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冬舊年

2013-08-15 00:42山西張石山魯順民
名作欣賞 2013年10期

/ 山西_張石山 魯順民

作 者: 張石山,專業(yè)作家。短篇小說曾兩度全國獲獎,出版有小說集、詩歌集、散文隨筆集、長篇紀實文學等。近年在大陸與臺灣出版長篇文化專著《洪荒的太息》《拷問經(jīng)典》《穿越——文壇行走三十年》《人間耳錄經(jīng)》等。并創(chuàng)作《呂梁英雄傳》《兄弟如手足》等電視連續(xù)劇多部。

魯順民,作家,山西河曲人,現(xiàn)任《山西文學》主編。著有散文、報告文學集《380毫米降水線——世紀之交中國北方的農(nóng)村和農(nóng)民》,報告文學《送84位烈士回家》《王家?guī)X的訴說》(合著)、長篇散文《山西古渡口——黃河的另一種陳述》等。

關于中學、西學的體用之辯,政界、學界時起時伏的熱鬧爭論已有不止百年。在江湖之遠,在廣大的鄉(xiāng)野,在我們的農(nóng)村,老百姓壓根不知曉也不去關心處廟堂之高那樣的熱鬧。大山兀立,任它雨驟風狂;江河流淌,不舍晝夜。傳統(tǒng)在民間,早已化作生活本身。體用,在鄉(xiāng)野早已超越了爭辯的理論范疇,而成為一種深刻廣泛的實踐。

作為相對熟知鄉(xiāng)村的讀書人,作為某種意義上的有心人,我們堅信自己身在其中,觸摸得到那種體用的真實狀況。

過年,是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最盛大隆重的節(jié)日慶典。至少在廣大鄉(xiāng)間,過年這一民俗節(jié)慶受到的外來影響與人為破壞最小,其中保留傳承的民俗文化最為豐富多彩。

張:人類史上最古老而輝煌的幾大文明都是農(nóng)耕文明。明究天文,制定歷法,是農(nóng)耕文明達于成熟的標志。顏淵請教為邦之道,孔夫子回答:“行夏之時,乘殷之輅,服周之冕?!睂⒉捎煤畏N歷法,擺在治國的首要位置。過去改朝換代,新的王朝確立新政,首先都要定正朔。正,是一年之始;朔,是一月之始。是“年”,元日、元旦,把無休無止的時間長河割劃出符合四季輪回、適應春種秋收的時間段。

人生壽命長短,稱做年齡。人生六十,一個甲子。生老病死,仿佛大自然的季節(jié)輪回,成為一個重復的圓環(huán),不可把握的宇宙大道,似乎得到了某種程度的解讀與把握。不似比拼速度的現(xiàn)代化,仿佛成了一支射出去的箭,不知將伊于胡底。

一年十二個月,老百姓每個月都要過初一、十五。還有二十四節(jié)氣,以及二月二、三月三、端陽、乞巧、重九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慶。在秋收之后,到來年春耕前,古來的圣賢在無始無終的天道循環(huán)中確定了一個標記結束和開始的節(jié)點。過年,成為中國各種傳統(tǒng)節(jié)日之首。

過年,這一風俗是那樣的古舊;每次過年,給人的感覺又是那樣充滿新鮮。新冬舊年,真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

魯:“年”這個字在甲骨文里,是一只手抓著一穗禾苗,也像一個人頭上裝飾著禾穗。顯然,在上古時期,過年是與農(nóng)耕歲收相關的一個節(jié)日。

秋天,莊稼收獲之后,鄉(xiāng)村的生產(chǎn)活動從田野漸次收縮回庭院?!肚ё治摹飞险f的“寒來暑往,秋收冬藏”,大家要一直忙碌到臘月頭上。

我們那一帶,女人們在霜降之際要儲菜腌菜。那是一項瑣細而又浩繁的工程。秋天收獲的土豆、蘿卜,包括白菜,撕去老幫,切掉根莖,統(tǒng)統(tǒng)下窖碼好,是一項。蔓菁、芥菜擦成細片,黃蘿卜則使花刀切成各種形狀,葉子纓子也不浪費,切成碎段放在一起腌制,是又一項。講究一些的,還要使醋腌制洋姜、地鈴兒、落花生,那就是上講究的什錦細菜了。一個冬天,直到來年青黃不接幾乎多半年,維生素補充全是來自大黑缸里腌好的菜。

收罷秋,地里沒了大營生,男人們在凍河之后要到煤窯上拉炭,儲備一年的燒燃。我們那地方稱煤窯為“火窯子”,山區(qū)百姓驢馱車拉,河邊的戶家則用冰拖子運輸。冰拖子跟東北地區(qū)的雪橇差不多。三九流凌,四九封河,滿河里豎著冰茬子,船家負責在河上闖出一條河路,然后一般老百姓沿著那河路結伙到火窯子拉炭。一冰拖子可以裝載三千斤左右大塊炭,每家一冬天大約需要三四冰拖子炭。

說話間就到了臘月。臘月之前,棧豬棧羊,豬加米糠羊添料,圈養(yǎng)一個多月,“?!狈柿?,到臘月交界,田野的積雪經(jīng)月不化,正好“臥豬臥羊”。這個“臥”字我認為用得好,少了殺生害命的血腥氣,仿佛是收獲另外一種莊稼。臥豬臥羊,戶家們都趕在臘月門上,一個屠家不夠全村用,常常是兩個三個,挨家挨戶去臥豬臥羊。臥豬是力氣活,闔村里的大后生都被動員起來。燒一口大鍋,擺一張巨石紅案,殺豬,褪毛,需要三五個大后生協(xié)助來干這活兒。臥羊是細致活,屠家把羊剝干凈后,把羊肉掛起來,刷刷刷在羊后腿那里劃三刀,那是屠家的標記——集市上如果出現(xiàn)老臊胡肉(羊群里配種的公羊,肉質(zhì)不好,又老又騷),看臀部標記就知道是誰殺的,責任倒查,不難找到主家。

前兩年豬肉價格騰漲,城里人到村里預訂活豬活羊,毛重每斤達到二三十元。我轉(zhuǎn)到一個曾經(jīng)做過鄉(xiāng)政府的村子,見家家豬圈里空空如也,顯然已經(jīng)廢棄多年。我問老鄉(xiāng)說今年的豬肉這么貴,怎么不養(yǎng)豬?老鄉(xiāng)說,村里最年輕的人是六十歲,一來養(yǎng)豬費工,二來一旦養(yǎng)到一二百斤,滿村子男人攏全了也“臥”不倒。鄉(xiāng)村已經(jīng)成了這個樣子,望村外寒樹雪野,天青地白,風塵不動,不勝感慨。

臥豬臥羊之后,把肉儲存在院落一角,蓋一個小倉庫,到河里打回冰,和肉碼在一起,一直能保存到開春。

張:在咱們黃河流域,在北溫帶,莊禾一歲一熟。秋成好壞,都是人們未來一年的生存依靠。一般年景,普通民家,無不謹記勤儉二字,日常生涯粗茶淡飯罷了。但在一年三百六十天里,安插了那樣多均衡有致的節(jié)日,大家要改善一下生活,吃點好的。中國文化里非常突出的一項是飲食文化。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獨特的食品成為那節(jié)慶的典型符號。至于過年,更是飲食文化大全展示,那是人民對大自然的感恩、對祖先的追念,也是對自己辛勞一年的犒賞。

男人們把莊稼收回場院,打場碾場,把糧食存在囤里,相對就清閑些了。繳納罷官家稅務,叫做“納罷官家糧,便是自在王”。曬太陽、抓虱子、道古話、扯閑篇,有的打十番、唱秧歌,有的翻墻頭、泡破鞋,自由自在,想干什么干什么,沒有什么政策條律來干涉。主要任務剩下兩項,一項是趕集上店,采買過年用項。即便是虛構的受盡剝削的楊白勞,也要稱二斤白面,給喜兒扯幾尺頭繩。一項是拉煤馱炭,準備過冬的燃料。我們村子是個老山溝,孩子們放了寒假,主要任務是上山砍柴,砍回來燒炕。天天上山,院子一角的圐圙里,立滿柴禾捆子??巢褚恢笨车侥囊惶欤课矣浀檬堑脚D月十八。鄉(xiāng)俗說這一天是“太和爺爺游山”,大家就不動鐮刀了。

收秋之后,我看家家最忙的是女人們。原糧變成米面,少不得推磨搗碓;冬天的棉衣、過年的新裝,挑著油燈補舊縫新。當然,也要儲菜腌菜。瓜絲蘿卜絲,曬干了那是干菜。芥頭菜纓子,則要腌制酸菜。盂縣家腌制酸菜不放鹽,叫做漚酸菜。發(fā)酸而不腐壞,最是爽口。石頭壓在大缸里,幾斗一缸菜,說是抵得上幾斗糧食。女人們忙亂,大致要到臘月二十三。然后家家廚房熱氣騰騰,蒸花饃、蒸發(fā)糕,攤煎餅、炸油食,切羊雜、燉豬頭,引得孩子們饞涎欲滴,只盼快快過年。

