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張愛玲認祖“公案”

2013-04-29 03:32:18祝淳翔
書城 2013年6期
關(guān)鍵詞:公案李鴻章張愛玲

祝淳翔

“張學”研究領(lǐng)域,有一道無形的坎,橫亙在研究者面前。雖說它既不高且不寬,但總是難以繞開,遷延至今也未徹底解決,幾乎演成了一樁“公案”。

事情始于那個多事之秋。一九八九年七月二十六日《新民晚報》副刊“夜光杯”,發(fā)表周劭(黎庵)的千字短文:《張愛玲“數(shù)典忘祖”》。文中周氏娓娓道來,回憶近半世紀前與張愛玲的一次會面,卻聲稱張錯認其祖。猶如一石激起波瀾,爭訟由是引發(fā):

經(jīng)人介紹,承她下訪,那時的交往,初面必先詢問家世,現(xiàn)代人這一套是不時行了。她頓時斂起面容,黯然地說:“先人雖做高官,但不幸慘遭刑戮—”云云。我聽了很覺奇怪,按她的容貌和語言,全是北地燕趙而非南國閩粵,而清季張姓大吏遭刑戮的,只有南粵而無北籍其人。原來她以為她的祖父是張蔭桓,廣東南海人,清季曾任駐美欽使,回國后任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外交部),以參與戊戌變法遣戍新疆,庚子時追論前罪,正法于蘭州。于是我說:“你不像是廣東人?!彼f:“我原籍是河北豐潤?!币宦?,我知道她是自幼在海外,家庭的事不大清楚,是數(shù)典忘祖了。于是我用另一角度探問:“你的外曾祖父知道是誰嗎?”她立刻回答:“聽說是李鴻章?!蔽艺f:“既然你的外曾祖父是李鴻章,那么你的祖父決不是廣東籍的張蔭桓,而是直隸豐潤籍的張佩綸,他并未曾遭刑戮,而且還是李鴻章的女婿?!边@樣,她總算有些領(lǐng)會,說要回家去問問她的姑母,看她怎么說。她家住在常德路愚園路轉(zhuǎn)角的一座高樓公寓里,姑侄兩人大概都是時裝設(shè)計者。

張愛玲之所以“數(shù)典忘祖”,原因是上了曾孟樸《孽?;ā沸≌f的當,曾的這部歷史小說是寫真人真事的,他把人的姓名用諧聲或同義的字更換一下,算是小說而不是歷史,兼可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兩張都是《孽?;ā窌兄匾宋铮褟埵a桓字樵野的,改成莊煥英字小燕;張佩綸字幼樵的,改成莊佑培字侖樵。張愛玲對上代的知識雖不得于家庭,卻得之于小說,她對《孽海花》這樣的名著一定是看過的,對兩張名字中的“樵”字和“綸”字,實在難以搞得清楚,于是長時期成了“數(shù)典忘祖”的人,這也無可歸過于她。

《新民晚報》讀者眾多,輻射面很廣。此文見報后,便因其中幾處令人詫異的提法,遭張愛玲在滬親友的質(zhì)疑。很快,張的姑父李開第找到他在九三學社的同事黃偉民,于《環(huán)球文學》雜志一九九○年第一期發(fā)表《張愛玲的身世與生平》(發(fā)表時作者誤作“王惠民”),對周劭文中所述張愛玲“幼年僑居海外”、“認祖”等多事,分別辯誣。今天,普通的“張迷”也都知道,張愛玲幼年在國內(nèi)生活,只是后來去香港讀了三年大學。至于“張愛玲認祖”,黃文亦舉證:

張愛玲長期和她姑母生活在一起,她(原誤“他”—引者注)姑母藏有張佩綸的十五卷《澗于(原誤“子”—引者注)集》,張愛玲自然很清楚自己的身世,怎么會有疑問呢?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起,張愛玲生前最后發(fā)表的作品《對照記:看老照相簿》在臺灣《皇冠》雜志分三期刊載,旋由一九九四年二月五日《文匯讀書周報》部分轉(zhuǎn)載,其中有:

