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鴿
一
《人群里有沒有王元木》(以下簡稱《人群里》),可以認作是范小青近期小說創(chuàng)作中的“老樹新花”。比起她讓人覺得寡味拖沓的一些作品,比如《女同志》那樣(拉)長篇(幅)小說,《人群里》作為一篇規(guī)整樣式的短篇小說,倒是有機地折顯了范小青小說的個性風味——機趣,反諷,智慧。
二
范小青,在江蘇(蘇州)女作家群體中,并不專注于女性題材的小說創(chuàng)作,她,向來不屬于小資作家游戲人生一派,大致亦歸類不進傳統(tǒng)現(xiàn)實主義關注政治一類。而,這一點,恰為她的“心—物”小說《人群里》所明證。
雖然說,范小青又老是被“小家子氣”圍牢著??墒牵@回子,那種揮之不去的“小家子氣”,卻在《人群里》中幫了范小青的大忙。
是的,當范小青把她自己的“小家子氣”投射到如今最能吸引社會敏感眼球的文化神經(jīng)載體——手機,進而,還獨出機杼散發(fā)想象敘述反諷于“手機病毒”——時,她,便毫不猶豫地,將其“小家子氣”立體式放大型膨脹化起來,從而使她的新作《人群里》,由一己渺小之我的文字書寫徑直擺弄成了誘惑迷人的社會公共信息。同時,范小青激揚沖蕩的想象力,在《人群里》故事營造中有關察取物象、設造意象、悟感形象等諸多方面,都表現(xiàn)出了十足顯性的創(chuàng)作功力。
語言,必定是要透過文字體達文學的本元。
范小青的語言本元,性質(zhì)“雜合”。誠然,范小青的文本語言,實在有別于她的蘇州前輩陸文夫那樣的書卷文氣、珠玉典雅,然則,由于她長期沉浸其中的吳儂軟語,卻扎扎實實地為她的許多小說增色,當然也包括《人群里》。觀之《人群里》這篇小說,范小青,恰巧以“雜合語言”——有新聞報道式的套路句型,以接軌社會閱讀的通道;有冷面滑稽樣的說書方言,以產(chǎn)出人生活劇的笑景;有反諷張力般的述訴語調(diào),以達到敘述追抵的目的。她,即是用它們,拼搭出了《人群里》的敘事結構。而《人群里》敘事語言的色調(diào),無疑,直接就從灰色邊際滑進了黑色譜系。
實際上,正是由著“小家子氣”、“雜合語言”的復態(tài)整合,再伴隨著想象力突爆的諸多氣質(zhì)因素,烘染起了小說主人公精神深處隱有的人格分裂癥式的現(xiàn)代性二律背反著的心理焦慮,加上藏伏于PNY手機病毒中虛幻的無厘頭氣味與真實的生活態(tài)情景的疊映交錯,其敘事結構與情節(jié)演變的原點仍舊立足于欲從“心—物”相對博弈中拔脫出去而求得心靈凈化、物相淡化、人性升華的思運構成。
說來,先就有了點稀奇的,因為,標題被命名為——《人群里有沒有王元木》。
所以,用蘇州話說,范小青,真?zhèn)€是寫得PNY戤。獨想著替別人家去PNY哉。
其實,作為在短篇小說《人群里》中,故事兜底的包袱、情節(jié)蕩空的懸念、整篇意蘊的核洞,那一款“平你憂”手機病毒——PNY,無非是范小青在小說中獨具只眼的一種“虛構”,世人自然是茫然不知其“情境”之原委真相的,或則,故事本身就只是一個實存未然的神馬罷了。但到了《人群里》那里,由于范小青式“井井有條”地,生發(fā)于“小巷深處”的禪真智慧又匯融了彌散開“評彈噱頭”的人生機趣,于是乎,“手機病毒”就在其PNY段子里,卻早已有了不可或缺的象征性隱喻:解構與顛覆,全然適得其所地在挑戰(zhàn)且拆解著標號為“原有、已存、現(xiàn)實”字樣的存界規(guī)則與軟件程序。
因此,《人群里》的主人公,硬是在經(jīng)過了那么一大番的折騰——正常、非正常、再正?!环粗S和隱喻來回反復地壓扁拉開之后,似乎才恍然有所悟了,方始懂得一些“心—物”關系未必就一定要涇渭分明的道理。
三
