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林遠
(杭州師范大學,浙江杭州310012)
英語寫作是掌握英語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較客觀地反映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然而,許多研究顯示,多數(shù)學生的英語寫作中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通常大家從語法的角度把問題歸為三類:1)詞匯方面,拼寫不正確、筆誤頻繁;詞匯貧乏、用詞累贅、重復;選詞不當或精確度不高等問題。2)語法方面,時態(tài)、語態(tài)的誤用;以及在名詞的單復數(shù)、冠詞、非謂語動詞、虛擬語氣的表達等方面的錯誤。3)句型上,多使用正式句和簡單句,不敢使用非正式句型和復雜句型,表達手法缺乏靈活性等。
我們按照問題的性質(zhì)可以重新歸為以下幾類:1)語言錯誤,拼寫不正確、筆誤;時態(tài)、語態(tài)、句子成分誤置等錯誤問題。2)語言表達不當,選詞或句法使用不當或不準確等問題。3)文體問題,用詞重復,句型單調(diào),文章呆板冗贅,缺乏文采等問題。
對于大學生英語寫作中出現(xiàn)的語言錯誤,傳統(tǒng)的對比分析(Comparative Analysis)學派認為是母語干擾的結(jié)果,這種錯誤被稱為語際錯誤(International errors)。而錯誤分析學派認為有些語言錯誤不是母語的干擾造成的,而是學習者掌握了一定的目的語知識后,通過語言規(guī)則的類推原則等認知手段簡化語言系統(tǒng)而造成的,這類錯誤被稱為語內(nèi)錯誤(Intralingual Errors)。對比分析和錯誤分析學派對二語習得中出現(xiàn)的錯誤給出了很好地解釋,但他們只從目標語的角度來描寫和分析錯誤,只關注錯誤本身,而忽視學習者自己獨特的規(guī)則系統(tǒng),學習者已有的語言能力。錯誤分析不能解釋回避策略,當遇到較難或沒有把握的語言點時,學生往往會采取回避的策略;不能說明二語習得過程中出現(xiàn)的非語言錯誤,如大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用詞不當,意思表達不明確等問題。
因此,本文將研究重心由對比兩種語言間的異同和分析語言錯誤轉(zhuǎn)變?yōu)檠芯空Z言學習者及其語言表達,即運用中介語的理論,從交際策略對二語習得的負面影響這一角度,來探討影響大學生英語寫作水平提高的因素。
Selinker于1972年發(fā)表了著名的Interlingua一文,提出了中介語的概念。Selinke(1972)[1]認為,中介語是外語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使用的介于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語言體系。它兼有學習者母語和目的語的特征,并逐漸向目的語靠近,卻并不是目的語。中介語具有系統(tǒng)性,可變性,可滲透性及過渡性等特點,但最明顯的特征,是它的石化性(fossilization)。
Selinker(1996)[2]認為95%的二語學習者會產(chǎn)生石化。根據(jù)Selinker的觀點,石化現(xiàn)象可以分成兩大類,個體石化(individual fossilization)和群體石化(group fossilization)。其中學習者個體石化現(xiàn)象大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i)錯誤石化(error reap-appearance),表現(xiàn)為被糾正多次的,并被認為已清除了的錯誤的反復出現(xiàn);(ii)語言能力石化(language competence fossilization),即過渡語在語音、句法結(jié)構及詞匯方面的石化。群體石化是指當石化了的外語能力具有普遍性,成為整個社會的正常現(xiàn)象時,就會導致一種新的方言的出現(xiàn),如印度英語。石化現(xiàn)象根據(jù)其性質(zhì)特點又分為暫時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
中介語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錯誤分析和策略分析。研究者通過對二語習得錯誤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石化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原因有母語遷移(language transfer)、目的語過度概括(overgeneralization of TL linguistic material)、培訓轉(zhuǎn)移(transfer of training)。但它還發(fā)現(xiàn)語言錯誤只是石化中的一部分,有些石化可能是學習策略(learning strategies)和交際策略 (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的使用造成的。
