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沭縣縣長 程守田
臨沭縣通過學習湖南模式,全面落實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世界大學城云技術支撐平臺,快速搭建全縣所有學校的機構云平臺,發(fā)放近5萬個實名網絡學習空間,全縣通過“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工程建設,不僅實現了與全國教育信息互聯互通、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而且還盤活大量教育信息化硬件設施,充分發(fā)揮了這些設施的作用。目前,全縣已基本完成“寬帶網絡校校通、優(yōu)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的“三通工程”。
一是實施信息裝備提升工程。目前,全縣師生用微機已達1.3萬余臺,裝配多功能電教室和多媒體教室1410個,建成數字化校園管理平臺、網絡教研平臺、數字圖書館、教學資源庫等平臺。二是實施應用能力提高工程。采取培訓班、專題講座、輪訓等方式,確保每名教師都能熟練應用平臺。目前我縣已舉辦各類培訓講座上百個,培訓教師、學生數萬人次。三是實施網絡資源共享工程。投資696萬元,圍繞教育云平臺和個人學習空間的建設與應用,實現全縣所有空間與平臺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
一是與網絡教研相結合,力求實現優(yōu)質資源的公平性。制訂了以“整體規(guī)劃、分步實施、全面推開”為原則的網絡教科研實施方案,實現了教育信息化與教學教研工作常態(tài)化、多樣化、多種形式并存的良好格局。二是與教育管理相結合,力求實現優(yōu)質資源的共享性。確保教師教案等教學資源和學校管理制度都能及時上傳資源平臺,并通過平臺數據生成,有效實現了全國優(yōu)質教育資源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實現了備課與資源建設同步進行。三是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力求實現優(yōu)質資源的實用性。利用 “三通工程”,積極開展 “網上作文”、“電子報刊”、中小學電腦機器人教學與競賽等活動,為每一位中小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活動的網上場所。
建立組織領導體系。資金籌措體系和工作考核體系。
截止目前,全縣共建設教育機構平臺44個,師生個人空間近5萬個,全縣師生通過個人學習空間發(fā)布教學視頻1.9萬多個,其中教師自主上傳各類教育資源達27萬余個,發(fā)表文章16萬余篇,師生交流互動近35萬人次,視頻瀏覽數達12萬次,文章瀏覽數48.5萬次。
我們以極小的投入,借助云計算使各學校平臺擁有視頻展示分享、電子交互教室、網絡遠程學習、在線自動考試、社區(qū)學習交友、在線安全監(jiān)控、博客等各種互聯網新型功能,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與管理的效益。
網絡學習空間中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人才資源可以便捷地服務社會,縮小了“數字鴻溝”,促進全縣教育的公平化、均衡化發(fā)展,為終身學習、自主學習、自學成才提供免費的、系統的、權威的、優(yōu)質的教育多媒體資源和云服務平臺集群。
教師個人空間的建設和使用,是一個研究教學、提高能力、獲取提高的過程,它已成為教師工作、學習,教學研究及與學生、家長交流的平臺。
突破了現有教育模式的時空限制與學習方法的限制,教師建立學科群組,創(chuàng)建教研“主題特色空間”,進行課堂研究、集體備課、案例分析、研討交流等,教學變得容易。學生利用個人空間可實現個性化學習、小組協作學習、遠程實時交互的多媒體學習等,有了選擇教師的權利,學習隨時可以補救,學習變得容易。平臺空間的應用扎實推動了學科、教師、學生間的均衡發(fā)展。
云平臺有力地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我縣學校管理、課堂教學、師生溝通、家?;拥纳疃热诤?,打造了“開放、互動、透明、安全”的教育教學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