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步貴
新的課程標準與過去的教學大綱有諸多質的不同,從理論到結構都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它不僅包括教學重點、難點以及課時的安排,更提出了原則性的教學和評價意見;它不僅為我們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教學目標要求,還在教師使用教材、指導學生學法等發(fā)面提供了許多新穎、實用的建議。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我們必須對備課這一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再思考和再認識,改變傳統(tǒng)的、陳舊的備課觀念、方式和方法。
一、備課應是教學的改造與創(chuàng)新
教師在備課時要從“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去創(chuàng)新、設計教學方案,充當參與、促進和指導的角色;在研究教學方法時,應多思考如何與學生溝通、交流,如何從教學的“獨白”轉向“對話”;要設計師生互相交往、共同發(fā)展的教學過程,讓師生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新課標要求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教材出現(xiàn)的內容不一定全講,教材較為概要或沒有的內容,有時教師也要展開或補充,或針對某些內容開展專題討論或小課題研究。新教材提供了許多教學形式,而且都是首次出現(xiàn),每一節(jié)課的形式都迥然不同。備課時,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因地、因校、因人制宜,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有創(chuàng)意的教學方案。教師還應積極倡導、構建創(chuàng)新的備課評價機制。在教師的相互評價中,對新參加工作的教師,應要求他們備課注重規(guī)范,以錘煉青年教師備課的基本功;對中老教師,應要求其備課有創(chuàng)意,在教學改革上下功夫;對優(yōu)秀教師,則要求他們注重經驗,形成教學理念。互評還要注重實用性,淡化實檢性,鼓勵教師采用多樣化的備課形式,如提綱式、隨筆式、表格式和框圖式等,以體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風格,促進課堂教學的創(chuàng)新,使教師從繁重的機械書寫中解脫出來,使備課不再流于形式。
二、備課是師生雙邊互動式的合作
新課標強調“教”服務于“學”,教師通過與學生合作,依靠學生主動實踐、合作與交流去實現(xiàn)教學任務。新課標要求教師以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為主線,以學生的眼界去設計教學任務,預測學生可能的思維活動并設計相應對策。因此,我們要讓學生參與課前的準備,讓學生預習課文,自己收集有關資料(如實物、圖片、數(shù)據等),自己向家庭、親友、社會人士做社會調查,自己制作有關學具,自己設計學習方法等。這個過程不僅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還能使教師預測到學生的需要,掌握學生的現(xiàn)有水平和情感狀態(tài),把握學生的“現(xiàn)有發(fā)展水平”,使教師在備課時,更多地從學生學習的角度去考慮教學方案,對癥下藥,有的放矢。
三、備課應滿足不同學生的個體需要
新課程倡導打造教學基礎,做好教學的前提工作,了解教學對象的差異——學生差異。備課時,我們應認真分析學生的知識結構的差異,找準新知識學習的切入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差異,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情緒,設計課堂教學,把握學習的鼓動點;認真分析學生的學習需要差異,根據對象確定分層施教,架好學習的橋梁,使基礎較差的學生“吃得進,消化得了”,使學有余力的學生“跳一跳,摘得到”。只有這樣,在掌握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體需求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才能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活動中來,使每個人都獲得身心的愉悅,在原有基礎上有較大發(fā)展。
四、備課應是教學資源的科學配置
新課標強調面向生活,面向社會。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lián)系自己所教班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社會生活實際,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資源,開展本土教學和本校、本班教學?,F(xiàn)實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存在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如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資源庫。他們能提出很多有價值的問題,而且這個資源具有再生性和不竭性,是一筆巨大的財富。另外,現(xiàn)實生活中也蘊藏著豐富的教學資源,如藍天、白云,家鄉(xiāng)的山、家鄉(xiāng)的河,校園的樹、校園的活動等,對教學都是有意義的。只要有機結合,就能將它們與學科教材融為一體。此外,教材作為一種資源本身也是豐富的、多元的,只要我們細心去發(fā)現(xiàn)、善于多角度挖掘教材中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就會拓寬教學的天地。
另外,備課不僅要備教材文本新材料,還要備網絡上的相關教學資源。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是新課改的一大新特色,有條件的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備課這一先進的資源和手段進行備課。這不僅可以發(fā)揮網絡備課所具備的資源保存方便、快捷、易修改等優(yōu)勢,把靜態(tài)的文本教案變?yōu)閯討B(tài)的數(shù)字化教案,還能使教學資源達到共享,便于教師合作研討、互相啟發(fā)教學思路,促進群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五、進行課后備課,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課前備課、寫教案固然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提高。教案的價值并不僅僅在于它是課堂教學的準備,教案作為教師教學思想、方法軌跡的記錄,也是教師認識自己、總結教學經驗的重要資料。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放開,真正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fā)難”、一個突發(fā)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zhàn)。課后,教師把這些突發(fā)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xiàn)、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
參考文獻:
[1]朱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鐘啟泉.新課程師資培訓精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