我國外語教學專家通過多年的觀察與研究發(fā)現(xiàn):中國的外語學習者的中介語發(fā)展過程基本上遵循一定的模式。在中學階段,學習者的外語知識(語音、語法、詞匯等)不斷地得以穩(wěn)定和有序的積累,其外語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進入大學后,學生的外語能力在大一、大二階段得到一些長足的進步后就會慢慢進入高原期(plateau),外語能力始終處于穩(wěn)定的狀態(tài)(戴煒棟,牛強1999)[3]。根據(jù)中國外語學習者的特點和中介語的有關理論,我們可以說,大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有些問題,例如寫作中的選詞不當或不準確,用詞重復,句型單調(diào),文章呆板等問題,應屬于中介語的暫時性石化,這種暫時性石化很可能是學習策略或交際策略使用的結(jié)果。
交際策略(strategies of second language communication)的概念最初是由Selinker在論述第二語言的學習過程時提出的。關于交際策略的界定,這個領域的學者專家有許多不同的說法。Corder(1983)[4]認為交集策略是說話人在遇到困難時,為了表達意思而采取的有系統(tǒng)的技巧。Cohen(1998)[5]認為交際策略是交際雙方為了表達一定的意義而又沒有共同理解的結(jié)構時雙方做出的努力;而Faerch和Kasper(1983)[6]則堅持交際策略是交際者為了達到一定的交際目的而有意識地考慮解決遇到了的困難。第一個定義強調(diào)交際策略是一種技巧;第二個定義強調(diào)交際策略是一個解決困難的心理過程;最后一個定義側(cè)重交際策略是一種意義協(xié)商。雖然各自的定義強調(diào)的重點不同,但這些定義包含了3個共同點:交際出現(xiàn)困難;學習者意識到他們在尋找解決困難的途徑;學習者是有計劃、有選擇地使用交際策略。
交際策略的分類方法與它的定義方式有密切的關系,由于對交際策略的定義沒有統(tǒng)一的看法,它的分類方法出現(xiàn)多層面,多角度的特點。下面提到的是其中有代表性的2種分類方式。Tarone(1981)[7]對交際策略的分類包括5個主要類別和幾個次類別:1)回避;2)轉(zhuǎn)述(近似、描述、舉例、造詞);3)借用;4)求助;5)模仿。
Faerch and Kasper(1983)[6]根據(jù)學習者在面對交際困難時所采取的方式劃分出2種策略:縮減策略或回避策略(形式縮減、功能縮減);求成策略或補償策略(語碼轉(zhuǎn)換、直譯、外語化、遷移、替代、轉(zhuǎn)述、造詞、重組、直接求助、間接求助、非語言手段等)
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這2種分類方法的主要區(qū)別體現(xiàn)在總體的分類原則和使用的術語上,而不是具體的策略本身。如果忽略總體分類結(jié)構,那么就會有一組核心策略清晰地出現(xiàn)在各種分類中:放棄信息、回避話題、外語轉(zhuǎn)述(描述、替代、反義詞、、相似、舉例)、造詞、母語直譯、外語化、求助、非語言形式策略。
近十多年來,對于交際策略在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使用情況的實證研究,主要從2個方面進行,一是調(diào)查分析不同的交際策略使用的頻率;二是調(diào)查交際策略的適用情況與英語水平的關系。對于前一種情況的研究主要由馬慧清(2006),錢秀蕓、劉芳(2007),王電建(2008)等。對后種情況研究主要有何蓮珍、劉榮君(2004)、孟冬(2008)。因為本研究的重點是探討交集策略使用對英語寫作的影響,所以在此重點展示第一個方面研究的具體情況。
2006年,馬慧清對寧德師范高等??茖W校英語程度中等的168名在校大學交際策略運用情況進行總結(jié),交際策略運用情況如下:
交際策略 運用情況%49.7借用策略 母語直譯 52.0語言轉(zhuǎn)換轉(zhuǎn)述策略 近似、迂回、造詞43.2回避策略 回避話題、放棄內(nèi)容 45.8不懂裝懂35.7模仿及手勢語15.0求助策略 請求重復解釋、提問直詢26.2
2007年,錢秀蕓、劉芳采對長江大學2006級100名碩士生的交際策略使用現(xiàn)狀進行探討,統(tǒng)計了所調(diào)查的12種策略在被試者中的使用率,統(tǒng)計結(jié)果如下:
