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宏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銅梁中醫(yī)院骨一科,重慶銅梁402560)
膝關節(jié)前后交叉韌帶是穩(wěn)定膝關節(jié)的重要結構。交叉韌帶損傷后,不僅會造成膝關節(jié)不穩(wěn),且能造成繼發(fā)性損害,造成半月板損傷和繼發(fā)性關節(jié)炎,交叉韌帶自愈困難,通常需要重建修復。同種異體肌腱移植修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越來越受到關注[1]。我科56例前后韌帶斷裂患者采用同種異體肌腱重建治療,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2月在我科采用同種異體肌腱一期重建治療的56例前后韌帶斷裂患者,其中男36例,女20例;年齡19~50歲,平均年齡(30±5.5)歲。入院均根據(jù)癥狀、體征、膝關節(jié)MRI檢查確診,均為單膝損傷,左膝36例,右膝20例。致傷原因:26例為扭傷或摔傷,18例為運動損傷,12例為車禍傷。其中合并半月板損傷32例,合并內(nèi)側副韌帶損傷10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患膝關節(jié)腫脹、疼痛,走路打軟腿。膝關節(jié)功能Lysholm術前評分平均為(44.3±3.8)分,活動范圍為(83.6°±9.3°)。Lachman 試驗及前、后抽屜試驗檢查均為陽性。
采用硬膜外麻醉方法,患肢上止血帶,常規(guī)分別前外側入路及前內(nèi)側入路進關節(jié)鏡及手術器械。全面檢查關節(jié)腔,對于損傷的半月板及關節(jié)軟骨進行修整切除。先重建后交叉韌帶(PLC)骨隧道,從前內(nèi)側入路進脛骨隧道定位器,導針于脛骨結節(jié)下緣平面前內(nèi)側呈45°進入,鉆直徑約10 mm與移植腱相同的脛骨隧道,注意保護脛骨后緣。股骨止點定位器置于股骨髁間窩內(nèi)側間窩,沿股骨髁內(nèi)上方打入導針,做股骨隧道。再重建前交叉韌帶(ALC)骨隧道,脛骨止點定位器位于脛骨髁間棘之間,隧道與脛骨軸成45°,PLC脛骨止點隧道前外上方約1 cm,隧道直徑約10 mm。股骨隧道內(nèi)口位于髁間窩ALC股骨止點中央,制作股骨隧道,隧道直徑為10 mm。采用骨組織庫提供的深低溫冷凍同種異體骨-腱-骨移植物進行膝關節(jié)PLC和ALC的重建,等滲鹽水內(nèi)快速解凍,修整肌腱,兩端止點分別用不可吸收線編織縫合成為韌帶移植物。將編織好的肌腱一端的牽引線用導針牽引導入,從脛骨隧道拉入關節(jié)腔,再拉進股骨隧道,屈膝45°位拉緊PCL,屈膝30°位拉緊ALC固定,以可吸收界面螺釘固定股骨隧道內(nèi)的移植物。Lachman試驗陰性后再關閉傷口。術后長腿石膏托固定患膝于伸直位,常規(guī)抗生素預防感染,冰敷6~8 h,第2天開始股四頭肌收縮,足背伸-跖屈活動以及直腿抬高練習,4周后進行膝關節(jié)非負重伸屈鍛煉,3個月逐漸進行膝關節(jié)負重行走。
用Lysholm評分標準[2]評定膝關節(jié)功能:大于等于87分為優(yōu);86~77分為良;76~67分為中,小于等于66分為差,比較術前與術后18周及24周的Lysholm評分。術后1年觀察并比較患腿大、小腿周徑與健側。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學軟件,計量資料組與組樣本均數(shù)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以P<0.05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18周、24周的Lysholm評分分別為(89.2±3.1)分和(91.2 ±2.8)分,與術前比較,P <0.0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術后1年隨訪,患側大腿肌肉收縮的周徑、大腿肌肉弛的周徑及小腿肌肉周徑與健側比較(P>0.05),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膝關節(jié)ALC和PLC損傷是膝關節(jié)常見的損傷之一,損傷嚴重會造成膝關節(jié)不穩(wěn),影響日常生活。