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人學林肯,林肯學誰

2013-04-29 03:32:18于邁
書城 2013年6期
關鍵詞:奴隸制林肯黑人

于邁

電影《林肯》的導演斯皮爾伯格說,為了不影響總統(tǒng)大選,他特意安排大選結束后才將影片上演。一部電影,是否能影響總統(tǒng)大選,實在難說。而斯皮爾伯格想說的,似乎是現在美國需要一位像林肯那樣的偉大總統(tǒng)。他的電影,選取他所認為是林肯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成就—運用高超的政治手段使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廢除奴隸制,鞏固國家統(tǒng)一,藝術地再現了那一段波瀾起伏、險象環(huán)生的歷史過程,使觀眾重新回顧那段美國史上的重大轉折關頭。電影上映后得到不少的好評,已獲得奧斯卡獎的多項提名。

一月初,競選連任成功的奧巴馬總統(tǒng)被記者提問,他是否能成為像林肯那樣的總統(tǒng)。奧巴馬答道,不會,他自知不會有林肯結束內戰(zhàn)、廢除奴隸制那種里程碑式的偉大成就。他的抱負,是要使美國在他的第二任期結束時,比他當選總統(tǒng)時更繁榮、更安全、更強大,如此而已。

林肯的成就,確實難以企及。林肯在大多數人悲觀絕望的氣氛中,領導美國人民戰(zhàn)勝南方分裂勢力,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功勛蓋世。但林肯的成就不僅是維護了國家統(tǒng)一;他在維護國家統(tǒng)一的同時,因時造勢,引領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廢除奴隸制,從而更新了國家統(tǒng)一的基礎,使美國獲得重生。林肯對民主政府“民有”、“民享”、“民治”的簡潔概括,早已為世人熟知,而他所說的“民”,在內戰(zhàn)后已包括被解放的黑奴,這在美國歷史上,是翻天覆地的絕大變化。當年華盛頓、杰弗遜等創(chuàng)立美利堅共和國時所說的“我們美國人民”,并不包括黑人奴隸。林肯領導下的美國,已是一個不同的美國;林肯開創(chuàng)了新紀元,他的蓋世功勛,是再造共和,擴展了“自由”的內涵。林肯當然首先是一位美國民族主義者,所以他得到多數選民的支持,打贏內戰(zhàn),維護了國家的統(tǒng)一。然而林肯更是一位高瞻遠矚、有歷史眼光的政治領袖,他深知如不擴展自由,國家統(tǒng)一難以鞏固,必將再受挑戰(zhàn),因而他采取一系列措施,在法律上、制度上摧毀奴隸制,從根本上消除威脅國家統(tǒng)一的隱患。

現在回頭去看,大多數美國人都對林肯的豐功偉績高山仰止。而在當時—當林肯一八六○年被選為總統(tǒng)時,許多美國人認為,這樣一個完全沒有行政經驗、平庸的小政客當選總統(tǒng),美國快完蛋了。斯皮爾伯格的電影,很多地方取材于多麗絲 ·古德溫的暢銷歷史書《競爭者團隊:林肯的政治天才》(Doris Kearns Goodwin, 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 NY: Simon & Schuster, 2005)。古德溫的書,對林肯當選總統(tǒng)時美國人的失望、沮喪以及絕望,有極精彩的描述。古德溫是一位非常會講故事的作家,她早先寫羅斯福夫婦的書得了普利策獎。

古德溫在《競爭者團隊》一書中,以眾星拱月的手法,先詳細描述林肯在一八六○年競選總統(tǒng)時的幾位競爭對手的家庭背景、個人性格及從政經歷,然后敘述林肯當選后邀請他們入閣共同治理國家、應付內戰(zhàn)危機的過程,從而突出林肯的政治天才。這部書有長話不能短說的架勢,正文便有差不多八百頁,加注釋、索引全書超過九百頁。在這本厚重的書里,古德溫征引了許多當時的報紙記錄報道、當事人的日記信件等等,使她的故事相當引人入勝。

