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軍秀
當代高職院校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閆軍秀
高職教育是近年高等教育發(fā)展過程中的新事物,加強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首要內容。做好當代高職院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既是事關中華民族前途和命運的希望工程,也是推動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工程,更是構建和諧社會、建設四個現(xiàn)代化、實現(xiàn)中華民族復興的戰(zhàn)略工程。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在新形勢下,必須以科學發(fā)展觀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方針,不斷創(chuàng)新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培養(yǎng)合格的接班人。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研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常采用課堂上學習理論知識、課下宣講時事政治內容的形式。這種教學模式習慣性地把學生置于完全被動的境地,常常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單向灌輸和傳播,具有閉塞、單向灌輸和專橫的特征。面對當代大學生日益追求個性獨立的叛逆性格,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明顯缺乏寬松、包容的校園民主環(huán)境,極易引起學生的叛逆心理。
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多從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等橫向層面上關注大學生們的思想問題,卻往往忽略了大學生發(fā)展縱向過程中思想的動態(tài)性轉變。在學校日常開展的各項文體活動中,大學生不僅僅是最熱情的參與者,而且還是參與的主力軍。但是由于他們的心理還不十分成熟,思想上容易產(chǎn)生大的波動,看待生活中的問題往往比較片面、武斷,容易走極端。他們往往比較注重實際,對一些重大的時事問題一般能冷靜地分析和處理。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采取與之相適應的教育方式。
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當代社會出現(xiàn)了和主流價值觀不同的金錢至上的社會價值觀,把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和社會個人經(jīng)濟收入作為個人人生價值的全部體現(xiàn),過度強化了人們腦海中的金錢意識,出現(xiàn)了人生價值觀念的扭曲和偏差,這一點在當前高職院校中更為突出。
教學模式仍然是以教師為主體的填鴨式教學。以粉筆、黑板、教科書為主要傳承方式,無法提供生動直觀的圖像資料。教學形式單一,語言枯燥乏味。使教學成了抽象的、晦澀的說教,再加上教學中普遍存在理論與實際相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學生厭學。
思想政治課在我國高校中大多采用大班授課,老師和同學很難達到雙向互動,所以在課堂上“昏睡者有之,讀小說者有之,背英語單詞者亦有之?!绷硗?學生的學習目的不明確。有的同學認為學政治課就是為了掙學分,“60分萬歲,多一分浪費”。有的同學認為學政治課就是為了將來能當官。筆者對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下文簡稱“本院”)大一學生的一份調查顯示:47.9%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沒有意思、沒有用;40%的學生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對合理架構知識結構沒起什么作用。
我國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忽視思想政治課重要性的問題。以本院為例,《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的安排還算可以,但到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時,由于教室緊張,很多課時被安排在下午七、八節(jié)。而此時學生早已饑腸轆轆,哪還有心思聽教師講課,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此外,還存在專業(yè)課擠占政治課,專業(yè)設置上普遍存在重理輕文的現(xiàn)象。從而導致學生的文化基礎知識單薄,人文素養(yǎng)缺乏。著名科學家錢偉長說過:“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是一個愛國者,一個辯證唯物主義者,一個有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道德品質高尚的、心靈美好的人,其次才是一個擁有學科、專業(yè)知識的人……”可見,高職院校只有充分重視思想政治課的作用,學生才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
高職教師要增強人本意識,增強時代意識。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須具有人本意識和時代意識,才能逐步適應當代科技發(fā)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構建立體化、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網(wǎng)絡體系、強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保障體系,優(yōu)化思想政治課教學內容。作為高職院校的思政課教師,首先必須熱愛當前的教育事業(y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理念。其次必須在教學中深入貫徹“心靈上有觸動、思想上有感悟、行動中有體現(xiàn)”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
面對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帶來的新情況,當前高職院校必須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時效性和針對性。為此我們應該做到:課堂教學內容應更加貼近國情、貼近學生實際;堅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堅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社會主流價值觀;堅持專業(yè)本位思想,高校的思政課要與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緊密結合。
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多層次性和價值觀念的多元化,決定了高校思政課教育方法必須要由單一型向多樣型轉變,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由控制向疏導轉變。這就要求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還應不斷創(chuàng)新,以開拓的精神探索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徑。在當前信息時代,網(wǎng)絡已經(jīng)深入到大學校園,這必將給高校思政課教學帶來深刻變革。思政課教學不能再固守“一塊黑板一支筆,一本教材一張嘴”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而應采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采用電子教案和課件,讓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更廣闊、豐富的信息知識,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xiàn)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教學運用中的魅力。同時,要充分利用校園網(wǎng),構建網(wǎng)上思政課教學基地,向學生及時發(fā)布教學信息資料,為學生提供豐富、具體的教學服務,真正貫徹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
