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天
【摘要】杜麗娘和朱麗葉兩人的愛情悲劇以不同的結(jié)局收場,其中隱藏在愛情悲劇背后的原因卻大相徑庭。對照她們的愛情命運,可以更好地了解當時東西方社會的女性愛情觀以及導致她們愛情悲劇的深層次原因。本文力圖通過對兩個女性的對比,發(fā)現(xiàn)造成愛情悲劇不同風格的深層原因。
【關(guān)鍵詞】杜麗娘;朱麗葉;愛情悲??;愛情觀
杜麗娘和朱麗葉分別是東西方藝術(shù)史上因爭取自由愛情而流芳千古的女性形象。杜麗娘是《牡丹亭》中至情至性、為愛而死又為愛而生的青年女子;《羅密歐與朱麗葉》中的朱麗葉是情感熾熱、為愛奮不顧身的可愛女子。作為情竇初開的愛情故事女主角,杜麗娘與朱麗葉都渴望甜蜜的愛情,這是東西方女子的共性。但由于東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差異,導致她們在追求幸福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卻大不相同。兩個如花女子的愛情是悲情傷懷且感人。兩位女子都為愛情奉獻出自己的一切(包括生命),但兩人的愛情悲劇以不同的結(jié)局收場,但隱藏在愛情悲劇背后的原因卻大相徑庭。因此,對照她們的愛情命運,可以更好地了解當時的東西方社會的女性愛情觀以及導致她們愛情悲劇的深層次原因。
一、杜麗娘的愛情悲劇
杜麗娘是典型的中國古典美女,自幼生長在官僚家庭,從小就受封建禮教的束縛。在杜麗娘的內(nèi)心深處渴望著外面自由的春光和自由幸福的愛情。杜麗娘第一次游園,將自己被封建禮教長期壓抑的青春活力喚醒,擺脫了現(xiàn)實世界中冰冷虛偽的清規(guī)戒律,并且擁有了真實且自由的愛情——在夢中與柳夢梅共成云雨之歡。這就是當時的中國女子沖破封建禮教、爭取個性解放、渴望愛情自由的大膽行動。第二次游園是杜麗娘追求幸福的實際行動,不僅突出了她對愛情理想的憧憬和追求,而且也體現(xiàn)了她性格中反抗的一面。最終,杜麗娘為“情”而死,這正是對當時千百萬婦女被封建社會的“禮教”葬送青春、幸福和生命的真實寫照。杜麗娘擺脫了現(xiàn)實束縛,找到實現(xiàn)自己的愛情理想的途徑。她的肉體不能在現(xiàn)實世界中自由戀愛,但她的靈魂卻可以自由的與愛人幽會。湯顯祖運用了豐富的想象和奇妙的浪漫主義手法,讓杜麗娘的鬼魂擺脫封建禮教的束縛,主動、大膽的和人間的柳夢梅相會,后來又要求柳生挖開棺材,讓她復活。最終,她與柳夢梅締結(jié)良緣。杜麗娘這一人物形象被湯顯祖塑造得細膩動人,充分反映了當時中國女子反對禮教束縛和爭取自由的叛逆性格。
二、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莎士比亞筆下悲劇主人公朱麗葉身上蕩漾著青春的歡樂,人性的美好,愛情的甜蜜。在奶媽的溺愛和父母的庇護下,朱麗葉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朱麗葉對愛人的選擇是既要自己能動情,又要符合媽媽的意愿,但是現(xiàn)實與理想總是有差距的。朱麗葉愛上自己家族的仇人羅密歐,她不顧家族的世仇與羅密歐在一起。二人秘密結(jié)婚之時,羅密歐因與朱麗葉的表兄提爾伯特械斗殺人而遭放逐。因此,二人在度過了僅有的一個新婚之夜之后就彼此訣別。朱麗為了愛情吞下假死藥來逃脫父親的婚姻安排。與此同時,羅密歐為了愛情冒死從流放地趕回來。最終,悲劇就在墓地發(fā)生了:朱麗葉意外的在墓中晚醒了幾分鐘,神父給羅密歐的信又意外地沒有送到,再加上神父晚到墓地一步。因此,羅密歐在墓地中發(fā)現(xiàn)朱麗葉已死,隨后為愛人自盡。朱麗葉醒來后得知愛人已死的消息,立刻取匕首自刺身亡。朱麗葉和杜麗娘一樣,是為了與愛人相戀而不懈爭取的性情女子。雖然朱麗葉最后與愛人雙雙殉情,但是她的愛情換來了兩個家族的和解。從朱麗葉自身這一女性個體來說,為了守護自己的愛情,不惜眾叛親離,最后還殉情而死。這樣的人生結(jié)局真可謂是“為恨而生,為愛而死”。
三、悲劇后面的深層原因
《羅密歐與朱麗葉》和《牡丹亭》兩部劇作這種反封建、爭自由的主題思想,主要是通過女主人公杜麗娘和朱麗葉來體現(xiàn)。在劇本中,作者都讓女主人公經(jīng)受了比男主人公更多痛苦和磨難,因而顯示出比男主人公更為豐富的內(nèi)心世界,更為勇敢的抗爭精神和更為完美的性格特征。
