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赟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學目標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綜合發(fā)展,而我國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評價手段則以紙筆測評為主。本文通過對四川綿陽塔山中學高二年級師生的調查研究,總結出“新課標”的實施現(xiàn)狀,并分析原因,最終給出建議,以便更好地適應課改,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新課改 實施現(xiàn)狀 紙筆測評 多元評價 三維目標
1 研究背景
近年來,隨著傳統(tǒng)經濟向知識經濟的轉型,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都越來越認識到教育和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性,教育測評與評價的研究與實踐也日益活躍,其結果也越來越成為一些國家進行教育管理的有效手段。以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發(fā)起的“國際學生評價項目”(PISA)為例,該項目自2000年正式實施以來,引起了教育界極大的關注,甚至被稱為“教育界的世界杯競賽”。一些在PISA測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國家,特別是芬蘭,成為其他國家教育觀摩的對象。
由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因素,我國在教育測評領域的研究和實踐非常薄弱,就學科建設來說,教育測評還不是我國學科體系下的二級學科。而四川在2010年新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實施以來,今年將是其迎來的首次高考。面對我國獨一無二的巨大的人才鑒別和選拔制度,學生的學業(yè)成就測評體系亟待改革與更新。
我國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關于評價標準的研究包括葉瀾主持的“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實驗”所提出的一套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裴娣娜主持的主體教育實驗建立的課堂教學水平評估標準、劉志軍提出的分層次的課堂教學評價標。
我國學者認為教學具有兩類價值,一是外在價值或工具理性價值;二是內在價值。現(xiàn)代教學的價值取向不是兩者擇一,而是謀求兩者的統(tǒng)一。通觀我國多次教學改革歷程, 其價值取向“大體上經過了以下的轉變:從重視知識到重視能力, 從重視能力到重視興趣、情感、態(tài)度等非認知因素, 再轉向重視學生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進而強調有個性的、有差異的全面發(fā)展”。
2 研究對象及方法
四川省綿陽市三臺縣塔山中學高二年級隨機抽取2個班級,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課堂、課后的觀法及訪談,并根據觀察和訪談的結果編制了調查問卷,然后將調查問卷發(fā)放到該校高二年級全體學生(共376人)和任課教師(共32人)手中,進行調查。最終問卷有效回收370份。
3 調查結果及分析
3.1各評價方法實施現(xiàn)狀
調查結果顯示,79%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紙筆測試,14%的教師采用口頭評價,4%的教師采用實踐評價,僅有2%的教師采用檔案評價。由此可見,雖然新課標實施已經三年,但是多數(shù)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手段仍處于傳統(tǒng)評價階段,并未及時跟進。
3.2 師生各自關注的主要教學目標
3.3教師對于問題情境的設置情況
在調查中,53%的學生認為老師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使用案例素材;40%的學生認為有時結合教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使用案例素材;7%的學生認為老師很少結合教學內容聯(lián)系生活實際和使用案例素材。
在教師對學生“課后查閱學習資料”要求方面,50.7%的學生認為老師經常要求,43.6%的學生認為老師偶爾要求,5.7%的學生認為老師從不要求。
3.4課堂中師生互動情況
調查顯示,87%的教師上課講授時間在30分鐘以上。就上課提問情況而言,76%的學生認為“有時”被提問,僅有11%的學生是“經常”被提問。
3.5學生平均每天的睡眠時間
我國規(guī)定的高中生睡眠時間“不少于8小時”,而調查顯示,僅有23.5%的學生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睡眠要求,即高達76.5%的學生學習負擔超標。
通過分析問卷,造成當前學生學習負擔重的主要原因有:(1)當前高中課程門類多,作業(yè)量大,完成課后作業(yè)所需的時間較多;(2)作業(yè)內容多以課本知識性內容為主,作業(yè)形式以紙筆作答為主,學生感到枯燥,學習主動性受到一定影響;(3)受高考升學壓力的影響,學校和學生家長主要看中學科知識教育,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因此,不切實際的擴展教學內容,拔高教學要求,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3.6調查結果分析
教師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較為單一的紙筆測試來衡量自己授課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師生之間的教學目標有較大分歧,教師著重知識技能的培養(yǎng),而學生認為知識技能、合作實踐等能力的培養(yǎng)同等重要;教師在問題的情景設置方面,多達半數(shù)的教師未實現(xiàn)要求。這些問題很大程度說明目前“新課標”的實施并沒有完全按照所謂的“三維”目標發(fā)展,而是仍然追求單一的“知識”目標,并將紙筆測試作為學生學習評估的主要手段。
此外,師生間的互動情況也不盡如人意:短短45分鐘上課時間,多數(shù)教師在講授課程上就占用了30分鐘甚至更多,恨不得“滿堂灌”,留給與學生的互動時間少之又少,這就不難說明為何在調查中,只有11%的學生“經?!北惶釂?。
究其原因,追根到底是我國國情的限制。在我國,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各類考試,作為高中生,周周清,月月考,成了他們檢測階段性學習成就的唯一標準,而最終的學習成就測評標準,則要依靠我國多少年的高考制度。在高考的桎梏下,老師拼命的教,學生拼命的學,生怕在高考中“吃虧”。即使課改了,但考試制度沒有同步改革,師生均不敢輕舉妄動。
4 建議
坎貝爾認為,對學生的評價應是多向度的,因為單一的成績或分數(shù)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況,從不同的向度,多元的視角對學生進行評價,才能獲得對學生表現(xiàn)的真實回饋。如此一來,評價才能對教學的改進起到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師除了采用紙筆測試以外,還可以采用口頭評價、檔案評價、實踐評價以及觀察、小組討論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多元的、全方位的測評,進而促進學生的綜合發(fā)展,這與“新課標”的教學理念不謀而合。
學生是主動的自我評價者,坎貝爾等人認為,要培養(yǎng)學生成為自動自發(fā)的終身學習者,學生首先要學習管理自己的學習并學會評價自己的成就,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積極主動而非消極被動的角色,他們應該學會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任,久而久之,也就練就了現(xiàn)實生活所需要的社會技能。
總結
現(xiàn)今的教學評價無可避免地仍以傳統(tǒng)的紙筆測驗為主,紙筆測驗雖然能在認知領域呈現(xiàn)量化的評價結果,然而在情意和技能領域的評價結果呈現(xiàn)則非常有限。教學評價的目的不是為了對學生進行甄別和排序,而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這也是“新課標”的最終目標。而要達到教學上徹底的改革,所配套的“標尺”——考試制度,必須與時俱進,唯有此,才能達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美)格倫隆德,(美)沃;楊濤,邊玉芳譯. 學業(yè)成就評測(第9版).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
[2]葉瀾,吳亞萍. 改革課堂教學與課堂教學評價改革——“新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探索之三. 教育研究, 2003 (8).
[3]裴娣娜,楊小微. 現(xiàn)代教學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6-67.
[4]劉志軍. 課堂評價論.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2: 176.
[5]裴娣娜,楊小微. 現(xiàn)代教學論.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6.
[6]王淑慧. 多元化教學評價的研究——給予芙蓉中華中學華文多元化教學評價的個案分析. 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1.
[7]參考LindaCampbell等著. 多元智慧的教與學. 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26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