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特約評論員 陳自鵬
教育創(chuàng)新需要營造文化氛圍
■本刊特約評論員 陳自鵬
黨中央反復強調,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創(chuàng)新的關鍵在人才,人才的成長靠教育。教育水平提高了,科技進步和經(jīng)濟發(fā)展才有后勁兒??茖W技術實力和國民教育水平始終是衡量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也是每個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兩個不可缺少的“飛輪”。
要提升科學技術實力和國民教育水平,必須搞好教育創(chuàng)新。如何才能搞好教育創(chuàng)新呢?有的學者從基礎置換、理念更新和體制契合三個方面給予論述。他們的基本觀點是,要把教育放在現(xiàn)代教育的基礎之上實施創(chuàng)新;要運用好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一系列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理念,如教育與現(xiàn)代生產相結合、教育個性化、終身學習、教育國際化、教育的“三個面向”等;體制方面要給予教育創(chuàng)新足夠的條件,以鼓勵先進,多出快出教育創(chuàng)新成果等。這些觀點確實讓人深受啟發(fā)。
那么,在學校內部要搞好教育創(chuàng)新還需要做好哪些工作呢?近讀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原校長楊福家教授《年輕人怎樣成長》一文,文章介紹了世界一流大學的一些情況,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教育創(chuàng)新需要營造文化氛圍。
楊教授介紹說,普林斯頓大學有一位獲得菲爾茨特別獎的教授叫安德魯·懷爾斯,他從劍橋大學研究生畢業(yè)以后到普林斯頓大學做教授,之后大約有8年時間幾乎沒有發(fā)表一篇文章。更奇怪的是,這8年里,沒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學校、院系的領導們也都不過問,他們充分信任懷爾斯。令人感到驚奇和欣喜的是,懷爾斯最后竟解決了困擾數(shù)學家們350年的難題——費馬大定理。
你看,一個寬松的研究環(huán)境是多么重要??!充分地信任教師,相信每一個教師都是積極向上的,都是想做出一番業(yè)績的,都是想成就一番事業(yè)的。給他們時間,給他們空間,這樣,教師或教育科研工作者便有自由、有淡泊、有悠閑,也便有自主、有思考、有創(chuàng)見。俗語說,板凳要坐十年冷。對于一個教師或教育科研工作者來說,不揠苗助長,不急于求成,扎扎實實,步步為營,才能出大成果。
還是這個普林斯頓大學,那里還有一位偉大的人物——約翰·納什,他是1994年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獲得者。他本來是在麻省理工學院研究數(shù)學的,后來由于某種原因患了精神病,結果普林斯頓大學把他請去,讓他在學校里呆了30年,保留他的辦公室,待遇不變。在各方面的關心下,納什最終康復,拿到了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他的故事后來拍成了電影《美麗心靈》,還獲得了奧斯卡獎??梢哉f,“美麗心靈”就是普林斯頓大學的文化,他們對人對事有一種寬厚的胸懷。這確是一種美麗,一種心靈的美麗。
無疑,寬厚的胸懷可以融冰為水、化蛹成蝶。普林斯頓大學擁有這樣的胸懷,所以它的輝煌的校史中又增加了一個偉大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名字。我認為,只有對他人寬厚的組織或人,才會對社會和蒼生施與大仁和大愛。普林斯頓大學做到了,因此普林斯頓大學理所應當?shù)氐玫揭环葚S厚的回報。
楊教授還介紹了哈佛大學。哈佛大學的校門很小,其中有一扇很小的校門上鐫刻的字很有文化內涵:校門的正面刻著Enter to grow in wisdom(入門以增長智慧),反面刻著Depart to better serve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離開以更好地服務祖國與社會)。哈佛大學還有一個標志性的雕塑,是一位腳著金靴坐著的紳士,銘牌上顯示“此人叫約翰·哈佛(John Harvard),他在 1638年創(chuàng)立了哈佛大學”。這個雕塑是哈佛有名的“謊言雕塑”,為什么說它是“謊言”呢?第一,這個雕塑不是根據(jù)哈佛本人的相片所制;第二,哈佛大學是在1636年成立的;第三,約翰·哈佛不是創(chuàng)始人,他只是在1638年把自己遺產的很大一部分捐給了學校,所以學校委員會決定以他的名字作為校名。人們不禁要問,既然錯了,為什么還不更正這個雕塑的銘牌內容呢?學校的回答是:質疑的精神是哈佛一向秉持的,“謊言雕塑”提醒哈佛人,永遠不要迷信傳說中的權威,而要努力追求自己堅信的真理。
確實,哈佛大學有一種寬容的精神,它容許別人犯錯誤,容許別人改正錯誤,容許別人提出質疑。其實,也正是有了這種寬容,師生才不怕犯錯誤、不怕遭遇挫敗,才敢于解放思想、打破常規(guī)、放開手腳、不斷創(chuàng)新。
寬松的環(huán)境是一種際遇、一種幸運、一種智慧,它能夠使人忘掉世俗、忘掉困擾、忘掉功利,能夠使人心無旁騖、聚精會神,享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成功成就的無窮樂趣;寬厚的胸懷是一種仁慈、一種德行、一種精神,擁有者的施與往往能夠獲得更大的回報;寬容的精神是一種態(tài)度、一種民主、一種品質,這種精神會激勵師生勇于進取、勇于挑戰(zhàn)、勇于開拓創(chuàng)新。
歸根到底,寬松、寬厚、寬容都是一種人文情懷,都是一種人本文化。搞好教育創(chuàng)新,營造文化氛圍任重而道遠,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做出自己的努力。
(責任編輯 韓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