我記事的年頭,合作化之前,老百姓差不多家家都要殺豬宰羊。那年去右玉,左云右玉古來軍鎮(zhèn),長城一線,習慣上將整爿豬肉凍在院子里,吃用的時候,拿鐵棍翹起來。凍成那樣一疙瘩,狼都啃不動。我們那兒則是用大鐵鍋扣在院里,一樣不會腐壞。

——我爹在建國初的“三反”運動中被打成所謂“大老虎”,關了禁閉,大人們議論說是讓公家給“扣起來了”。在我的想象里,他是被扣在一口大鐵鍋底下,那樣的想象讓人恐懼做噩夢。

如果是在夏天,有人家做事業(yè),殺了豬,豬肉如何儲存?老百姓有辦法。我們村自古缺水,沒有水井,多數(shù)人家院子里都有旱井。豬肉用大繩拴上,吊在旱井里臨近水面,照樣不至腐壞。平話《三國演義》講關羽張飛初相識,張飛設局結交天下好漢,關羽便是掀開巨石從井下扯起豬肉來的。

看來無論北路內(nèi)地,殺豬宰羊之前,都要棧豬棧羊。棧養(yǎng),原本是針對野外放牧而言的。但老鄉(xiāng)們把這個“?!弊之敵闪舜叻实膭釉~來使用了。添加精料,讓它吃得肥肥。當年鄉(xiāng)下沒有殺蟲劑,如何對付臭蟲叫做壁虱的呢?老鄉(xiāng)們的辦法就叫“棧壁虱”。臭蟲夜間從屋頂房梁凌空降落,吃飽喝足之后,天亮沿墻壁爬回去。人們就在炕席四周堆放許多過籮的細黃土,臭蟲陷在其中不得逃離。再將黃土來過籮,往往就捕獲三升兩升的臭蟲。末了付之一炬,善哉善哉。

魯:張老師你親身體會過合作化之前農(nóng)民真正耕者有其田的好日子??!我記事是農(nóng)村實行責任制,已經(jīng)不是大集體,但也不是私有制,是個四不像。不過,比起大集體,到底松了綁繩,老百姓起碼混飽了肚皮。過年嘛,飯食里有了肉星星。

且說臥倒豬羊過后,轉(zhuǎn)眼就到了臘月二十三。臘月二十三,祭灶掃塵,就是小年了。小年祭灶,在灶邊廂設香叩拜,供品是一方麻糖。我們那地方的麻糖過去不知道用什么原料,后來用的是玉米,玉米漉出的漿汁,熬在大鍋里不停攪動,來回扯,非常奇異的是,一鍋黑糊糊的稠粥,不停扯動之后居然變成乳白色,然后制成一段一段的麻糖沿村叫賣。

除了麻糖,我們那兒過小年要吃紅豆軟粥。軟粥是黍米做成,加豇豆、花生。早晨起來到河里打一塊大冰,大人小孩齊動手打制冰人,就是用斧子砍出一個人的形狀,精致些的,錛斧鑿鋸全使上,實際上是制作冰雕。但不管你制作得如何精美,打好的這個冰人都要放在各家糞堆上,冰人頭頂上再擺一碗紅豆軟粥。太陽一出來,紅粥一點一點化在冰里,冰呢,則一點一點化在糞堆里。

張:所謂十里之外,鄉(xiāng)俗不同。內(nèi)地的風俗漸漸傳到邊關,恐怕會有若干損益。你說的這個小年風俗,吃甜粥、打冰,我看就是內(nèi)地的臘八習俗。過臘八,吃臘八粥,流傳的說法是紀念佛祖食粥悟道,其實我們古來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就有“臘祭”,佛教東來,與東方文化有機交融在一塊了。

這兩年,右玉的朋友在中秋節(jié)給我送來的月餅,樣子是月餅,但不分外殼包餡,核桃花生等等餅餡與面粉和在一塊了。李國濤老師沒見過,詢問這是怎么回事。其實這是胡漢雜居地的風俗,紅巾軍起義反元,用月餅包餡來傳遞起事的消息,口號叫做“夜半中秋殺韃子”,游牧部族當然不愛聽這樣的故事,會抵制這樣的習俗。于是,那地方的老百姓八月十五也吃月餅,月餅偏生沒有餡兒。

魯:祭灶過后,女人掃家,男人掃院,各種農(nóng)具雜物都歸置起來,然后家家糊窗紙、貼窗花。我們那地方離城近,并不是每個女人都會剪窗花,集市上南北東西風格的窗花非常豐富,但是鄰里間送窗花還很盛行,大家更愿意貼上手工剪的窗花,那是一種很別致的心情。

朋友加天山給老母親過八十大壽,老太太在兒孫們鼓動下唱歌,老太太唱的是一首《開花調(diào)》。唱到十二月,“十二月開的一朵什么花,十二月里開的是窗花”。眼前便豁然現(xiàn)出另一個世界。

張:我們村是那樣一個封閉偏僻的山村,但所謂深山出俊鳥,女人們剪窗花、鉸貼樣,歷代傳承,多有巧手。記得在一本發(fā)黃的線裝書里,發(fā)現(xiàn)過剜鉸得極其精致的花樣,奶奶說那是大姑出閣前剪的。與窗花要用紅紙不同,普通花樣都是用男孩子寫過仿的麻紙。有句老話“敬惜字紙”,老百姓不僅對文字有著一種特別的敬畏,講究的老人,寫過字的紙張要積攢起來,到文昌帝君神龕那兒去焚燒。尋常百姓,最低限度也不會隨便丟撒字紙,要用來裱糊笸籮、剪成花樣,而絕不會用來做成鞋墊。

過年要貼新窗紙,已然十分破爛污舊的窗紙撕下來,要放在水里漂洗,洗凈后團成一個圓球曬干,等貨郎擔來了之后賣掉,換幾綹線幾根針。農(nóng)耕文明千萬年,村落里哪有什么垃圾污染環(huán)境的問題?人畜糞便,莊禾秸稈,最終又回到大地,滋養(yǎng)了五谷。即便是普通酒瓶子,女人們擦抹得干干凈凈,里面放些紅豆綠豆,擺在躺柜上變成一種擺設裝飾。記得當年的太原,人們買油條,是用馬藺條拴著;吃切糕,是用荷葉托著;割肉,是用軟木切片包著。那都是能夠分解的有機材料,最終統(tǒng)統(tǒng)復歸大地?,F(xiàn)代化將中國變成一個大工地,永遠的垃圾永遠包圍著瘋狂蔓延的城市。就連世外桃源一般的鄉(xiāng)村,如今也都快成了垃圾場。不能深想,否則連過年的心情都給敗壞了。

魯:過年怕是鄉(xiāng)村里講究最多的一個節(jié)日,也是禁忌最多的一個節(jié)日。穿新衣戴新帽自不可少,小孩子黑制棉襖上還要掛佩飾。佩飾由絲線穿起來,先穿兩顆棗,棗下拴一只“康熙通寶”或“乾隆通寶”銅錢,再穿兩?;ㄉ?,然后是一只小紅炮仗,最后以五色絲絳束起來。佩飾掛在背后。

除夕這一天,要在正午祭祖,午后上墳。

山西鄉(xiāng)村得煤炭之利,在除夕夜里都要壘火塔子,我們那地方叫做“火隆”,或者“火攏”。壘火隆非常認真,材需柏木,炭必細剖,壘起來像模像樣。然后在火隆頂端披一彩飾,壓一張寫了“旺火沖天”四字的紅紙鎮(zhèn)著。

春聯(lián)當然要在除夕那一天白天貼出來。對聯(lián)是咱們漢字獨特的文學藝術樣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向陽門第春常在,積善人家慶有余”,春聯(lián)詞語透著喜慶吉祥與希冀。大年初一,人們出門走動,走到哪家都會先端詳門上的對聯(lián),看字,看內(nèi)容。

也有怪人。我們那地方有一個人,叫王四。他每年都自編自寫春聯(lián),常常成為大伙兒的笑談。今年我看他寫的是:

有米有面有肉,

王四過年不愁。

還有一副:

不要說社會不好,

咱當總理也是這。

一句話寫在兩張紙上罷了,倒是一副體恤政府的和諧姿態(tài)。

到了晚間,也就是除夕夜,全家聚攏來一塊吃年夜飯,當然是吃餃子。然后等待來年腳步一點一點接近,是為守歲。守歲前夕,沒來得及剃頭的剃頭,忙活一天的大人要洗沐,至少得把腳洗了,“有錢沒錢,洗腳過年”。洗沐之后,男人女人兩手不得再沾葷腥,整素菜,備供獻,準備迎神了。素菜為素油炸土豆、寬粉、白菜、炸蘿卜條、炸豆腐;供獻有盤龍白面大供、小石榴花饃,外加各色水果若干。整畢素菜,做“接年撈飯”,將米煮熟用笊籬撈出,用以“接年”,今年的飯留在明年吃,寓意日月富足,吃用不盡。過去的原米是糜子,現(xiàn)在多用大米。接年撈飯的頂端點三顆紅棗,顯著喜慶。

