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亮
摘 要 高層建筑的轉換層結構要承受上面各層的全部荷載,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好施工質量。只有切實的質量保證措施,并精心施工,才能避免出現(xiàn)質量問題。
關鍵詞 高層建筑 轉換層結構 施工技術
高層建筑的轉換層結構要承受上面各層的全部荷載,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好施工質量。只有切實的質量保證措施,并精心施工,才能避免出現(xiàn)質量問題。
一、施工方案的選擇
結構轉換層施工方案的選擇,主要是模板支撐體系和混凝土澆筑方案的選擇,常用的方案如下。
1.一次性支模澆筑。從轉換層底一直撐到底層地面或地下室底板,需要大量模板支撐材料,適用于施工現(xiàn)場可用的支撐材料較多,且轉換層位置較低的情況。優(yōu)點是一次性澆筑,施工工期上有優(yōu)勢,安全可靠。
2.荷載傳遞法支模。當轉換層位置較高時,可以將轉換層梁板的自重和施工荷載通過樓面設置的豎向支撐構成的梁下排架體系傳遞給下面若干個樓層,利用已澆筑樓層分擔荷載,但支撐樓板的數(shù)量必須通過計算已澆筑樓板的承載力、混凝土強度值等來確定?;蛘?,充分利用轉換層支撐柱的傳力作用,通過鋼牛腿荷載傳遞法支模,在柱上做鋼牛腿,牛腿上支撐鋼桁架,鋼桁架再支撐轉換層梁,轉換層梁大部分荷載傳遞給框架柱,小部分荷載通過樓面設置豎向支撐傳遞給下面的樓面,該方法要投入大量的型鋼、需預先制作鋼桁架,安裝時間長,施工難度大,工期長且不經濟。
3.疊合澆筑法支模。應用疊合梁原理將轉換梁(板)分2次或3次澆筑成型,支撐系統(tǒng)只需考慮承受第一次的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載,采用三層的支撐完成施工,投入少,施工簡便。采用疊澆法進行施工時應對疊和構件進行仔細分析,考慮分層處水平剪力對構件的影響,注意疊合面的處理,必要時應與設計單位配合,進行一次設計,確保第一次疊澆構件在施工階段和正常使用狀態(tài)下的承載能力。
4.埋設型鋼法支撐。在轉換梁中埋設型鋼或鋼桁架,并與模板連為一體承受轉換層梁板自重及施工荷載,轉換層一次澆搗成型,可節(jié)省模板支撐材料,轉換梁可采用鋼骨混凝土結構。
二、模板及其支撐系統(tǒng)工程
轉換層的模板施工,首先從材料上把好關,確保支模質量,并重點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進行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的配置設計,畫出模板排列圖。必須對模板支承、排列、施工順序、拆裝方法向班組人員作詳細交底。板安裝按排列圖,控制軸線位置及截面尺寸必須正確、模板不得扭曲、拱裂,模板拼縫要緊密。
2.模板支撐系統(tǒng)要橫平豎直,支撐點必須牢固,扣件及螺栓必須擰緊。澆混凝土前對模板的支撐、螺栓、扣件等緊固件派專人進行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整改。
3.每層模板施工完畢后,要進行技術復核工作,達到要求方可澆搗混凝土。
4.轉換層以下的各層樓板可考慮設置回頂支撐卸荷,上下對齊,在轉換層受荷后可將荷載傳到下層樓板,使轉換層以下的各層樓面能逐層卸荷。全部回頂支撐在轉換層的梁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后才能拆除?;仨斨蔚脑O置雖然增加了周轉材料的使用量,但能使支撐體系更安全。
三、鋼筋工程