在古德溫筆下,當年林肯的幾位競爭對手都顯得比林肯更有資格當選總統(tǒng),他們因此而有“舍我其誰”的自負和自傲,結果反而使得看起來比他們更為穩(wěn)健的林肯獲得共和黨提名,并贏了一八六○年總統(tǒng)大選。如果不是林肯,而是他的三名競爭者之一當選總統(tǒng),美國歷史大概就會很不一樣了。林肯的競爭者之一威廉·西華德(William Seward)是有多年從政經驗的 聯邦參議員(紐約州),有雄厚的政治實力。 他一直與南方奴隸主政治勢力較量,要消滅奴隸制,但他對在美國現行憲法體制下擊敗南方奴隸主、廢除奴隸制表示悲觀,曾多次聲言南北沖突“絕不可避免”,美國應該重起爐灶,在一個比現行憲法“更高的法律”下廢除奴隸制,實行自由。另一個競爭者,俄亥俄州的州長沙爾蒙·崔實(Salmon Chase),也一直用非黑即白的圣經語言大義凜然地批判奴隸制。正是他們的這種高調,使得共和黨人對他們不放心,怕他們進入白宮之后將激進的言詞變成激進的政策,激化南北矛盾,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最后是林肯獲得提名當選總統(tǒng),可以說這是公平、透明的民主競爭程序的結果,也可以說是美國人民集體智慧在關鍵時刻的體現。老實說,如果是西華德或是崔實當選總統(tǒng),他們那種“舍我其誰”、自以為是的心態(tài),或許會使他們舉鼎絕臏,葬送自己和國家的前途。

西華德和崔實不是那種事關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當總統(tǒng)的料子,但他們可以做一個好總統(tǒng)的好助手。林肯當選總統(tǒng)后邀請西華德入閣任國務卿,崔實任財政部長,另一名競爭者愛德華·貝茲(Edward Bates)任司法部長,三人都對林肯政府政策的制定、實施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古德溫的書,從林肯與這些野心勃勃、能量極大的政治家的互動中突出林肯的政治天才,有獨到的眼光和生動的描寫。林肯就是有這樣的胸襟,將這幾位原來看不起他的政客、競爭者邀請入閣,知道和相信他們有為共同的理想和事業(yè)捐棄前嫌、合作努力的最基本的政治素質;林肯也有這樣的自信,能夠恰當地使用他們的才能和駕馭他們。

但林肯一生從未自視為天才。在他的公眾演說中,他從來自認為是一個白手起家、靠自我奮斗而實現自我的人(a selfmade man),一個凡人。他從不諱言自己出身貧寒、讀書不多(只上過一年多小學),沒有財富,他的政治理想不過是像他一樣的普通美國白人的理想—美國,這個民眾自我治理的國家,能夠按建國原則繼續(xù)生存發(fā)展,為普通美國白人提供自我實現的條件和機會。就是當了總統(tǒng)之后,林肯的言論和他同時期政治家的言論相比,亦顯得沉穩(wěn)低調。他說過,人不能太狂妄,侈言要做出超越創(chuàng)建美國那批“國父”的功績, 能做好守成之政治家就極其了不起了。也許是林肯本人太過低調了,他逝世以后,尊崇他的人便不吝使用熱情甚至激昂的語言,來表達對他的敬意。也是貧寒出身的美國詩人惠特曼,在《紀念林肯總統(tǒng)》的組詩中,將林肯逝世形容為“巨星隕落”。惠特曼用詩的語言,把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國葬—林肯遺體從華盛頓運回他的家鄉(xiāng)伊里諾伊的春城(Springfield),沿途百姓千里送葬舉哀致敬的場面—濃墨描繪,將林肯定位為一位民族英雄。

