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星
摘 要:嚴復是中國歷史上首位提出“信、達、雅”翻譯標準的翻譯家,其翻譯活動和翻譯思想對中國近代翻譯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嚴復的翻譯理論經(jīng)過廣大學者的層層解讀和分析,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nèi)涵。但有的解讀較為片面,甚至是對原觀點的曲解和誤讀。嚴復對“信、達、雅”的原始表達精明扼要,從其原始表達入手,我們可以摒棄學術(shù)界對“信、達、雅”片面的認識,對這一翻譯理論經(jīng)典有更深入的了解和體會。
關(guān)鍵詞:嚴復;“信、達、雅”;翻譯標準
作為近代最著名的翻譯家之一,嚴復不僅翻譯了一大批重要的西方學術(shù)著作,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而且還根據(jù)自己的翻譯實踐,提出了對翻譯工作有巨大啟迪意義的翻譯主張,其中尤以“信、達、雅”備受推崇,對翻譯界乃至整個學術(shù)界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主要研究嚴復的生平以及他對“信、達、雅”翻譯標準的原始表達,以期對翻譯實踐能有建設性的指導作用。
一、個人簡介
嚴復(1854-1921),近代中國杰出的啟蒙思想家、西學大師、翻譯家、教育家、詩人。1854年1月8日,出生于福建南臺蒼霞州。7歲時,嚴復被父親送到外地讀書,兩年后回故鄉(xiāng)隨其五叔祖嚴奎昌學習《大學》《中庸》之類的儒家經(jīng)典,打下了扎實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基礎(chǔ)。后遠赴英國留學,進入英國格林里治大學海軍學院深造。兩年后回國,被李鴻章調(diào)入北洋水師學堂任總教習。甲午中日戰(zhàn)爭中中國的失敗讓嚴復深受刺激,滿懷愛國熱情的他將眼光投向西方,開始了他翻譯和介紹西方知識的重要工作。
歷史上對嚴復也有很高的評價。康有為稱嚴復“譯《天演論》為中國西學第一者也”(《與張之洞書》)。蔡元培也說:“五十年來介紹西洋哲學的,要推侯官嚴幾道為第一?!保ā段迨陙碇袊軐W》)《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四個字,時至今日仍然為人們所熟知,對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戊戌變法失敗后,嚴復輾轉(zhuǎn)于京、津、滬、皖等地,既執(zhí)教講學又專心著述,并首次明確提出了“信、達、雅”的翻譯標準,開創(chuàng)了中國翻譯史上的新紀元。但辛亥革命后,他倡導尊孔讀經(jīng),思想變得保守。歷史是公正的,它肯定一個人的成就也不掩飾他的缺點??v觀嚴復的一生,參與社會政治活動只是他人生樂章中的序曲和和聲,從事翻譯和撰寫文章,藉以開通民智、變法自強,才是他人生的主旋律,他的名字也因此而銘刻在中國近代翻譯家和文學家的碑傳上。
二、嚴復翻譯思想簡介
嚴復于1895年開始翻譯《天演論》,次年十月寫成《譯〈天演論〉自序》,并于1898年作《〈天演論〉譯例言》,在該文章中正式提出“信達雅”的翻譯思想?!耙?,譯事三難:信、達、雅。求其信已大難矣,顧信矣不達,雖譯猶不譯也,則達尚焉。海通已來,象寄之才,隨地多有,而任取一書,責其能與于斯二者,則已寡矣。其故在淺唱,一也;偏至,二也;辨之者少,三也?!眹缽陀衷诤笪闹?,言簡意賅地說明了“信、達、雅”這譯事三難的提出緣由:“《易》曰:修辭立城。子曰:辭達而已。又曰: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三者乃文章正規(guī),亦即為譯事楷模。故信、達而外,求其爾雅?!贝朔g思想一出,即被奉為翻譯的“金科玉律”。嚴復在近代中國之所以一度聲名顯赫、家喻戶曉,得益于他那古樸、典雅,甚至能與先秦諸子文風相媲美的譯文。
三、信、達、雅
嚴復的翻譯理論經(jīng)過廣大學者的層層解讀和分析,被賦予了許多新的內(nèi)涵。但有的解讀較為片面,甚至是對原觀點的曲解和誤讀。若要正確理解“信、達、雅”,還要仔細研究嚴復對其思想理論的最初表達。
1.關(guān)于“信”