中共中央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指出:“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所有課程都要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要建立和完善實踐教學保障機制,探索實踐育人的長效機制?!迸c書本相比,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用好這一活教材,對大學生內化道德、職業(yè)和法律意識,塑造健全人格,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和培養(yǎng)自我教育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實踐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把實踐教學分為課內實踐和課外實踐兩部分。關于課內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演講、展示、辯論、討論等多種形式,對出現(xiàn)的偏差進行正確引導,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探索。也可以讓學生分成小組就思政課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探討,鼓勵學生通過表層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深層研究,提出問題;拓寬研究,討論問題;質疑研究,解決問題。由學生組成考評組現(xiàn)場打分,記入平時成績,教師要及時點評。關于課外實踐,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針對當前社會的一些熱點問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自由進行社會調查,也可參與學院舉辦的社會實踐,然后完成相應的調查報告,教師要及時對實踐報告進行指導和評閱;可以組織學生利用周末業(yè)余時間進行一些社會公益服務活動,使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
另外要注意在實踐的內容和形式上,一定要根據(jù)學生自身的心理特點、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分別安排不同的實踐內容。在實施實踐教學活動時,首先要制定詳細、周密的活動方案,同時要有專職教師進行具體指導、監(jiān)督與檢查。實踐教學活動結束后,任課教師應及時進行總結與評價。目前高校思政課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呈現(xiàn)出多樣化的趨勢,各個高職院校可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本學校特點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傊?,實踐教學是高職院?!八枷胝卫碚撜n”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既是學生參加社會鍛煉的過程,又是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延伸過程。實踐教學是理論教學的補充和完善,兩者不可分離,必須有機結合。
課程考核評價是學校整個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評價教師和學生教與學結果的必要手段。但是僅僅憑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卷面考試成績來評定學生的能力與素質是遠遠不夠的。
為全面考察“教與學”的效果,真正起到思想理論課教書育人主陣地的作用,各高職院校應從多方面、多角度來考核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有效的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不僅可以充分展示教師教學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同時還可以調動、吸引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跨越理論與實踐的溝壑,消除有理論而無實踐的兩層皮現(xiàn)象。因此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成績的最后評定,應是平時加期末、理論加實踐、主觀加客觀、作業(yè)加考試相結合的綜合成績評價。在具體的評價過程中,我們要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實施動態(tài)化的評價模式。高職院校對思政課的考核評價要注重學習過程和效果的綜合評定,充分發(fā)揮課程的考核評價功能,為此我們一方面要改變過去只關注學生期末考試卷面成績的單一性課程評價方式,另一方面要著眼于有效幫助學生客觀認識自我,幫助他們建立自信,時刻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素質不是一成不變的,各高職院校要想有效評價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就要堅持發(fā)展的觀點、動態(tài)的觀點、辯證的觀點,不但要關注學生期末卷面的考試結果,還要關注學生日常的行為表現(xiàn),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既有效評價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使當代大學生在思想和行為方面做到有機統(tǒng)一,又能夠在教學中真正體現(xiàn)思想政治課教學處處為學生著想、處處為學生考慮的換位思考方法和人文關懷精神。
2.改革單一的考試形式,實現(xiàn)課程考核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在思想政治課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上我們要改變過去期末考試卷面成績一統(tǒng)天下、單單以卷面考試成績作為大學生思想素質的局面,采取期末加平時的綜合考評體系模式。在期末卷面考試的基礎上有效加強學生平時行為表現(xiàn)考核的力度,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比如與思想政治理論有關的現(xiàn)實表現(xiàn),都可以納入考核范圍,如實地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反映出來。建立的這一考核評價模式體系要能夠涵蓋當代大學生課上課下、思想和行為的全面考核內容,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為高職院校完成思想政治課教學任務,實現(xiàn)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提供有力保障。
在當前的形勢下,各高職院校一定要結合本校實際構建符合學校自身實際、符合大學生特點的便于操作的思想政治課課程考核評價模式體系。只有建立了科學、合理、有效的思政課課程考核評價模式,才能有效促進高校思政課教學質量,真正達到促進學生素質和能力提高的目的。
[1]呂紹明.增強高校思政課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路徑分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04).
[2]黃敏.論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J].中國電力教育,2007(05).
[3]趙錚.研究性教學初探[J].學術平臺,2008(05).
[4]黃海健.淺議研究性教學與研究性學習[J].發(fā)展研究,2002(08).
[5]劉健.實施研究性教學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J].北京市財貿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02).
[6]李玉玲.淺談如何增強高校思想政治課的實效性[J].前沿,2006(06).
[7]張言民.淺議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J].宿州師專學報,2002(03).
閆軍秀(1968—),男,河南省平頂山市人,河南質量工程職業(yè)學院實訓中心副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思想政治教育。
G711
A
1001-7518(2013)26-0010-03
責任編輯 謝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