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東峰
摘要:語感是語言文字刺激源作用人的視聽感官而產(chǎn)生的心理反應,即通過語言的表層意義迅速而準確的捕捉到的深層意義。語感的強弱直接體現(xiàn)學生閱讀文章和體會思想感情的能力,反映學生的語文修養(yǎng)。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 語感 培養(yǎng)
語文教學要以語言實踐能力訓練為中心,而語言實踐能力的訓練又以語感訓練為中心。當《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提出語文教學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覺能力”的教學要求時,人們才開始意識到我國語文教學中語感教學的滯后,尤其是當《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的課程目標后,“語感”在語文教學中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guān)注。以至于成了語文教育理論與實踐的熱點。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呢?我想,加強語感實踐和語感分析兩個方面的訓練是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一 加強語感實踐訓練
語感實踐就是讓學生接觸和使用具體的語言材料,通過聽、讀、抄、背、講和寫,對學生的感官反復進行言語刺激,使學生大腦皮層的細胞之間逐漸形成牢固的聯(lián)系系統(tǒng)。這種聯(lián)系系統(tǒng)的熟練化、技能化、自動化,就形成了敏銳、準確、豐富的語言感受能力。它是獲得良好語感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加強語感實踐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示范美讀:重在以情感人,讀出情趣。
葉老認為“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獲”。他又特別指出,教師在范讀的時候,要“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diào)里曲曲傳達出來,讓學生耳與心謀,得到深切的了解。”像《春》《敬畏生命》《金盒子》《濟南的冬天》《紫藤蘿瀑布》等課文,教學時我們完全可以或由老師范讀,或播放配樂詩朗誦代替教師范讀,來引導學生進入與作者神氣相通、心靈感應的境界。
2. 理解朗讀:重在體會。
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語言對象的內(nèi)容。 如溫庭筠的《望江南》,筆者在教讀時,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讀,借助豐富的想象,學生能體會到這樣的一種境界:一位女子獨自在樓上,憑欄遠眺,盼望所愛的人歸來,望眼欲穿,而太陽落山,思念的人兒不見蹤影,水脈脈,思悠悠,面對江水斜陽,更是愁腸寸斷。學生們也能體會到女子對親人思念的款款深情。事實證明,學生認真參與,積極投入朗讀了,教師在緊要處稍加點拔,學生往往體會得很快,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3.指導誦讀。誦讀時要做到眼到、口到、目到、心到,調(diào)動全身心多種感官功能,這樣對語言材料的感受就會準確、細膩、真切。從而獲得審美感受。教師在誦讀中應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有感情,有語調(diào),有節(jié)奏地投入誦讀。
二 加強語感分析訓練
語感分析就是讓學生在語感實踐中,就語言材料的內(nèi)容、形式和感受過程本身,以理性的方式作出分析判斷,“分析語言的語境意義(或隱含意義),分析語言的使用”,“而不是作語言表面特征的分析,如這是什么詞性、什么句式,這里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用了什么表達方式等等?!保ㄈ~圣陶)加強語感分析能力的訓練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揣摩、品味語言。
語感的會意性特征決定了人們要獲得語感,需要對語言材料進行反復揣摩、品味,從而具備認知上的會意能力。葉老曾說“一篇作品只讀一兩遍,未必理解的透,必須多揣摩?!蓖瑫r,他還說“讀者必須把捉住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才能有辨出真滋味來——也就是接近作者的旨趣的希望”。這些話都點出了揣摩、品位的重要性。具體做法有:
(1)依據(jù)語境,解讀語意。如《紫藤蘿瀑布》中的“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這里先將香氣與淺紫色聯(lián)系起來,賦予香氣以色彩,再將那香氣氤氳、紫氣彌漫的景象喻作夢幻,最后用“籠罩”將“夢幻”與“我”聯(lián)結(jié)起來構(gòu)成一種意境。這種意境也只有細細品味揣摩,才能對“夢幻”的使用之妙了然于心。
