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俠
一、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
長期以來,不少學生認為高中歷史是副科,平時可學可不學,到考試時努力背一下就可以了,這種認識對高中歷史教學產(chǎn)生了不良影響。我們知道,歷史學習中需要記憶的知識很多,許多的年代、事件、地點和人物都需要記清楚,而歷史學科的答題方法和分析能力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使你把相關知識、相關史實記得一清二楚,由于答題技巧和能力的局限,考試時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績。這樣一來,很多學生就會逐漸失去對歷史學習的興趣。面對這一嚴峻的局面,我們一定要思考一下對策。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根源
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高中歷史教師應該首先從自身找原因:自己的授課方式是不是陳舊的填鴨式?自己的教學方法有沒有常變常新?自己有沒有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自己是不是應該想方設法端正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如何有效開展高中歷史教學
1.更新備課方式。
歷史學科很重要,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一定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優(yōu)秀人才。為此,教師備課時一定要先想一想,課堂的主人——學生希望學到什么知識呢?他們會對自己設計的哪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比較感興趣呢?然后,利用網(wǎng)絡查找一些與本課內(nèi)容相關的時事熱點材料,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還可以把教案拿給同行一起研究,發(fā)揮備課組的優(yōu)勢,請同事們提出他們的良好建議。如此備課,一定會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成績,這也是新課改要求的備課目標之一。
2.改善教學方式。
在新課改形勢下,高中歷史教師一定要轉變自身的角色,因為我們已經(jīng)不再只是知識的傳播者,而成為了課堂的總指揮,起的是主導作用,要與課堂的主人——學生一起教學相長、共同探討。教師要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思維。另外,高中歷史教師自身也要解放思想,多學習一些現(xiàn)代教育理論,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3.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
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地對歷史感興趣、學好歷史,一定要想辦法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歷史的重要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教材的結論入手進行推理,讓學生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運用所學的知識對歷史問題進行分析,培養(yǎng)其科學的歷史思維能力。
4.注意歷史與現(xiàn)實的結合。
很多學生之所以不喜歡學習歷史,是因為他們認為歷史書上的事件離自己非常遠,跟自己沒關系。其實鑒古方能知今,教師要把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把歷史拉近,這樣學生在課堂上聽課的熱情就會高漲,就會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5.注意學習方法的傳授。
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如質疑的方法、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還要教會學生記筆記的方法,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把筆記整理好,能為以后的復習打好基礎。
6.注意積累上課的素材,提高教學效果。
要想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先要有一桶水。歷史教師的視野一定要開闊,對各學科知識力求做到廣泛涉獵。若我們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講理論性的知識,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就會失去學習歷史的興趣。如果教師能跳出課本之外,把古今中外相關的知識都放到課堂上來講,那學生肯定會興趣倍增,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7.設法培養(yǎng)學生樂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歷史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地去探求新知。筆者為了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經(jīng)常運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改變歷史考試的方式,安排學生搜集相關歷史資料,讓學生寫小評論等。
8.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關愛學生。
高中歷史教師要與學生做朋友,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為其解決生活、學習中的困擾。筆者經(jīng)常在課前或課后與學生聊天,從中了解他們的近況,如果需要幫助的話,就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如此,筆者的學生都喜歡跟本人交往,對歷史學科也興趣倍增,教學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