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紅梅
【摘要】語文作為小學的基礎課,不管是文字音韻,還是文學作品,以及那收斂含蓄的內涵,或是散發(fā)出的意境,處處都能讓人感覺到美的存在,因此,應該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和審美能力,并不斷提高他們的涵養(yǎng),使他們能夠辨別美甚至創(chuàng)造美。
【關鍵詞】審美教育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7-0040-01
語文,應給人一種在美中暢游的感受,不過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似乎還做不到這一點,現(xiàn)在許多孩子非但沒有從中發(fā)現(xiàn)美,還討厭語文課,甚至畏懼、逃避它。分析原因,應該有二:一是應試教育存有不足,學習往往只囿于書本,部分學校還殘留有嚴重的“本本主義”“教條主義”等。古語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見,對治學來講,書本只是誘導學生學習的一個初級工具,而不能作為唯一的手段。再者,語文是一門富于聯(lián)想、發(fā)散思維的學科,要靈活運用,不能憑借考試分數(shù)就判定一個人的能力,考試是檢驗某一段學習效果并激勵學生再接再厲的手段,若用來作為評判一個人能力的標準,就偏離了它的初衷。二是過于偏重智育或偏重德育。語文,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并非枯燥的道德說教課,而應該是拓展知識、培養(yǎng)情趣、增加個人涵養(yǎng)、擔負社會責任的一門課,美育和智育相輔相成,才能成就德育。由此可知,在語文的學習中,應滲透審美教育。
關于審美教育,可以做這樣的理解,就是借助一切具體的或抽象的美好形式將教育或某些知識以及人生觀等內容傳達給人們。在語文教學中,有諸多因素都可用來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像瑰麗多姿的詩詞曲賦,或者鮮明豐富的藝術形象等等。所以說將審美教學融入到小學語文中,對二者來說都是利大于弊,且這也必是新課改下的主流方向。若想將審美教育和小學語文完美結合,關鍵有以下三點:
一、教師提高自身審美素養(yǎng)
在教學中,老師可以說是一座燈塔,在學生求學的道路上起指引和照明的作用,特別是小學階段,學生心智未開,對這個世界還是很懵懂的,作為他們的啟蒙者,老師必須正確地為他們做指導。在審美教育中,教師自身的審美能力尤為重要。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普通話要流利,字體要端正,這是必須具備的基礎條件,只有如此,才能給學生樹立好榜樣,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和審美能力。除此外,教師的才華、素養(yǎng)、性情、人格魅力等,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育人者,必先育己。教師只有在對美的內涵有了深刻的理解后,加以吸收消化,才能轉為已用,然后用自己的話以及自己的方式,將美普及給學生,讓小學生對美形成獨立的認知。
時代在進步,新課改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身為教育者,教師需跟進時代步伐,不斷完善自己,與學生,與時代同進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除了基本的教訓能力,還應具備足夠的文學素養(yǎng)以及良好的審美能力,例如,可以不斷完善自己的普通話,賦予一定的情感在其中,能取得更好效果;在業(yè)余時,可練練書法、多讀書,擴大交際范圍等,既能提升自身修養(yǎng),又能鍛煉和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課過程中,自身也應不斷學習,塑造優(yōu)秀的人格魅力,融入潮流,準確把握學生心理,盡量使他們的人格更為健全。
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有人這樣說過: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韓愈也有過“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慨嘆。在小學語文中同樣如此,語文本身是充滿了美的,就等著有心人去探尋去挖掘。美,是一種抽象的事物,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首先談讓學生能夠發(fā)現(xiàn)美的存在,正確引導他們去傾聽、去觸摸、去感知隱藏在語文中的美。
1.教師教學的首要目的就是令學生能夠感受并主動追尋語文所要表達的美,就小學語文教材而言,其整體上和審美教育還是很相符的,以課文內容為例,其宗旨大都是贊揚美的,比較健康,積極向上富有活力,也是教育工作者所期盼的結果,像熱愛民族、熱愛國家,對家人心懷感恩,對朋友真摯熱忱、對他人尊敬懂禮以及助人為樂、拾金不昧等,既繼承發(fā)揚了美好傳統(tǒng),又符合當前社會所需。對于學生,其愛國情操有所加強,人格魅力得到提升,內心情感變得豐富真誠,人品素質更加健全完善。
2.由淺入深,拋磚引玉。根據(jù)教材內容的表層意義,引導學生去探討更深層的思想。我國自古以來是以含蓄為美的,往往不會直接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聽懂弦外之音。例如古文詩詞,這是漢民族的文化瑰寶,但學習起來并不是那么容易,主要原因就是讀不懂,或是不理解作者的真正意圖。對此,教師可化抽象為具體,變無形為有形,如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有“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句,表面寫景,內藏的感情實則很深,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或圖畫的方式將作者佇立江邊、雙目遠眺的形象用圖畫具體呈現(xiàn)出來。
三、教學環(huán)境的選擇
教學環(huán)境對小學語文也是很重要的。環(huán)境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一個如詩如畫的場景和在一個臟亂不堪的場合,所起的效果判若云泥,這就需要教師盡可能地為其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或設置一定的場景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在小學教學中,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是審美教育的關鍵,只有抓住他們的興趣,才能進行下一步教學。此外,朗讀也很重要,能夠促使學生加深理解,引起共鳴,培養(yǎng)其良好的閱讀習慣,而且,有感情的表演,有感染力的抒發(fā),還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效果更為顯著。
四、結束語
綜上分析可知,小學語文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而審美能力在語文學習中能夠得到充分發(fā)揮,因此,將二者結合起來,也是必然的趨勢,使其相互融合,相互滲透,對學生素質涵養(yǎng)的提高以及人格的健全都起著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景獻.把審美教育申通鋪小學語文教學中[J].品牌(理論月刊),2011,32(5):178-180
[2]周艷梅.探討如何有效的將審美教育融入小學語文教學當中[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29(33):154-157
[3]欒艷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審美教育的滲透[J].江南論壇,2013,39(3):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