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海娟 官洪山*
(1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安徽 合肥 230601)
代謝綜合征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超敏C反應(yīng)蛋白的影響
上官海娟1官洪山2*
(1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干部病房,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醫(y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心內(nèi)科,安徽 合肥 230601)
目的通過對代謝綜合征(MS)合并及不合并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水平的比較,探討代謝綜合征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hs-CRP水平的影響。方法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住院MS合并UA 70例,單純UA 64例,單純MS 62例。同期體檢健康者60例為正常對照組納入研究。比較以上各組間hs-CRP水平,并對hs-CRP影響因素進行相關(guān)分析。結(jié)果各組hs-CRP存在顯著差異(P<0.05)。對所有研究對象hs-CRP回歸分析顯示:log(hs-CRP)與UA(P<0.01)、MS(P<0.01)相關(guān),模型 R、R2分別為0.561、0.315。對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回歸分析顯示:log(hs-CRP)與總膽固醇(P<0.05),MS(P<0.01)相關(guān),模型R、R2分別為0.475、0.226。結(jié)論代謝綜合征可以升高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
代謝綜合征;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超敏C反應(yīng)蛋白
動脈粥樣硬化是脂質(zhì)和炎性細胞侵入血管壁的慢性炎癥過程,研究顯示代謝綜合征是強烈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以及預(yù)后的預(yù)測因子。代謝綜合征相關(guān)的炎性反應(yīng)可以促進粥樣斑塊進展,導(dǎo)致臨床事件發(fā)生[1]。超敏C反應(yīng)蛋白(hs-CRP)是炎癥爆發(fā)的標志物,目前對hs-CRP在冠心病和代謝綜合征(MS)患者研究較多,前瞻性研究顯示hs-CRP是代謝綜合征患者、穩(wěn)定型心絞痛以及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將來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可靠的預(yù)測因子[2],然而對合并代謝綜合征的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患者血清hs-CRP變化尚不清楚。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討代謝綜合征對UA患者hs-CRP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10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心內(nèi)科收治的胸痛患者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以及血清學監(jiān)測診斷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標準參照2008年中國內(nèi)科年鑒《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診斷與治療指南》。同時選擇同期因胸痛入院并排除冠心病的代謝綜合征患者作為對照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異常、自身免疫性疾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疾病、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腎病綜合征,意識喪失,妊娠,慢性腎臟疾??;②影響hs-CRP 水平的其他疾病及因素(如心肌病、心肌炎、心內(nèi)膜炎等);③血液系統(tǒng)疾病;④近2個月有手術(shù)、創(chuàng)傷史。
1.2 代謝綜合征定義
我們采用了國際糖尿病聯(lián)盟關(guān)于MS的診斷標準,要求:中心性肥胖(對華人定義為男性腰圍≥90cm,女性≥80cm);尚有下列兩個或更多成分:高三酰甘油血癥或針對這種血脂異常進行過特殊治療;低HDL-C血癥(男性<1.03mmol/L,女性<1.29mmol/L)或針對這種血脂異常進行過特殊治療;血壓升高;空腹血糖升高或已診斷2型糖尿病。
1.3 實驗分組
根據(jù)心電圖、血清生化檢查、冠狀動脈造影等檢查以及代謝綜合征評估,將入選患者分為單純代謝綜合征組62例(MS組)、單純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64例(UA組)、代謝綜合征合并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70例(MS-UA組),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6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N)。
1.4 實驗室檢測
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空腹血糖(FPG)等項目,均采用我院全自動生化儀(日本OLYMPUS公司AU 2700)進行檢測。hs-CRP采用免疫比濁法,在日立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上測定。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中偏態(tài)分布資料以四分位數(shù)表示,SAS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中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以χ—±s表示,SPSS16.0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組間比較采用q檢驗。hs-CRP影響因素采用線性回歸分析。P<0.05為有統(tǒng)計學差異。