有英雄便有英雄崇拜。到了一八九○年,當過林肯秘書的海約翰(John Hay,就是后來制定“門戶開放”政策的海約翰)和他的合作者John Nicolay 出版十卷本的林肯傳記(Abraham Lincoln: A History),便將林肯譽為“耶穌基督之后最偉大的人物”(The greatest character since Christ)。再過十九年,一九○九年,俄國偉大作家托爾斯泰,在林肯逝世半個世紀之后,在他自己苦苦掙扎追求光明爭取自由的一生將到終點的時候,這樣來表達他對林肯的崇拜:

拿破侖、愷撒、華盛頓再偉大,與林肯相比,他們只不過是月光,而林肯是光芒萬丈的太陽。林肯的榜樣是普世的,將永存萬世……林肯比他的國家還要偉大—他比所有的總統(tǒng)加起來還要偉大,像他這樣的偉大人物,將永世長存。

(The greatness of Napoleon, Caesar or Washington is only moonlight by the sun of Lincoln. His example is universal and will last thousands of years… He was bigger than his country—bigger than all the Presidents together…and as a great character he will live as long as the world lives.)

對林肯的英雄崇拜,托爾斯泰算是把話說滿了;一百多年后,我們在遠離英雄崇拜時代的今天,慢慢推敲托爾斯泰對林肯的極度推崇,不免覺得這當然不是中肯的歷史評價,相反,這種推崇或許只折射了托爾斯泰自己絕望沮喪之巨大深沉。

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仍然有英雄崇拜的影子。影片開始,林肯一出場便是一位受大眾崇拜的英雄: 聯邦軍隊的士兵們向他致敬,在他面前背誦他的著名“葛底斯堡演講”中的句子。影片所著力描敘的林肯推動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的過程,對大多數美國觀眾來說,不能說是陌生,只不過是把他們早已熟悉的立法過程藝術地再現出來而已。美國國會的立法過程,不管是有親身經歷的政客,還是從旁觀察的記者、評論家,都將之稱為“制造香腸的過程”,一個亂紛紛、臭哄哄的過程,但如果運氣好,做出來的香腸卻是可口好吃的美味。林肯推動憲法第十三修正案成功,是美國的民族英雄—在斯皮爾伯克的電影中,林肯這位美國民族英雄,是以制造香腸的高手的面目出現、和被強調的。因此,不妨說,斯皮爾伯格將這個美國人熟悉的故事搬上銀幕,他的藝術野心,放在當下美國政治現實中看,更多的是曲折地反映了多數美國人對眼下美國政治僵局多年無法突破的憤怒、由此憤怒而產生的呼喚林肯那樣的偉大香腸制造者的焦躁。所以斯皮爾伯格會大言不慚地說他不想讓他的電影在總統(tǒng)大選前上演,不想影響總統(tǒng)大選的結果(這種正話反說的本事,是推銷天才的本事);所以電影上演之后,記者會問奧巴馬總統(tǒng),他會不會成為另一個林肯,而電視上、平面媒體上,眾多評論家七嘴八舌地討論,奧巴馬應該怎樣向林肯學習。

有趣的是,近年來,許多商界人士也在研讀林肯,要學習林肯的領袖才能,立竿見影地運用到他們創(chuàng)立、經營公司的實踐中去?!督洕鷮W人》(2012年12月1日)報道,專門針對商界需求而出版的討論林肯的領導 / 管理才能的書越出越多,其中一本書名是“林肯論領導力”,副題為“危難時期的主管戰(zhàn)略”(Donald Phillip, Lincoln on Leadership: Executive Strategies for Tough Times, Warner Books, 1993; 此書是暢銷書,已印刷23版,有7種譯本)。有的書特別強調林肯不是華盛頓政治的圈內人(insider),而是圈外人(outsider),所以他能夠不墨守成規(guī),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督洕鷮W人》的編輯調侃道,如果仔細審查商界歷史,若有一個圈外人治理公司成功,肯定有十個以上失敗。今年一月,哈佛大學商學院歷史教授南?!た贫髟凇都~約時報》發(fā)表文章( Nancy Koehn, “Lincolns School of Management”,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7, 2013),細談她如何用林肯的經驗作教案,和她的學生們—許多著名大公司的主管—討論怎樣向林肯學習,管理公司,取得經營成功??贫鹘淌诘奈恼乱昧瞬簧俅蠊局鞴埽òㄐ前涂丝Х裙镜睦习?Howard Schultz)學習林肯的心得?;谒诠鹕虒W院十多年的教學經驗,科恩教授覺得,斯皮爾伯格的電影集中描敘林肯領導國會通過憲法第十三修正案,并不是最佳選擇。她認為林肯在一八六三年簽署公布《解放黑奴宣言》前后所展現的領袖才能,才真正值得研究、學習??贫鹘淌诤退纳探缇揠W生們所總結的林肯的領導才能,包括堅韌、定力、高情商、聽得進逆耳之言,等等。