68.8避開話題 89.6 轉(zhuǎn)換話題 62.3手勢與動作 89.2 轉(zhuǎn)換話題 62.3直接求助 82.5 放棄信息 55.2間接求助 78.5 語碼轉(zhuǎn)換 31.3盡量回憶 73.4 造詞策略名稱 使用率 策略名稱 使用率轉(zhuǎn)述 95.7 替代31.1
2008,王電建采用漢譯英和與外籍英語教師對話的形式,對某高校的36名英語專業(yè)四年級學生的交際策略使用情況作了調(diào)查分析,結(jié)果如下:
類型 替代 反義詞 描繪 造詞 相似 元語言 外語化 字面翻譯 舉例 文化知識源 求助 重復 非語言形式次數(shù)比率179 0.198 4 1…134 0.148 5 43 0.047 6 137 0.151 8 16 0.017 7 5 10….135 0.149 6 102 0.113 1 18 0.019 9 37 0.041 85 0.0940.011
以上各研究由于分類原則和術語使用有些不同,所以得出的結(jié)果也稍有差別,但我們還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學生交際策略使用的特點:大學生經(jīng)常使用的交際策略外語轉(zhuǎn)述(描述、替代、反義詞、相似、舉例),而造詞、外語化、求助、非語言形式策略使用頻率偏低。從各種策略的具體使用情況看,使用率最高的是外語轉(zhuǎn)述策略,2007年錢秀蕓的調(diào)查結(jié)果表明轉(zhuǎn)述策略使用率高達95.7%。其次常用的是替代、描繪、造詞、字面翻譯、舉例、相似和重復。也就是說中國英語學習者在外語交際中碰到不會表達的概念時,幾乎所有的被試者都試圖用迂回的方法側(cè)面表達想說的內(nèi)容。
另外,龔長華、吳寒(2005)[7]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在寫作中選詞策略的問卷調(diào)查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選詞策略是按照自己的思維,用以前熟悉的詞匯表達意思;不求十分準確,只要能夠?qū)懗鰜?,不犯大的錯誤就行;遇到不會寫的單詞時學生大多采用回避、換一個詞、用同義詞代替、換句型等外語類轉(zhuǎn)換策略,而很少積極的思考,檢索新詞匯。那么,這些交際策略的使用對大學生寫作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交際策略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可以說是眾說紛紜,Tarone(1981)[8]認為交際策略能保持交際渠道的暢通,使交際者獲得更多的語言輸入。有的學者認為交際策略的使用能增強交際者的自信心,克服因交際失敗而引起的焦慮感。然而,Ellis(1986)[14]等認為交際策略的使用不利于第二語言的習得,因為學習者一旦掌握了足夠的二語知識,能夠使用交際策略解決交際中的困難時,他們可能停止繼續(xù)學習,會造成外語學習中的石化現(xiàn)象。事實上,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兩面性,交際策略的使用對于交際雙方表達思想感情,保持交際渠道暢通是完全必要的,但同時它的確對二語習得有不利的一面,下邊我們來具體探討一下交際策略對大學生寫作的負面影響。
在大學生的作文中,我們常常會發(fā)現(xiàn)有詞匯種類辨別不清,意思表達不明確等問題。例如:There is a store at the end of the bridge.仔細推敲一下,商店決不可能設在 the end of the bridge.,而只能是near the bridge。我們也會看到不管“食物”是“燒過”了,還是“變質(zhì)”了,不管“木頭”是“腐爛”還是“變形”,大學生們總習慣用一個“bad”了事。豈不知每一種“不好”的狀態(tài),都有一個確切的詞,如overcooked,contaminated,rotten,warped,scorched,knotty ,poor,corrupt,spoiled等等,而不僅僅是“bad”。與“bad”對應的詞“good”,也是大學生的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只要要表達“好”的意思,首先想到的是“good”。殊不知表達“良好”狀態(tài)的詞也是很豐富的,有 beautiful,wonderful,magnificent,excellent,advantaged,improved 等。我們知道,要想意思明確,選詞要力求具體,避免泛泛而談。而大學生在寫作中,則往往進行語義替代,用上義詞替代他想表達的下義詞的意思,結(jié)果使表達顯得抽象、概括、籠統(tǒng),從而意思顯得模糊。
