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燕萍
摘 要:粗心差不多已經(jīng)成為學生和家長分析錯題原因的一個“百事通”答案,實際上學生做題時出現(xiàn)錯誤的原因是多樣的,并不能因粗心就一葉障目,應從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審題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知識掌握程度等多方面分析深層次原因,從而幫助學生從根本上改善學習狀態(tài),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關(guān)鍵詞:粗心;心態(tài);審題能力;思維定式
“這題明明會的,又粗心錯了哇!”類似的話是家長在看見孩子做錯題后最直接的反應,這簡直成了一個分析錯題原因的“百事通”答案,綜合而言就兩個字——粗心。實際上,錯題原因是多樣的,并不能因粗心就一葉障目,應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對知識點的理解中分析出深層次原因來,應該說,粗心根本不是理由!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原因呢,為何大家都喜歡把錯誤往“粗心”身上推,該如何解決這類問題呢,下面我就結(jié)合蘇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四冊的具體實例來議一議。
一、“三心”不在,心態(tài)不正
何為“三心”?謂之“靜心、耐心、定心”,我常言身為教師,必帶此“三心”走進課堂,立于三尺講臺,時時謹記自勉,保持最好的狀態(tài)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而學習生涯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經(jīng)歷了一項大工程,要做好,實屬不易,作為學生如果無這“三心”,只會讓自己在學習中輕則事倍功半,重則錯誤百出,這時只能用“粗心”來掩蓋自己的心浮氣躁了。所以,教師和家長在關(guān)注學生學習習慣的同時,切不可忽略其心態(tài),心定了才能學得進,用得穩(wěn);心不定,則會漏洞百出,還會增加自己的挫折感。如同禮佛之人,必凈手焚香,要的就是一份虔誠的心態(tài),教師也應引導學生用一種虔誠、淡定的心態(tài)來對待學習,“三心”都在,才可學習,慌慌張張時寧可等一等,不要學也沒學好,玩也沒玩到,還落得個“粗心”的名聲。
還須注意的是,有時并不是學生故意不調(diào)整好心態(tài),而是過度緊張造成的心理壓力,導致失誤,科學證明,過分的壓力會形成焦慮,從而嚴重影響正常水平的發(fā)揮。這種壓力可能來自學生的自我要求過高,但更多的是來自教師、家長不切實際的期望,盲目的成績攀比,使學生有嚴重的心理負擔,長此以往,他們不僅喪失信心,更失去斗志。所以,教師要冷靜客觀地認識每個孩子的特點,及能達到的學習水平,同時引導學生認真分析自己的實際情況,給自己合理定位,找準目標,不懈努力。
二、審題不清,草率下筆
學生的解題錯誤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審題不清,通常粗枝大葉看看題目即行解答,結(jié)果要么張冠李戴,要么不知所云,往往等批改后,恍然大悟、懊惱不已。仔細分析,可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根本沒有任何解題的概念和流程,缺乏基本套路,甚至受課堂練習的負遷移。
比如,第四單元《加法》中有這樣一道題:“白雞有227只,黃雞比白雞多85只,黑雞比黃雞多159只,黃雞有多少只?黑雞有多少只?”這類題型,在二年級出現(xiàn)頻率較高,只是有時是雞,有時是鴨,這題是多多少只,那題是少多少只罷了,換湯不換藥,如此常規(guī)的一個比較大小的題目,卻很難保證高得分率。問題在哪呢?主要是第二問,黑雞的比較對象是黃雞,所以就與白雞227只無關(guān),需要用到第一問求出的黃雞只數(shù),而有的學生根本不把題目讀完整,也不分析題意,急急忙忙就用求黃雞的方法去求黑雞,怎能不錯?又或者這次吸取了教訓,知道黑雞的比較對象條件里并未直接給出,下次又盲目自信,遇到題目稍改成“黑雞比白雞多159只”,反而又掉坑里去了。這都說明學生沒有一字一句地讀題,無法分析出關(guān)鍵字詞的意思,只知大概,便匆匆下筆,數(shù)學本就是個需從細致入手的科目,怎經(jīng)得起“大概”二字。
這就提醒我們,教師要在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審題習慣上下大功夫,應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題目(特別是文字敘述題),弄清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未知量。數(shù)學題目往往文字簡單,學生幾乎都有一目十行的本事,容易忽略關(guān)鍵字詞,為了讓學生能把認真讀題、仔細推敲的過程表現(xiàn)出來,強化審題意識,教師就得要求學生手心一致、用筆指讀,不允許只在心里掃讀,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讀懂意思。
三、思維定式,舊知干擾
思維定式是由先前活動造成的一種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或傾向性。在問題和環(huán)境不變時,這種定式能使人利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迅速解決問題,這是正面效應;一旦發(fā)生變化,這種定式就會妨礙人采用新的解決方法,就成了負面效應。小學生判斷識別能力差,在學習中很容易受負面效應的影響,導致各類錯誤。比如,第三單元《分米和毫米》,和之前的《厘米和米》,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大部分的長度單位,也有了相鄰兩個長度單位是十進制的意識,而受這種意識的干擾,當題目故意把米和厘米、分米和毫米放在一起換算時,學生往往還會用10倍來換算,又如,學生的認識里習慣大數(shù)字跟小單位,小數(shù)字跟大單位,來進行換算填空,當大數(shù)字跟大單位出現(xiàn)時,受思維定式影響,會換算成小數(shù)字跟小單位,出現(xiàn)可笑的結(jié)果,又讓“粗心”背了黑鍋。
想打破學習中的思維定式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1)加強練習,促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思維定式,逐漸打破消極的思維定式。通常最有效的做法就是以題示范,教師在課堂上可以以一題多解、一題多變、一空多填、一圖多畫等典型例題指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廣闊性、靈活性、發(fā)散性。(2)優(yōu)化策略,簡單而又方便的解題策略,讓學生更容易掌握重點,也方便記憶,不會因死記硬背而只關(guān)注形式上的東西。(3)培養(yǎng)轉(zhuǎn)化意識,轉(zhuǎn)化的作用是巨大的,許多題目看起來十分復雜,一經(jīng)轉(zhuǎn)化就會變得十分明朗、簡單易解。
綜上所述,錯題類型是多樣的,錯題原因更不是三言兩語可以道盡的,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不能不問緣由,總將錯誤歸納成“粗心”二字,教師要分析學生到底是為何做錯,通過哪些措施可以避免這類問題的重復出現(xiàn)。否則凡事不問緣由,一言以蔽之,會讓學生自己也產(chǎn)生錯誤的判斷,不從自己身上找具體原因,將責任推卸出去,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學習狀況的改善,還形成了不好的學習習慣和否定的自我暗示。實際上教育是由學生、教師、家長、教材共同參與的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只有發(fā)揮其中各個組成部分及其相互關(guān)系的功能,才能取得教學的整體優(yōu)化,避免低級錯誤的出現(xiàn),從而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
(作者單位 蘇州市吳中區(qū)蘇州藍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