守歲,禁忌最多,首先不能說破話。所謂破話,即帶兇煞字眼的話,如殺、剮、禍、殃、病、死等等,所以過年絕對不可以下象棋。整個守歲過程中,村莊里燈籠高掛,天上繁星密布,但很少有人哪怕咳一聲,非常安靜,狗都很少叫。隱隱然透著一種莊重的氣氛。

我們那兒守歲一直要守到半夜三點,也就是寅時,寅時主貴,也是諸神降臨、灶君回宮的時節(jié)。這個時候,正式的祭祀才開始。

張:順民你們村緊靠黃河,看來果然不缺水,竟然有口號說“有錢沒錢,洗腳過年”。城里人有條件講衛(wèi)生,要洗澡過年,多數(shù)地面是說要剃頭過年。我們村古來缺水,小時候盼過年,是盼著穿新衣服、吃白面扁食,盼著接神那份神秘、拜年那份熱鬧,但又害怕兩件事。一件是剃頭,鐵匠打的那種笨刀子,剃頭和剝皮差不離;一件是洗手,整天抓土揚沙,手上污垢銅錢厚,洗不干凈不許穿新衣,著急當中往往摳出許多血道子來。

洗涮干凈了,趕到上燈時分,換上新衣服守歲。一冬天上山砍柴鉆林子,棉襖上全是飛花破洞,換上新棉衣,那種滿足得意不可言傳。再看大人們,更覺新鮮。常年曬日頭,大伯們個個脖子黢黑,突然剃出一只白亮的腦瓜,像是脖頸以上安了一顆假頭。他們也都換了新裝。大伯老派古板,頭上是瓜殼帽,身上是一襲棉袍,可天可地直撅撅的,大約是清末民初的衣裝沿襲。二伯三伯以下,都是出門闖蕩過的,過年的穿扮就一概依從了當時的潮流。人人一襲栽絨領子的小大衣,而且不穿,都那么披在肩膀上,說是人家城里人就這樣。頭上,都戴了制帽,扁塌塌的,怎么看,怎么別扭,不倫不類的,遠沒有平日的中式衣裝看去順眼。這或者能夠證明,中華衣冠古國自建國以來,衣冠沒了自己民族的統(tǒng)一形制,大家胡亂穿戴。不中不西、不土不洋,大雜燴、四不像。

你說到的“接年撈飯”,恐怕是晉方言帶口音,“接年”多半是“隔年”。當然也能理解成迎接新年的意思,但原本的意味是頭年的糧食吃不完,足以吃到下一年。再一個,你說的守歲要到寅時,也是你們河曲一地的風俗了。

一般說來,包括我們盂縣,守歲是到夜半子時,亦即三更?!耙灰惯B雙歲,五更分二年”,不是說到五更這一時辰分開二年,而是當夜的五個更次,已然分屬兩年了。子時,是從夜里十一點到凌晨一點這樣一個時段。三更,恰在午夜十二點。當交了子時,舊年即將過去、新年就要來臨,是為“交子”。于是,人們又將扁食稱做“餃子”。再者,新舊交替時分,猶如混沌初開,有的地方人們便講究年夜飯吃“餛飩”。

山西北路,過年祭祀、迎神接灶,都要壘旺火。盂縣也是煤鄉(xiāng),但除夕夜點旺火不用煤炭,用的是谷草和柏枝,到了夜半,家家放炮上香的同時,點起旺火。旺火里的草節(jié)爆裂,與鞭炮聲混作一團;炮仗的火藥香與柏枝的清香充斥庭院;滿村旺火炮仗,火光映照了村莊倚靠的紅崖,回聲隆隆。

炮仗一時乍然止歇,村莊恢復一派寧靜,但見三星在天,河漢耿耿,這時開始祭祀。

與你所說不同,我們那兒不是除夕白天祭祖上墳,而是在除夕夜,到子時放炮焚香接下灶君之后,各家開始敬神祭祖。村里的團頭社首,還要代表闔村鄉(xiāng)民上廟祭神。各家庭院的祭祀活動結束之后,十二歲以上的孩子跟隨大人上墳祭拜。墳里也要鳴炮焚香點旺火。要說的是,各地風俗或有細節(jié)的差異,而在除舊迎新的時刻,一定要莊嚴地敬神祭祖。祭祀過天地神祇、祖宗先人之后,到初一清晨,從家族到全村,方才正式開始大拜年。

魯:我所熟悉的年夜祭祀程序,大略如下。到了寅時,家家都是先點火塔子,點到盡可能的旺,真?zhèn)€要旺火沖天。然后由男性長者凈手擺供,灶君、火塔、土地前各擺放石榴花饃一只,素菜一碗,院中央供奉天地神祇,擺的是盤龍大供、素菜五碟和各色水果??偣菜奶?,每處燃香三炷,焚表禮敬,叩拜如儀。然后才開始響炮,一般響三個二踢腳,一掛鞭炮。

祭拜完畢,可稍作休息,但人人衣不離身,燈火不滅。

張老師你注意到?jīng)]有,現(xiàn)在省城包括縣城過年,除了看“春晚”,只剩下放炮仗,特別鬧。從午夜十二點開始,炮聲隆隆,震耳欲聾。這在過去是不可想象的,鬧得非常厲害,簡直成了一大公害。我總覺得其間少了什么東西。細想一想,是少了一種叫做莊重的東西。

張:順民你說城里過年少了莊重,從根本上講,就是少了敬神祭祖這些宗教儀式。沒有了任何儀式程序,即便人們懷有敬天法祖的心情,這些心情又依附什么來寄托表達呢?僅從城里過年種種傳統(tǒng)儀式的減損來看,我們丟失的東西太多了。只剩下看“春晚”、放炮仗,我們的優(yōu)秀文化走上了粗鄙化、及時行樂化的墮落之路。

況且,即或老百姓僅僅是希望過年熱鬧放炮仗的這樣一點可憐的要求,也一再遭遇阻遏。據(jù)說是人民代表大會不知經(jīng)過怎樣的操作程序,就代表人民否決了人民的放炮要求。大年節(jié)下,整個城市冷冷清清,變成一座死城。后來怎么又允許放炮了?不是代表們真?zhèn)€代表人民了,原來是迷信官運的官員們要放炮驅(qū)邪,坐著為人民服務的專車,到高速路卡子外面去放炮。一來二去,官員們的意志起了作用。老百姓得到恩準,壓抑的情緒大肆發(fā)泄,放炮放得就沒了任何節(jié)制。

魯:我這幾年但有可能,總是要回老家過年。包括把孩子帶回去,讓他多少體察一下鄉(xiāng)野的過年習俗。

我們護城樓村,大年初一清晨,各家開始拜年。小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小輩紅包。鄰里相會,抱拳問候,必是“過年好”,對方必答“好過年”。初一這天,我們那兒從早到晚禁葷腥,不飲酒。早喝素粉湯就接年米飯,中午則將祭祀的素燴一鍋燴起,將供獻花饃餾過,全家吃一頓素燴菜。

張:哈,初一不茹葷腥,我還是頭回聽說。你說的村里如今拜年,比起我的記憶來,也不可同日而語。幾十年來不間斷的毀損破敗,傳統(tǒng)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流失,而是災難性的山體滑坡。

大約是1958年,大躍進的前夕,有工作員下鄉(xiāng)到我們村,說是要移風易俗,要率領農(nóng)民過一個革命化的春節(jié)。干部們不敢抗拒上級,于是就出現(xiàn)了大年初一擔茅糞的荒唐鬧劇。大過年的,不許人們磕頭拜年,幾個干部和積極分子擔上茅桶在街上晃蕩,你說這不叫禍害叫什么?結果自然是落得人人臭罵。

我小時候拜年,那是真?zhèn)€要磕頭禮拜的。我們家,雖是粗鄙農(nóng)家,但也恪守禮法規(guī)矩。奶奶過生日,幾位伯叔會爭相請奶奶上他們家吃壽宴。平素日子,大家盡管不懂什么晨昏定省的說法,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分頭來奶奶房間,問問老娘的身體,摸摸火炕冷暖,乃至幫奶奶抓抓虱子、撓撓脊背。到奶奶說:夜深了,你們幾個也該歇著了。這才禮貌告辭,各個走散。大年初一大拜年,那要非常正規(guī)地磕頭。男兒膝下有黃金,只是要拜天拜地拜祖宗。羊羔有跪母之恩、烏鴉有反哺之義,給爺奶父母叩頭,有什么不應該?

