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麗 王星喬 包朝龍
摘要:以浙江省近四年高考理綜化學試題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致性定量分析的方法,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五個領域研究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旨在為推動基于標準的化學學業(yè)評價改革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關鍵詞:高考化學試題;課程標準;一致性研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8–0070–03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當前,基于標準的課程改革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課程改革的主旋律?!痘A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課程標準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高考的考試內容及目標要求理應與課程標準保持一致性。國內已有一些化學教育工作者應用Webb、SEC模型對中考、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情況展開了研究[1~2]。縱觀這些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當前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主要關注知識層面(知識內容和認知要求)。而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上要求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達到協(xié)調統(tǒng)一,這就從理論上確定了考試的測量目標維度。雖然“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暫時不能直接進行測量,但這些目標完全可以在試題的背景材料中進行滲透。因此,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應在化學試題中得到體現(xiàn)與落實,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也應考慮、關照“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個維度[3]。為此,本研究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一視角分析近幾年浙江省高考化學試題與高中課程標準之間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上的一致性情況,以期為新課程背景下考試評價工作的開展和決策提供證據。
1 研究方法
1.1 分析模式的構建
本研究借鑒Webb模型提出的一致性分析框架,從種類、廣度、分布的平衡性等方面進行深入研究 [4~5]。
平衡性指數(shù)=1-
其中,O為被命中的目標總數(shù),Ik為擊中某一目標的試題數(shù),H為命中目標的試題總數(shù)。當平衡性指數(shù)達到最大值1時,表示評價試題與內容領域所要求的各個目標一一對應。一般而言,平衡性指數(shù)為0.7即可達到可接受水平。
另外,本研究在種類一致性的可接受水平指標上與Webb模型有差異。Webb模型所分析的測試題一般在60題以上,其種類一致性可接受水平為:擊中領域目標的測驗項目的平均數(shù)大于或等于6個項目,而浙江省理綜化學試題每年均為“7個選擇題+4個簡答題”,共11個試題,故本研究認為某一種類被兩個測驗項目擊中就已經充分體現(xiàn)了種類一致性。因此,種類一致性可接受水平為:擊中領域目標的測驗項目的平均數(shù)大于或等于2個項目。
1.2 研究資料的編碼與分析
依據國家化學課程標準,借鑒張寧云、王偉群等人的研究成果[6~7],本研究將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劃分為五大內容領域(種類)、12個具體目標,具體見表2:
確定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分類之后,研究者著手對高考試題進行編碼。
[案例] 2011年浙江省理綜化學試題7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化學反應有新物質生成,并遵循質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B.原子吸收光譜儀可用于測定物質中的金屬元素,紅外光譜儀可用于測定化合物的官能團;
C.分子間作用力比化學鍵弱得多,但它對物質熔點、沸點有較大影響,而對溶解度無影響;
D.酶催化反應具有高效、專一、條件溫和等特點,化學模擬生物酶對綠色化學、環(huán)境保護及節(jié)能減排具有重要意義。
選項A與C滲透了變化觀、守恒觀、微粒作用觀等化學學科基本觀念的考查,編碼為D1;選項D讓學生了解化學模擬生物酶技術對環(huán)保、節(jié)能減排的意義,編碼為C1、C2、C3。而選項B并未涉及到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從上可見,一個高考試題可能涉及多個具體目標。
參加試題編碼的有三位教師,他們單獨進行編碼,斯皮爾曼相關系數(shù)為0.801,表明編碼結果具有較好的可靠性。獨立編碼之后,對存在的分歧點一一討論,并協(xié)商一致。
2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關試題統(tǒng)計
近幾年浙江省理綜高考化學試題從總體上看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目標要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試題中得到良好的體現(xiàn),涉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試題比重每年均在0.5以上,特別是2011年,11個試題中有10個試題滲透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比重達到了0.91,由此可見浙江省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的重視,具體統(tǒng)計見表3所示。