如果說范小青的機趣總是離不出那些個“小家子氣”的話,那么,她的機靈智慧真是不得不讓人欽佩有加的。要說用拆字法去植入PNY病毒,固然能完全肯定——王元木=汪遠林,卻同樣可以認為——金馬≠錢駿(駿,自然能拆得了“馬”字,錢,卻只能拆出簡化字的“金字旁”而不是“金”這個字),因為,有一個很顯然的道理是,通覽《人群里》整篇小說,都缺少對PNY病毒拆字時必須全部是在繁體字框架下進行的邏輯前提界定。然而,范小青卻是一意而任之的,于是,有一股“似曾相識燕歸來”同時又“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極富質(zhì)感的審美朦朧,便悄然躍動紙上了,所謂:月朦朧鳥朦朧,“物”朦朧“心”朦朧,這亦朦朧那也朦朧,著實地,有一派將——怎兩個“朦朧”字了得——進行到底的氣韻。這,便不是人們經(jīng)常對一般作家或?qū)W中文專業(yè)者,通例所指“頭腦簡單、情感發(fā)達”在數(shù)理邏輯思維方面便就“馬大哈”,能夠解釋了的。
畢竟,這一款PNY“平你憂”手機病毒的發(fā)明家,不是別人而是范小青本人,于她而言,擁有知識產(chǎn)權后的最大便利,就是接著壟斷它的最后解釋權,反正是不是繁體字無所謂,只要是不在港臺說事就行。仔細觀察范小青筆下“無中生有”的PNY,“無”倒是物化狀況的手機本身,“有”卻是精神層態(tài)的心理壓悶。同時,《人群里》出現(xiàn)了反復儲存刪除聯(lián)系人號碼,換手機,恐懼失憶,疑似精神病等一系列“負能量”的情節(jié)具象,一概反映了主人公所代表著的“人群”之無時不在的心理不安和無處不在的沒有著落。這里的手機,這里的失憶,這里的精神病,說白了,大概,就是因為“物”之強大的單向作用即使以幾何倍數(shù)計也全然大大地大于了“心”趨于“零值”的反向作用力的緣故吧。并且,范小青為了使高度人格化的“手機病毒”物化,便在疊床架屋地凸顯自己為“手機病毒”發(fā)明獨造的“平你憂”功能的同時,刻意屏蔽了人們在手機通話時最容易辨清的語音、聲調(diào)等精神性識記標志,尤其放大了符號性的物化標記,比如手機,乃至在主體立場看來是極度“陌生化”的名字,比如王元木等等,這些符號物象與人們信賴以精神寄托的符號文化本身,卻在《人群里》毫不留情又冷峻無情地愚弄、異化著高科技時代人們焦慮到幾近模糊的心性。
范小青這款PNY病毒的手機,因為它的“人格化”,確然成了開啟人們精神家園的一道心計機關。看起來,手機是實態(tài)的物——為人所用的工具,但是,一旦它反客為主起來,牢固占據(jù)了引導人們精神活動的心靈氣場,“這一個”物就會被“神化”,它,就要以救世主的“物化”姿態(tài)成為高高在上壓迫“奴役”著廣大奴隸的“奴隸主”了。
在21世紀信息化時代,現(xiàn)實世界人們迷失了方向的心智狀態(tài),往往深陷于商業(yè)社會的物化泥潭。由于“心”的貧瘠化,導致人類過度沉湎依賴著“物”,《人群里》中的感染了PNY病毒的“手機”,既是工具形態(tài)的獨立物象,又是小說設造的文學意象,更是人格化了的心智形象。由此可見,《人群里》通過變異怪誕的形式建構,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下人們尷尬的困境——恰恰是因了付出以人格完整精神自由為犧牲的代價,而使小說主人公成了上述行文中的——奴隸;恰恰是因了“手機病毒”這個不速之客的溫柔造訪,而使小說主人公像傳染流感一樣,得了那種被喚作PNY的“心智病毒”;恰恰是因了人們像小說主人公那樣太過焦慮太過脆弱太過非理性化的“王元木”情結,才使得范小青的《人群里》擁有了超越其敘事文本之外的寓言化的理義。
四
