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摘要:以一道高考題為例,揭示了如何在解題教學中滲透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從而提高數(shù)學解題能力。對高中解題教學及高考試題研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數(shù)學思維能力;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內(nèi)在規(guī)律
中圖分類號:G718.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50-0157-02
怎樣才能學得好數(shù)學呢?數(shù)學科學的最顯著的特點是它提供了有特色的思考方式,訓練人們清晰思維的智力,因此學好數(shù)學的正確途徑是按照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來學習數(shù)學。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是由“觀察—抽象—探索—猜測—論證”這五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的。即觀察客觀現(xiàn)象,抓住主要特征,抽象出概念或建立模型;運用直覺、類比、歸納、聯(lián)想、推理等進行探索,猜測可能有的規(guī)律;然后進行深入分析、邏輯推理和計算,揭示事物的內(nèi)在規(guī)律。數(shù)學科的高考在考查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考查能力。能力要求包括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其中思維能力是核心。數(shù)學思維能力就是按照數(shù)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面結合2012年全國新課標數(shù)學卷第16題,談談如何在解題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
觀察視角1:從函數(shù)視角進行觀察
觀察“an+1+(-1)nan=2n-1”,你如何表述這個條件呢?
an+1+(-1)nan=2n-1等價于an+1=(-1)n+1
an+2n-1,an+1是an的函數(shù),則a2可以用a1表示,a3可以用a2表示,所以a3也可以用a1表示,所以這個數(shù)列的每一項都可以用a1表示:a2=a1+1,a3=-a2+3=-a1-1+3=-a1+2,a4=
a3+5=a1+2+5=-a1+7
以此類推,寫出這個數(shù)列的前60項根本不成問題。至少有以下兩種方法來觀察。
方法1:因為這是一個填空題,除了條件式外,沒有提供任何表示常數(shù)的字母,問的卻是前60項和,結果應該是一個數(shù)字,當給這個數(shù)列的a1賦不同的值,結果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不妨讓a1=1,于是得到左邊的式子。
對左邊式子進行觀察,可能有兩種方式:
解法1 觀察全部
可以一直寫下去,直到寫完60項,然后把這些項加起來,得到問題的答案,這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因為這種方法一定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得到問題的正確答案,最起碼比為了找到一種好方法,最終得不到正確答案好。
解法2 觀察部分,應用合情推理
觀察到奇數(shù)項都是1,偶數(shù)項是2,6,10,14,猜想奇數(shù)項是常數(shù)列1,1,1…,偶數(shù)項是首項為2,公差為4的等差數(shù)列,因為是填空題不需論證,分別用等差數(shù)列的前n項和公式求解如下:a1+a2+…+a60=(a1+a3+…+a59)+(a2+a4+…+a60)=30+30×2+■×4=1830
方法2:設a1=a
不知道這個數(shù)列的a1,但是我們可以假定知道,設a1=a。(對于教師來說,用a1和a只有形式上的區(qū)別,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把a1=a寫成a1=a會有不同的作用,尤其在學生認知水平較低時。)
觀察2-1 觀察所有項
解法3:與觀察1-1-1類似,全部寫出來,再相加得到結果。
觀察2-2 觀察奇數(shù)項、偶數(shù)項特征,應用合情推理
解法4:觀察到奇數(shù)項中,猜想出奇數(shù)項和為30,觀察到偶數(shù)項中a6+a8=(a2+a4)+16,再驗證a10+a12=(a8+a10)+16,猜想a2+a4,a6+a8,a10+a12…構成首項為8,公差為16的等差數(shù)列,偶數(shù)項的和為8,從而前60項的和為15×10+■×16=1830.
觀察2-3 片段和的特征,應用合情推理
解法5:觀察到a1+a2+a3+a4=10,a5+a6+a7+a8=26,再驗證a9+a10+a11+a12=42,猜想a1+a2+a3+a4,a5+a6+a7+a8,a9+a10+a11+a12,…構成以10為首項,16為公差的等比數(shù)列,則前60項的和為15×10+■×16=1830。
以上都是從函數(shù)y=f(x),的視角來觀察an+1+(-1)nan=2n-
1,這個條件,分設首項為數(shù)字、設首項為字母觀察,用完全歸納的方法或者不完全歸納方法得到問題的結果。要說明的是,完全歸納法,雖然笨拙,但是結果可靠;不完全歸納法雖然簡潔些,但是在邏輯上不完整,可能產(chǎn)生漏洞甚至是錯誤。設首項為1,和設首項為a也是存在差異的,設首項為1時,我們看到奇數(shù)項構成的是常數(shù)列,設首項為a,奇數(shù)項構成的是擺動數(shù)列。我們可以認為解法3、4是解法1、2的抽象。解法1、3是對問題的論證,解法2、4、5是對問題的猜想。而解法1~5都算是我們對問題的探究。
觀察視角2:疊加法的視角
用疊加法求等差數(shù)列通項公式的方法,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為了方便學生理解,復習以下的內(nèi)容是必要的。
觀察左邊的式子,注意以下兩個特征:
特征一:等號左邊是“差”的形式,等號右邊還得是我們能夠求和的對象。
特征二:等號左邊的式子相加可以抵消項部分項。
而本題所給的條件,有時候是差的形式,有時候是和的形式,要由n的奇偶來決定。
觀察2-1?搖觀察等號左邊是差的情形,累加
解法6:
a2n+1+a2n=4n-1a2n-a2n-1=4n-3
得a2n-1+a2n+1=2,n=1,2,3…
a1+a3+…+a59=(a1+a3)+(a5+a7)+…+(a7+a59)=30
a1+a2+…+a60=[(a2+a4+…+a60)-(a1+a3+…+a59)]+2(a1+a3+…+a59)=1770+60=1830
等號左邊是差,得到的是“偶數(shù)項的和”與“奇數(shù)項的和”的差,那么如果等號左邊是和的形式呢?
