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均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拓展生命價值
新課程下的思想品德課強調要遵循“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長”的教育理念。因此,如果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讓他們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掌握有關生命教育的常識,就能增長學生維護自身生命權益的能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如在學習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保護自我》中的“身邊的侵害與保護”內容時,我在課堂中讓學生表演小品《身邊的侵害》。通過小品表演,引起了學生的共鳴,他們紛紛訴說自己曾經的遭遇。有學生說:“因為他們人多,我只得將身上的零花錢給了他們?!庇袑W生反駁道:“這樣做的話只能會讓搶劫的人氣焰更加囂張,得寸進尺。”我趁機引導:“假如我們當時不給的話,生命可能就會受到威脅,什么樣的方法可能會更好些呢?”有學生立刻肯定了小品中小李的做法,也有學生答出了既安全又有操作性的方法。我緊接著又問:“在我們身邊還可能會遇到哪些對自己生命健康造成威脅的事情?”學生答出了諸如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校園踩踏事件、地震等事例。可見,學生對威脅自身生命安全的事情并不陌生,他們只是需要一個引導的過程。因此,我們的教學應該多從學生的生活中選取實例,讓學生通過切身的感受和體驗將知識掌握得更牢固,增強其維護自身生命權利的能力。
二、創(chuàng)設時事情境,升華生命價值
生活中有關生命教育資源的時事有很多,如果我們能從時事中挖掘有價值的教育資源,無疑會產生非凡的效果,從而使課堂變得更有意義。如在講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讓生命之花綻放》一課時,筆者先為學生播放了一段視頻:2010年8月7日晚上甘肅舟曲發(fā)生特大泥石流。一位體重只有43千克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四歲半的孩子不受傷害,保持著托舉姿勢堅守了8個小時后才獲救。這位偉大而平凡的母親名叫楊露梅。當救援隊員打碎玻璃爬進屋內,刨開他們身上已經僵硬的泥塊時,在孩子被救出的一瞬間,體力早已耗盡的楊露梅一下子就昏了過去??戳诉@段視頻,學生被這位母親的這一舉動深深震撼,這時有的學生開始抽泣。于是我因勢利導進一步設問:“看了這段視頻,你們有何感想?”學生回答:“為偉大的母愛喝彩”、“在關鍵時刻母親首先考慮的是孩子的生命”……有學生說:“母親用實際行動讓孩子的生命之花得到綻放?!苯又矣謫枺骸霸谶@次泥石流中是不是就只有這樣一幅感人的畫面呢?”學生講出了他們通過電視新聞等途徑了解到的感人事跡,于是筆者又出示了多幅在泥石流中捍衛(wèi)生命的圖片,用這些圖片來說明人應該珍愛生命,無論遇到多大挫折,都不要輕易放棄生的希望。此時可以說是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學生的心靈得到了洗禮。筆者接著進一步引導:“在泥石流這類大災難面前,我們不應該坐以待斃。我們還應該知道有關泥石流的常識問題?!边@時,課前就已準備好的小組出場,將有關泥石流來臨時在室內、室外如何逃生的情景表演得惟妙惟肖。學生了解了更多的泥石流常識。緊接著我又問:“同學們還知道哪些災難和自然災害呢?面對這些災難,我們該如何自救呢?”學生從緊急呼救、防火自救、溺水自救等方面進行了討論,從而使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救能力得到了加強。筆者在結語中提到:“珍愛我們的生命吧!然而怎樣才能讓災區(qū)的孩子和難民在失去家園、失去親人后,使他們生命的意義得到更大的延伸呢?我們又能做些什么呢?”學生提出了很多建議,如:政府出資災后重建、跟災區(qū)的孩子交友談心、捐款,讓災區(qū)人民體會到愛的溫暖等。
這樣的課堂教學密切聯系實際,關注時政熱點,思想性、人文性、時代性強,教學效果好,有利于引導學生更加關注生活、熱愛生活、感悟生活。
三、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延伸生命價值
新課程強調實踐性,重視在實踐過程中體驗與感悟,把正確的價值引導蘊含在鮮活的實踐主題中,鼓勵學生開展訪談、實地考察等實踐活動。在學了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級上冊《珍愛生命》一課后,為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到生命價值的意義,我結合縣內交通事故逐年增加的情況,帶領學生開展了《關于天臺城區(qū)交通事故的調查》的研究性學習活動。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緊緊圍繞發(fā)生交通事故的原因進行調查,教育效果顯著。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泵鎸π率兰o的挑戰(zhàn),我們教師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認真學習新課標,走進新課程,活用新教材,轉變教學觀念,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育人的搖籃。我們必須要打破原來的課程資源觀,積極致力于有效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挖掘社會生活中的生命教育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有效生成、有效升華、有效延伸,真正實現思想品德課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