另外,用同義詞進行替代也是他們常用的手法。我們??吹?It is clear that she married him for his money.,而不是It is evident/obvious/self-evident/undoubted that she married him for his money.。事實上,任何2種語言的詞語在意義方面只有近義詞,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同義。有的詞語基本字義相同,但又有細微差異。學生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大都只注意單詞的表意,而對詞的潛在之意,特別是詞的重量,詞的精神以及詞在不同語境中產(chǎn)生的不同語意等知識了解甚少,從而造成詞不達意。
詞是語言的基石,準確把握詞義,根據(jù)語境選擇恰當?shù)脑~是用詞準確的關鍵,而大學生在寫作中則往往用一些交際策略來保持思想表達的暢通,而犯了選詞不求準確,或準確但不精確的毛病,這大大影響了思想表達的明確性。
文章的語言除了準確、通順之外,也還必須活潑生動,富有感染力。如果一篇作文,從頭至尾總就是那么幾個詞,那么幾個按語法框架生拼硬湊的句子,而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靈巧互滲的表達,就只能使人感到索然無味。要想使文章靈活多姿,就必須有豐富的詞匯、多變的句式和使用使人有新鮮感的表達。但在大學生的寫作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選詞方面,他們大多使用中學階段的復用單詞,如學生會用forever表達“永久、長久”之意,卻不曾使用permanently;會用finish卻不會用achieve。其實這就是替代交際策略在寫作過程中的不自覺使用。除了使用替代,他們還經(jīng)常使用語義減縮、反義詞、近似等交際策略。例如:
(1)“It’s something that the girls very like but the boys don’t like it.”(注:用 something 代替 broach,語義減縮)
(2)Faithfulness is very important in our life.(faithfulness替代 loyalty,)
(3)it’s the opposite to optimism.”(pessimism,反義詞)。
在語言表達過程中,遇到生單詞,學生采取替代,描述,舉例等策略,這就會給學習者一種錯誤的認識,覺得自己所有的詞匯可以達到交際的目的,就不會積極的擴大自己的詞匯量,這大大影響學生平時學習詞匯的態(tài)度。一篇好的文章要有相當數(shù)量的詞匯量作為基礎,詞匯的缺乏,必然造成詞匯重復率高,用詞單調(diào)等問題。
在句法上也常常是簡單句,定語從句或狀語從句之類的,卻很少見并列句,復合句以及一些短語,如分詞短語、介詞短語、不定式動詞等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對英文句子的結(jié)構和特點不熟悉,沒有掌握各種句子結(jié)構之間的轉(zhuǎn)換方法,缺乏使用多種句子形式來表達同一思想內(nèi)容的技巧,為了保證文章不出錯,于是就采取回避的方法,使用自己熟悉的句法來表達。正是由于對這些復雜的句法結(jié)構產(chǎn)生恐懼,于是就避而不用,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壞,語言能力就得不到提高,文章自然呆板冗贅。
神經(jīng)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是個信息系統(tǒng),交際的過程即為信息的傳遞過程。信息系統(tǒng)的工作目的是傳遞最大的信息量,而交際的目的是獲得更多的新知識。而在我們大學生的寫作中,我們經(jīng)常會發(fā)現(xiàn),其陳述冗長而內(nèi)容單薄,文章沒有說服力。這其實與其使用交際策略不無關系。我們知道,要想用有限的語言材料傳遞最大量的信息,語言必須簡潔。而當大學生在表達遇到困難時,不是去積極思考或采取行動查閱尋找想要表達的詞匯,而是通過描述或舉例等方法完成表達。例如當他們想說“草莓”時,用“strawberry”就可以了,非常簡潔,但他們卻用了描述的方法It is a kind of fruit whose color is red and whose size is like this.一個詞可以解決的問題,卻需要用一個長長句子,這樣語言必定顯得羅索,而傳遞信息量相對就少了。
一篇文章如果過多地使用轉(zhuǎn)述和舉例等策略,勢必造成想說的內(nèi)容沒說完整,想表達的思想沒表達清楚,從而使文章顯得內(nèi)容空洞,缺乏說服力,進而影響了交際的效率。
交際策略是一種有意識的言語行為,也是一種潛意識的心理過程。它是語言學習者在使用語言交際時,由于語言庫存有限,但為了保證交際渠道的暢通,達到交際目的而采取的一些補救措施。在語言學習中,運用得當,能克服焦慮心理,提高學習者自信心,有效地促進語言學習。但交際策略是語言使用者在語言儲量有限的情況下,達到交際目的不得已采取的補救措施。如果學習者過分熟練地使用交際策略,就會阻礙對新目的語言知識的有效輸入,從而使已有的語言水平處于靜止狀態(tài),甚至下滑。