我弟弟永遠比我消息靈通。我住讀放月假回家,一見面他就報告一些親戚的消息。有一次他仿佛搶到一條獨家新聞似的,故作不經(jīng)意地告訴我:“爺爺名字叫張佩綸”,“是哪個佩?哪個綸?”“佩服的佩,經(jīng)綸的綸,絞絲邊?!?/p>

此處“弟弟”,即張愛玲的胞弟張子靜。敏感的讀者應(yīng)能發(fā)現(xiàn),這段文字也恰是對前述周劭文章的反駁:張愛玲早在圣瑪利亞女中住讀時即從弟弟口中知曉了祖父的名諱,而此時最晚也在她和周黎庵晤談之前幾年。張子靜的回憶(《我的姊姊張愛玲》,學林出版社1997年版)更為詳細:

我聽到父親和朋友閑聊《孽海花》,就是在一九三一年一月三集出版之后。那年我已經(jīng)十歲,才知道我祖父叫張佩綸,外曾祖父叫李鴻章。后來我就把《孽?;ā氛襾砜矗瑥娜嗣饕镏馈扒f侖樵”就是影射張佩綸;“威毅伯”就是影射李鴻章。姊姊放假回到家,我立刻把這本書拿給她看,她如獲至寶,讀得津津有味,對于我第三祖母(李鴻章的女兒)嫁給我祖父的那段軼事,尤其好奇,一直纏著我父親追根問底。

經(jīng)兩度澄清,事情似應(yīng)告一段落,但爭議遠未停息。不難猜想,由于此事是周劭的親歷并印象深刻,所以之后他仍不依不饒,繼續(xù)老調(diào)重彈。

一九九五年周另撰《晚清奇才張蔭桓》,一九九六年再撰《尷尬奇才唐景崧》,分別刊于《文匯讀書周報》,依舊咬定張愛玲錯認祖父。上述兩文,結(jié)集于《文飯小品》(上海書店出版社1997年版)、《一管集》(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類似的,還有先后刊于《文飯小品》和《葑溪尋夢》(古吳軒出版社1999年版)里的文章:《魂兮歸來,張愛玲!》。

影響所及,其他學者也隨聲附和。

唐振常說:“周劭先生有文章談張蔭桓(文見《文匯讀書周報》),言及張愛玲曾誤以蔭桓為她的祖父,周糾之。這真是數(shù)典忘祖?!保ā稄埮寰]徒事空談》,載1995年9月27日《新民晚報》)

金性堯道:“由于她家里從來不提祖父,所以她會把張佩綸(字幼樵)和張蔭桓(字樵野)誤混為一人?!保ā蛾P(guān)于張佩綸》,載1995年10月28日《文匯讀書周報》)

韓石山亦認定:“直到二十多歲,張愛玲還以為她的祖父是南海張蔭桓,而不知是豐潤張佩綸(字幼樵),還是一次談話中,周黎庵先生(現(xiàn)名周劭)幫她糾正過來的?!保ā兑舱剰垚哿崤c胡適》,載1998年9月26日《文匯讀書周報》)

直到二○○七年,李福眠著《疏葉陳林》(山東畫報出版社),尚有一文:《周黎庵〈張愛玲“數(shù)典忘祖”〉教我淘得〈澗于日記〉》??梢娖溆绊懼钸h。

平心而論,關(guān)于張愛玲祖父是誰,看似簡單,但早年間信息不發(fā)達,遠非今日之唾手易得。一九九二年安徽文藝版《張愛玲文集》所附《傳略》提及張的祖父是張佩倫(原文如此—引者注)。在一九九七年張子靜《我的姊姊張愛玲》出版前,別說普通讀者未必知曉,就連一些研究者也并不了然。

例如,臺灣學者水晶的《讀張愛玲新作有感》道:

她的祖父—猜想是張之洞,或者李鴻章;如果系后者,嚴格說來,應(yīng)該是外祖父……她家中在父系這一邊,想必和安徽人的關(guān)系很深。(發(fā)表于1968年,引自《替張愛玲補妝》,山東畫報出版社2004年版)

而上海的隨筆作家素素不知受誰誤導,在文章《來易來,去難去》中竟稱:

張愛玲的祖父張蔭恒。(原文如此—引者注,引自《就做一個紅粉知己》,上海遠東出版社1995年版)

鑒于爭議雙方的說法都系于多年后的回憶,而回憶錄之類,局限性極大,如不借助日記或客觀史料,不可盡信。爭執(zhí)的兩端,一是文史大家,一為著名作家,誰更可信呢?