看起來,上至總統(tǒng),下至公司主管,人人都想學林肯。奧巴馬再次當選總統(tǒng)后,曾邀請斯皮爾伯格和扮演林肯的演員丹尼爾.戴-劉易斯(Daniel Day- Lewis)到白宮共進“林肯晚餐”,相信“怎樣向林肯學習”會是餐桌上的話題之一。

人人都想學林肯,請問林肯向誰學?如果這樣來提問題,便會看到電影《林肯》以及通俗文化中討論林肯的多數書籍的局限性:他們急切地要學林肯,認定林肯能學,甚至假定向林肯學一招半式便能立解當前的燃眉之急,而他們似乎不會問:林肯曾向誰學?林肯是怎樣成為林肯的?

在我有限的閱讀中,對理解“林肯是怎樣成為林肯的”這一問題提供最滿意回答的,是艾力克·方納的《烈火磨練:亞伯拉罕·林肯與美國奴隸制》(Eric Foner, The Fiery Trial: Abraham Lincoln and American Slavery, NY: Norton, 2010)。

方納是哥倫比亞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治美國史已差不多半個世紀。在《烈火磨練》一書中,方納以他那支已爐火純青的史筆講述林肯的故事,令人信服地描繪了林肯從凡人成為政治偉人的成長過程。方納文筆簡潔而典雅,平實的敘述中包含著深刻的見解,他的《烈火磨練》篇幅不算長,正文不過三百三十六頁,非常耐讀。這本書獲得二○一一年歷史著作普利策獎。

林肯由一出身貧寒的凡人成為美國總統(tǒng),其間自然有“成長”,這本是顯而易見的事。在美國研究林肯的著作中,“林肯的成長”早已成為專業(yè)歷史學家熟知的寫濫了的一個題目。方納選取這一題材來再寫一部關于林肯的書,顯示了他的雄心和自信:他要寫出林肯是怎樣成長的,他尤其要寫出林肯在快速變動的社會中快速成長的過程。方納指出,林肯有成長的能力(the capacity for growth),這種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的。像林肯這種有成長的能力的人,會在面臨危機時成長而戰(zhàn)勝危機,那些沒有這種能力的人,則會在面臨危機時萎縮,以至被危機吞沒。

我細讀方納的《烈火磨練》,佩服他把林肯成長的動態(tài)過程寫活了,通過他所還原的歷史過程來看林肯的經歷和成就,覺得方納在平實的歷史敘述、分析中呈現出來的林肯的偉大,真是偉大。我的體會是,這種通過閱讀而認識、而欣賞到的林肯的偉大,比坐在電影院看電影中的林肯的偉大,要深刻得多。

