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群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學生寫作的基本前提。它具備聽、說、讀、寫等基本要素,是小學生積累字詞句的重要途徑,只要抓住閱讀教學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就能占領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因為閱讀教學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水平的高低,所以,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采取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切實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長期的教學中,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始終處于不放心、不放手的強化訓練,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施行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認為似乎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豈不知,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這種教育教學方法實在是一種落后,不太實際的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養(yǎng)成閱讀書籍的習慣”是語文教學“懸著”的“明晰目標”?!胺彩呛脩B(tài)度和好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閱讀成了習慣,好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一輩子受用不盡?!毙W生應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主要有①每天閱讀;② 讀書動筆;③帶工具書閱讀;④勤問。培養(yǎng)好習慣,光提要求和講解無濟于事,還要多督促、勤檢查。養(yǎng)成了這些好習慣,什么都“好像出于本能”,語文就不需要教了??梢哉f,培養(yǎng)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就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過程;各種語文學習習慣一經養(yǎng)成,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不須教就實現了。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 在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之后,學生才能體會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快樂了,對于一個未形成習慣的人來說,他是很難發(fā)現其中的快樂的。因此,習慣形成之后對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就較之前面更有益了。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迸d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特點,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chuàng)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春潮》、《江畔獨步尋花》此類涉及山川日月、花鳥魚蟲等的教學內容,如有條件,可帶領學生到大自然中體驗認識,使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激發(fā)情趣。因此,在近幾年的教學活動中,我努力改變自己以前古老的作法。把學生們放在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充分讓他們展示其自身的才能,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變以前的被動學為主動學;呆板學為靈活學;苦學為樂學。正是有了這種思想作前提,我在教學中注重抓住一個項目做實驗為突破口,進而向其他項目延伸。近幾年來,從一年級接手到現在的三年級,我一直重點實驗的課題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經過反復實踐,現以初見成效。
1、精心設計課前導語,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俗話說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就如遇到了一頓美餐,讓你垂延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樣的道理,一段好的導語,能引起學生閱讀的極大興趣。小學生對什么事物都懷有一種好奇心,有一種不達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住他們的這種心理,精心設計閱讀課文的導語,積極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我在教學“雨”這篇課文是,我引導學生說:“你們都見過‘雨,‘雨對我們大家是再熟悉不過的事物,它與我們的生活時時相伴,就象我們的好朋友,誰也離不開誰,可你們知道下雨時天氣怎樣?風怎樣?雨水是怎樣的?莊稼又是怎樣等這些情景嗎?你們想了解嗎?”同學們個個精神抖擻地回答:“想”。于是我就說:“好,今天我們學習一篇關于寫‘雨的課文,課文詳細地介紹了這些方面的知識,請你們用自己的能力去閱讀課文,并尋求答案好嗎?”話音剛落,學生就情緒高昂地朗讀起課文來。
2、循序漸進,由淺入深
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我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時上閱讀課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揚、鼓勵。二年級時,我便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理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時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致理解全篇內容。
3、精講多讀,讀出情感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最反對的是教師無休止的教授、講授再講授,就象一個媽媽,反復嘮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一般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閱讀課文我則全權放手,讓學生自瀆,自疑,自己解決問題,遇到較難的先讓他們互議,我再做適當點撥。這樣以來,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了提高,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應的升華,教學任務完成得輕松愉快。
4、創(chuàng)設意境,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雖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但適當地給學生創(chuàng)設意境,給他們提供閱讀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很好地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因此,我在上每篇課文前,都要充分準備與之相適應的意境,如優(yōu)美的散文、古詩配以樂器、圖畫。記敘文配以課本劇,說明文設制電動課件等。這樣以來學生在各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反復讀課文,既是一種欣賞,又自然而然地悟出了作者的情感,陶冶了情操。
如在講《十六年前的回憶》中,讓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思想感情。“不是常對你說嗎?我是不能輕易離開北京的。你要知道現在是什么時候,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離開呢?”李大釗明知形勢嚴峻,處境萬分危險,但他將革命事業(yè)看得比生命還重,決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表現了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fā)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說明李大釗同志即使受過苦刑,仍保持著對革命事業(yè)堅定的信念和對人民深沉的愛?!八樕系谋砬榉浅0捕?,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就是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yè)的信心?!闭驗槔畲筢撏緦Ω锩聵I(yè)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毫不動搖,而且也不因親人的哭喊而傷痛。相反,他要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
總之,閱讀訓練的方法還很多很多,這就需要我們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去發(fā)現去積累去實踐,才能找到最為理想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