好在幾經(jīng)查檢,找到周氏早在一九四三年即發(fā)表的類似文章。仔細對照,卻與幾十年后的版本存在顯著差異:

近頃有以女作家名海上者,有張愛玲女士,吾友《萬象》主者平君襟亞揄揚甚力,嘗見平君之文于報章,謂女士南海人,方返自香港,其先人為《孽?;ā氛f部中人物云云。晚清政局粵人而張姓者,舍張樵野侍郎蔭桓無他人,即《孽海花》中莊小燕(煥英)。侍郎為清季外交界中特出之人物,出身佐貳,揚歷八座,雖嚴譴新疆,卒致禍戮,然其人才學,實出儕輩,蓋紹通中西文化,侍郎之力居多。張女士返自天南,又夙攻西學,遂信侍郎繼起有人,不知南轅北轍,相去竟不可以道里計也。

既而某小姐介張女士來謁,貺《古今》以數(shù)文,均清麗可誦,詢其家世,初頗茫然,僅謂先祖父母在《孽?;ā分蓄H有一段Romance云。余大疑,南海侍郎于《孽海花》中初無戀愛事跡可稽,有之,其唯豐潤。乃詢其籍貫,則河北也;詢其父之外家,則合肥也……

女士求學于香港大學,戰(zhàn)后方來滬,其母則與父仳離,近方浪跡南洋,不通音訊,女士與姑居于滬,僅恃鬻文自存云。

女士又言,其姑蓋即豐潤僅存之女,頗悉豐潤合肥兩家故事,思與能知天寶故事者一談,亟盼余過其所居。而余塵事鞅掌,竟未一踐夙諾,頗為恨事……(周黎庵:《〈孽海花〉人物世家》,《古今》1943年37期)

引文開頭“近頃”二字十分關(guān)鍵,表示事情剛發(fā)生不久,發(fā)生記憶差錯的概率極低。

顯然,誤認張愛玲是南海人的,乃《萬象》創(chuàng)辦人平襟亞。先誤信張愛玲是南海人,進而推斷張愛玲祖父即南海張樵野的,不是別人正是周先生自己。

對話中,張愛玲自謂祖父母在《孽海花》里有一段愛情史,祖父是河北人,祖母是李鴻章之女,在在表明她在對話前早已認知祖父是小說第五回里的“豐潤莊侖樵”。談話的結(jié)果對于周氏,是打消了他先前的誤解。同時張愛玲還邀其與姑姑再晤,以進一步明晰張佩綸與李鴻章兩家的往事。

可嘆造化弄人,幾十年后,調(diào)皮的記憶女神Mnemosyne的靈光一閃,卻讓整件事奇妙地顛倒過來:晚年的周氏顯然錯得離譜。

雖說張愛玲不至于答錯“祖父是誰”的簡單問題,但具體到“祖父做過什么事”,她小時候倒真的是相當“茫然”的。其例證,見于張的多次自述,尤其集中于《憶胡適之》:

我們家里從來不提祖父。有時候聽我父親跟客人談“我們老太爺”,總是牽涉許多人名,不知道當時的政局就跟不上,聽不了兩句就聽不下去了。我看了《孽?;ā凡鸥械脚d趣起來,一問我父親,完全否認。后來又聽見他跟個親戚高談闊論,辯明不可能在簽押房撞見東翁的女兒,那首詩也不是她做的。我覺得那不過是細節(jié)。過天再問他關(guān)于祖父別的事,他悻悻然說:“都在爺爺?shù)募永?,自己去看好了!”我到書房去請老師給我找了出來,搬到飯廳去一個人看。典故既多,人名無數(shù),書信又都是些家常話。幾套線裝書看得頭昏腦漲,也看不出幕后事情。又不好意思去問老師,仿佛喜歡講家世似的。