(2)調(diào)動生活經(jīng)驗,體會意蘊。語言是表達思想情感的,因而語感必然包含情感因素。要獲得真切的語感,就要切身體察,把眼前耳邊的語言文字同自己生活中已有的情感聯(lián)系起來。這正如葉老所說:“要求語感的敏銳,不能單從語言文字上揣摩,而要把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到語言文字上去?!比~老還認為“單靠翻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語感,惟有從生活方面去體驗,把生活所得的一點點積累起來。積累得越多,了解得就越見真切”。
(3)驅(qū)遣想象,意會言語。夏丐尊曾說:“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紅色,‘夜不但作晝的反對吧?!飯@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吧。真的生活在此,真的文學在此?!闭Z感是基于生活經(jīng)驗,通過聯(lián)想和想象產(chǎn)生的。
2.整體感知。
語感的整體性特征決定了語感養(yǎng)成需要對語感材料從整體上進行感知,既要入乎其內(nèi),評點分析,品味語句,又要出乎其外,綜合相關(guān)內(nèi)容,聯(lián)系寫作背景等從本質(zhì)上認識語言材料,它要求認知者有更高的立足點和廣闊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文章主旨,深刻體會作家情感和語言風格,從而獲得強烈的語感。
(1)總體把握語言。如范仲淹《漁家傲》一詞。上片用“異”字來統(tǒng)領(lǐng)下文,并從三個方面分別描繪:大雁南飛,邊聲四起,孤城落日。在這樣的背景中,下片著重寫邊關(guān)將士生活的艱苦以及思鄉(xiāng)報國之情。他們離家萬里只好借酒澆愁,但功業(yè)未建,怎么能回家呢?悠悠的羌笛聲使他們胸中涌起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難以入睡,再加上朝廷的對外政策,使他們不禁發(fā)出壯志難酬的感慨。把這些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結(jié)合寫作背景來看,學生就會理解這首詞表現(xiàn)了作者決心守邊御敵的英雄氣概,也抒發(fā)了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思鄉(xiāng)報國的情懷。這就從整體上感知了語言,既挖掘了意境,更透過語言把握了詞的主旨,如果缺乏總體把握語言的觀念,就可能“一葉障木,不見森林”,不能真正理解作品,也難以培養(yǎng)較強的語感能力。
(2)品味文章的開頭和結(jié)尾。葉圣陶先生曾指出:“文章的開頭猶如一幕戲劇剛剛開幕的一剎那的情景”,“足以奠定全幕的基調(diào),籠罩全幕的空氣、使人家立刻把紛亂的雜念放下,專心一致看那下文的發(fā)展”,“結(jié)尾有回顧開頭的一式,往往使讀者起一種快感”,好的結(jié)尾是要“文字雖完了而意義還沒有盡,使讀者好像嚼橄欖,已經(jīng)咽了下去而嘴里還有余味,又好象聽音樂,已經(jīng)到了末拍而耳朵里還有余音?!奔毤毱肺段恼碌拈_頭和結(jié)尾,對提高語感分析能力大有裨益。
(3)了解作品中事件的背景,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如《孔乙己》中,孔乙己的故事是從“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幾聲”說起的,以下一連串寫到笑。特別是兩次寫到“都哄笑起來:店內(nèi)外充滿了快活的空氣”。整篇小說簡直是用“笑”貫穿著的,這樣寫用義何在呢?這不是表明當時社會里人跟人的關(guān)系,冷漠無情到叫人窒息的地步嗎?為什么會冷漠無情到這樣的地步,小說里并沒有點明,可是我們從這一點想開去,就回明白:這無非是要我們從“笑聲”中去把握造成孔乙己悲劇的社會根源就是罪惡的封建社會以及吃人的并使人毫不覺悟的封建科舉制度。
(4)增強學生的課外活動鍛煉語感,語感的培養(yǎng)要在生活中領(lǐng)悟和誦讀積累之外還要適時的利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語文的語感;課外活動是學生學習必不可少的部分,語文課外活動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辯能力和寫作能力,加強語感受的培養(yǎng)。
總之,語感絕不是不可知的東西,它完全可以通過以上兩個方面的訓練為人們所掌握。在語文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能力,是一個值得重視的課題,它對于改革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