觀察2-2?搖觀察等號左邊是和的情形,累加
解法7:
可以證明a61=a1,則1830即為所求。
以上是將an+1+(-1)nan=2n-1具體化,從疊加法的視角進行的觀察與分析,解法6在滿足“等號左邊是差”這個條件下累加;解法7是滿足“等號左邊全是和”條件下累加;解法8是滿足“等號左邊相加抵消部分項”條件下的累加。雖然都使得問題得到了某種程度的簡化,但是并不能立刻得到問題的正確結果,相當于把原問題化歸為兩個子問題來解決。
觀察視角3:方程視角
如果用n+1代替an+1+(-1)nan=2n-1的n,則可得到
an+2+(-1)n+1an+1=2n+1
把它們聯(lián)立an+1+(-1)nan=2n-1an+2+(-1)n+1=2n+1,這是關于an,an+1,an+2這三個未知量的方程組,雖然解不出每一個值,但是我們可以通過消元,減少一個量。
觀察3-1?搖觀察特例,應用合情推理
解法9:
a3+a4=3a2-a1=1?圯a1+a3=2 a4-a3=5a3+a2=3?圯a2+a4=8
a7+a6=11a6-a5=9?圯a5+a7=2 a8-a7=13a7+a6=11?圯a6+a8=24
a11+a10=19a10-a9=17?圯a9+a11=2 a12-a11=21a11+a10=19?圯a10+a12=40
后同解法4。
觀察3-2 觀察特例的連續(xù)四項和,應用合情推理
解法10:
a3+a2=3a2-a1=1?圯a1+a3=2,a4-a3=5a3+a2=3?圯a2+a4=8?圯a1+a3+a2+a4=10
a7+a6=11a6-a5=9?圯a5+a7=2,a8-a7=13a7+a6=11?圯a6+a8=24?圯a5+a6+a7+a8=26
a11+a10=19a10-a9=17?圯a9+a11=2,a12-a11=21a11+a10=19?圯a10+a12=40?圯a5+a6+a7+a8=42
后同解法5。
綜上,我們分別從函數(shù)、疊加法、方程的角度對an+1+(-1)nan=2n-1進行了觀察分析,也就是說我們從基本概念(如函數(shù))、基本方法(疊加法)、基本數(shù)學思想(方程)的視角對條件進行了觀察分析,如果沒有掌握好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基本數(shù)學思想,以上的分析都只能是空中樓閣,所以一定要掌握理論。在平時做題的過程中,我們往往希望快速的找到方法,我們會喜歡以上三種視角的第二種視角:基本方法。如果能用基本方法直接解決的問題,我們可以認為所解決的不是一個“問題”,只是對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的重現(xiàn)而已。對我們來說,“問題”應該是這樣的,我們可以使用基本方法對其變形,但是卻不能立刻得到解決,換句話說就是,我們好像能做出來,但是卻看不清如何做出來,這樣的問題才符合我們對“問題”的正確認識。我們也看到,視角2——基本方法視角,是將一個問題轉化成了兩個子問題,其中有一個子問題得到了解決,而另外一個問題的解決,還是需要從視角1或視角3來觀察分析的。本文所做的分析,是在解題之后進行的分析,這有助于我們分辨解決問題中,從不同視角所看到的情形,有助于我們加深對數(shù)學思維方式各環(huán)節(jié)的認識,重視數(shù)學思維中觀察、抽象、探究、猜測、論證這五個環(huán)節(jié)。
參考文獻:
[1]丘維聲.高考考你什么 專家解讀高考命題 數(shù)學[M].當代中國出版社,北京,2008,(12).
[2]余建新,葉勇貴,陳堯明,等.2012年高考:數(shù)學試題及解法賞析[J].中學數(shù)學教學參考,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