祖父死的時候我姑姑還小,什么都不知道,而且微窘的笑著問:“怎么想起來問這些?”因為不應(yīng)當跟小孩子們講這些話,不民主。我?guī)紫伦右慌霰?,大概養(yǎng)成了個心理錯綜,一看到關(guān)于祖父的野史就馬上記得,一歸入正史就毫無印象。(《張看》,皇冠出版社1976年版)

原來,由于父親不耐煩,姑姑認為不民主,自己年幼看不明白線裝書,又矜持不想問老師,這種種原因?qū)е掠啄陱垚哿岬挠∠罄?,只剩野史里的“假爺爺”,不見正史中的“真祖父”。小說畢竟虛誕不實,因此長大后當旁人問及,她便談不出更多的,只有茫然以對了。

很久以后,關(guān)于祖父和家世,張愛玲的認知也未顯著增加,如《對照記》中她寫道:

我祖父出身河北的一個荒村七家岮,比三家村只多四家,但是張家后來也可算是個大族了。世代耕讀,他又是個窮京官,就靠我祖母那一份嫁妝。(花城出版社1997年版)

這一敘述并不準確。張家發(fā)跡,起于佩綸之父印塘。他在鎮(zhèn)壓太平天國時,已官居安徽按察使,并與李鴻章交厚,“曾共患難”。而確如張愛玲所評“我弟弟永遠比我消息靈通”,張子靜在《我的姊姊張愛玲·家世》中的記述詳盡而準確。個中原因并不難理解:在于他握有祖父的《澗于日記》、《澗于集》等第一手材料,而這些卻是張愛玲年幼時讀不明白,以后身在海外又難以企及的。

—不過,“身世茫然”與“認他人作祖父”能相提并論么?

至于平襟亞何以會誤認張愛玲是南海人呢?試舉一例:

民國初年,劉體智著《異辭錄》刊印于世。書中《譏張佩綸三聯(lián)》中第二聯(lián):

后先判若兩人,南海何驕,北洋何諂;督撫平分半子,朱家無婿,張氏無兒。(此據(jù)中華書局1988年版)

此處的“南?!憋@非南海張蔭桓,而指代主持福建馬尾對法海戰(zhàn)的張佩綸,為與“北洋”李鴻章對舉,才作此別扭稱呼。當時,這些對聯(lián)很可能四處傳布,如若輕率失察,會不會由此誤人?

老作家舒湮曾在《寫回憶錄之難》一文中感喟:有的回憶錄,引用檔案材料,資料豐富但可讀性不高;繼而筆鋒一轉(zhuǎn),指出:“回憶錄首貴真實,傳主必須當老實人,說真心話?!闭婵芍^一語中的!但如真欲達此目標,文獻查核極有必要。視此例,即令是文史大家,如光憑記憶而信筆涂抹,出現(xiàn)錯愆的幾率也真不小。

俗語言:“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奔偃缰苒肯壬谧稄垚哿帷皵?shù)典忘祖”》之前先翻查一下早年文章,此“公案”還會發(fā)生么?很遺憾,這就是歷史,它容不得假設(shè)。

猜你喜歡
公案李鴻章張愛玲
李鴻章
九月雨
一頓早飯改變李鴻章
中國公案小說
新傳奇(2018年36期)2018-05-14 03:47:38
歪寫數(shù)學史:絕代雙驕和數(shù)學史上最大公案
李鴻章集外文補遺
安徽史學(2016年2期)2016-12-01 02:57:16
李鴻章挨一槍,中國少賠一億兩
張愛玲在路上
山東青年(2016年1期)2016-02-28 14:25:29
抬頭又見王曉湘*——中國現(xiàn)代修辭學史中一樁公案之發(fā)掘
當代修辭學(2010年1期)2010-01-23 06:35:18
蒲城县| 大丰市| 云和县| 海门市| 安国市| 蒲江县| 平泉县| 永州市| 西盟| 浦城县| 秦安县| 红河县| 盘山县| 苏尼特右旗| 张掖市| 六安市| 汨罗市| 神农架林区| 绥阳县| 托克托县| 大庆市| 普兰店市| 新昌县| 合肥市| 平遥县| 曲水县| 琼结县| 西峡县| 任丘市| 乐山市| 监利县| 迁西县| 永泰县| 达孜县| 洪泽县| 新密市| 英山县| 得荣县| 阆中市| 沂南县| 河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