子夜鳴炮接神之后,院子里外門神土地天地水草各路神祇牌位前,擺上油燈碗和供品,大伯主祭,搓手凈面過后,率領我們依次焚香叩拜。接下來,是家堂祭祖。大伯自然還是主祭,但奶奶雖是女性,但高著一輩,要當先給張氏祖先上香叩拜。奶奶身后,我們依照輩分,隨奶奶一道跪拜叩首。敬神祭祖過后,全家開始享用年夜飯。年夜飯吃什么?還不是餃子。餃子要到大年初一正式午餐時分,才能食用到口。年夜飯是吃豆面搟面。搟面是提前搟好的,經(jīng)由晾曬成了干面條。綠瑩瑩的,薄得透亮。此刻下鍋,入水便熟。湯呢,是羊肉臊子帶羊雜。

熱湯熱水吃罷,各位伯叔相隨了,端上祭品供獻上墳。

我不到十二歲,無權在這樣的正式場合上廟上墳,和衣躺臥了,腦袋挨著枕頭就酣然入睡。突然,一陣騷亂帶著冷氣襲來,是伯叔們上墳祭拜回來了。大娘早已做得了頭腦,餾熱了油食糕餅之類,大家吃了驅(qū)寒。盂縣家的頭腦,自然不是傅山先生創(chuàng)制的羊肉頭腦,而是傳統(tǒng)的豆腐食品。豆腐切做小塊,堆入鍋里用少量麻油焙烤,半面焦黃了,兌進清湯,煮入土豆塊,放上蔥花姜絲,不放鹽,而是加入幾兩老白酒。這樣的頭腦,非??煽冢业菚r讓人渾身發(fā)熱。

吃過頭腦,窗紙麻麻發(fā)亮,堂屋供桌上的油燈顯得昏黃如豆。這時,我們自己家族開始大拜年。

拜年,從頭到尾顯出一種長幼有序的規(guī)矩和虔誠的莊嚴。

奶奶端坐炕頭,我們依輩分在當?shù)孛嫦蛏裰髋茦钦径?。大伯當先高喊:媽,兒子給你磕頭啦!伯叔們隨后一起吶喊。大哥則帶領我等吶喊:娘娘(盂縣家稱奶奶是娘娘),孫子給你磕頭啦!我們十來個孫子輩的,也是齊聲吶喊。

吶喊聲中,伯叔們在前,我們在后,齊刷刷跪下一地。

給奶奶拜年磕頭完畢,往下大伯站立一旁,由二伯率領大伙兒給大伯磕頭。依次輪到給七叔拜年,就是大哥寶山帶頭了。

給伯叔們拜過年,往下要依次登門給大娘嬸嬸們磕頭。整個家族內(nèi)部,一服弟兄之間,叩頭拜年過后,大伯接著率領我們走出大門,依照血緣親疏遠近,按二服、三服那么挨著門樓去拜年。一般只是進院,不進堂屋,當院里施行叩拜大禮。

街上同輩相見,不興跪拜,相互作揖問候。作揖的雙拳舉起的高度,鞠躬下去彎腰的深度,各依長幼禮數(shù)。

至于女人們,大娘嬸嬸們也要結伴,在男人們拜年儀式過后,先家族、后近支,分頭去行禮。當然,女人行禮,也要跪拜,只是起身之后不作揖,而是要萬?!p手秉在腰際右側(cè),雙膝微屈,非常優(yōu)雅的樣子。

我奶奶那樣的老人,她上頭滿村說來還有不多幾位長輩,她也要出門去拜年。到半上午,街上人不多了,她才戴好頭帕、裹好綁腿,大襟褂子黑整整,拄了拐杖,我在另一側(cè)攙扶了,顫顫巍巍上門去行禮。炕上的老奶奶們連聲客氣:老媳婦子,快不用磕頭啦!我奶奶卻一定要認真跪拜,決不肯失禮便宜從事。

憶起村里拜年磕頭,當初小孩子心性,只是覺得有趣好玩,相互看看對方沾了土的膝蓋頭,調(diào)皮一笑。如今回想,一個晚生后輩做子孫的,一年間給爺奶父母磕一次頭,有什么不應該的。

魯:確實,過年要敬神、祭祖、孝親,是幾項重大傳統(tǒng)禮儀的一次集中大展示。傳統(tǒng)農(nóng)耕社會,血緣家族是其中的核心構成,過年親人團聚,通過拜年這一具體形式,血緣親情、長幼秩序得到每年一度的確認與鞏固。

即便是異姓村鄰,平常有些言和意不和的,在過年這一特定的喜慶日子里,見面打個招呼,相互致意,也有助于隔閡的消除與化解。一元復始,仿佛舊的一頁掀了過去,一切可以從頭開始。

還有,鄰里間若有債務往來,在除夕年夜之前必須結清,所謂債不隔年。這也成為年節(jié)風俗當中的條目之一。如果實在有困難,年前無法全部結清,那也要最大限度結算之外,把話說到明處,取得債權人的諒解。這樣,大家過年時節(jié)也好見面。

張:人是社會的動物,古往今來,人與人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家族與家族之間,種種交往構成了人類的社會活動。相互往來,幫忙互助,包括借貸支持,屬于鄉(xiāng)土文化中非常美好的方面。維系這種美好,離不開做人的信用。殺人償命、欠債還錢,是老百姓約定俗成的民間鐵律。賴債不還,欠賬的反而成了爺爺,拿別人的錢花天酒地,叫做有本事,這屬于近年以來的是非顛倒,道德敗壞。至于生發(fā)出這樣的理論:我窮,我欠債,所以我就造反有理,我不僅不還債,還要打倒債權人,把你的所有財產(chǎn)奪過來,這其實變成了強盜邏輯。

傳統(tǒng)的中國文化,不支持這樣的邏輯。

過年,是那樣一個節(jié)點,辭舊迎新,當然也包括“當年事,當年畢”。如有債務,在習俗上,在做人的準則上,多半會在年前清理完畢。

1952年,我記事了。在太原南肖墻41號院,一家院鄰韓爾雙,是個文化人,寫得一筆好字,但他當過國民黨的區(qū)長,被槍斃鎮(zhèn)壓了。韓先生的夫人,是我母親的一個拐彎姨姨,我稱呼老姨姨,撫養(yǎng)一男一女兩個孤兒,日月艱難,我父親借給過十五元錢。老姨姨始終還不上這筆錢,每到過年要說許多下情話。我父親明確表態(tài),這筆錢再不要提了,就算我資助了娃娃們了。

到1992年,這是四十年時光。春節(jié)前,老姨姨的兒子福喜,胡子拉碴的了,突然來家,一定要歸還這十五塊錢。四十年之后,十五塊錢還算個錢嗎?但我父親爽朗地接收了這筆欠債。好生夸獎了福喜幾句:你爹是個文化人,就憑這一條,福喜你不愧是韓爾雙的后人!

魯:我父親在上世紀80年代曾經(jīng)攬過一些小工程,用的都是村里人。年前父親到發(fā)包單位結了賬,到除夕那一天,老弟兄幾個額外多了一份活兒,繞村子叫人來家里結賬。走了一茬來一茬,人來人往,屋子里煙火不斷。其實鄰居也都客氣,說不用這么著急,來年給也一樣??蜌鈿w客氣,老輩人做事有老輩人的風范。但有半分奈何,誰肯欠著別人的錢財過年??!

我們那地方的農(nóng)民,在冬天農(nóng)閑時候常常到陜西、內(nèi)蒙古一帶做些小生意,兩邊的人也常常發(fā)生債務關系,雖然隔那么遠,也從來不會出現(xiàn)什么問題。記得是2004年,家鄉(xiāng)一帶下了很厚的雪,一個后生來到我鄰家大爺家里,他來自陜北一個叫做哈拉寨的鎮(zhèn)子,隔河離我們這里有將近一百里的路程。原來,鄰家大爺在秋天販花椒和干姜到河對岸,說好臘月里結賬,結果忙東忙西一直拖到大年三十這一天。他還正嘀咕,說自己怎么就沒抽出這么點空子。結果人家來了,但跟他交易的并不是小伙子本人,而是后生的父親,他父親不巧在臘月頭上突然去世了。農(nóng)村交易,也不過千把塊錢的往來,后生為結父親生前這筆賬,竟然隔河冒雪步行了一百里。

張:我們家族,在紅崖底屬于張家老六股,最是人丁興旺。過年磕頭轉(zhuǎn)門樓,平素上墳數(shù)墳頭,老者們會念叨大股的事兒。大股的老墳占著一處好風水,兩道山溝環(huán)繞一座小山包,那是上講究的“二龍戲珠”,如今偏偏沒有了人煙,斷子絕孫了。原來大股的立祖名叫黑黧虎,曾經(jīng)在縣衙里當差??h太爺在任上病重時節(jié),將二百兩安家銀子托付給他,結果縣太爺病故,黑黧虎昧了這二百兩銀子??用晒镇_,壞了良心,是否就會斷子絕孫?但老百姓口口相傳,就那么認定是萬古不易的真理。過年,有上墳祭祖掛家譜種種儀式,家譜上大股分明斷了香煙,后人指指畫畫數(shù)落說道,黑黧虎簡直是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