我從方納書中得到的印象是,林肯是美國社會文化的產物,他在一八六○年當選總統(tǒng)時,不過是一個大多數人都可以接受的穩(wěn)健政客,他的政見反映了大多數選民的意見:南方奴隸制必須加以限制,不僅僅是因為它不人道,主要是因為如果讓它在新領土上擴張,則必然要威脅到白人的經濟權益和自由。當南部各州宣布退出聯邦,國家分裂危機出現之后,林肯一開始仍然在法律上承認南方奴隸主對黑奴的擁有權,期待南部各州重返聯邦。然而形勢急劇變化,林肯很快認識到他的妥協(xié)、期待不會有結果之后,他便成長起來,接受了他原先認為是“激進”的全面廢除奴隸制的主張,并因勢利導,采取一系列政策實施廢奴理想,保證南方奴隸制不能復辟。林肯與激進廢奴主義者之間的互動,是他成長為偉大領袖的學習過程;激進廢奴主義者對他的批評、指責、激勵,就像雨露陽光對樹木花草的生長必不可少一樣,是林肯成長的催化劑和促進劑。一八六四年,內戰(zhàn)仍在繼續(xù),林肯再次當選總統(tǒng),而且在戰(zhàn)場上浴血奮戰(zhàn)的聯邦戰(zhàn)士們大多數都投票給林肯,這時,林肯便成長為一個胸有成竹的民族領袖,他知道,在大多數選民的支持下,廢除奴隸制已經快水到渠成了。如果林肯不成長,依然是四年前那個穩(wěn)健政客,美國選民大概也不會再次將他選進白宮。

當林肯還是一個穩(wěn)健政客的時候,他和黑人很少有接觸,雖然他對黑人奴隸有人道主義的同情,但他一直認為黑人很難在美國這個以白人為主的國家生存。林肯當選總統(tǒng)之后,逐漸成長認識到必須廢除奴隸制才能打敗南方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統(tǒng)一,因此他必須思考數百萬解放了的黑奴的前途問題。 一直到一八六三年,林肯仍然有這樣的想法:南北戰(zhàn)爭結束后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美國,將是一個白人國家,因此他支持將解放了的黑人送到海外另置居留地的計劃(colonization)。方納教授書中提到與此有關的幾個故事,其中一個是,一八六三年四月,英國洪都拉斯公司的代表來到美國,說該公司的成員包括倫敦主要銀行家和商人,擁有極有價值的土地,急需大量勞工,希望美國政府能夠幫助運送五萬或更多的黑人契約勞工到該公司的殖民地去。林肯批準這名代表到弗吉尼亞州去探訪聯邦軍隊控制下的黑人,“看看他們是否有移民的意愿”。可是林肯內閣的國防部長拒絕讓這名英國公司的代表成行,因為此時聯邦軍隊正在招募黑人入伍。英國公司的代表兩手空空回英國去了。

另一個故事也發(fā)生在一八六三年四月。林肯是年一月一日簽署《解放黑奴宣言》的前一天,與一個叫科克(Bernard Kock)的人簽了合同,讓科克去實施將黑人送往海外殖民的計劃。后來科克將他的合同權利轉讓給了兩個華爾街的掮客。這兩個掮客之一塔克曼(Charles Tuckerman)在三月份面見林肯,并說服林肯與他另簽新的合同,將五百名黑人送往海地南邊的一個海島Ile a Vache,塔克曼隨后任命科克監(jiān)管這一事項。

科克與四百五十名黑人男女老少于一八六三年從弗吉尼亞出發(fā),前往Ile a Vache。不久,消息傳來,科克自命為該島“總督”,將計劃用于建造房屋的錢拿去造了手銬、腳鐐及種種刑具,用來對付不聽話的黑人。最后,忍無可忍的黑人群起將科克從島上趕走。一八六三年七月,林肯在一次談話中花很長時間談到將黑人移民Ile a Vache的“失敗”和他由此而受到的“壓力”。一八六四年二月,林肯下令國防部派船將島上的生存者接回美國。方納評論道,Ile a Vache這一悲劇、鬧劇,最終使林肯政府所支持的將解放了的黑人送往海外殖民地的計劃壽終正寢。(順便說一句,Ile a Vache現在是加勒比海中風景如畫的度假勝地。)

