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建平
中學歷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之路,是中學歷史教師一個長期奮斗的過程,是一個終身學習、不斷更新的自覺追求。這個過程艱巨而復雜,如果沒有淵博的知識和相應的能力,就如無米之炊無源之水。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歷史教師要在實踐中不斷地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新的教學方法,積累知識,提高能力。
我們知道思想支配行動,只有我們掌握了先進的教學思想,才有可能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老師,我這幾年積極學習新課程教學思想,使自己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改變老師只是知識的傳達者,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倡師生互動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的學習動力激情四射。注意課堂教學氣氛的營造,激發(fā)同學們的學習欲望,使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整個課堂教學的實效。下面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就如何積極貫徹先進的教學思想,大膽實施新的教學方法作以簡單論述。
一、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積極開展思維的課堂環(huán)境
中外教育學者的教學理論研究都表明,和諧愉快的教學能夠使學生的心理負擔和精神壓力大大減輕,在心情愉悅的狀態(tài)之下學生的大腦皮層就會處在活躍狀態(tài),學生的思維也會處在活躍的狀態(tài)。所以,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融洽師生關系,雙方互相配合,具體做法是:(1)課堂上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思考,多提幾個為什么,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思維。(2)課堂上要給學生積極發(fā)言的機會,鼓勵對不同的看法說出自己的見解,課堂上鼓勵爭辯,對說錯了的學生也應該正確評價,不應該打擊他們發(fā)言的積極性。(3)鼓勵學生多動手。我記得陶行知先生主張學生都進行實踐活動,這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消化,同時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學生在動手的過程當中就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就會實現(xiàn)我們提倡的知行合一。
二、教學內容要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
高中歷史教學應該是關注社會現(xiàn)實,使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這樣學生才會感興趣,才會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真正做到推行素質教育,把歷史知識和社會生活密切結合在一起。具體方法如下:
1. 讓歷史教材融入生活。讓歷史課堂走進生活。每次在備課中把過去的東西與現(xiàn)在的聯(lián)系在一起,讓學生能夠在今天感悟歷史。講到五四運動的背景,聯(lián)系世界歷史的巴黎和會,學生知道了弱國無外交的道理,結合今天釣魚島的爭端,明確國家實力是一個大國存在的重要基石。
2. 在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歷史人物,讓學生成為教材的主人。評價歷史人物是歷史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但是學生離開當時的社會背景單純地去想象一個歷史人物是學不會的。設計歷史情景劇,讓學生在掌握理解歷史史實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學生做評委進行評價。
3. 發(fā)揮歷史的功能,評價今天的事件,史論結合。從史學理論的角度出發(fā),學習歷史的目的是為現(xiàn)在服務。今天很多的事件學生可以借鑒歷史,發(fā)揮自己的觀點,表述自己的理由,這樣也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貼近了學生的生活。
新課改突出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體現(xiàn)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進入和適應社會打下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接受高一級學校教育打下基礎,讓學生獲得基本的歷史知識和能力,獲得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要以新課標為指導,轉變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組織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能力,并對他們進行情感教育,以更好地發(fā)揮歷史的教育功能。
三、高中歷史教材問題化,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中學生有著好奇的心理,因此我們可以“順水推舟”,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將各知識點轉化成一個個問題,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努力去嘗試探索,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并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勤學多思,讓他們有話可說?!耙雽W生學得好,必須先生好學。只有學而不厭的先生,才能教出學而不厭的學生?!痹谥R量飛速增長、信息不斷更新的今天,教師更應當把學習作為一個長期的、永不間斷的工作來做,不僅從書本中學,而且從實際教學中學,從他人身上學。一個活到老,學到老的教師才能有進步、有創(chuàng)新。如果你的學生感到你的思想在不斷地豐富著,如果學生深信你今天所講的不是重復昨天講過的話,那么你的學生才會保持對你的崇敬與服從,你的教育才會不斷創(chuàng)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