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君
目前,以教師講授為主的課堂教學形式依然充斥著課堂。不少教師依舊認為教師講得好學生就學得好,其實這只是教師的一廂情愿,事實上,教師講得好不如課堂落實得好。
通過課堂觀察,我們發(fā)現(xiàn):教師在講授知識的時候,總有一部分學生游離于講課之外,就是在聽講的學生中,也總有部分學生眉頭緊皺,似懂非懂。而在聽懂的學生當中,又有多少學生能動手做對呢?這樣下來,能真正完成學習目標的學生就很少了,課堂效率可想而知。要想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必須摒棄“滿堂灌”,認真抓好課堂落實,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嘗試。
一、落實“課前常規(guī)積累”
學即模仿,習即重復。學生要想將在課堂上學到的人為割裂的知識點變?yōu)樽约旱闹R,需要整體建構,需要重復出現(xiàn)。所以在課前2—3分鐘,教師要把之前學過的與本節(jié)課知識相聯(lián)系的知識、方法以知識框架構建的方式呈現(xiàn)給學生,可以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不間斷地溫故知新。采取的形式可以是游戲、猜謎、競賽、搶答等。
二、落實獨立自主學習
獨立學習能力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核心要素,沒有獨立學習的合作是低效的合作。合作是學習的一種需要,不是必須要安排在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高效課堂必須建立一種機制讓獨立學習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和規(guī)范。其中有兩個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一是確保獨立學習的時間,一是確保獨立學習的反饋。一般而言,獨立學習的時間不應少于“三學”(獨學、對學、群學)的五分之三,并且,要安排一次小組反饋。
三、落實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小組一般由前后桌4位學生組成,同小組的學生在學習程度方面互相搭配。開展合作學習,教師需要改變課堂教學觀念,壓縮集體講授時間,讓學生有足夠的當堂合作學習的時間,這是合作學習的保障;另外,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堅持先學后教,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里先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自學指導獨立完成學習內容,再小組合作解決“個體問題”。對于小組無法解決的問題,也稱“小組問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小組間互相質疑釋疑;對于全班所有小組都無法解決的問題,也稱“全班問題”,教師要進行引導點撥,力爭讓學生自己獲得正確的答案。
四、落實課堂練習
研究表明:師生課堂時間最佳結構比為0.8,即教師與學生的課堂占用時間之比為4:5。以一節(jié)課45分鐘為例,保證當堂練習時間不少于15分鐘的課堂訓練底線。要將課堂練習落到實處,教師還應注意一下幾點。
1.課堂的雙重訓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個新知識的理解、新技能的形成、新方法的掌握至少要經(jīng)過兩次類似訓練。第一次是模仿性訓練,第二次是鞏固性訓練。模仿性訓練分“嘗試和糾錯”兩步。讓學生先將例題的解題過程用紙遮住,而后通過“偷看”部分或全部解題過程,學會正確的解題規(guī)范與思路。在嘗試練習步驟完成之后,教師可以提供新的題目再進行“嘗試”,并通過學生板演,教師或“學科小先生”指導,進行個體糾錯。在完成了糾錯步驟之后,教師再組織進行類似的例習題“鞏固”訓練。鞏固訓練要少而精,要針對學生嘗試訓練中的弱項進行強化練習。
2.最重要的練習完成于課內。過重的家庭作業(yè)不僅增加學生負擔,而且效率極低。為此,教師要讓學生把最重要的基本練習在課堂上完成。課外以布置對所學內容的體驗與反思性作業(yè)為主。如對所學內容的系統(tǒng)總結(知識構建)、方法的梳理、題型的整理歸類。
3.加強筆頭練習??陬^表達是掌握知識的初級階段,筆頭解答是形成能力的高級階段。教學實踐中,用學生的口頭替代學生的筆頭,是常見的教學誤區(qū)之一,也是低效課堂產(chǎn)生的原因之一。課堂練習既要重視口頭表達能力的練習,更要堅持筆頭解題能力的練習。凡是能夠用筆頭練習的,絕不以口頭練習來代替。
4.發(fā)揮課堂練習的批閱功能。教師和每個學生都要準備一支紅筆。待課堂練習完成之后,教師首先批閱提前完成的小組長的練習,其他同學找小組長批閱,而后,教師重點批改特別需要幫助的“學困生”的作業(yè)。
五、落實當堂檢測
當堂檢測既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又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要及時批閱及時反饋,學生要及時糾錯、及時反思。
六、落實課堂教學的雙重標準
教師應對不同學習程度、學習習慣、思維特征的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要求,制定多重的評判標準,給以正面的、激勵性的課堂評價。如對教學的進度要求、深度要求、廣度要求要因班而異、因生而異。在完成課堂練習與課外作業(yè)布置中,教師也要提出不同的解題規(guī)范要求、速度要求,忌用同一衡量標準去評判不同的學生。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