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小琳
音樂欣賞是人們感知,理解音樂,體驗音樂情感的一項音樂實踐活動。而中學音樂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培養(yǎng)一大批具有一定音樂素質的音樂欣賞者。美國著名音樂教育家穆塞爾和格連在《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中寫道;假如我們能在一個孩子身上喚起對音樂的一種強烈的熱枕,假如我們能把這種興趣延長若干年,并且緩步地把它提高到更高水平的話,那么既使永遠成不了一個技藝名家,他也將通過音樂找到他個人的幸福,并且為自己建立一個更美好的生活和一個更廣闊的個性。所以說音樂與人的生存,成長,發(fā)展緊密相連,對音樂的需要是人的共性,資質高的人需要它,是把它當作一種學問和令人滿足自我表現的榘道,高尚情操的來源,資質一般的需要它,是把它當做豐富人生和使人變得更具美德的一種媒介。培養(yǎng)學生音樂興趣已不僅僅是為了獲得音樂學習的動力,是一種反映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層面上的具體目標,在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新世紀的能生活,善生活的新一代是音樂教學更為迫切的任務。本人就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談談幾點體會;
一、從音樂要素與角度出發(fā);學會傾聽,培養(yǎng)“具有音樂的耳朵”
音樂旋律的起伏,速度的快慢,節(jié)奏的疏密,力度的強弱等都以人的生活狀態(tài)有著驚人的類似,教學中通過對音樂要素的深度解讀,將學生的生活經驗運用到對音樂要素的理解和想象中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的主動性并解決教學中的知識難點。比如欣賞《梁祝》我就以音樂要素為主線,通過分析樂曲中的音高,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色的變化,大大提高了學生理解作品的能力并使學生懂得了音樂要素對表現音樂音樂的思想內容,塑造音樂形象所起的作用,該曲的呈示部主部愛情主題的弦律不斷上下運動,提示了音高要素的內涵,副部同窗共讀中活潑的小快板與結束部長亭惜別哀傷的慢板在樂曲的速度方面形成了十分鮮明的對比,展開部中強烈的封建勢力主題和抗婚主題充分顯示了力度的作用,這兩個主題中富有代表性的節(jié)奏型以至產生的音樂效果又展示出節(jié)奏要素的物殊地位,樓臺會中大提琴與小提琴的兩種音色對比塑造了一個鮮明的藝術形象,哭靈抗墳又以很強的力度把樂曲推向最高潮,隨后音樂以輕柔的力度緩慢的速度把人們帶入了天堂的仙境,我們知道音樂形象思維是從音樂音響感知開始的,經過集中概括產生具體的形象思維,同時伴著感情體驗和想象,聯想直至理解認識音樂的思想意境。音樂音響是由幾個重要的音樂要素組成的,音高,速度,力度,節(jié)奏,音色,和聲,在欣賞教學中加強對這些要素的音響感知及理性的分皙,大大有助于提高學生音樂形象思維的能力。
二、從文化意蘊的角度;理解生活世界,培養(yǎng)學生音樂激情
音樂不僅具有審美價值,還體現在人文價值,從文化角度解說音樂不僅能豐富音樂審美體驗,還能通過音響的感悟形成對生命內涵的體會,進而了解他們生活的世界平等對待生活世界,這種做法是在分析音樂特征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相關文化進行分析的論證,使學生明確音樂作品特點的文化根源,將學生引入深層次的音樂體驗中,使音樂欣賞得到理性的升華。比如,高一人音版第一單元第3課《獨特的民族風》在對《遼闊草原》的音樂特色分析之后,我提出兩個問題;為什么歌曲有這樣的特色?這些特點是如何產生的呢?在這之前對蒙古畫面的感官賞析的基礎上,并通過教師的慢慢的引導,對相關的文化有了以下的總結;
再結合之前對音樂特點的分析;
通過兩相驗證;學生對蒙古音樂特點形成有了許多獨到的看法,有的學生說‘地理環(huán)境是形成蒙古族民歌的重要原因,那地方看上去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人煙又稀少,彼此間說話也隔得遠,需要大聲喊話才能聽見,所以他們的歌聲如此的寬廣,悠長',還有學生說‘蒙古族有一種自然的美,他們用寬廣的歌聲宣泄情感和抒發(fā)情感,體現和滲透傳統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通過這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不僅學會了音樂知識,學會了分析音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他們了解了民歌是中國音樂的瑰寶,學會了用平等的眼光去看待民族民間音樂。
三、從情感內涵角度,以古典音樂為主流,激發(fā)學生音樂激情
古典音樂是一片廣袤的天地,博大精深,其間蘊含著寧靜致遠與激情澎湃,是人類對于純美的向往,也給予人更多空間的想象與回味。在課堂上,欣賞每首作品,我們都應采取聆聽樂曲、介紹作品、介紹作者、聽后交流等方法,這樣學生方可更加透徹地理解音樂,真正感受到音樂的美。
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激情,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質疑問難的求異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作為音樂老師,我們必須清楚,現在中學的音樂教學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個性品質與音樂素養(yǎng),在教學中要廣泛應用看得到、摸得著的直觀手法來激化學生們的音樂學習激情,所以在教學中,應當避開音樂的那種所謂的“模糊性”,用直觀形式激出學生情緒,激發(fā)出學生一生俱來就潛隱在心底里那份對美妙和諧聲音期待與渴望的情感。又如;在了解貝多芬生平及創(chuàng)作背景后,視頻上出現了名人對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的評價羅曼,羅蘭;黃昏將臨,雷雨也隨著醞釀,然后是沉重的云,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騶之際,黑暗裂了縫,夜在天空給趕走,由于意志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斯塔索夫說:貝多芬最偉大的創(chuàng)作是什么呢?不是《第九交響曲》嗎?這是一幅世界歷史的圖畫,柏遼茲說:貝多芬完成了這部作品就可以死而無憾了。教師用富有激情的語言朗讀后,視頻播放電演《復制貝多芬》中《第九交響曲》首演場面,把學生帶回到兩百年前盛況空前的場面中,在長達十分鐘的演奏中,無與倫比的音樂,像黑夜被閃電撕開,神靈將眾人托起,引向天堂,音樂隨著神圣的和聲上升到最高潮,當學生們看到觀眾們近乎瘋狂的掌聲歡呼,而作曲家本人雖然因為耳聾,已經聽不到任何歡呼聲和掌聲,卻依舊被這尋常的熱門場面激動得暈厥過去,一度不省人事之時,學生們也不由得為之鼓掌,喝彩,接下在熟悉音樂主題時學生格外關注,當再次聆聽全曲時,整個教室回響著宏大的音樂,學生的心靈隨著音樂的激蕩,眼中滿是光芒,音樂帶給他們的不僅是一種審美體驗更是一種精神力量。
總之,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中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激情和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不定期一要將音樂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大膽進行音樂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使音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容易走進音樂,從絢麗多彩的音樂作品中學習歷史,了解社會,認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