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建歡
課堂教學作為一個動態(tài)生成、師生互動的過程,是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碰撞出火花的過程,也是師生煥發(fā)生命活力的過程。在這種互動性的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過程時刻閃耀著創(chuàng)造的光輝,展現(xiàn)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過程;而學生則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逐步加深,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這為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讓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
葉瀾教授說:“教學過程是動態(tài)生成的,每堂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蔽阌怪M言,生成性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出許多未曾預約的精彩,可以說是新課標下教師所追求的理想教學境界。但是,生成從性質(zhì)角度說,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從效果角度說,有有效的一面,也有無效的一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生成的認識不全面,以及實施經(jīng)驗的缺乏,部分教師片面追求思想品德課上的“生成性資源”,常常被一些錯誤和無效的資源分散精力,擾亂視線,課堂教學互動上便出現(xiàn)了諸多生成誤區(qū)。
一、為了追求“生成”,而完全脫離了主題
思想品德新課程的教學過程是師生不斷共同構(gòu)建新知識模塊的過程,是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這種超越是遠遠超越新教材知識范圍,是建立在新教材基礎上的對生活中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包括國家、社會的熱點問題和學生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及學生對其生活的思考,體驗和領(lǐng)悟而獲取的新知識。
課程資源是構(gòu)成課程的要素來源及實現(xiàn)課程教學的必要而直接的條件,例如,知識與技能、經(jīng)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及培養(yǎng)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課程的要素來源。在新課程教學的課堂中,一些教師關(guān)注學生的興趣,關(guān)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感受,重視課堂資源的互動生成,這是好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大量的材料充斥課堂,大量的活動不斷涌現(xiàn),再加上新課程中一再強調(diào)“教師要尊重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對學生進行欣賞性教學”。于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完全是贊賞性話語,學生得到贊賞后參與的熱情更加高漲,于是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更加豐富。但是很多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課堂資源的生成是無效的、多余的。
一位教師在上“尊重隱私”這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情景導入: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梢杂龅礁改干米圆痖喿优沼浐蜕米圆痖喿优偶氖虑?,我們想一想:父母的做法正確嗎?為什么?有位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認為家長偷看自己的日記,嚴重侵犯自己的隱私,覺得以后再也不會理自己的父母親了。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動態(tài)生成資源,但是接下來教師圍繞“這位學生以后要不要繼續(xù)和父母親交流?”讓班上同學討論,花了很長時間,和本課的主題隱私關(guān)系不是很大。這本該是“正確和父母親交流”一課中的主題,但是教師錯誤地利用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導致弱化了本課的主題。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讓學生知道父母親偷看日記的用意,知道什么行為才是侵犯了隱私,什么行為是父母在履行自己監(jiān)護責任。
課堂資源的生成是教學得以有效互動的有力支持,但是課堂上生成的資源因素具有方向的不確定性。方向的不同,教育價值的大小不同,有的還可能產(chǎn)生負面教育效應。因此在開發(fā)利用課程資源時,不能隨便而行,需要一定的原則進行規(guī)范。