魯:過年,有儀式的一面,而作為民情風俗深入到生活內(nèi)部,可圈可點的地方特別多。

2010年,山西南部王家?guī)X煤礦透水事故,二百多號人被大水捂在下面八天八夜。頭一批獲救九人,第二批獲救一百三十多人,三十五人遇難。我們?nèi)ゲ稍L獲救礦工,頭一批獲救的那九個人,八天八夜躺在礦車里,救出來的時候,肚皮上生出的藍毛有兩寸長,都發(fā)霉了。其中一個來自翼城縣的小伙子,在第六天頭上開始說胡話,精神幾近崩潰。他不停給同鄉(xiāng)念叨說還差誰誰五百塊錢,差誰誰一百塊錢,說你們?nèi)绻钪先チ?,到開了資,回家過年之前一定給人家還起。他的同鄉(xiāng)平靜地對我說完“還起”兩個字,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眼睛里已經(jīng)蓄滿淚水。欠債還錢,天經(jīng)地義,否則死不瞑目,這恐怕是來自鄉(xiāng)村的傳統(tǒng)訓練和文化習染。

欠債的人還清一年積債,過年也落得舒坦,輕輕松松。大年初一挨家挨戶拜年,一團和氣。一個人渾身無債,在鄉(xiāng)村社會里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如果誰一旦違反這個規(guī)則,欠債不償,那你就已經(jīng)做不起一個人了,那你在鄉(xiāng)村中的交往將被徹底阻斷。而且從此會禍延家族,從此這一家人哪怕做人處事出現(xiàn)一點點閃失,一點點失誤,更不用說誰家子弟賭博吸毒,離婚養(yǎng)小,都會在街談巷議鄉(xiāng)村輿論中被無限放大。甚至兒女娶嫁的緊要關口,關于這一家人的斑斑劣跡會及時傳到未來親家的耳朵里,最終導致婚事告吹。

張: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老百姓日用常新的這些話語,成為某種內(nèi)省的心理禁忌,成為規(guī)范人們言行的箴言。大年節(jié)下,人們要走親戚、扮紅火,哪個村出了什么不仁不義的事體,親戚傳親戚,一正月會傳遍四鄉(xiāng)八里,乃至民間藝人會扮出街頭活報劇,即刻讓丑事惡行受到無情鞭笞。

我村有個張岳飛,與后山的韓趙云,都是我們那一帶早早參加革命的名人。他們這樣有趣的名字也是上級首長給取下的。張岳飛在革命成功后當了官,過年從來不回家探視父母。老父親患胃口疼,一天需要吃半顆鎮(zhèn)痛片,給兒子打信到太原,一個月需要一毛五分錢,一年下來不到兩塊錢,張岳飛竟然堅決不給。他拽著官腔說:我們把自己整個獻給了革命事業(yè),哪里還顧得上什么爹媽?轉(zhuǎn)頭給他小兒子零花錢,一出手少不得兩塊錢。后來回了老家一次,他老娘尚還在世,他私下將房產(chǎn)提前售賣掉,懷揣現(xiàn)金揚長而去。張岳飛這般為人,在紅崖底就成了一個反面典型。族人說,要開除他的族籍;村人說,這王八蛋死了不許回村入土!大家也只是說說罷了,具體能奈何了那個當官的張岳飛什么呢?但老百姓的“說說”,叫做上了口碑,那差不多就等于民間史官的史書。好比我們的教科書上,長城是越考據(jù)越長,意義也越來越偉大,反正老百姓祖祖輩輩要念叨孟姜女哭倒長城的悲慘故事。老百姓的口碑,比官家的史書更趨向永恒的正義。

魯:這個張岳飛也真夠典型的,革命革得全然沒有了起碼的人情味?;蛘邷p去一個字,叫做沒了人味。

張:張岳飛和我爹都是干過地下黨的,算是我爹的上級。到了晚年,常來我家走動。留給我最后的印象,這位老兄人之將死,有點老來回頭向善的樣子。我爹意味深長說了一句:我們這茬人,都到了歸位的時候啦!不說死亡、入土,說的是歸位。當時我便怔住,浮想聯(lián)翩。

——咱回頭說過年。

魯:“一夜連雙歲”,年節(jié)劃分出頭年的臘月和下一年的正月,其實過年是一個連續(xù)性的盛大活動。

臘月里,家家緊張籌備年貨,之外還有一項重要事宜,就是已經(jīng)成家另過的子女要拜望長輩。夫妻雙方的爺爺奶奶、姥爺姥娘、父親母親自不必說,近支長輩,父系的叔叔伯伯姑姑、母系的姨姨舅舅,同輩的兄長和姐姐,都要走到。臘月里前去看望,必備禮品,對沒有收入的長輩還要敬上三百五百的現(xiàn)金紅包,實際上是讓老人大年初一拜年時給小輩壓歲錢的儲備。林林總總,這將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敬老尊長,負擔雖重,絕無怨言,這是維系親情的一個重要禮儀,同時也給下一代做出了榜樣。

木匠、鐵匠、泥匠,還要看望師傅師娘,這個禮數(shù)差池不得。我弟弟十六歲學木匠,從拜師學藝開始,每年八月十五和過年都要拜望師傅,禮數(shù)周全。八月十五送月餅五十個,外帶兩瓶酒水,兩條香煙;過年,除煙酒之外,還要送半腔羊肉。三年沒有工錢的學徒結束后,師傅會跟徒弟商量,要徒弟再跟師傅干上一兩年,工錢隨行市付給。干過三年之后,我弟弟的翅膀?qū)嶋H已經(jīng)硬了,手藝學得差不多了,自己可以獨自出去攬活掙錢,但還是跟師傅干了兩年。后來他獨自撐起攤子,但師徒關系卻伴隨終身。年節(jié)禮儀不敢有任何含糊,師兄師妹娶嫁,幫著張羅攤場,忙得跟師傅家的三小子似的。

張:老話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其中蘊涵著深深的感恩之情。五倫之內(nèi)還有朋友關系,前人在史上流傳下那樣多生動的故事,給咱們樹立了那樣多的榜樣。敬奉師父師娘養(yǎng)老送終,幫助故去的朋友贍養(yǎng)遺孀子女的例子不勝枚舉。就一般而論,中秋節(jié)、過年這兩大節(jié)日,探視長輩親朋好友,拿一點禮物包括銀錢,折射出的是人情的美好。

如今八月節(jié)、春節(jié),官員孝敬上級送禮成風,鬧得各大城市交通擁堵。任何美好的東西,一旦沾上官本位的邊兒,一準變味。

魯:在河曲,如今的風習都是正月初一鄰里拜年,大年初二出嫁的閨女和女婿帶外甥回娘家。凈小子沒閨女的人家見別家的閨女女婿迎面過來,開那女婿的玩笑:結婚時候下了多少彩禮,這彩禮吃不完啦?大家嬉笑一回,各自趕路。

沒閨女的人家,大年初二將會迎來另外一幫客人上門。我家與姥爺家一河之隔,姥爺去世早,母親是家中老大,很早就擔起長姊的責任,替姥娘支撐門面。后來姥娘不在了,姨姨們回娘家就是回我家。大年初二,我們兄弟幾個各自要到岳丈家,得提早幫母親備好酒席所需。到中午十二點,姨姨、姨父家連同兩個表弟六口、一個表妹一家三口,舅舅家連表弟一家三口,大小十五六口一齊踏冰過河來。父親則在臘月里釀好米酒,準備招待一群外甥們。

他們都貪父親的米酒。家鄉(xiāng)的米酒,熬好軟米粥趁熱置于壇中,放好酒曲,加黃芪、枸杞、紅棗,最后摻進去五斤十斤高粱老燒酒淹滿壇子,圍上棉被放在鍋頭加熱發(fā)酵。每天用木棍攪動一次,到十五天黃酒制成。蒸餾老燒二次發(fā)酵,沒了火氣,顯得更加沉穩(wěn),更加綿厚。那黃酒色如茶湯,極易入口,飲者遇風即醉。那種感覺是再沒有的,像冬夜里沉睡在暖炕頭,一夜無夢,不會傷身。

大表弟養(yǎng)著三輛大卡車,每一年沿著地圖要把整個華北的公路跑遍,一進門就問:大姨夫,黃酒做好沒?

二表弟向來實誠:沒黃酒我們明年就不來了。

表妹夫早就看見塑料壺里裝好的酒漿,不顧一切撲將上去占在懷里:這一壺我要帶走,今天不能喝!

我家三個禿小子,爹媽跟前沒閨女,初二這一天兒子孫子都出門走親戚去了,但家里有來客,出現(xiàn)的是別一種熱鬧,這一下也算補上了缺憾。

苦的是女兒遠嫁的人家,過去是路遠,閨女不能及時趕回。所以我們那地方說到嫁女有一句順口溜,叫做“石城吳峪董家莊,溝塔東梁王義莊,有女不嫁那三村六舍九地方”,端是展開了一幅鄉(xiāng)間婚姻娶嫁地圖。擔心閨女嫁遠了不易回來,所以過去人們的婚姻半徑格外狹小。

高考制度恢復三十多年,學子遠游異鄉(xiāng)異邦,婚姻半徑脫離鄉(xiāng)緣隨地緣學緣有所變化。加上男女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只能今年回男方家,明年回女方家輪流開來。河曲縣在晉西北是教育大縣,每年通過高考走出大山的學子有三四百人,定居“北上廣深”一線城市甚至遠在海外的游子不在少數(shù)。工作繁忙,遠涉重洋,都可構成過年不回家的理由。隔著太平洋那么一盆子水,兒女們?nèi)晡遢d回不來,家長在年節(jié)就特別落寞。做母親的這時候就難免抱怨,一邊干活一邊就甩瓢撂筷子,嘴上不說,臉上掛出來:這念書念出蛆來啦?