由于轉換層的梁截面一般較大,鋼筋特別密集,鋼筋自重很大,所以梁鋼筋在梁底模鋪設完后進行綁扎,梁底縱筋鋪設一排即安放長度同梁寬的φ25鋼筋墊鐵,墊鐵每1.5 m設一個,再鋪設第二排;上部縱筋先在頂層橫桿上鋪面層鋼筋,再采用φ10鋼筋制成的“S”型在上排面筋上掛起下層面筋,依次類推,將面筋逐層掛起;主筋鋪設完后,套箍筋、放吊筋;由上而下逐根拆除擱架下橫桿,同時將下部縱筋與箍筋綁扎固定;放置梁底保護層墊鐵(采用φ25鋼筋頭墊鐵,每1.5 m設一個);最后,穿負筋、腰筋、拉筋,綁扎梁上柱插筋及洞口加強筋。梁的側模應在鋼筋安裝完畢并經驗收合格后才安裝。
轉換梁的上下幾排鋼筋在綁扎就位時要保證其上下對齊形成垂直的鋼筋間隙,以利于砼澆筑。轉換層主、次梁的上層承重結構的柱、薄壁柱或剪力墻等,其結構鋼筋必須插入轉換層的梁、柱內,并與梁、柱內的鋼筋焊牢固定,且在距樓面50 mm處設置二道箍筋,以確保上部結構鋼筋位置正確。
四、混凝土工程
轉換層結構的混凝土工程,著重要注意大體積砼的澆搗組織、鋼筋密集部位砼的澆搗方法、大體積砼的溫度裂縫控制及養(yǎng)護方法和疊合澆筑時混凝土接合面的處理。
1.大體積砼和鋼筋密集部位砼的澆搗方法。(1)對于砼柱的澆搗,由于轉換層結構均為大截面梁,其面筋一般應錨入柱內至梁底以下,所以梁底以下的柱砼不能一次性澆搗至梁底,必須分兩次:第一次在梁鋼筋未安裝前澆搗至梁底以下的梁面筋錨入深度的位置;第二次澆搗應在梁鋼筋驗收完畢且第一次砼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0%以上時澆搗,澆搗高度至梁底平。由于梁底鋼筋分布密集,在柱頭中心位置會形成密集的鋼筋網,所以,第二次澆搗難度較大,必須在梁側模板和柱頭模板安裝前進行澆搗,澆搗方法從柱頭四角側面鋼筋較疏的位置下料和振搗。為了保證砼的澆搗質量,第二次澆搗柱砼必須采用細石砼,這樣才可大大減少砼的振搗難度,保證砼的密實。
(2)混凝土施工順序:砼一般采用輸送泵和塔吊運送平行后退澆筑,由于砼具有流動性,當插入振動器后,砼可斜向流淌2~3 m,可采用“斜面分層、薄層澆筑、循序推進,一次到頂”的程序澆搗。每斜面層澆筑厚度嚴格控制在500 mm以內,且應確保砼均勻上升,避免過大高差。這種自然流淌形成斜坡的澆筑方法,能較好地適應泵送工藝,從而提高泵送效率,簡化砼的沁水處理。斜面分層混凝土接合時間間隔不得超過砼初凝時間,以免出現(xiàn)施工冷縫。
2.大體積砼的溫度裂縫控制及養(yǎng)護方法。轉換層結構混凝土量大、鋼筋密,混凝土除滿足設計的強度、剛度和耐久性外,還必須嚴格控制溫度變形裂縫的開展,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的收縮裂縫。為了達到上述目的,需要在失水收縮、溫度變化控制、外部約束方面采取相應的技術措施。
(1)降低水泥水化熱??蛇x用低水化熱或中水化熱的水泥品種配制混凝土,摻加粉煤灰等摻和料,改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以達到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的目的。
(2)降低混凝土入模溫度。應選擇較適宜的氣溫澆筑大體積混凝土,盡量避免炎熱天氣澆筑混凝土,夏季可采用低溫水攪拌混凝土,對砂、石等骨料進行遮蓋避免日光直曬。
(3)加強施工中的溫度控制。在混凝土澆筑后,做好混凝土的保溫保濕養(yǎng)護,緩緩降溫,降低溫度應力,夏季應注意避免曝曬,注意保濕;冬季應采取保溫覆蓋措施,以避免大體積混凝土內外溫差過大。根據(jù)工程具體情況,可采取分層或分段澆筑大體積混凝土,減少澆筑的蓄熱量,以防止水化熱的積聚,減小溫度應力。
五、結束語
總之,高層建筑的結構轉換層既是上部結構的“基礎”,又是下部結構的“頂板”,在整個高層建筑結構體系中,起到極為重要的連接作用。而高層建筑轉換層結構因為承受的豎向荷載很大,同時跨度較大,導致其截面尺寸高而大,而且連續(xù)施工強度大,施工過程非常復雜。因此,高層建筑結構轉換層施工技術一直以來都是高層建筑的一個難點。
參考文獻
[1]李國勝.多高層建筑轉換結構設計要點與實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