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瑾
摘 要:統(tǒng)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思想已經(jīng)成為中國人沉重的精神枷鎖,禁錮住的不僅是人們的思想與靈魂,也在無形中禁錮了無數(shù)受啟蒙思想影響、追求新生活的新青年的自由。而女性往往作為社會變革悲劇的具體體現(xiàn)者,無一例外地成了時代的犧牲品,魯迅筆下的“子君”,就是這樣一位時代的犧牲品,即使是在接受了西方啟蒙思想影響下,也無法在現(xiàn)實的“吃人”社會的重壓下逃出自己人生悲慘命運的束縛。
關(guān)鍵詞:子君 形象分析 束縛 反抗
二三十年代的中國飽受著列強的欺壓,官僚勢力的壓榨,人們生活困苦不堪。盡管封建帝制已被推翻,但封建思想仍然牢牢的占據(jù)著人們的頭腦之中。列強用大炮帶來了鴉片,掠奪和壓迫,但同時也將西方的啟蒙思想帶入人們的視野,進入人們的頭腦之中。受過西方啟蒙思想影響的新青年們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同時也在追求個性解放的新道路。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婦女的命運卻依然是悲慘的,幾千年封建意識積淀下來成為的一種集體無意識,已深深地滲透到婦女的深層意識結(jié)構(gòu)中,構(gòu)成婦女的一種心理定勢,它使婦女在人生態(tài)度上、人生方式上盲目趨從或認同于封建禮教或社會習俗而缺乏自主獨立 ,從而導致廣大婦女人格的缺陷和靈魂的自虐。而這正是魯迅對中國封建社會婦女所發(fā)出的“怒而不爭”的深深感慨和無奈嘆息。
魯迅是“五四”時期較早關(guān)注婦女解放問題的作家,他不但把眼光放在農(nóng)村女性身上,也把焦點放在城市女性的身上。他的小說《傷逝》塑造的女性形象子君,就是這樣一位受過教育的城市知識女性,深刻地體現(xiàn)了他對婦女解放問題的嚴肅思考。魯迅始終保持著一種清醒的冷靜的審視態(tài)度,在小說里,他對于受盡侮辱、損害的子君給予深切的同情,但并不因同情而涂上理想的色彩,而是重在揭示中國女性“不爭”的一面,直視她們自覺的奴性意識及種種病態(tài)行為、心理,極力倡揚中國女性應(yīng)有清醒的反抗意識,渴望她們從根深蒂固的封建倫理道理規(guī)范的重重束縛中掙脫出來,將天性中的“母性”與“妻性”完美結(jié)合,升華為一種善與美的力量,結(jié)束病態(tài)而又不幸的人生,成為真正有價值的人,成為真正的女人。
作為舊社會的知識女性,子君從涓生的身上看到了她所認為的成熟的男子氣概,指點江山,揮灑自如。他們因相愛結(jié)合在一起,為了愛情,子君是勇敢的,她似乎是那個年代中國新女性的代表,充斥著她的是敢于反抗舊時代,追求個性解放的理想和勇氣。她曾是那么大膽地逃出父門,喊出了“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quán)利”??杉词顾性俣嗟挠職?,在那個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三從四德”的年代,她也還是逃不出一個女人應(yīng)有的命運,結(jié)婚生子,居家過小日子。而她也是那樣做的,同居的生活里,她把涓生當成了一切,她的生活里除了他就僅剩下幾只油雞和一只叫阿隨的狗。她很本分,沒有其他的意念,如何照顧好涓生和那幾只寵物就是她的生活中的唯一樂趣。但是,最后她也還是不明白到底是什么讓涓生變了,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么。
在她的世界里,愛情便是全部,為了愛情,她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我保護的意識,依然維護的,卻還是那個束縛了女性幾千年的“夫權(quán)”意識。為了愛情,她不惜與家庭決裂;為了愛情,她不惜過著窘迫的生活??墒?,她的反抗是不成熟的,在建立起小家庭以后她漸漸沉浸在一成不變的安寧和幸福里,沒有更高的人生追求,而是又退回了依附于愛情的舊式女性賢妻良母式的框架里不能自拔。她依然在走著封建禮教下女人應(yīng)該走的那條路,在她的內(nèi)心里,遵循的依然是一個傳統(tǒng)女性所應(yīng)該遵循的封建禮教。
“殺人者無須舉起屠刀,慘死者不覺其慘死。”封建思想觀念長期有形或無形的影響,使婦女甘于忍受這種不平等地位,因而更加令人扼腕嘆息。子君在被拋棄的苦痛生活中結(jié)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無人能告訴我們她死亡的原因,卻在不言中道出了真正的“兇手”,或許涓生只是促成她死亡的外因,而真正的內(nèi)因,卻是那個“吃人”的社會。在封建宗法社會里,女性的家庭地位除了受到國家法律的規(guī)定外,還要受到封建倫理道德、社會習俗及社會環(huán)境的綜合制約,女性始終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面,女性在男權(quán)的統(tǒng)治之下完全被馴化,是無思想的尤物,她們甘愿作為男性及家庭的奴隸,甘愿默默地無欲無為地度過自己的一生,由于女性的自我反思意識薄弱,使她們產(chǎn)生了一種依賴性、自卑感和怯懦心理;又由于受到到長期的封建傳統(tǒng)思想的束縛,逐漸地自我萎縮,妄自菲薄,安于現(xiàn)狀,不思進取,因此,一旦成家后便將全部的感情連同人生的探索和思考的重任,雙雙地拱手送給丈夫,而自己只留下了辛苦和繁忙的操持家務(wù)。長久以往,她們就感到了一種人生的無聊與空前的寂寞,在生活中失落了自己,找不回女性作為社會主體的一種責任及自我價值。
子君的悲劇是社會現(xiàn)實逼迫的結(jié)果,是封建禮教禁錮了她的思想。在面臨舊時代和新時代交替的夾縫中,她們是無法真正找到屬于自己的出路,到頭來她們也只能是時代的犧牲品。魯迅塑造出這樣一位新知識女性形象的目的,除了痛斥這“吃人”的社會,更是要求女性要脫離這種被奴役的地位,贏得做人的權(quán)利。魯迅對封建社會及其封建制度始終進行著堅定不移地戰(zhàn)斗,他明確地告訴世人,女性要獲得解放,必須要把女性解放運動投入到社會大潮之中,只有解放了社會,女性才能真正地解放自己。
參考文獻:
[1]景潔瓊.淺談魯迅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耕耘與收獲.2011.
[2]劉啟鵬.劉婷.談魯迅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異化[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