湯顯祖所塑造的杜麗娘這一女性形象在中國古典戲曲中是不多見的。在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女性是沒有與異性青年邂逅相遇的機會,女性壓抑著對異性青年的渴望的激情。在宋明理學大肆宣揚的社會文化氣氛下,人作為個體的價值在強大的“理”面前沒有任何生存空間。湯顯祖一反當時社會主流提倡的“理”,以浪漫主義和朦朧的人文主義思想創(chuàng)作了杜麗娘呼喚“情”的鮮活形象。為了一個“情”字,杜麗娘可以為之生,為之死。杜麗娘的拼死抵抗卻絲毫沒有撼動“滅人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杜麗娘的愛情是一出不折不扣的悲劇。杜麗娘這個渴望激情卻受到現(xiàn)實抑制進而達到抒發(fā)近乎瘋狂的怨憤之情的懷春少女的人物形象,展現(xiàn)出《牡丹亭》的深刻主題。湯顯祖通過講述青年男女大膽追求自由愛“情”的故事情節(jié)來表現(xiàn)“禮”對人們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殘,進一步體現(xiàn)反對封建禮教的精神,揭露和批判程朱理學“存天理、滅人欲”的虛偽和殘酷。杜麗娘“暮色而死,暮色而生”的愛情悲劇是當時中國女性對追求釋放人性的最高吶喊。
朱麗葉對于愛情是一個積極主動、無所畏懼的實踐者,對于生活是一個充滿了青春和活力的勇敢者。朱麗葉是不顧一切且充滿信心的追求愛情。朱麗葉身上體現(xiàn)出文藝復興時期新興資產(chǎn)階級那種充滿生命活力,相信自己力量的時代氣息。從文藝復興開始,西方近代意義上的個人主義隨著中世紀神學思想體系的解體而出現(xiàn),并得到發(fā)展。處于世俗中的人的自然本性得到肯定,人的感官享受得到尊重。與中世紀提倡的“靈與肉”二元對立的禁欲主義、壓制愛情相反,文藝復興的人文主義者贊美出于人類本性的男女愛情。人們不再抹殺了現(xiàn)世生活中的個人主義所追求的幸福。就算是朱麗葉與她的情人羅密歐有著宿命的悲劇,但是他們兩人依舊墜入愛河。即便朱麗葉最終為情而死,在真實的幸福中她早已品嘗到愛情的喜悅和甜蜜的憂傷?!读_密歐與朱麗葉》既有對愛情的執(zhí)著,更有對中世紀封建壓抑的強烈的反叛。在對青春和愛情的歌頌以及對生死不渝的愛情的追求中,強烈的愛情故事展現(xiàn)出的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中心思想。
結(jié)語
地域文化、歷史傳統(tǒng)等多方面的差異,造成了東西方人的不同性格。西方人熱情、奔放、堅決、毫不妥協(xié)。這種獨立的人格是他們勇于追求自己的愛情,并不斷反抗。所以,朱麗葉為了跟羅密歐在一起不惜一切代價。杜麗娘雖具有一般的世俗女子所不具備的反叛意識,但是杜麗娘在最終是在封建禮教的規(guī)則下得到一個大團圓的結(jié)局。在杜麗娘的身上有著在現(xiàn)實中不可改變的悲劇命運:通過自身微弱的抗爭,只是為了在這種生活環(huán)境下得到自己的愛情和幸福,但又不得不又戴上沉重的社會枷鎖和人格面具。這種隱藏在一團喜氣祥和的大團圓結(jié)局背后的悲涼不能忽視,她始終是以無法回避的悲劇情緒來面對那個時代的悲劇。不論杜麗娘她自身多么想要擺脫“禮”的枷鎖,成為一個真正的至“情”之人,最終她也只能借助皇權(quán)的力量,即禮教的最高代表,來為自己的存在獲得生存的空間。
在杜麗娘和朱麗葉兩位女性身上各自上演了一場愛情悲劇,也可以說是一出女性的生存悲劇。二者都在表現(xiàn)情與理的尖銳沖突,都在刻畫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生命孤獨與悲哀,記錄著女性心靈的痛苦呻吟。雖然東西方女性對待愛情的追求方式不同,但其根本的愛情觀是一致的,都是渴望獲得刻骨銘心的愛情。
【參考文獻】
[1]湯顯祖.牡丹亭[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
[2]威廉·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漢英對照)[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