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旺
【摘 要】高中音樂教育不是為了培養(yǎng)大音樂家、大歌唱家,而是為了在音樂的教育與欣賞中培養(yǎng)同學們的認識能力、審美能力和感悟能力。向他們傳達美的感受,在音樂的世界里體會到祖國的山河壯闊,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音樂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對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還可以開闊學生的思維境界,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是實現(xiàn)寓教于樂的良好方式。本文從學生的感情基地出發(fā),闡述了如何在高中音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素質教育
高中音樂教育是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國民音樂素質水平的普及與提高的重任,它對學生開拓性人才的培養(yǎng)、性格的形成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隨著社會給高考的壓力越來越大,音樂課程在高中的教學中也逐漸失去了重要性,甚至有些高中干脆將音樂課變成了數(shù)學課、自習課。如何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值得我們去思考。筆者認為,對重要的是要做到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同時還要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
一、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新課改以來,大多數(shù)老師都認識到了一個問題,即課堂的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是有很多老師還是以教為主,忽視了學生主動的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將思維空間留給學生,幫助他們去增強對音樂的情感。
1.指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音樂學科,杜絕輕視思想
在應試教育的思想下,語數(shù)外就是學習的主體,很多高中生已經(jīng)被無邊的題海訓練成了做題的機器,音樂是副科的思想貫穿著整個高中教學。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抑制學生的發(fā)展,忽略了音樂對學生美感的培養(yǎng)。在音樂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克服學生的輕視思想,讓他們客觀公正地看待這門學科,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在音樂的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F(xiàn)在的高中生一般都對傳統(tǒng)的音樂以及古典西洋音樂不是很感興趣,如果一上課就從他們不敢興趣的課程入手會徹底打消他們的積極性。老師上課時可以先彈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些不錯的流行音樂,邊彈奏邊跟著多媒體輕輕地唱兩遍,這樣喜歡這些流行音樂的同學就會慢慢地主動跟著唱,在接下來的課程中即使老師不再彈唱學生也能主動參與其中,慢慢地對音樂課也就重視起來了。音樂相對于其他教育方式來說,是一種更為強有力的工具,因為它是能直達人心靈的交流。音樂老師就是要用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感染學生,幫他們從題海中暫時解脫出來,陶冶他們的情操,使他們獲得學習的愉悅感。長此以往,學們就會自動消除對音樂的消極思想。
2.幫助學生克服害羞心理,讓他們充分享受音樂
很多高中生都有著害羞的情況,尤其是內向的同學和唱歌唱得不好的同學,不敢在人面前唱歌,有著不同程度的恐懼心理,有些在下面唱得很好的同學上臺后一緊張也是光張得開口卻發(fā)不出聲。面對這種情況同樣是要從同學們喜歡的歌曲入手,讓他們唱自己最拿手的歌,無論是不是課本上的歌曲,不管唱得好與不好都多多給予鼓勵,讓他們有成功的感覺,增加他們的自信。這樣經(jīng)過一次兩次的嘗試,同學們的膽子自然而然就大了起來,即使平時不太會唱歌的同學也敢上臺哼兩首。還可以安排專門的一節(jié)課進行文藝匯演,讓同學們自己分組編排節(jié)目,或獨唱或合唱或進行樂器演奏,讓他們在自己的實踐中進一步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增加自信。
3.使用“布白”藝術,將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
所謂的“布白”藝術就是改變傳統(tǒng)的老師唱獨角戲的教育模式,滔滔不絕將所有的知識點都強行灌輸給學生,而是要留下一定的時間、空間,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有所思考、回味。將“教師為中心”轉化為“學生為中心”,學生可以回答的問題不要由老師代勞。學生與老師之間不僅僅是要建立一種師生關系,還要建立平等關系,要以平等民主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引導他們進行思考,留給他們一定的思維空間。雖然學生的想法很多時候不一定對,但是他們在思考的過程中那種意識的萌芽、情感的體驗、個性的形成都是無法代替的,這是他們可貴的真情袒露。如在學習《藍色多瑙河》時,老師先介紹一下創(chuàng)作背景然后讓同學們欣賞音樂,讓他們自己聆聽在樂曲中描繪的景象、情感,感受多瑙河畔醉人的春意。可以先讓同學們自己發(fā)言、討論,聽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之后老師再適當?shù)貙非M行賞析。
音樂中講究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如萬馬奔騰之時的突然安靜更容易引人遐想,老師上課也要學會這種“布白”的手法,切忌壟斷教學,要留一定的思維空間給學生,讓他們在探索中學會自主學習,感受音樂的美。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開發(fā)學生想象力
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通過語言、多媒體等手段營造一個濃厚的、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歡樂中融入課堂。如上《長江之歌》時可以先給同學們播放一段長江的視頻,讓他們感受一下長江的自然風光,寬闊的江面安然恬靜,兩岸青山綠樹,風景迷人,到急流險灘之處又是一般景象,水流湍急、曲回迂折。營造了這樣的情境之后再進行音樂的教學,學生對樂曲已經(jīng)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再學習時自然能感受到樂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情感。又如在學習貝多芬的《第二交響曲》時,可以先給同學們講述貝多芬的故事,了解他重病之時離開鬧市與病魔搏斗的故事,感悟他對生命價值的重新審視。了解了這部不朽名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再欣賞就能更好地感悟音樂中所表達的黑暗與光明的斗陣,最終體會歡快與勝利的旋律。通過情景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對音樂有更多的興趣和理解。
音樂是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是想象的藝術,沒有一定的想象力無法感受音樂中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同樣,音樂的學習也能培養(yǎng)同學們豐富的想象力。在音樂的感悟中能讓他們將自己的情感、生活經(jīng)驗與音樂中所表達的情感因素相聯(lián)系,產(chǎn)生豐富的想象,引起強烈的共鳴。在音樂的審美教育中,充分利用音樂的抽象性和思維的可塑性,創(chuàng)造廣闊想象空間,充分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激發(fā)他們的表現(xiàn)欲和創(chuàng)造欲。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加強審美素質教育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老師一張嘴表現(xiàn)不出輪唱、齊唱、樂器等各種效果,男老師無法去表現(xiàn)女高音,中音的嗓子也無法去唱低音,因此,多媒體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尤為重要。只有使用多媒體教學才能立體地展示音樂形象,通過聽覺的感受和視覺的沖擊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加強他們的審美素質。
審美能力顧名思義就是正確對待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能力,通過審美素質的教育讓同學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他們的感受美、欣賞美、理解美的能力。如在學習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時,可以用多媒體先介紹故事的背景、梗概,講述男女主人公為了自由的愛情抗擊封建傳統(tǒng),最后雙雙化蝶的凄美故事。讓同學們在感受音樂的美的同時,更多的了解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舒展他們的愛國情懷,增加民族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總之,學生素質教育主要依賴課堂,而音樂作為高中的必修課程之一,是促進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充分、自由、全面發(fā)展的關鍵。老師在音樂的教學中要注重人文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在教學中不斷開拓創(chuàng)新,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科學設計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將高中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的思想完美融合。
參考文獻:
[1]韓會彬.試析高中音樂教學與素質教育的融合[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2(18)
[2]羅曼.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新課程研究.2010(05)
[3]底顏芝.淺談高中音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空中英語教師.201(11)
[4]賈玲玲.高中音樂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思考與操作方略[J].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