林肯在一八六三年之后的一年多時間里,在急遽變化的社會中快速成長:他原來積極支持將黑人送往海外殖民地的計劃,但當他看到這一計劃行不通時,尤其是當他與自由黑人、解放了的黑奴有了交往、互動之后,真切認識到這一計劃遭到黑人的堅決反對,林肯便“成長”起來,終于承認接受新的現實—數百萬解放了的黑奴要在美國生存下去,美國必須從此探尋建設、治理“雙種族國家”的新途徑。在林肯的早期政治生涯中,他曾多次說過,他有生之年不會看到奴隸制被廢除,也許一百年后奴隸制依然是威脅國家生存的政治毒瘤。這便是方納所闡釋的林肯的成長的能力:林肯曾經認為奴隸制會長期存在,曾經長期認為廢奴主義者的主張?zhí)^激進,但當歷史條件變化成熟時,林肯便“成長”為廢奴運動的主要領袖;林肯曾長期認為解放了的黑奴很難在一個白人國家生存,長期贊成支持將解放了的黑奴送往海外殖民地的計劃,但當在南北戰(zhàn)爭中黑人通過參戰(zhàn)而在全國政治中顯示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林肯也就“成長”起來,開始接受美國今后要成為“雙種族”國家的理念,并為建設這樣一個新型國家邁出了最重要的一步。

在林肯從穩(wěn)健政客成長為偉大領袖的過程中,他在不停地與各種意見、各種利益集團互動,不停地思考怎樣才能最好地維護國家的統(tǒng)一和人民的長遠利益,他在快速變動的時代中快速地學:他向他原來不贊成的意見學,他向他原來所知甚少的黑人學,他向支持他的選民學,他從自己和別人的錯誤、挫折中學,他走一步看一步,步步看民意,到他判斷民意已成、條件已具備時,便將民意說成天意,一舉廢除奴隸制,為重塑美國奠定了基礎。他原只想做一守成之君,到后來卻“成長”為再創(chuàng)業(yè)之主。

我喜歡讀方納的書。我覺得,別的書都強調林肯如何異于凡人,而方納的書則細敘“圣人學于常人”,更能幫助我認識理解歷史上那個活生生的林肯是如何從凡人成長為偉人的。順著這樣的思路來品鑒歷史人物,則會想到,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林肯做了他那個時代他所應該做、必須做的事,成為一個偉大的總統(tǒng);如果奧巴馬總統(tǒng)也能完成他自己所說的歷史賦予這一代人的使命—重塑中產階級,更新穩(wěn)固美國民主生活的根基,他或許會被后人視為像林肯那樣的偉大總統(tǒng)。

二○一三年二月八日,紐約

猜你喜歡
奴隸制林肯黑人
林肯的自嘲
快樂語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34
林肯的幽默
快樂語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12
黑人談河流
文苑(2020年11期)2020-11-19 11:45:11
壓迫、復仇與融合
戲劇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 23:07:22
解析美國黑人母權制家庭的成因
青年文學家(2015年2期)2016-05-09 15:20:18
重尋黑人主體身份意識,構建和諧社區(qū)——小說《寵兒》的黑人女性主義解讀
安靜從容 林肯MKX
車迷(2015年12期)2015-08-23 01:30:44
毛塔奴隸竟支持奴隸制
君主制、奴隸制和帝制的根基 社會不平等的締造
大眾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48
亞伯拉罕·林肯:永不言棄
西华县| 平泉县| 梅河口市| 巴东县| 怀化市| 呼伦贝尔市| 尚志市| 通榆县| 合江县| 蛟河市| 余庆县| 天气| 龙海市| 冀州市| 驻马店市| 盐池县| 阜新市| 奈曼旗| 绥中县| 南和县| 五家渠市| 丰宁| 班玛县| 涪陵区| 德钦县| 醴陵市| 太和县| 大荔县| 西丰县| 秦安县| 兴国县| 出国| 七台河市| 尼木县| 新绛县| 吉首市| 务川| 左云县| 延边| 山丹县| 射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