不回家的情形當然屬于個別。我們一幫同學,一到臘月二十三,城市里炮仗響起那一刻,仿佛頓時聽到召喚,紛紛打電話相約回鄉(xiāng)。血緣親情,在過年的特定時刻格外凸顯。

張:所謂親戚,說來主要是姻親關系。走親戚,表面上是要到外村、外鄉(xiāng),與外姓、外族往來走動,其實說到根上,母親的娘家,屬于父親的妻族、兒女的母族,還是血緣親情。忙亂一個臘月,到正月里,人們最要緊的事情除了家族團聚,敬神祭祖拜年,就是走親戚了。走親戚,老百姓說親戚之間就是要多走動,走親走親,越走越親。

春種夏鋤秋收,真是農(nóng)家少閑月,親戚之間平素當然也有走動,到底不勝大正月里成為一個極其普遍的鄉(xiāng)俗活動。

我記事的時節(jié),村人習俗還是要嚴守破五說法,不過初五不會出遠門。閨女回娘家、女婿給岳丈家拜年,多在初六。上些年歲的,守著老屋,等閨女女婿外甥等親戚來了好應承招待,出村走親戚就成了兒孫們的任務。有的中年人,上頭有丈人丈母,但自家兩口子也當上了丈人丈母,還得掂對日子整體協(xié)調(diào)。怎么協(xié)調(diào)?出嫁的閨女再親,女婿再算貴客,外甥再嬌慣,凡事大不過一個禮字,總得把探視敬奉老人擺在頭里。

當年,還是私有制,中等戶頭家家養(yǎng)著大車,小戶人家最低也有一匹毛驢。初六這天,家家備車備驢,村口通向溝外的路上,人歡馬叫,一派喜慶熱鬧。女人們都揀選最時新的衣服打扮起來,小孩子新襖新褲,棉褲的褲腳都用彩色松緊帶綁扎停當,女孩子們點了胭脂,紅頭繩在辮梢那里好鮮艷。大車轅條上,毛驢鞍架上,都有“日行千里、六畜平安”等等字樣的紅紙條幅。娃娃老婆們坐在車廂子里,漢子家除了馭手,一般也不乘車,穿戴得新嶄嶄的,在一邊步行。當然,走親戚都要帶禮品,饅頭油炸之類,統(tǒng)稱“禮道”,這樣的走親戚,特別叫做“行禮道”。老百姓口口相傳的順口溜,專說行禮道,乃至記錄下了那些年的風俗包括服飾變化:

初一年,初二閑;

初一繞村子轉(zhuǎn),(咱們山西口語里,繞村子是滿村子的意思)

初二吃搟面。

初三祭三官,

初四拜四郊;

初五掃五窮,

初六六出門。

小大衣子拍拍帽,

?上籃籃行禮道。

新女婿,俏皮后生,好比如今的手機隨身聽,當年也要使流行玩意兒裝扮自己:

褲子疊成三炮臺,

腰里掛著三箭牌。

——三箭牌是什么?是銀質(zhì)的三樣小飾件,挖耳、剔牙和通煙鍋子的銀針。絳帶結得長長,讓那幾樣掛在褲帶上的東西半隱半現(xiàn)露出在衣襟下。

丈人丈母、姥爺姥娘、舅舅妗子、姨姨姨父、姑姑姑父、姐姐姐夫,親戚名堂一大堆,其實捋下來不過是三族中的兩族:母族和妻族。對我們老張家,奶奶的娘家離紅崖底二十四里,叫個大獨頭,那里是我爺爺?shù)钠拮澹瑫r成為我父輩伯叔們的母族。過年走親戚,最當先就是到大獨頭我的老舅爺家去拜年行禮道。這門親戚,具體又稱之為奶奶的“人主”家,在我的輩分上,稱做老人主。奶奶1888年嫁到我們老張家,直到兩年前我母親去世,還要請動老人主。這門親戚,與我們老張家走動了不止一個世紀。

十多二十口人,到老舅爺家還要過夜。土炕上,一張被子下往往要睡三四個光屁股孩子,尿了炕,互相推諉責任,老舅爺笑呵呵地在院里架起柴火來烤褥子。老妗子的灶頭風箱不停,大鍋蒸籠冒氣騰騰。

去過大獨頭,伯叔們這才分頭去走各家的親戚。我父母要是在太原沒回來,上姥爺姥娘家走親戚就成了我的任務。姥爺跟前沒兒子,二姨嫁在本地,大姨和我媽都在太原,平常我自然是常到姥爺家,把我慣得性由天地。大正月走親戚,情況便有所不同。我也得裝束起來,姥爺行二,往下三姥爺四姥爺五姥爺家都得帶上禮道,登門磕頭拜年。既然帶了禮道,那么幾個姥爺家就得分頭叫我上家吃請。我得盤腿坐在炕頭的客位上,人模人樣的,學著席間應對,說些禮節(jié)性的話語。

姥爺姥娘去世,是我父親出錢主持,母親姊妹三個拉靈戴孝,風風光光打發(fā)了老人。后來萇池西頭擴建新農(nóng)村,占了姥爺家的老墳,姥爺姥娘的墓地面臨遷墳。母親為此睡不著了,又是我父親給我媽吃了定心丸:老婆子,不怕!女婿半壁子,這個事我扛起來!

姥爺行二,上頭一個親兄長也沒后,還有姥爺上面父母的骨殖,這樣遷墳就要遷動三座墳塋、六個老人,要重新埢墓葬、割棺木。那時候的錢,也得大幾千。

父親去世,交代給我任務一件,給我的爺爺奶奶立碑。在張家老墳給爺爺奶奶立起碑樓不久,母親也想給我的姥爺姥娘立碑。老太太提前話頭,我連忙應承:媽媽你放心,爺爺奶奶我該敬奉,姥爺姥娘一樣該敬奉。在萇池村前掌窐,我給太姥爺、大姥爺和姥爺三輩六位老人,同時立起三筒石碑。這門親戚,從我父親和母親訂婚開始,也已經(jīng)走動了八十年。

魯:大正月里,主要姻親之間走動拜年之后,從初三開始,本家族五服之內(nèi)的叔伯、姑表弟兄就互相約請,挨家輪開日子,你家初三我家初四,拉拉溜溜一直要持續(xù)到正月十五將盡。正月里互相請到家里聚餐,鄉(xiāng)村話語稱作“請叫”。請,是請長輩,叫,是叫同輩。除了遇到婚喪大事大家必得聚會之外,每一年正月里的請叫必不可少。相互請叫不請叫,被視為家族團結與否的一個標志。

五服之內(nèi),姑舅表親,誰家頭年有娶嫁,在娶嫁儀式上已經(jīng)正式認親,到過年正月里,親戚們要輪著請新媳婦或新女婿。同時,還有一份薄禮送給新媳婦新女婿;新媳婦新女婿正式登門,自然也少不得給小輩準備壓歲錢,通過年節(jié)親戚走動,算是正式融入了這個大家族。

與親戚間這種宴請禮往分開,是請叫“朋親”。相與甚得的鄰居,師兄師弟,干親故舊,生意伙伴,都屬于“朋親”范圍?!芭笥H”多寡,折射一個人的社會地位與交往能力。所謂遠親不如近鄰;所謂好漢罩三村,好狗護三鄰;所謂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屆時,關乎來年生計的各種駁雜信息,哪里用工,哪處來錢,都會得到充分交流,各大城市的民工潮在宴席上的酒盅里泛起第一道漣漪。

張:過年,盛大的民俗節(jié)日,總是負載了許多美好的人間情誼。一塊念書的同學,玩兒尿泥長大的發(fā)小,還有性格相合說得來的男女,有的結成了干兄弟、干姊妹,過年相互請叫,成為加深鞏固情誼的禮儀方式。平常有借貸往還的,借債的一方即便還清了債務,也不會忘記自家急難時節(jié)別人的這點慷慨資助,那么正月里正好請叫一回,略表心意。

鎖爺,頂著一個富農(nóng)分子的帽子,過年給人寫對子,平常幫人說合事情、平息紛爭,包括主持分家析產(chǎn),給族內(nèi)新生娃娃取名,出面張羅婚禮喪事,最是急公好義。于是在正月里,免不了好多人家要請叫。甚至運動來了拿槍托子戳著鎖爺游街的民兵大爺們,這時讓家長罵上,也得腆著臉上門來請叫鎖爺吃請賞光。