2.1 患者基本特征
急性胸痛患者并經(jīng)心電圖、心肌梗死標志物檢查以及冠狀動脈造影診斷為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134例),同期入院冠狀動脈造影陰性的MS患者62例進入研究,同期體檢健康患者60例作為正常對照組。其中男性146例,女性110例;吸煙104例;已知高血壓152例;已知2型糖尿病72例;hs-CRP中位數(shù):2.27mg/dL。各組患者年齡、性別、吸煙率的無顯著差異。
2.2 各組患者代謝綜合征各組分和超敏C反應(yīng)蛋白
見表1。
2.3 hs-CRP水平相關(guān)因素分析
對所有研究對象hs-CRP影響因素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jié)果顯示log(hs-CRP)與UA(β= 0.313,95% CI=0.179-0.508,P<0.01)、MS(β=0.383,95% CI=0.257-0.585,P<0.01)相關(guān),模型R、R2分別為0.561、0.315。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代謝綜合征各組分存在條件下代謝綜合征依然是納本研究患者hs-CRP升高的相關(guān)因子。
2.4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hs-CRP影響因素
將納入研究患者分為UA(+)以及UA(-)組,研究顯示UA(+)組hs-CRP顯著高于UA(-)組(P<0.01)。對UA患者線性回歸顯示log(hs-CRP)與總膽固醇(β=0.221,95%CI=0.004-0.302,P<0.05)、MS(β = 0.242,95% CI=0.140-0.637,P<0.01)相關(guān),模型R、R2分別為0.475、0.226。在代謝綜合征各組分存在條件下代謝綜合征依然是UA患者hs-CRP升高的重要因素。
表1 各組基本特征比較
C反應(yīng)蛋白(CRP)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全身性炎性反應(yīng)急性期的非特異性標志物,采用酶或熒光化合物標記的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等超敏感檢測技術(shù)測定的CRP稱為超敏感CRP,簡稱hs-CRP。大規(guī)模前瞻性研究顯示hs-CRP是心血管事件的獨特預(yù)測因子,是新發(fā)冠心病的獨立危險因素,其預(yù)測心血管事件能力與血壓和血脂相似[3],此外hs-CRP還增加代謝綜合征患者發(fā)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3]。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介于穩(wěn)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間狀態(tài),病理基礎(chǔ)為不穩(wěn)定板塊。研究顯示UA患者血清CRP顯著升高[4],但是CRP與冠狀動脈斑塊彌漫及嚴重程度關(guān)系結(jié)果存在爭議,部分研究[4]顯示CRP與UA患者冠狀動脈斑塊彌漫及嚴重程度相關(guān);也有研究[5]認為CRP與冠狀動脈病變嚴重程度無相關(guān)性。部分臨床診斷的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并未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斑塊[6]。Forte[7]等通過斑塊組織RT-PCR研究發(fā)現(xiàn)僅在不穩(wěn)定斑塊檢測出CRP mRNA,同時冠狀竇血清hs-CRP顯著增高,提示不穩(wěn)定斑塊是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冠狀動脈循環(huán)hs-CRP升高的重要來源。這種研究結(jié)果的差異可能與入選的UA嚴重程度以及檢測不穩(wěn)定斑塊方法對不穩(wěn)定斑塊識別能力有關(guān)[4,5]。雖然以上研究結(jié)果對CRP與冠狀動脈斑塊嚴重程度存在爭議,但是都顯示hs-CRP能預(yù)測UA患者不良預(yù)后[5]。CRP促進冠狀動脈斑塊進展的機制為激活單核細胞釋放NF-κB,放大和促進炎性反應(yīng),導(dǎo)致冠狀動脈斑塊破裂,從而發(fā)生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8]。與既往研究相似,我們發(fā)現(xiàn)UA患者血清hs-CRP水平顯著高于正常對照以及單純MS患者,表明在UA患者有較高的炎性反應(yīng),回歸分析也顯示UA是血清hs-CRP升高的重要原因。
代謝綜合征是臨床常見的一種以胰島素抵抗為中心的綜合征,易于并發(fā)心血管事件。研究顯示代謝綜合征存在較高的基礎(chǔ)CRP水平[9],研究還顯示不僅代謝綜合征與hs-CRP密切相關(guān)[10],而且代謝綜合征各組分也與hs-CRP相關(guān)[9,10],隨著代謝綜合征組分增加,hs-CRP水平升高更加明顯[10,11]。既往對代謝綜合征與冠心病關(guān)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代謝綜合征對急性心肌梗死預(yù)后的影響[11],合并代謝綜合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后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發(fā)生率顯著升高[11]。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事件后出現(xiàn)的代謝綜合征與全因死亡顯著相關(guān)[11]。然而對代謝綜合征和UA關(guān)系的研究較少,有研究顯示代謝紊亂評分與UA患者1年死亡及MACE事件正相關(guān),而且代謝紊亂組分均可影響UA患者死亡或MACE事件[12]。然而以上并未對代謝綜合征、UA和hs-CRP的關(guān)系進行研究。