要把思想品德課上師生互動生成的資源轉(zhuǎn)化為可利用的價值,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機智,瞬間把握,有效組合、篩選,時刻記住一切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都應該是為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是為了更好地配合教學資源,加強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品德課由于其學科的特殊性,使得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比較多,教師如果不能有效辨別利用,天馬行空地任意生成,則會浪費大量課堂時間,淡化課程主題,弄巧成拙。所以在大膽鼓勵學生思考探究問題的同時,既要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心靈的自由,又要潛移默化地滲透思想品德知識,加深學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有利于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既要大膽猜測,放飛想象,又要尊重事實,講究科學;既要有教師的寬容和學生的自主,又要有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自律。這樣才能真正達成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實現(xiàn)課堂教學無序和有序的統(tǒng)一。信手拈來,任意生成,只會淡化主題,突出不了重點,弄巧成拙,與新課程的理念格格不入。
二、對待動態(tài)資源處理方法不當而導致生成不足
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常常會在回答問題、學習知識,或是在與教師、同學的互動中產(chǎn)生生成性問題。這種情況,往往需要教師敏銳地做出反應、捕捉和處理。如果此時教師處理不當,則將極大地影響互動教學火花的產(chǎn)生。課堂上常見的不當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
1.“視而不見”的冷處理方式
在現(xiàn)實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回答問題、學習知識,或在與師生的互動中常常會產(chǎn)生新的想法和要求,極有可能產(chǎn)生生成性問題。這時往往需要教師及時做出反應、迅速捕捉和處理。如果教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就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錯失拓展教學內(nèi)容的良機,從而失去提煉思維火花的機會,給課堂留下遺憾。筆者在上“我國的人口問題”時,讓學生從身邊實際出發(fā)概括我國的人口形勢。有學生講了一個“男女比例失調(diào)”,當時也隨手在黑板上記錄了一下,但是在講解特點時候由于課本上沒有概括,課件中也沒有準備,因此將此特點忽視了。事后想起,這是課堂中學生生成的新資源,雖然課本由于滯后性問題而沒有提出,但是在現(xiàn)實社會中是真實存在的一個人口特點。
視而不見的冷處理方式的實質(zhì)是教師缺乏捕捉課堂互動生成性問題的意識,缺乏教育機智,就抓不住生成性的教學資源。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時刻警惕和準備根據(jù)教學的進展和動態(tài),把握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生成性問題,利用師生互動中生成的資源進行教學。課堂生成性問題和生成性條件有稍縱即逝、不可復制的特點。這決定了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不能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的教學經(jīng)驗,彈性靈活的生成成分,以及始料不及的變故、體驗和問題。
2.簡單地肯定或是否定學生的回答
現(xiàn)實社會中存在一些與思想品德課本中的觀點和理論不符合的現(xiàn)象,學生對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還缺乏較強的辨別能力,因此,遇到理論與現(xiàn)實不相符合時,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不正確的觀點。在上“維護正義”一課時,教師提倡要有一顆同情心,要勇于同不良的社會現(xiàn)象作斗爭。但是學生結(jié)合社會實際情況,提出了“路邊老人倒地,好心人攙扶卻遭到誣陷”的事情,而且相關(guān)事例在新聞中多次出現(xiàn)。學生對此就感到疑惑,一方面課上教育要給別人提供幫助,另一方面社會上有負面新聞出現(xiàn),有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很容易引起全體同學的關(guān)注。如果教師這時候就是簡單地否定,說這只是社會上的不良現(xiàn)象,應該加以抵制,或者說社會上互相幫助的事情還是比較多的之類,就讓學生關(guān)注課堂的興趣一下沒了。這種處理問題的方法缺少了思想碰撞的火花,失去了學生認知領(lǐng)悟的過程。
簡單的否定或是肯定方式,是一種思維單一的處理方法,不能對問題加以辯證思考。就如上面情景,可以和學生討論以下幾種觀點:1.面對老人倒地,能不能視而不見?2.如果想上前幫助,但是又怕被人誣陷,你可以采取哪些措施?3.如果社會上大家都不能互相幫助了又會怎樣?這樣,大家一起討論辨析后,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能將學習的知識和紛繁復雜的實際問題結(jié)合起來,最終自身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實際遇到此類問題后怎么處理也就不言而喻了,真正達到了教學目標。
新課程教學觀的精神強調(diào):教學不只是知識、課程的執(zhí)行和傳遞,更是知識、課程的創(chuàng)生與開發(fā)。注重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學生成長的沃土,互動生成的課程資源是豐富多彩、千變?nèi)f化的。教師應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互動氛圍,促進更多的生成資源,捕捉智慧的火花,課堂教學真正為學生服務,真正為學生考慮。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論中小學教學改革的深化.教學研究,1997(9).
[2]朱志平.課堂動態(tài)生成資源論.南京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4.
[3]鐘永榮.淺談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http://tczx.ctedu.net/newsInfo.aspx?pkId=3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