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對《紅樓夢》兩個英文全譯本中的飲食文化詞匯翻譯進行研究,對兩個譯本中飲食文化詞匯翻譯的歸化與異化策略進行具體分析。研究表明兩個譯本均采用了這兩種翻譯策略,且沒有顯著的差異存在。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飲食詞匯 英譯 歸化與異化
一.引言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作品中的奇葩,小說具有豐富的思想內(nèi)容,文化積淀深厚。小說的英譯是對中國文化的一次集中傳播,從1830年開始就不斷有人嘗試把《紅樓夢》翻譯成英文,至今主要經(jīng)歷了四個時期(趙長江,2009),分別為:第一階段是對個別回目或個別內(nèi)容進行的片斷式翻譯(1830-1846),1830年英國皇家學(xué)會會員德彼士對《紅樓夢》第三回評寶玉的兩首《西江月》進行了翻譯,發(fā)表在皇家亞細亞學(xué)會的會刊上,1846年英國駐寧波領(lǐng)事羅伯特·湯姆翻譯了小說第六回的某些片段,由長老會教會出版社出版,標題為Dream of Red Chamber,這也是其第一個英文譯名;第二階段是對某些回目進行的斷殘式翻譯(1868-1893),有兩個殘譯本。1869年在清朝海關(guān)稅務(wù)司任職的英國人波拉翻譯了小說的前八回,連載于《中國雜志》。英國駐澳門副領(lǐng)事喬里在1892至1893年間翻譯出了小說的前五十六回,共兩卷;第三階段為編譯期(1927-1958),共有三個編譯本,第一個是紐約大學(xué)中國古典文學(xué)教師王良志于1927年以寶玉和黛玉的愛情為主線的編譯本,全書共九十五章,六十萬字。第二個是哥倫比亞大學(xué)漢文教員王際真的編譯本,此書由漢學(xué)家亞瑟·韋利作序。第三個譯本是英國翻譯家麥克休姐妹于1958年轉(zhuǎn)譯自德國漢學(xué)家?guī)於鞣g的德文譯本。第四階段為一百二十回全譯期(1973-1986),共有兩三個全文譯本,已經(jīng)出版的有兩個譯本,一個是中國著名翻譯家楊憲益和夫人戴乃迭的全譯本,共三卷,書名為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外文出版社出版(簡稱楊譯本)。另一個是英國著名漢學(xué)家大衛(wèi)·霍克思與約翰·閔福德翁婿的全譯本,共五卷,書名為The Story of the Stone,由英國Penguin Group公司出版。還有一個由班索爾神父翻譯,此本尚未出版,在網(wǎng)上可以找到。學(xué)界一般認為楊譯本以傳播中國文化為主要導(dǎo)向,在翻譯策略上多采取異化的手法,霍譯本以譯文目的語讀者為導(dǎo)向,翻譯中處處為讀者設(shè)想,在策略上較多采取歸化的處理方式。
民以食為天,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是構(gòu)成中國文化寶庫的主要元素,同時又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約和支配?!都t樓夢》小說中無數(shù)次的描寫了賈府的宴飲,小說中的飲食名稱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何在翻譯過程中既保留中國文化內(nèi)涵又符合譯入語的語言習慣是擺在翻譯者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將以楊譯本和霍譯本中的飲食詞匯為例,探討兩個譯本在處理飲食名稱時歸化與異化策略的使用。
二. 歸化與異化
關(guān)于歸化與異化兩種翻譯手段,施萊爾馬赫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譯者或是不打擾作者,把讀者引向作者?;蚴遣淮驍_讀者,使作者適應(yīng)讀者。這兩種方法迥然不同?!痹谶@段文章中施萊爾馬赫提到了foreign一詞。Schleiermacher根據(jù)以上兩種情況提出了兩個翻譯方法,分別是以作者為中心的譯法和以讀者為中心的譯法,這一做法突破了傳統(tǒng)的直譯和意譯的界限。1995年美國翻譯學(xué)者韋努蒂根據(jù)施萊爾馬赫的翻譯思想進一步提出了歸化和異化兩種翻譯方法。指出所謂歸化手法就是指在翻譯中,翻譯者盡量使得譯文明白流暢符合目標語習慣,使目標語讀者對外來文化的陌生感降到最低程度。所謂異化就是指在生成目標語文本時為了源語文化的傳播會通過保留文中某些異國情調(diào)的東西來故意打破目標語慣例的翻譯方法。簡而言之,歸化就是讓異域文化接近于目的語讀者,使目的語文本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和理解。異化指的是把目的語讀者帶進源語文本,進而帶進異域文化,使目的語讀者更清楚的了解源于文化和目的語文化之間的差異。關(guān)于歸化與異化的討論在我國翻譯界也是比較激烈的,有人主張翻譯方法應(yīng)以歸化為主,有人則認為歸化是翻譯的歧路,更有人認為歸化與異化的斗爭是你死我活的角斗。