既往研究顯示:空腹血糖、血脂以及SBP均與hs-CRP相關(guān),而我們在研究中并未發(fā)現(xiàn)血脂、空腹血糖與hs-CRP顯著相關(guān),這種研究結(jié)果差異可能與進入研究的患者多進行調(diào)脂以及降糖治療有關(guān)。我們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在代謝綜合征組分中各組分存在情況下代謝綜合征仍然與hs-CRP相關(guān),表明MS可能是患者hs-CRP升高的獨立預(yù)測因子。分析顯示:代謝綜合征組的存在依然增加患者心血管疾病或死亡的風險,表明代謝綜合征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特殊的危險因子[13]。代謝綜合征可能通過使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hs-CRP升高程度更高,激活冠狀動脈斑塊炎癥反應(yīng),使冠狀動脈斑塊不穩(wěn)定,從而增加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危險性[8]。
以上研究結(jié)果表明在代謝綜合征合并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存在更高的hs-CRP,代謝綜合征可以升高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hs-CRP水平,增強冠狀動脈斑塊炎癥反應(yīng),從而增加UA患者危險性,因此治療UA時應(yīng)注意對代謝綜合征及其組分的治療。
[1] Mathieu P,Pibarot P,Despres JP.Metabolic syndrome: the danger signal in atherosclerosis. [J].Vasc Health Risk Mana,2006,2(3):285-302.
[2] Habersberger J,Eisenhardt S,Peter K.C-reactive protein measurement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Lancet,2010,375(9720):1078.
[3] Conen D,Ridker PM.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in cardiovascular disease[J].Biomark Med,2007, 1(2):229-241.
[4] Soysal D,Karakus V.C-reactive protein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its relation to coronary angiographic severity[J].Anadolu Kardiyol Derg,2010,10(5):421-428.
[5] Niccoli G,Biasucci LM.Independent prognostic value of C-reactive protein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extent in patients affected[J]. Atherosclerosis,2008,196(2):779-785.
[6] Wang LX,Lu SZ.Comparision of 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in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 between[J].Chin Med J (Engl),2011,124(11):1657-1661.
[7] Forte L,Cimmino G.C-reactive protein is released in the coronary circulation and causes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patients[J].Int J Cardiol,2011,152(1):7-12.
[8] Jialal I,Devaraj S.The role of C-reactive protein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in the pathogenesis[J].J Am Coll Cardiol, 2007,49(2):195-197.
[9] Laugsand LE,Asvold BO.Metabolic factors and 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12,19(5): 1101-1110.
[10] Assoumou HG,Barthelemy JC.Increased waist circumference is the component of metabolic syndrome the most strongly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in elderly[J].Metab Syndr Relat Disord,2011,9(4):281-285.
[11] Takeno M,Yasuda S.Impact of metabolic syndrome on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 J,2008,72(3):415-419.
[12] Hoshida S,Teragaki M.Admission with metabolic disorder is a useful predictor of the 1-year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unstable angina[J].Coron Artery Dis,2011,22(6):416-420.
[13] Gami AS,Witt BJ.Metabolic syndrome and risk of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death[J].J Am Coll Cardiol,2007,49(4):403-414.
R541.4
B
1671-8194(2013)18-0114-03
*通訊作者:E-mail: whghs9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