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福蘭
【摘要】在新課改形勢下,中學語文教師面對時間緊而教學任務重的工作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為探索高效快捷的課堂教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向課堂要質(zhì)量,教師需要靈活轉(zhuǎn)化自身角色,不斷嘗試多種課堂教學方式和方法,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而愉快,實現(xiàn)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大鍋飯;情感;導演;規(guī)律;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如何利用有限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向課堂要質(zhì)量,這是中學語文老師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在課堂教學中也一直探索怎樣使教師感到易教、課時輕松,而且要讓學生感到易學、容易接受的教法,就此談談個人的幾點淺見,與大家共享。
一、擯棄語文教學中的“大鍋飯”現(xiàn)象
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老師喜歡提出一個問題后由全班同學統(tǒng)一作答,這種吃“大鍋飯”的教學方式確實能使課堂氣氛熱烈,貌似接受效果很好。其實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接受能力強的學生能及時正確回答老師的問題,而機敏度較差的學生往往還沒完全反應過來就隨聲附和。長此以往,學困生會形成依賴、懶惰的習慣,只要在課堂上乖巧順從,別人怎么說或做自己跟著就行,喪失了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再創(chuàng)造能力,這種情況下不但不會進步,反而越來越差。不僅如此,自控能力差的成績較好學生摸清了老師的教學思路,也會慢慢失去學習主動性,得過且過。如此課堂教學還怎能向課堂要質(zhì)量呢?
總體由個體組成,個體的質(zhì)量同樣決定整體的質(zhì)量。我們的教育要以人為本,以個體為本,目的在于提高所有受教育者的素質(zhì),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合格人才。一個班級的教育不能只看少數(shù)或部分學生的優(yōu)異表現(xiàn),而需要整體提高。為此,要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必須細心觀察和了解不同層次學生的心聲,掌握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核實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況,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差異化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有道是“一把鑰匙解一把鎖”。如課堂提問應抽查各類別學生,多給學困生機會,要讓差生不差、優(yōu)生更優(yōu),真正把教學面向全體,做到公正無私,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二、在教學活動中做情感的傳遞者和導演者
優(yōu)美的聲音讓人陶醉,真情的話語讓人感動。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聲情并茂,揮灑自如地以聲傳情,言傳身教,巧妙地創(chuàng)設各種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有了情才能浸潤、滋養(yǎng)學生,我們老師要做善于煽情善于動情的人,帶領學生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結合自身感受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引起共鳴。另外我們不應“灌輸”,而應“滲透”,有如“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把課文情感融入語言文字訓練中?,F(xiàn)在的中學語文教材“文質(zhì)兼美”,形神俱佳,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色彩,為我們進行情感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契機。我們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要做情感的傳遞者和導演者,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設身處地地去感悟文章情感,并用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講解和詮釋,把優(yōu)美的感情移植到學生心中,使之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
要做到以上這些,首先教師課前要做足功課,必須廣采博引,盡可能搜集整理與課文內(nèi)容、作者等相關的各種素材,包括文字、圖片、音像資料等,深刻透徹地了解作者的人生經(jīng)歷、思想歷程、寫作背景,便于深刻剖析作品,進入角色;再者,設計好教案和教學過程同樣重要,要力求設計好每個細節(jié),例如何時播放影音何時加入旁白,要做到嚴密順暢,一氣呵成;最后,老師要做好臨場發(fā)揮,與學生交相互動,力爭把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全部激情重新釋放出來,做好情感情境的傳遞者和導演者,這樣才能使學生真正與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享喜怒哀樂,跟著課文中的情感起伏跌宕,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就插上了靈動的翅膀,事半而功倍。
三、善于在教學實踐中尋找規(guī)律和技巧
好的學法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好的教法同樣能提高工作效率。在教學中要牢固樹立“教會學生學習”的觀念,引導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規(guī)律和技巧。
(一)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思考問題,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從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fā),特別是語文教學實際出發(fā),引導學生了解語文學習的特點,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規(guī)律和技巧。教師在備課時要備教法備學法,在課堂傳授知識的同時,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做好學習方法的示范,加強師生共同學習與探究,并進行舉一反三的強化訓練,使學生及時把學習方法內(nèi)化。
(三)要求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回顧與反思,及時糾正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學習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如可以讓學生記“錯題集”,讓學生寫學習日記等。
(四)利用自習或課余時間進行學習方法總結,引導學生及時總結歸納學習行為中的成功之處,在學生間、師生間進行交流、學習和借鑒。就一些帶有共性的問題進行指導,如怎樣消除語文學習中的疲勞感、議論文如何學會多角度立論,等等。
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引導和啟發(fā)學生主動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這既給課堂教學增添了樂趣,也讓學生們學習積極性有了飛躍。學生們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技巧、成功解決問題后臉上所洋溢的幸福滿足感是很多人都無法體會到的,我想這就應該是學生學習主體性的最好體現(xiàn)。
教無定法,每個教師都有著不盡相同的教學風格,教學教法的探索永無止境。我們要用心去感悟,用腦去思考,不斷歸納總結,升華提高,找出適合自己,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之法。教師的職業(yè)是愛的事業(yè),讓我們用愛心鋪就輝煌,用責任恪守職業(yè),共同迎接中學語文教育的美好明天。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