3 分析與討論
3.1 種類的一致性
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種類上的一致性統(tǒng)計數(shù)據見表4所示。
種類一致性標準是用來判斷評價項目涉及的內容主題范疇與課程標準中描述的內容主題范疇是否一致。從表4可以看出,近四年浙江省理綜高考化學試題較為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滲透,2010年試題在五個內容領域上均達到了種類一致性可接受水平,2011年試題除了化學與人類文明未達到種類一致性可接受水平,其余四個領域均達到了一致性可接受水平,而2009年、2012年均有兩個領域未達到一致性可接受水平。主要原因可能與試題的樣本數(shù)量有關。浙江省每年高考化學試題從題量上來說只有11題(不包括選修IB模塊),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一般在題干中進行滲透,涉及到的項目數(shù)偏少。另外,也有可能是過于關注某些領域,而弱化了其他領域,例如2009年試題過于集中在化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而弱化了化學學習興趣與熱情、科學觀念、態(tài)度與品質。
廣度的一致性標準被用來判斷課程標準中所涉及的目標跨度與學生為了正確回答評價項目所需的目標跨度是否相一致。從表5可以看出,各內容領域目標擊中百分比基本能達到50%以上,有的達到100%,只有2009年的“化學學習興趣與熱情”、2010年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2011年的“化學與人類文明”等領域未達到廣度一致性,這說明近四年高考化學試題中涉及到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廣度上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較高。究其原因,是因為新課程改革之后,浙江省高考化學試題題干背景貼近生產、生活實際,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可持續(xù)發(fā)展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求真務實態(tài)度的養(yǎng)成,弘揚化學學科的正面價值,這樣使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各領域目標擊中百分比較高。
3.3 分布平衡性的一致性
廣度和種類的一致性標準僅僅考慮高考試題與課程標準中目標的數(shù)目相對應,并沒有考慮課程標準中目標是如何分布的。因此,用平衡性指數(shù)來衡量試題對應課程標準內容目標的分布程度。它的假定前提是課程標準中內容的重要程度是沒有區(qū)別的,除非有特殊的聲明。從圖2可以看出,近四年高考試題中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平衡性指數(shù)均大于0.70,說明被評價的目標分布具有較好的平衡性,說明命題者較為關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各領域被評價目標的分布平衡性問題,而不是側重某一目標。但是,2011年的分布平衡性指數(shù)略低于2009、2010、2012這三年,主要原因在于2011年過于注重“對化學探究的樂趣”、“將化學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這兩個目標的考查,造成被評價的目標分布不均衡,使得分布平衡指數(shù)偏低。
4 研究結論
從總體上看,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化學試題所涉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課程標準之間一致性水平較高,發(fā)揮了課程標準標準化、規(guī)范化的作用,體現(xiàn)了高考命題的嚴肅性、科學性。從具體來看,主要有以下幾點結論:
(1)從一致性各維度來看,被評價目標分布平衡性的一致性指數(shù)較高,均達到一致性的要求,種類一致性、廣度一致性除個別目標領域外也基本達到了一致性的要求。
(2)從年份上來看,近四年浙江省高考化學試題所涉及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與課程標準之間一致性水平相當,體現(xiàn)了高考化學卷命題的平穩(wěn)性特征與要求。
(3)從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各目標領域來看,試題較為關注化學知識的應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意識等兩個目標的滲透,但化學與人類文明目標需加強。
參考文獻:
[1]王磊,黃瓊,劉東方.中考命題與化學課程標準的一致性研究[J].基礎教育課程,2010,(3):75~80.
[2]焦傳玲,張雨強.高考化學試題與課程標準的一致性初探[J].化學教育,2011,32(8):32~33.
[3]王星喬,包朝龍,滕瑛巧. 2012年浙江省高考化學試題評析:基于課程標準的視角[J].化學教育,2013,34(3):42~45.
[4] Noreen Webb,Joan Herman,Norman Webb. Alignment of Mathematics State-Level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s: The Role of Reviewer Agreement.Educational Measurement: Issues and Practice. 2007,26(2):17~29.
[5] Norman Webb. Issues Related to Judging the Alignmen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and Assessment. Applie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2007,20(1):7~25.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7]張寧云,王偉群.中學化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學習性評價[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9,(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