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當敘事學即將跨入新世紀的時候,西方學者一方面頻出新作,為該學科的進一步發(fā)展推波助瀾,另一方面又對其未來走向做出積極展望。對此,我將各舉一例。1999年,西方最著名的后經典敘事學家、《故事世界:敘事研究學刊》雜志主編戴維·赫爾曼主編了題為《作為復數(shù)的后經典敘事學:敘事分析新視野》文集,見證了敘事學研究的規(guī)模復興和后經典敘事學研究的興起。2000年,《文體》雜志夏季刊推出“敘事的多種概念”專題論文,特約主編、國際敘事學研究協(xié)會前主席布萊恩·理查森教授大膽預測:“敘事理論正達到一個復雜而全面的較高層次,而且很有在文學研究中居于越來越中心地位的可能”。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無疑證實了理查森的判斷。這一時期,跨媒介敘事學、認知敘事學、非自然敘事學、語料庫敘事學等新的敘事學流派大量涌現(xiàn);對隱含作者、不可靠敘述、敘述者、全知敘述、敘事性等敘事學基本概念的重審與探討日漸深入,好一派繁榮景象。尤其是近幾年來,敘事學研究的學者隊伍逐漸壯大;敘事學理論主張、研究方法及其影響與日俱增;有關敘事學的論文、專著呈爆炸式增長;敘事學的教科書、工具書、叢書、期刊雜志等漸成規(guī)模;關于敘事學的各種學術會議更是此起彼伏。由是觀之,無論是在研究陣容還是在研究成果上,敘事學已儼然成為一項事業(yè)。
在新世紀步入第二個十年的時候,敘事學又將展現(xiàn)出怎樣的發(fā)展態(tài)勢?敘事學的未來又會有什么新的發(fā)展圖景?赫爾曼、莫妮卡·弗魯?shù)履峥?、揚·阿爾貝等學者以后經典敘事學為聚焦點,認為這一學科開始進入第二發(fā)展階段。赫爾曼認為,如果后經典敘事學第一階段在于引入結構主義理論之外的思想,重新評價經典模式的可能性與局限,那么在第二階段就出現(xiàn)了新的挑戰(zhàn),即“要加強女性主義、跨媒介、認知以及其它各種后經典方法之間更為緊密的對話?!彼ㄗh“敘事理論家可以首先并置新方法對于敘事現(xiàn)象的描述(敘述、視角、人物等),接著檢驗這些描述的重合面,然后再探討在那些不重合的描述面上,這些新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互為補充,由此繪制各種后經典方法之間相互關系的圖式?!卑栘惡透ヴ?shù)履峥税押蠼浀鋽⑹聦W第一階段的主要特征歸納為“多元性”(multiplicities)、“跨學科性”(interdisciplinarities)、“跨媒介性”(transmedialities),把后經典敘事學第二階段的主要特征歸納為“鞏固”(consolidation)與“持續(xù)多元”(continued diversification)。我認為,在下一個十年中,敘事學不僅需要繼續(xù)發(fā)展新的方法、開創(chuàng)新的研究領域,同時也應該加強各種方法和領域之間的協(xié)作與互補、加強不同國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敘事傳統(tǒng)和敘事理論之間的合作與交流等,由此形成多元、互補、整合的新格局。
無論未來的敘事學研究展露出怎樣的格調與姿態(tài),理論建構與批評實踐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兩翼。本期“敘事學專欄”所發(fā)表的論文,既有探討敘事理論的厚重之作,也有敘事批評實踐的精彩文章,值得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