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霞
(河南農業(yè)大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指導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2)
高校教師在長期腦力勞動和心理壓力下易形成心理疲勞,長期心理疲勞造成心理亞健康。據(jù)調查,40%以上的高校教職工存在不同程度心理亞健康,且不同性別、年齡和職稱群體間發(fā)生率的差異有顯著性:女教師高于男教師、年輕教師高于年老教師、低職稱者高于高職稱者[1]。女教工心理亞健康主要原因是,教學科研一線女教師要獲得與男教師同樣成績需付出更多,特別是30歲左右女教工在培兒育女、奉養(yǎng)老人、管理家庭、承擔家務等方面比男性付出的要多的多,在學校還要承擔繁重的教學科研,整日忙碌,很少有時間調整身心,因此女教工,是心理亞健康高危人群[2]。高校工會作為廣大教職工最具廣泛群眾代表性組織,在關懷教職工尤其是女教職工心理健康方面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在高校改革浪潮中,大多數(shù)教職工都能認識到高校改革是大勢所趨,并抱有良好愿望和樂觀情緒,但不乏部分教職工尤其女教工出現(xiàn)“失落感”、“危機感”、“憂慮感”。這些負面心理影響女教工工作和情緒,導致心理問題。
從生物學角度,女性一些特殊的生理因素使其更易得心理疾病。女教工一般一生要經歷月經、妊娠、分娩、哺乳等特殊過程,尤其更年期女教工患抑郁、焦慮緊張等心理疾病較多。因此,做好女教工生理特殊保護的同時更需重視其心理健康[3]。高校女教工尤其中青年女教工正處于奮斗創(chuàng)業(yè)、成家立業(yè)、養(yǎng)育孩子重要階段,事業(yè)與家庭雙重重擔使其付出超出正常生理負載力的腦力和體力,久而久之,形成心理亞健康。
社會快速發(fā)展,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質量要求提高,對教師綜合素質和教學也提出更高要求。高校教師除應具備高尚品德素質、扎實深厚專業(yè)素質和廣博相關學科知識素質外,還要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素質、良好人文素質等,以滿足素質教育需要。教學中定期教學效果評定、艱難的職稱評聘和科研課題申報、嚴格工作量考核、高學歷水平達標、住房、工資待遇等方面都影響廣大教工尤其是女教工的情緒和身心健康。據(jù)上海醫(yī)學專家研究表明,現(xiàn)代職業(yè)女性大量參與社會激烈競爭,心理壓力大為增加,高心理壓力影響生理內分泌變化,以致更年期癥狀普遍提前[4]。
教師作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社會群體,很多女教工上大學時是三點一線:教室、餐廳、寢室。參加工作后,尤其是結婚生子后的高校女教工,干脆就成了兩點一線:家和學校。很少有時間顧及其他,原來的朋友、同學、老鄉(xiāng)很少聯(lián)系或聚會,更不用說出去消遣和散心。一旦思想和心情上有了糾結,找個合適訴說對象都很難,有效社會支持少,易導致心理問題。
平時所說秉性和脾氣即心理學上的氣質類型,這是人各有其面的生理基礎,不易改變,它影響人的問題應對方式及心理疾病的易感性。人不同氣質類型直接影響其應對問題的方式,從而影響其心理健康。
1.改變錯誤認知,進行合理情緒調節(jié)。人們一般認為是事件導致負性情緒,其實是由人們對事件的認知導致負性情緒,可通過改變對事件的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的目的。比如認識到高校改革是大勢所趨,就盡己所能,改變能夠改變的,不能改變的就要接受,這是對事物相對合理客觀的認知方式。
2.對負性情緒,要學會合理宣泄。如找自己信任的人傾訴,進行運動或做其它有益的建設性活動來轉移注意力,如果還不能解決問題,就找專業(yè)心理咨詢師或到醫(yī)院心理科就診,千萬不要過分壓抑,時間久了,易出現(xiàn)心理問題或疾病。
3.學會積極問題應對方式。對行為應對方式“退避→幻想→自責→求助→合理化→解決問題”進行解釋:“求助→解決”是“成熟型”問題應對方式;“退避→自責”是“不成熟型”問題應對方式;“合理化”是“混合型”問題應對方式。要學會積極的“成熟型”問題應對方式[5]。
4.對個性如強迫人格,追求完美的完美主義者,要盡量完善個性。人要有自知之明,凡事盡力而為,不可強迫做自己做不到的事,避免不必要的挫折感和失敗感。