PNY——被建構成“平你憂”手機病毒后,子虛烏有也罷,存在實有也好,但,PNY——作為鮮明自在的文學意象,已經(jīng)使它得以存身的敘事文本《人群里》,具備了十分銳利的文化鋒芒。它,一下子被《新華文摘》、《小說月報》權威轉(zhuǎn)載,由小說文本轉(zhuǎn)而進入社會意識形態(tài)層面,成為無限放大的公共信息;它,一下子攫住了當今社會兩大信息傳輸敏感神經(jīng)之一的“手機病毒”物象,從而催生出被病毒拆解被科技壓逼被物質(zhì)異化的“王元木”現(xiàn)象,人們的心智逆向人本主義運動的態(tài)勢“被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問號——是否,應該引起療救的注意呢;它,一下子突然讓范小青手里的文筆像煞魔變成了醫(yī)生的一把手術刀,《人群里》在小說以外的意味——是不是說,再度以提及作為人學的文學依然具有著醫(yī)防心靈迷失的社會學效用。
筆者不揣谫陋,幾乎純粹是以“拿來主義”的心態(tài),借過了PNY這把手術刀剝刻一番,自以為發(fā)現(xiàn)了范小青的“小家子氣”在深根里卻是著眼于犖犖大者。試問:范小青用PNY這把手術刀,一方面切開了民族文化性格所謂“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中的頑固Q性,又一方面找到了與之血肉相連現(xiàn)代人性中“物化膨脹,淹溺心智”的墮弱取值,這,豈不正是小說《人群里》的真實用圖所在嗎?或許,正是像掛著文學招牌的外科醫(yī)生,范小青不啻給信息時代的社會人群做了對于精神人格與物化存在進行二元剝離的一次人學手術。而這次手術的病理報告,正就是叫做了——《人群里有沒有王元木》。應該承認,范小青在她的這份病理報告中,已經(jīng)不事隱諱地指出了——混在人群里的“王元木”,何止是一個個體存在呢,整個民族集體無意識的文化大Q性的因循積淀,為什么現(xiàn)在不是通過“這一部”手機PNY病毒來“友情”提示和傳達的呢?
范小青,以她獨特的文學智慧觀照著“心智”問題,直切審視著心智是怎樣被物化、被異化、被單面化的?!度巳豪铩罚纱?,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并且,執(zhí)拗著地固守而不放,最后,一直到謎底的被揭曉,范小青,用PNY剖開了社會文化深層隱匿的惰性迷宮,同時,尋其微探其幽問其途,試圖找到一條走出“心智迷宮”的路徑。
對著混在“人群里”渾然不知所措的“王元木”,人們禁不住要借題發(fā)揮地設問,“人群里有沒有王元木”?
是啊,人群里到底有沒有王元木,有木有呢?
王元木,能不能請你從人群里站出來?
確乎,人群里,不約而同的是“合唱”與共鳴的應答——猶如郭沫若浪漫詩的吟唱——一的一切,一切的一——
我,我們……
我就是我們,我們就是我……
我,我們就是王元木,王元木就是我,我們……
PNY,“平你憂”。
事實上,與其PNY不如說范小青的真心意圖是“為平你憂”——WPNY。
但是,事與愿違。范小青這篇很算小了的小說,讀來卻有很是大了的沉重。
不管范小青在《人群里》,多么很是“自覺地”滲透了戲謔的玩鬧、輕松的嘲弄和解頤的鎮(zhèn)靜,等等,可是為了對于“民族Q性和人性墮弱”解構和顛覆的用意,卻是在原地踏步不動地反諷達致了重新建構著——“民族Q性和人性墮弱”——的種種。
如此,范小青PNY的平你憂;不是,反倒變成了——WNPTY——為你平添憂。
五
范小青,真好。
因為她很想用——PNY——這樣的一帖清新劑,幫助人們擺脫“心—物”枷鎖的糾纏不清,掃除掉積重難返的“物化”紅塵,回歸“心智”澄明的精神家園。
因此,我們必須向范小青致敬;而后乎,之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