《紅樓夢》中的飲食名稱具有典型的中國文化特色,在英譯中如何處理這些詞匯?楊譯本和霍譯本在處理飲食名稱時有何差異?這些是本文主要探討的問題。
三. 兩個全譯本中飲食名稱翻譯的比較
筆者以《紅樓夢》中文本中的飲食名稱為依據(jù),分別對楊譯本和霍譯本中的飲食名稱英文譯名進行查詢和收集,共收集英譯飲食名稱39條(需要說明的是這39條并不是所有的飲食名稱,有人曾對霍譯本中的飲食詞匯進行過完整的搜集共找出91條)。將收集到的飲食名稱分為三類,分別為:茶飲類、糕點類、菜肴類。以下是對兩個譯本中的飲食名稱翻譯的具體比較。
(一)茶飲類
從以上列舉的茶和酒水的翻譯可以看出,楊譯本傾向于異化翻譯法,而霍譯本較多采用歸化翻譯法。比如在翻譯酒水的時候楊譯本對前面的地名采取音譯法,而霍譯本則將地名省略卻將制造原料翻譯出來。其實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楊憲益是中國人,他對中國的地名非常熟悉且?guī)в幸欢ǖ母星?,而霍克斯是英國人,他對中國的地名就不那么熟悉了。從譯入語讀者的角度來看,霍譯本視乎容易理解一些。以老君眉的翻譯為例,從文話的視角來看楊憲益夫婦的譯法就比霍克斯翁婿的好一些?!袄暇痹谥袊幕兄傅氖谴让忌颇康睦蠅坌?,敬老、愛老是中國的傳統(tǒng),老人在中國文化中是一定威望的象征。Patriarch在英文中也具有“家長,族長和年長者、德高望重的意思”,但是old man則完全沒有這樣的文化涵義。
(二)糕點類
從以上列舉的糕點翻譯來看,兩個譯本采取的方法差不多,其中有很多都是采取相同的手法來處理。王前進(2006)曾對兩個譯本的飲食文化詞匯的翻譯策略做過統(tǒng)計研究,卡方結(jié)果顯示說明兩個譯本采取了不同的翻譯策略但沒有顯著性的差異。兩譯者都較多的采用了國際化的翻譯策略進行翻譯,都在盡量重視原語的基礎(chǔ)上采用國際化翻譯策略來減輕讀者的負擔,王的這一結(jié)論在上面的譯文中得到了驗證。仔細研究以上糕點的兩個譯名會發(fā)現(xiàn),楊譯和霍譯還是會有些許不同,比如粽子的翻譯,楊憲益夫婦將其翻譯成sticky rice dumplings霍克斯翁婿則翻譯成 rice-cakes,兩個原料都翻譯除了主要成分rice,但楊譯本進一步譯出了做法,即像包餃子一樣包起來、打開之后有點粘手。而霍譯本則稍顯簡單。從這個角度來看楊譯本對中國飲食文化的傳播則比較到位。再比如,奶油炸的小面果、如意糕的翻譯中霍克斯用了英國人較熟悉的詞匯butter和pudding,很顯然這是有意的歸化,這種歸化讓英語讀者有親切之感。有人做過調(diào)查(轉(zhuǎn)引自胡安江,2010)發(fā)現(xiàn)霍譯本在英文世界的受歡迎程度要遠遠高于楊譯本,這或許就是由于霍克斯在翻譯時較多站在英語讀者的角度考慮的原因。
(三)菜肴類
=
中式菜肴和西式材料在用料、做法上面差別很大,故菜肴的翻譯也是《紅樓夢》飲食詞匯中的翻譯難點。從以上列舉譯文來看,兩個譯本采用的翻譯方法和技巧沒有太大的差別??傮w來看楊譯本的譯法要比霍譯本深入一些,在傳遞中國飲食文化方面要好一些。
四.結(jié)束語
本文對《紅樓夢》兩個全譯本中飲食文化詞匯的翻譯進行對比研究,發(fā)現(xiàn)兩個譯本中歸化、異化策略的使用并不是像前人所說的楊譯本主要以異化為主,霍譯本主要以歸化為主。研究顯示策略的使用主要是與具體的飲食詞匯本身有關(guān)。楊譯本由于作者自身的文化背景原因在翻譯中對文化因素的把握比較到位,霍譯本則在英文讀者易讀性方面優(yōu)于前者。
參考文獻:
[1]趙長江,付天軍.《紅樓夢》英譯與中國文化傳播[J]. 河北學(xué)刊, 2009,(2).
[2]戴清娥,楊成虎.從文化角度比較《紅樓夢》飲食名稱的翻譯[J].寧波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科學(xué)版), 2009,(3).
[3]王前進.《紅樓夢》中飲食文化內(nèi)容翻譯策略的對比研究[J]. 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xué)校學(xué)報, 2006,(4).
[4]胡安江.中國文學(xué)‘走出去之譯者模式及翻譯策略研究 [J].中國翻譯, 2010,(6).
作者簡介:高朝陽(1980-),男,陜西咸陽人,攀枝花學(xué)院外國語學(xué)院講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文化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