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濟泉
摘要:新課改給教師帶來諸多變化,包括角色、工作方式與技能等方面。文章簡要地闡述了這些變化,并探索了轉變的意義,著重強調了合作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合作;專業(yè)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3)32-0035-02
當前,新課改邁出了堅實的步伐,也使教育教學取得可喜成績:①教師角色的變化:教師從課堂權威轉變?yōu)閷W習引導者;②學校職能的變化:學校適應學生的發(fā)展,而不是學生適應學校的發(fā)展;③教師評價的變化:建立發(fā)展性教師評價體系;④學習方式的變化: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履行多樣化的職能,承擔組織教學的責任。從一味地強調知識的傳授轉變?yōu)橹亟M織學生的學習,加強教師與學生、學生之間的合作;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指導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更密切地與家長合作,并參與校內服務和課外活動。此時,教師不僅是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繼承者、實踐者,也是專業(yè)知識的發(fā)展者。一些實踐性的、無法預見的、從未見過的教學情境對教師是一種強大的激勵力量,這些情景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般性和偶然性聯(lián)系能讓教師不斷形成新的專業(yè)知識。在這種情境下,教師能體驗到理性釋放的愉悅和創(chuàng)造性沖動的欣喜。教師專業(yè)創(chuàng)新的潛力包括教學行為反思、教學情境研究。
新課程下教與學方式的改變,要求教師逐漸改進工作方式、不斷形成新的基本技能。如同醫(yī)生的臨床和律師的辯護一樣,專業(yè)技能也是教師專業(yè)化的表現(xiàn)。教師掌握的相關教育知識和技能不再是以知識形態(tài),而是以行為的方式來呈現(xiàn),具體表現(xiàn)為教學行為策略和理性認識方式。
一、合作對象與技巧
1.與其他教師合作
教師是一個孤獨的職業(yè)嗎?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眼中,教學被描述成一種孤獨的工作。從表面上看,教師每天都和學生在一起,怎么可能孤獨?事實上,教師確實是孤獨的,尤其是在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形式中,因為自己在課堂上的位置和身份,導致與學生的確有隔膜。此外,教師與同事也有隔膜。曾經有位教師說:“在教師休息室中,除了寒暄之外,我們從不談自己班級里的事情。因為不想讓他人知道我們的問題,害怕他們認為我是不稱職的老師?!币婚g教室就像一個有城墻的或護城河的城堡。新課改強調教師之間的合作,不僅可以讓教師擺脫孤獨感,而且可以滿足新課程、新方法所提出的要求:只有不同學科的教師互相合作,才能完成課程的綜合和學習方式的綜合。
教師相互合作的益處有:①心理支持——有人與我們分享成功、分擔問題總是好事;②產生新想法——同事是教學信息和靈感的巨大源泉;③示范合作——將合作帶來的優(yōu)勢展示給學生;④汲取力量——整體可以比個人通過努力獲得更好的成績;⑤減少工作負擔——通過分享計劃和資料,共同努力,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⑥增強動機——與同事合作,可以獲取更多促進學生學習的方式;⑦支持變革——當個人試圖單獨實施革新時,往往不會發(fā)生重大的變化。集體參與時,教育改革會更成功。
2.與家長合作
由于新舊教育觀念之間存在矛盾,或者缺乏足夠的信息,使得家長對新課改不甚了解。此時,教師應與家長密切合作,爭取家長的支持。教師有責任向家長解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及改革意圖,以便學生在新的氛圍中學習時不至于讓家長感到困惑。因此,教師必須與學生家長或監(jiān)護人建立密切的關系,與他們共商教育問題。同時,家長在其中也應發(fā)揮積極作用。
3.與教育管理者合作
改革進程在學校里并不是整齊劃一的,新舊觀念、評價標準都會同時存在,必然會有沖突與統(tǒng)一交替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具有一定的耐心和抗干擾的能力。教育管理者應走在新課改的前列,才會堅定改革信心,不會因為有困難而退縮、中斷。在新課改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將面臨各方面的巨大壓力,常常會使自己處于兩難的境地,爭取教育管理者的支持會更順利地完成改革??梢?,教育管理者對新課改的深入推進至關重要,因而教師應向管理者闡明自己的教育理念和工作計劃,與對方協(xié)商改革方案。并與管理者一起對學校內部的評價方式進行改革,為課程改革提供必要的保障機制。
4.交往與合作的技巧
傾聽:無條件地、全身心地傾聽對方的意見和感受,仔細傾聽是理解對方的關鍵所在。積極傾聽而不是一味表達自己觀點的教師更具吸引力;交談:讓所有的人都能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心聲。從某種意義上說,口頭表達能力更加重要;溝通:真正理解各方的立場和看法,在對話中形成共識和行動方案。良好的溝通能力是新課程改革成功的前提條件。
教育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教師不僅要通過知識去影響學生,還要依靠人格和道德力量言傳身教地影響、感染學生。新課改要求教師必須破除師道尊嚴,具有民主思想,教師之間、師生之間應善于傾聽、交談、溝通,進行平等地合作與交流。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學時,教師既不是演員也不是導演,而是導游,引導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教學就是教學生學,學生怎樣學教師就怎樣教,學生怎樣問教師就怎樣答。
二、教師自評
教師應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專業(yè)性評價”,即對教學對象、教學資源和教學行為進行綜合性地判斷,包括教學情境產生原因、存在的價值、發(fā)展的階段及結果分析等。當前,很多教師缺乏教育專業(yè)知識,在教學中仍然是直覺多于理性分析,充滿了未經深思熟慮的做法和個人表現(xiàn)意愿上的抉擇或判斷,這些非專業(yè)性評價消弱了教師自評的效果和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教師將變得自主、自尊、自信、自豪。教師將真正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yè),將為自己和他人帶來幸福和愉悅。每個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可以努力成為教育家,關鍵在于要有教育理想,要有對教育的持久追求。因此,教師應在新課改過程中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教學技能,并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
參考文獻:
[1]吳啟興.民主式教學論[M].北京:中國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