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火罐作為一種常見的中醫(yī)診療方法,受到不少人的追捧。從中醫(yī)角度來看,拔火罐確實能起到祛風、散寒、除濕的作用。然而,火罐卻并非人人都能拔。拔火罐不僅要針對不同的個體辨證施治,操a作時也應由專業(yè)人員進行;否則,很容易發(fā)生意外。著名歌手齊秦就曾在拔火罐的過程中不幸被燒傷。拔火罐有多種方法及注意事項。
拔火罐的基本要求
拔火罐是借燃燒火力排出罐內(nèi)空氣造成負壓、將罐吸附于患者的體表腧穴或患處造成淤血現(xiàn)象的一種理療方法。拔火罐看起來很簡單,其實非常有講究,對進行理療的場所以及施罐者的手法都有嚴格要求:拔罐時,室內(nèi)需保持20℃以上的溫度,且最好在通風向陽處;施罐者力道要合適,力太大,患者的皮膚會產(chǎn)生疼痛感;力太小,則起不到效果,且罐容易脫落。患者的體位一般以俯臥為主,這種體位可以充分暴露施術(shù)部位。正常情況下,拔火罐不僅不疼,而且應該是一個很舒服、很享受的過程。拔火罐不僅能起到祛風、散寒、除濕、清熱解毒、活血化淤、通絡等作用,而且還能通過瀉濁氣、扶正氣達到扶正固本的目的。
因人而異的拔罐法
火罐有多種類型,但在臨床中多使用玻璃罐。玻璃罐有大小不同的規(guī)格。操作方法分為閃罐、定罐、游走罐、刺絡拔罐、針罐等??筛鶕?jù)患者年齡大小、體質(zhì)強弱、病情輕重、病程長短及施罐部位的不同,選擇不同規(guī)格的火罐及相應的罐法。
邪氣在表宜用閃罐 閃罐的祛風解表力較強。當患者出現(xiàn)如感冒、咳嗽、流涕等邪氣在表的癥狀以及軀體上如頸椎病、面癱、耳鳴、頭暈、頭痛等頭面五官尤以風邪為重的疾病時,在頭部的太陽穴、印堂穴,頸項上的風池穴、百勞穴等處施用閃罐,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外,在緩解“鼠標手”、“網(wǎng)球肘”及產(chǎn)后四肢酸痛等癥狀時,針對“皮薄肉少”的四肢部位,醫(yī)生也經(jīng)常用閃罐進行治療。
疏通經(jīng)絡用游走罐 游走罐是用閃火法吸拔后,將罐沿著患者的經(jīng)絡循行路線推拉,反復運作至罐區(qū)潮紅為度。其力度可根據(jù)病邪的深淺及患者的忍受程度進行調(diào)整。游走罐既可祛風、散寒、除濕邪,又可疏通經(jīng)絡、疏導氣機、理順氣血,從而達到治愈頸肩腰背疼的目的。
淤血宜用刺絡拔罐 刺絡拔罐屬于拔罐和刺血療法配合應用的一種治法。中醫(yī)認為,有痛必有淤,久病必有淤。頸肩腰腿痛、肩周四肢痛、關(guān)節(jié)痛等痹證,都是因為淤血堵塞了脈絡而引起疼痛。放掉淤血后,癥狀往往能立馬緩解,療效極佳。
環(huán)境要求及應急處理
場所 首先,空氣要流通。因為拔火罐時需要使用酒精,如果操作不慎非常容易引起火災、燙傷、燒傷等意外。因此,拔火罐必須在空氣流通的地方進行,且周圍不能有床單等易燃物。有經(jīng)驗的醫(yī)生操作時非常謹慎,在用鑷子夾取沾酒精的棉球時都會非常小心,夾時一定要夾在棉球的中央,而且要把多余的酒精擠壓掉,然后還要再甩幾甩。其次,亮度要適中,以便于醫(yī)生隨時觀察患者的皮膚反應。最后,拔火罐對環(huán)境的溫度也有要求,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熱,以便于患者保暖。
留罐時間 因人而異,需隨時預防暈罐。通常情況下,每次拔罐后的留置時間最好為10~15分鐘。患者的個體反應不同,反應厲害時必須馬上撤下火罐。中醫(yī)講究辨證治療,對強壯的人拔罐留置時間可稍長一些,對老人、孩子及身體較虛的人拔罐留置時間要相對短些。在拔罐過程中,有些患者會突然出現(xiàn)胸悶、心慌、頭暈、四肢冰涼甚至暈罐等癥狀,這是由于手法過重、不熟練或操作不當而引起的。這時,醫(yī)生應以最快的速度撤罐和搶救患者,并及時處理因吸附力過強而引起水泡等意外。
拔火罐的注意事項
女性在經(jīng)期最初幾天,最好不要拔火罐,因為此時免疫力最低,而火罐有活血、化淤、通絡的作用,可能會引起出血過多。氣血兩虛者也不適合拔火罐。這類患者原本就氣血不足,拔火罐后往往因出血、出痧而加劇氣血不足。平常容易疲乏、時常感覺乏力、愛出虛汗、面色蒼白者都屬于氣血不足。
接受拔火罐的人,通常體內(nèi)都有寒氣或濕氣。拔完火罐后,患者一般不要喝冷飲,也不能吃寒涼或濕氣重的食物;煎炒油膩、過辣、過甜的食物以及蝦、蟹等海鮮,也不適合剛拔完火罐的人吃,因為這些東西會影響療效;拔完火罐后應注意保暖,如果要洗澡,至少間隔4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