1.通過“五必訪”[6]活動及時掌握教職工的心理狀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拔灞卦L”活動把思想工作從學校延伸到教職工家中,特別對性格相對內向女教職工,使其在自己家熟悉環(huán)境中放松心情,傾訴內心,通過聽取其真實想法,以便工會為她們更好地做好心理疏導,必要時派專業(yè)心理咨詢人員上門服務,以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高校各分工會設立心理健康分中心,選拔各分工會心理健康委員,實行各分工會心理健康責任制[7]。高校各分工會對所屬教工心理健康也要經常慰問關心,選拔熱心教職工做心理健康委員,時刻關注每位教職工身心狀況,形成校工會、院系分工會和各處室三級管理機制,對所屬教工心理健康形成責任制、慰問關懷制度化。
1.高校工會設立心理健康電話專線,與高校心理健康中心結合,廣大教工只需撥通心理健康服務熱線,就會得到專門針對其心理壓力問題的專業(yè)心理輔導。高校工會還可邀請熱心高校女教工工作的社會心理學專家學者做顧問,成立高校女教工心理健康輔導站,高校各分工會成立心理健康輔導點。輔導站點可招聘心理健康輔導志愿者,滿足廣大女教工心理求助的需要。
2.高校工會充分挖掘空間場地資源開設心理健康放松室、保健文體活動室,為廣大教職工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的活動場所和物質保障。
3.定期心理健康普查。高校工會不但定期對女教工進行身體體檢,也要對女教工心理健康進行定期測查。依托高校女教工心理健康輔導站和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中心對女教工心理健康進行定期測查,對女教工心理健康狀況調查摸底,防患于未然[7]。
4.工會定期舉辦各種文體活動。除每年一度的“三八”婦女節(jié)活動外,還可搞女教工風采大賽、女工刺繡、做飯炒菜大賽、女教工教育孩子、孝敬老人評比大賽、女教工業(yè)務大賽等。這些活動可達幫助廣大教工釋放心理壓力,把負面情緒隨娛樂文體活動釋放出去,既陶冶了性情,又愉悅了心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研究發(fā)現(xiàn),來自同事的幫助、信任及情感支持能增強對工作情境的控制感,從而降低壓力和人格解體水平,提高個人成就感、工作表現(xiàn)、改善人際關系、問題應對和心理抗壓抗挫能力。而這些有效的社會支持主要來自高校黨、團組織,尤其是工會舉辦的各種教職工活動:如女教工聯(lián)誼會、女教師協(xié)會等。
總之,高校工會對女教工心理健康關懷是一個可從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管理學等多學科角度考慮的全方位立體式管理模式,高校工會充分整合各方資源,通過舉辦心理知識講座,開展心理危機干預電話專線,在線QQ心理健康咨詢,開展心理健康普查,開設心理健康放松室,定期舉辦各種文體活動,心理慰問關懷制度化,使廣大職工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體育鍛煉和合理膳食,注意衛(wèi)生保健和自我調節(jié)[8],這樣高校工會完全可在女教工心理健康方面為構建和諧高校做出貢獻。
[1]鄭學琴.高校女教師亞心理健康狀況及自我修復策略[J].中國成人教育,2008,(11):63-64.
[2]梁雪珍,陳榮超.教師亞健康的分析與對策[J].醫(yī)學信息,2007,(20):1391—1393.
[3]茅健.女職工心理健康亟待關注[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7,21,(2):64-66.
[4]駱劍偉.杭州女人40歲頻頻進入更年期.杭州報道[N].2-27-2004.
[5]張紅霞.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探析[J].烏魯木齊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8,16,(1).
[6]周春麗.工會在職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作用[J].工會博覽:理論研究,2011,(8).
[7]張紅霞.高校圖書館員心理關懷與高校工會措施[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1,32,(10):106-107.
[8]楊建平,楊云.宜春市高校教工亞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實用預防醫(yī)學,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