我家,除了每年求鎖爺寫對子,奶奶有事往太原寫信叫做打書子,每次都是請鎖爺來家,鎖爺自帶毛筆,蠅頭小楷將奶奶的話語翻作文雅的四六句,“吾兒見字知悉”云云。我和寶山大哥一請再請,末了大伯出面三請,鎖爺長袍罩體,瓜殼帽頂端一粒櫻桃珠子發(fā)亮,終于登門。外廂家堂神主那兒,必定要行過叩拜大禮,然后嘴里稱呼嫂子,恭謹揖禮。奶奶喝令我等攙扶鎖爺,大伯指著鎖爺?shù)淖雠梢覀兒蒙鷮W習仁恭禮伐的榜樣。招待鎖爺,奶奶必定要取出父親從太原捎回的老白汾,席間連連敬酒,鎖爺長馬臉終于通紅了,與那櫻桃珠子相映成趣。

魯:說到喝酒,不能不說說酒歌。我們河曲靠近內(nèi)蒙古、陜北,黃河折彎處,雞鳴三省地,都是出產(chǎn)民歌的地方。陜北、內(nèi)蒙古兩地的酒歌甚多,酒曲兒過河也在我們縣落了戶,現(xiàn)在人們宴席聚會已經(jīng)是逢酒必有歌了。便是正月里親朋好友相互請叫,土窯洞,熱炕頭,酒過三巡,相互敬酒,喝到一個分際,酒歌就唱起來了。

酒曲好像那沒梁梁那個斗,

裝在咱肚里出在咱的口。

精神來了就順口口流,

甚時候想唱甚時候吼。

二茬茬韭菜搸把把,

好不容易咱們坐到這一搭搭。

這杯杯燒酒你接下,

接下這燒酒咱拉話話。

一杯杯燒酒滿桌子的菜,

感謝咱主人家好招待。

我唱的不好嗓子賴,

還請那主人家你多擔待。

這是眾多酒曲之一首。

張老師,你當年走馬黃河時采訪民歌,酒曲肯定不在少數(shù)。咱們的朋友準格爾旗奇富林、陜北王向榮是唱酒曲的好手,每年正月里兩個人被邀請赴宴、高歌助興,酒簡直喝不過來。

張:“無酒不成禮儀”,古代的祭祀大禮,少牢太牢,酒漿奠酹必不可少;同時,所謂禮樂,禮儀過程一定要有雅樂演奏鐘磬和鳴,包括伴有詩歌頌唱。《詩經(jīng)》中的雅頌,雅是朝廷禮儀樂曲,頌是宗廟祭祀樂曲。廟堂上的祭祀大典,祭祀功能娛神兼而娛人;民間過廟會要唱戲,包括普通酒席間的歌唱,追根溯源應該有古禮的影子。這方面沿襲,最是你們邊關地界風氣濃烈。用當代觀念來解析,不妨可以這樣講:酒神與歌神,不離不棄,酒與歌,給人類裝上了自由意志飛翔的翅膀。

村里過年,初十之前都是忙著走親戚,出門吃請、家里請客,莊上偶或有鞭炮炸響,反倒襯出某種冷清。一過初十,月已上弦,人們的心情就漸漸轉(zhuǎn)向正月十五鬧元宵。

要說大拜年連著鬧元宵,始終有歌舞相伴成為一地民俗的,我看要數(shù)呂梁山里的臨縣傘頭秧歌最為典型。山西是個民歌民俗活動之海,單說呂梁,有晉陜大峽谷黃河磧口的船夫調(diào)、嵐縣的騾馬驚炸會、柳林的彈唱、臨縣的傘頭秧歌等等不一而足。臨縣每個村子,都有在歷年四鄉(xiāng)八里比拼中涌現(xiàn)出來的傘頭,秧歌隊高舉各種儀仗,頭里是一幢丈二高的宮傘,所謂傘頭是歌隊的靈魂人物,要走到哪兒唱到哪兒,看見什么隨口要現(xiàn)編歌詞唱出什么。要是初一拜年,那么就是各個家族如今包括各個單位推選出自家的傘頭,給長輩和上級單位拜年,傘頭要唱著秧歌來敬上吉慶祝辭。往下,主家應該托出酒水吃食招待,同時也得唱歌來答拜客人。

清末直到民初,來臨縣當知縣知事的,必須順應當?shù)仫L俗。如果各種社團是給縣衙拜年,師爺班頭可以代表縣衙唱歌答拜。但民間活動此時偏生要將縣太爺當成一個與民同樂的普通家長,傘頭帶領隊伍人眾專門給大老爺?shù)募倚“菽?,于是乎縣太爺勉為其難也得放下官架子唱歌答謝。不然,老百姓不答應。比方,傘頭拜年唱道:

臨縣來了個好縣令,

風調(diào)雨順人稱頌;

百姓萬民來拜年,

大老爺全家都吉慶!

大老爺只好侉聲侉氣回應:

力微德薄不敢當,

國泰民安賴上蒼;

居官愿為民父母,

大眾安康我安康!

諸如此類。假如大老爺靦腆拿捏,不給老百姓面子,那么到夜里半截磚、狗屎堆,說不定就隔墻扔進來。鬧不好,只得悲嘆官星不旺,卷鋪蓋走人。

魯:“文革”當中我記事,城里村里哪里還有什么鬧元宵。大正月人們被催趕了下地,大學大寨戰(zhàn)天斗地,鬧元宵如何熱鬧,只剩下聽老人們轉(zhuǎn)述。改革開放之后,各種民俗活動漸次恢復,老人們都說已經(jīng)不是原來的樣子了,但在我看來,終歸是聊勝于無,自有當下的喜慶熱鬧。

元宵節(jié)將近,正月初十,縣城里機關單位正式上班,公共場所張燈結彩預備鬧元宵。中國的春節(jié)在元宵節(jié)將達到最高潮,在最高潮的時候,也正是它的尾聲。

這時候,春節(jié)活動將從戶內(nèi)移到戶外,由尋常巷陌出遷到公共場合。在串親戚拜親友的間隙,村里熱心公益事業(yè)的人開始共同忙碌一件事,就是做鬧元宵的各種準備,準備社火。各村差不多都要扎彩車,組織秧歌隊、高蹺隊、旱船隊、舞龍隊,到時隨彩車一起出游。

中國鄉(xiāng)村,這些鬧元宵的項目看似千篇一律,其實各有千秋。以山西鄉(xiāng)村為例,晉中地方的社火,一個漢子背縛鐵棍,上面綁著四五個由小孩扮演的戲曲人物,稱為“撓閣”;柳林縣則在正月里做“盤子”——預先扎制一個微縮的廟宇,百姓家將蒸好的棗糕里三層外三層供在上面,供奉“盤子”期間將演劇娛神,乞求一年平安;晉南的威風鑼鼓又是一景,千百人組成鑼鼓大陣,屆時,村里的社首號令之下,傳統(tǒng)鼓譜一一搬演上場。鏗鏘有力的鼓點造出奪人氣勢的同時,又不乏細膩之處,鼓面、鼓釘、鼓幫擊打出不同音質(zhì),靠控制節(jié)奏和韻律,能夠完整演繹一段故事情景,如《虎口拔牙》《滾核桃》,還有近年搶救補綴成的《秦王破陣樂》。

鬧元宵從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六,大鬧三天,各種娛樂由村到鎮(zhèn),由鎮(zhèn)到城,先是各村的紅火一定要到各單位去拜年,扭秧歌、跑旱船、踩高蹺不一而足。各單位須準備一定額度的禮金回贈,此舉既討了吉利,同時也解決了村落組織社火班底的支出。最后,所有的隊伍都匯集一處,沿街巡游,每一支隊伍都鉚足勁兒暗地里一爭高下。

洪洞一帶民風強悍,各村威風鑼鼓此起彼伏,各個會藏了一手絕招,到關節(jié)點兒上方才顯露。在臨汾上大學的時候曾看過一場威風鑼鼓比賽,幾個村子誰都不服輸,難決高下。輪到一個村的時候,血脈賁張的鼓镲響過,突然一個靜場,只見領頭指揮的老者做了一個功架,突然將一只大镲扔向天空有一丈來高,只聽得冰解河裂一聲巨響,另一只手將大镲托舉頭頂,已經(jīng)將飛落的大镲穩(wěn)穩(wěn)接住。場上所有人都屏聲靜氣,看得目瞪口呆。而后彩聲雷動,該村出其不意拔了頭籌。

張:新中國成立之初,雖然朝鮮半島戰(zhàn)爭打響,但國內(nèi)畢竟沒有了戰(zhàn)事;鎮(zhèn)反、三反以及五反運動盡管花樣翻新,也畢竟沒有像后來那樣搞到整個國土雞飛狗跳,全國百姓人人自危;在我的童年記憶里,合作化之前的鄉(xiāng)間生活,簡直就是一個奇跡一般的黃金時段。

臘月門上,家家準備點旺火、采柏葉的時候,紅崖底村口、十字街上、村東過社的神棚前頭,已經(jīng)搭起了柏葉裝飾的牌樓。初十剛過,誰家老窯里,紅崖底草臺班的把式們在西廂排戲,老漢們的八音會在東廂合練套曲,院子里,團頭社首指揮若定,有人綁扎旱船架子,有人整備撓閣,后生們早已綁好高蹺在村街上賣弄本領。不期然間,滿村充斥了一種準備鬧元宵的緊張而又激動的氣氛。

紅崖底就在這時創(chuàng)立小學,我父親牽頭號令,在太原、北京做事走外的人自愿集資,給所有小學生人人定做了冬夏制服。特別還采購回來全套洋鼓洋號,格外請到閻錫山當年軍樂隊教軍樂的教官人稱“洋老師”,住在校舍里兩年,專門教孩子們洋鼓洋號。

其時,我不到上學年齡,但整日跟隨寶山、靠山到校,早把一到四年級的課本背誦下來。老師喜歡,結果就給編排到秧歌隊里,在隊伍最末尾跟上大伙扭秧歌。村里撓閣上頭,要挑些娃娃上去扮演角色,我也被村長三家鎖抓住,不由分說就綁了上去。

奶奶好高興,打開豎柜,取出紅綢子,給干姐含玉兒、大姐翠鳳,還有我,人人扯下幾尺,系在腰間,兩端頭上縫好環(huán)兒套在中指上。我一點點大,緊跑都攆不上隊伍,哪里顧得上扭秧歌?

