍空前濃厚,促進了北大的繁榮和發(fā)展。而如今,我國高校與世界一流高校相比,師資隊伍的水平不夠高,特別是缺乏一批有影響力的學術大家,致使科研成果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都無從保證。
因此要把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關鍵措施來抓,首先要培養(yǎng)和引進高質量的世界一流的師資隊伍和科研人員,加強國內(nèi)外高校教師之間的互訪和交流,建立起固定的教師和流動教師相結合的師資隊伍。其次,在學校的學科和專業(yè)領域中引進大師級的學術帶頭人,他們可以推動學科的發(fā)展,在學術上獲得更大的突破。最后,可以通過建立研究所和實驗室,為科學研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要給予學術大師和科研人員充分的教學、科研自主權,為大學成為孕育大師的“沃土”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只有這樣,才能使高校的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發(fā)生“質”的變化,取得長足的進步。這是我國創(chuàng)建世界一流大學所必須重視的。
(四)加強高校的辦學自主權,倡導學術自由
在蔡元培看來,只有把教育事業(yè)完全交給教育家,讓他們保有獨立的資格,才能真正地做好教育。同時要保證他們能進行自由的學術研究,這樣才能使教育得以存續(xù)和發(fā)展[4]。他認為,“科學不知道有權威,不能受權威的支配?!?/p>
為此,在建設一流大學的過程中,我們要提高高校的辦學自主權,給予大學更多的自由空間,讓高校可以堅持自己的學術本性,將學術研究作為高校的生命源泉。同時,需要倡導學術自由和學術民主,在學術問題探討上要保證學者有自己獨立的觀點,并且可以自由闡述、自由辯論,這樣不僅有助于新思想、新觀念的產(chǎn)生,同時也有助于實現(xiàn)學術的繁榮和創(chuàng)新,以吸引更多的優(yōu)秀人才,從而帶動學校的學術科研水平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美國著名學者杜威曾經(jīng)有過這樣一段評價:“在世界各國的大學校長中,能領導那所大學對一個民族、一個時代起到轉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個人?!庇纱丝梢姡淘喔叩冉逃枷氲纳钸h影響和重要意義。他在北大改革和實踐的經(jīng)驗,是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國在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尤其應該注重弘揚和加強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以學術為載體,提升大學的精神內(nèi)涵,不斷推進大學的科研水平和學術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揮高等院校在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銳意創(chuàng)新的復合型人才中的基礎性作用,從而使我國社會主義事業(yè)不斷向前推進。
參考文獻:
[1] 肖章珂,李慧勤.蔡元培的高等教育思想對我國創(chuàng)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啟示[J].中國地質教育,2007,(2):114-115.
[2] 中國蔡元培研究會.蔡元培全集(第七卷)[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504.
[3] 張麗芳.蔡元培高教理念與當今高教改革[D].河北師范大學,2012,(8).
[4] 周夜黎.蔡元培的大學管理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5] 高平叔.蔡元培教育文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CAI Yuanpei's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the Establish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Enlightenment to our Country
HU Xia-nan
Abstract: Mr CAI yuanpei is a famous democracy revolutionist, educators in China, is the great pioneer of modern Chinese intelligentsia,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education of his life, especially to university educ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culture and education cause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His reform practice in Peking University is a landmark even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I yuanpei Peking University reform practice and combing, the essence of which, were summarized and further elaborated the CAI yuanpei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practice of our country important Revelations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Key words: CAI yuanpei; reform practice; top universities; revel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