我國的一些研究者像何蓮珍、劉榮君(2004),孟冬(2008)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發(fā)現(xiàn),交際策略使用頻率與外語水平之間有著直接關系。外語水平高者比水平低者使用的交際策略要少。這也就是說外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比外語水平低的學生更具有語言優(yōu)勢,因此他們并不需要借助于很多交際策略來幫助他們完成交流,所以運用的交際策略較少。換言之,如果說話人對所使用的語言較為嫻熟,且對聽話人所處的文化較為了解,那么就沒有必要使用交際策略。這充分說明,交際策略在語言交際過程中僅屬于副語言范疇,其使用是建立在豐富的語言知識基礎之上的,沒有豐富的語言知識,即使擁有熟練的交際策略那只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另外,正如很多研究結(jié)果所表明的,大學生寫作中出現(xiàn)的語言表達不當或不準確,以及用詞重復,句型單調(diào),缺乏文采等問題應屬于中介語的暫時性石化,暫時性石化原則上不能稱其為石化,而是Selinker所說的穩(wěn)定化(stabilization)—石化的前兆。Krashen(1982)[15]曾指出如果學習者能夠有機會接受最優(yōu)化輸入或接觸自然的目的語環(huán)境,其語言學習還是會達到另一次高峰期。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不斷地輸入新的目的語言項目,并積極地在語言交際實踐中對其假設進行驗證,力爭使自己的語言表達符合目的語言表達的要求,使之不斷趨于正規(guī)化、標準化。而不是一味地對學習者進行所謂的交際策略能力培訓,放棄對目的語言的系統(tǒng)學習。
[1]Selinker L.Interlanguage,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J].1972(10):209-231.
[2]Selinker L.Fossilization:What We Think We Know[M].Internet,1996.
[3]戴煒棟,牛 強.過渡語的石化現(xiàn)象及其教學啟示[J].外語研究,1999(2).
[4]Corder S P.Strategies of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5]Cohen A.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Harlow,Essex:Longman,1998.
[6]Faerch,kasper G.Strategies of Interlanguage Communication[M].London.Longman.1983.
[7]龔長華,吳 寒.非英語專業(yè)學生寫作選詞策略及特點研究[J].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3).
[8]Tarone E.Some Thoughts on the Notion of Communication Strategy[J].TESOL Quarterly,1981(15).
[9]馬慧清.交際策略在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運用現(xiàn)狀及對策[J].寧德師專學報,2006(3).
[10]錢秀蕓,劉 芳.交際策略使用現(xiàn)狀的調(diào)查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6).
[11]王電建.中國英語學習者交際策略使用類型的實證研究[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8(6).
[12]何蓮珍,劉榮君.基于語料庫的大學生交際策略研究[J].外語研究,2004(1).
[13]孟 冬.交際策略運用與學習者語言水平實證研究[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5).
[14]Elle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UP,1986.
[15]Krashen S P.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Pergamon,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