正月十四,各種社火隊先在本村立社的神棚那兒表演。旱船,一定要有一位艄公,劃動一支船槳引導船隊跑出圖案來。旱船隊搬演的是《回荊州》《水漫金山》這些與江河有關的戲文。撓閣,山西話這個“撓”字,有扛東西在頭頂肩上的意思,撓閣也叫鐵棍,下面的把式將鐵架牢牢綁在腰間,鐵棍一丈多高,男女小孩子穿扮了戲裝,被綁在頂端,女孩子特別要將腳藏起來,裙擺下露出的是道具金蓮小腳。把式邁著八字步,一步一扭,上頭孩子要跟上節(jié)奏,左右甩動長袖,在半天里果然長袖善舞的樣子。

到了正月十五,每個莊子的各種社火隊都要出村,集中到萇池鎮(zhèn)上去參加賽會。我們紅崖底一個小山村,拿什么去叫好?好幾年,都是洋鼓洋號隊奪了錦標。除了鎮(zhèn)子上的九高小,別的村子壓根就沒有洋鼓洋號。好家伙,我們村的鼓手號手是閻錫山軍樂隊教官教出來的,八桿小號絳帶漂亮、號碗錚亮,一起吹響,登時壓下了整個賽會上萬人的喧囂。

緣起于娛神的社火活動,在正月十五徹底轉(zhuǎn)換成了娛人的老百姓自娛自樂的盛大狂歡。

活動一直持續(xù)到了夜間,萇池鎮(zhèn)到底是川面地界,東西南三個自然村圍攏的空地上,豎起百尺高桿,上面懸掛大紅燈籠,桿頭的狼牙旗迎風招展。高桿底下,已然布置好了九曲黃河陣,參與者人人托舉一盞油燈,按照陣式魚貫行進,無數(shù)燈盞就連成一條流動的燈河,與天上的明月星空交相輝映。天上人間,不知今夕何夕。

魯:九曲黃河陣原來你們盂縣也有,我一直以為是沿黃河各縣的民俗表演樣式。這種陣式,屬于燈游會的花樣之一。具體而言,我們那一帶的“九曲黃河陣”,與圍棋一樣,是用橫排十九、縱列十九共三百六十一根木樁組成正方形,九組回形燈陣各個相連,渾如迷宮。九組燈陣每組中間,各有一盞燈籠高高懸起,依次是平安燈、發(fā)財燈、送子燈、前程燈、求婚燈、長壽燈、步步高升燈,什么什么燈。中央天元位置,一根大柱,要掛符設壇。燈游會開始前要凈場,由鼓樂手吹奏《大得勝》,延請和尚念經(jīng),焚香敬表,禮畢方才開門游會。燈游會一圈轉(zhuǎn)下來,五六里地怕是出去了,為的是讓吉祥燈盞照耀,禳災祛難,百病不侵,四季平安。

這個漫長的游樂活動還有一個附帶出來的功能。到了歲數(shù)的閨女后生,正月里親戚走動,人們不免議論哪哪有一個后生如何如何,哪哪有一個閨女怎樣怎樣,于是有熱心人會從中撮合,至于后生閨女對眼不對眼,你們自個燈游會上見。一場燈游會,回旋往返,兩人三步兩步就碰了面,相當于相跟著走了四五里地。眉來眼去的,等出了彩門,搭訕說話,事情已經(jīng)有六七成火候。

后幾年,河曲鬧元宵的盛大活動最后都要放焰火。與過去的放鐵炮、打鐵花相比,焰火是如今的高科技,滿天花雨,不唯在現(xiàn)場,便是周邊莊子上也都能看到。

焰火放盡,人眾漸漸散去。天上一輪明月皎然。

春節(jié)像狂歡三天之后的人一樣,乏然退場。

萬眾喧囂的場所,曲終人散。黃河水一冬來被嚴嚴實實封在厚厚的冰層下面,此刻老城邊緣不時響起黃河水將冰面撐破的聲音。

張:千萬年的農(nóng)耕生活醞釀出人類史上輝煌的農(nóng)耕文明,這樣的文明伴隨著生生不息的華夏民族。年節(jié)、禮節(jié),都有一個節(jié)字。不需要什么人的越俎代庖、耳提面命,我們的農(nóng)民懂得節(jié)制,天然地服膺大自然的節(jié)律。

過大年、鬧元宵之后,節(jié)令從立春到了雨水、驚蟄。往下就要到“二月二,龍?zhí)ь^”,大地回暖、萬物復蘇。馬在槽頭尥蹄,牛在圈墻上蹭角,農(nóng)人開始整修犁杖、擦拭鍬鎬,再次精選秋下精選過的種子。一年之計在于春,春耕大忙即將來臨。

魯:正月里,在過年這一盛大節(jié)慶當中,還包含著許多獨特的節(jié)日。節(jié)日的設置安排,像一篇文章,節(jié)奏控制,錯落有致。

在大年初一和正月十五中間,有一個人節(jié),就是正月初七。拜年走親,經(jīng)過大約一周,正月初七傳統(tǒng)的“人日”,我們那兒要再在院子里壘一個小一些的火塔子,正餐吃面。有的地方叫做“拉魂面”,我們那地方吃長豆面。人日,專門過一個人節(jié),想一想,讓人感動。

張:陰歷正月初七,從月相來看,正是上弦,處在朔望之間。

正月里成天吃好的,我們家鄉(xiāng)到這一天似乎不再有什么專門吃食。孩子們放炮打陀的,記得奶奶要責令我們洗手洗臉,要給閨女們梳頭?!斑^人日哩,你們給我像個人樣兒!”懂得古禮的老人們則說:人日嘛,朝廷爺這一天都不興殺人哪!

過罷元宵,月相到了下弦,正月二十有個小填倉,正月二十五就是大填倉了。填倉節(jié),也叫添倉節(jié)、天蒼節(jié),如今村里到這日子有人念叨兩句,知道是填倉節(jié)了,但也不再嚴守當年的過節(jié)儀式。當初,奶奶大伯日子記得清楚,種種儀式也都要嚴格履行。當院擺開供桌,焚表上香,祭祀填倉爺爺。院心里,用燒炕的柴灰圍出一個圓圈,象征糧囤倉房,里面撒上五谷,用瓦片蓋好,寓意糧食滿倉滿囤。孩子們繞著那柴灰圈子呼叫:填倉爺爺填倉來!填倉爺爺填倉來!

倉庫糧食嘛,總是免不了老鼠作害,人們要養(yǎng)貓滅鼠,但在填倉節(jié)偏生又要祭老鼠。有那么一點和諧共生的善意。祭老鼠,好像變成家庭主婦的事兒,嬸子大娘們在存放糧食的大甕糧缸旮旯里,點起油燈碗,擺放一點供品,還要燒紙禱告。問她們那是祭奠什么?說是祭奠毛鬼神。在女人們的描述里,毛鬼神是非常鬼祟而又神秘的一個小神。大約半尺高低,上身穿一件小紅襖,敬奉好了毛鬼神,他會扛著指頭棒棒粗細的口袋,給咱家的糧囤糧缸里傾倒糧食。如果情況相反,咱家的糧食就會不明緣由地減少丟失。

過著填倉節(jié),轉(zhuǎn)眼是二月二。

魯:二月二,龍?zhí)ь^。河灘之上,布谷聲聲,太陽也一點點往北回歸線移動,誰都沒有理由閑著啦。正月里的火塔子灰燼在這一天要清理出去,底土擔回原來的地方,炭灰則要用簸箕端了沿宅子四至撒一條灰線,謂之“圍社”。大門上的對聯(lián)尚紅,但已經(jīng)風干翹裂,孩子們撕下一角折成風車,使高粱秸舉了滿巷子里跑,小風車像盞盞燈籠將村野點燃,河灘上老柳吐芽,不覺已是春意盎然。

張:鄉(xiāng)野大地,雖無紀歷志,四時自成歲。一旦開春就該要開犁了,祖祖輩輩的農(nóng)人將開始播種年復一年的希望。希望永遠在那里,在田園、在山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