“信”是翻譯的前提和基礎(chǔ)。信,即要求譯文忠實于原文?;趯υ髦覍嵉脑瓌t,譯文在思想內(nèi)容、表達方式、感情色彩、風格韻味上都必須與原文保持一致。譯者首先要充分理解原文,才能再現(xiàn)原文,這是“信”的基礎(chǔ)。嚴復認為“求其信已大難矣”,也就是說,能做到“信”已經(jīng)是很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任何文字不僅存在表面的意思,還有隱藏于文本之中的深層內(nèi)涵,作為譯者,也要將這些信息傳遞給讀者,這是更深一層次的“信”的要求。
2.關(guān)于“達”
“達”是翻譯的目的。達,不僅指在翻譯中表達清楚,語言通暢,而且是“達旨”的“達”,即表達原文的宗旨。嚴復認為,中西語言文化有較大差別,“西文句中名物字,多隨舉隨釋,如中文之旁支,后乃遙接前文,足意成句。故西文句法,少者二三字,多者數(shù)百十言”。所以在翻譯過程中,要對原文形式做一些必要的調(diào)整,否則就會出現(xiàn)令人費解的表達?!斑_”的更高層面是要表達原作的深層意義,這需要譯者“將全文神理,融會于心,則下筆抒詞,自然互備。至原文詞理本深,難于共喻,則當前后引襯,以顯其意”。譯者必須完全了解原文的含義,不局限于文字表層的含義,更能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內(nèi)涵。
3.關(guān)于“雅”
“雅”是翻譯之語體選擇。雅,就是要注意修辭,富有文采。雅本于《論語·述而》,“子所雅言,《詩》、《書》執(zhí)禮,皆雅言也”。雅言就是當時的官方話。嚴復認為,“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如果用方言不用雅言,由于受到地域的制約,就會“行之不遠”。他認為要做到“雅”,就要選擇漢朝以前的字法句法作為語體?!肮市?、達而外,求其爾雅,此不僅期以行遠耳。實則精理微言,用漢以前字法、句法,則為達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則求達難?!眹缽驼J為,“雅”是在信和達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追求譯(下轉(zhuǎn)第84頁)(上接第35頁)文的古樸典雅,以求傳達原文的“精理微言”。對于“雅”,學者們有較多的爭議,因為嚴復追求古樸文風,與現(xiàn)代社會的審美風格等不相符合。應該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嚴復的“雅”的思想,理解其處在當時的歷史時期所不能避免的時代局限性,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精華部分為我所用,才能對翻譯研究和發(fā)展起到一定的啟發(fā)性作用。
嚴復在開一代翻譯之風、著意介紹西方先進思想方面功不可沒。他的“譯事三難:信、達、雅”在歷經(jīng)百余年,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仍能為翻譯同仁所接納。他對“信、達、雅”理論的最初描述,言簡意賅、生動形象,仍為后世所稱贊不已。本文介紹了嚴復的生平及翻譯理論,從嚴復理論原有的表達入手,摒棄學術(shù)界對“信、達、雅”偏頗和片面的認識,對這一翻譯理論經(jīng)典進行了深入的了解和體會,相信會對今后的翻譯實踐會產(chǎn)生一定的啟迪和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馮立新.論嚴復“信、達、雅”翻譯思想[J].華南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02):4.
[2]魯迅.魯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
[3]羅新璋.翻譯論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4.
[4]馬勇.嚴復學術(shù)思想評傳[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1.
[5]王小兵.論嚴復翻譯作品中的現(xiàn)代性[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08).
[6]許祖華.嚴復作品精選[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5.
[7](清)嚴復.嚴復集(一)[M].北京:中華書局,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