韌帶移植被廣泛用于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重建,人工合成韌帶目前遠期療效不佳,尚不成熟,且價格昂貴,相比自體組織移植,同種異體肌腱重建ALC和PLC最大的優(yōu)點是不損害患者原有肌腱功能,避免了給患者增加新的創(chuàng)傷,可根據(jù)需要隨意取材,且同種異體肌腱經(jīng)深低溫冷凍處理后可有效降低其免疫原性,顯著減輕排斥反應[3-5]。Abrahamsson等[6]認為深低溫冷凍的異體肌腱,移植后能被受體接受并迅速血管化而發(fā)生組織間的愈合,能夠發(fā)揮與自體肌腱移植相似的抗張力的作用,獲得滿意的臨床療效。對于ALC及PLC同時損傷患者韌帶重建上,臨床上也存在爭議,有學者認為一期同時重建兩條韌帶增加了關節(jié)粘連的幾率,也有學者認為一期重建兩條韌帶,配合系統(tǒng)的康復鍛煉可使膝關節(jié)獲得最佳的活動度及穩(wěn)定性[7-8]。本研究所有患者均一期行 ALC及PLC,配合系統(tǒng)的康復鍛煉計劃,術后Lysholm評分均較術前明顯提高,取得了優(yōu)良的膝關節(jié)功能。
膝關節(jié)ALC及PLC重建后,存在膝關節(jié)伸屈肌力下降的現(xiàn)象,肌力的下降勢必在控制關節(jié)功能方面較差,目前我們制定的康復計劃,包括早期等長肌力練習、早期完全負重、早期閉鏈練習、早期本體感覺練習、早期關節(jié)活動度練習。中期強化關節(jié)主動活動度及以等張肌力練習為主的絕對力量。后期強化膝關節(jié)在運動中的穩(wěn)定,強化各種功能性練習。本研究的56位患者,在術后1年隨訪,隨大腿及小腿平均周徑比術前要小,但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我們制定的康復計劃能有效恢復肌力。
本文數(shù)據(jù)說明關節(jié)鏡下一期重建ALC和PLC,配合術后康復鍛煉,能有效地恢復膝關節(jié)功能,有效恢復患肢肌力,因而是可行的。但是其效果是否優(yōu)于其他術式需要進一步設立對照研究證實。
[1]張志強,衛(wèi)小春,畢樹雄.同種異體髕腱重建前后交叉韌帶的療效觀察[J].實用骨科雜志,2009,15(3):174-228.
[2]黃克堅,孫 輝,高立華,等.同種異體肌腱材料重建膝關節(jié)后交叉韌帶合并后外側復合體損傷[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雜志,2011,15(21):3917-3920.
[3]Samsell BJ,Moore MA.Use of controlled low dose gamma irradiation to sterilize allograft tendons for ACL reconstruction:biomechanical and clinical perspective[J].Cell Tissue Bank,2012,13(2):217-223.
[4]Xie F,Yang L,Guo L,et al.A follow-up study of arthroscopic combined reconstruction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with allograft patellar tendon[J].Chin J Traumatol,2007,10(6):334-338.
[5]Zhao J,He Y,Wang J.Simultaneous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s with autogenous hamstring tendons[J].Arthroscopy,2006,22(5):497-504.
[6]Abrahamsson SO,Lundborg G,Lohmander LS.Tendon healing in vivo.An experimental model[J].Scand J Plast Reconstr Surg Hand Surg,1989,23(3):199-205.
[7]趙玉斌,趙 斌,邢更彥.同種異體跟腱移植一期重建修復前后交叉韌帶損傷3例[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與臨床康復,2009,13(53):10581-10584.
[8]王守安,莊志強,陳克功,等.膝關節(jié)交叉韌帶血供的研究進展[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9,18(2):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