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才
案例:
今天是2013年3月13日星期六,也是高三年級第六次月考的日子。早晨六點鐘我按慣例對班級進行巡視,忽聽馬同學小聲說:“王××,還有一桶礦泉水沒有換?!瘪R同學說完后,王同學沒有任何反應。我站在班級門口想,怎么這么小的事情都需要我督促,馬上看了一眼抬水值日表,然后叫出組長姜同學詢問原因。姜同學的態(tài)度出乎我意料之外,不是不好意思或者馬上去組織換水,而是大講特講自己的理由,絲毫沒有平日里的陽光、大度、樸實、彬彬有禮。他的態(tài)度讓我無法容忍,而他也變得敵對起來,雖然沒有頂撞,但把頭扭向一邊不再言語,一副沒有辦法和你交流的表情,他的這一反應讓我吃驚和困惑不已。憑直覺,我不能再用高壓手段,而需要要和他仔細談一談了。在二十多分鐘的交流溝通中,我找到了原因,他們覺得自己多換了喝不了,下一組總少換,不公平。我沒有再批評他,耐心地和他交談,指出這種狹隘心理的可怕性,一個男人,一個成大事者所應該具備的風范,讓其初步明白簡單道理。第二天月考結束后,姜同學主動找到了我,向我道歉,并和我談了自己的感想。
分析:
班主任是一個班集體的組織者、教育者,是學校進行教育工作的中堅力量。班主任的工作質(zhì)量,直接決定著教育質(zhì)量的好壞。教育的技巧并無奧秘,教育者的本領和藝術,在于他每時每刻都能夠清醒地把握住和諧發(fā)展的實質(zhì)?!边@個成功的案例給我留下了幾點思考:
1. 寧靜以致遠——心態(tài)教育。教育的對象是人,我們的教育宗旨就是為每個學生的終身幸福奠基。這就要求教育者:首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會真正的健康生活。生活中難免有不盡人意之處,當遇到挫折,面對不公平待遇,是選擇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還是寵辱不驚,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就需要我們教育者平時引導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平和心態(tài)。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尤其高三,我們雖然每天強調(diào)心態(tài)平和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當中又給予了學生多少適用指導?!扒Ю镏?,潰于蟻穴?!比绻麑W生在一些小事上出現(xiàn)心理失衡現(xiàn)象,我們不加以及時輔正,只盯住成績,那么學生就會在大事上也心態(tài)失衡。心態(tài)失衡,又怎會靜下心來學習,成績又怎會提高?進而又怎會感恩于他人,回饋于社會,又怎會感到幸福?培養(yǎng)學生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tài)任重而道遠,這當然要求我們教育者先擁有平和心態(tài),畢竟“動人以行不以言”!教育者的個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財富,是一種能激發(fā)每個受教育者檢點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
2. 好雨知時節(jié)——處置方式。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條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蔽覀冊诮逃龑W生時要善于把握時機,要適當運用“忍讓教育”。因為學生對自己越是尊重,他對你在道德上的教誨及指導就越聽得進去,接受得越快。如果學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對你的教育和規(guī)勸就會充耳不聞。對于班級所出現(xiàn)的每一個問題,都沒有固定模式來運用解決問題,都需要班主任運用智慧,多方位、多角度思考學生出現(xiàn)這樣問題的原因。批評學生時間、場合、方式是否對癥下藥,是否讓學生心悅誠服。當學生抵觸情緒大時,多說無益,甚至適得其反。因此,好的出發(fā)點還需要好的時機。就像我在處理姜同學的事情時,正是我在當時能夠把握好處理問題的度,才最后使問題得到圓滿解決。
3. 縱死終令汗竹香——公德教育。公德教育對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與發(fā)展起著主導作用,同時也是學校實現(xiàn)教育目的、提高教育質(zhì)量的重要保證。輕視青少年思想教育的民族,是一個沒有未來的民族;忽視公德教育的學校,是一個沒有發(fā)展前途的學校。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評價班主任工作:“記住,你不僅是教課的教師,也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币虼?,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公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F(xiàn)在由于市場經(jīng)濟大潮的沖擊,很多學生缺少公共意識,不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不愿意付出,只有“人人為我”,沒有“我為人人”的意識。加之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因忙于升學這一硬性指標評比,忽視了系統(tǒng)的公德教育,這或許也是青年一代迷惘、沒有幸福感的原因之一。在公德教育上,作為學校層面,應從入學第一天起就真正納入評價學生體系當中,利用校園廣播、畫廊、校園書頁等媒介進行宣傳。在課程設置方面,應該多一些真正學生公德教育的課程;作為班主任層面,應該更加細致地培養(yǎng)學生公德意識。學生公德意識增強了,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風,才能形成良好的校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