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深
(惠州學院外語系,廣東 惠州 516007)
近年來,評選“年度中文流行語”愈加流行,每年的評選結果都會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而在評選出來的“流行語”中,有不少源自日語的中文“流行語”。中文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復制現象可以看作是一種文化的逆輸出現象,長此以往必將對國內主流文化造成不可逆的影響。國內已有從模因論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的相關研究[1],但這些研究更多的是從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去討論這個問題。本文將嘗試從模因論的角度去分析日語單詞在中文流行語中的復制現象的成因。
模因論基于達爾文進化論,它試圖從歷時和共時的視角對事物之間的普遍聯系以及文化具有傳承性這種本質特征的進化規(guī)律進行詮釋[3]54。模因這一概念源于社會生物學,最早見于動物學家道金斯的暢銷書《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中[6]。任何事物只要它從廣義上稱之為模仿的方式,從一個人的身上傳遞到另一人身上,那么它就是一個模因。[2]12從這個意義上講,語言本身也是一種模因,它可以通過字、詞、篇章表現。人們一旦將學來的新詞或外來詞引進自己的語言中,就能滿足交際需要,那么這些新的語言就會被廣泛復制、傳播[3]56。
《咬文嚼字》從2007年開始評“十大流行語”,其評選結果每年都會被各大報紙轉載,為大眾所津津樂道。而《咬文嚼字》2010年評選出來的“十大流行語”有“給力”、“神馬都是浮云”、“圍脖”、“二代”、“拼爹”、“控”、“帝”、“達人”、“穿越”等十個[4]4。其中的“控”及“達人”都是從日語單詞演變過來的???,是指極度喜歡某種事物的人?!澳衬晨亍钡慕Y構是從日語借來的,表示具有某種情結的人。而“達人”則源于日語中的“達人”一詞,指見多識廣、對某方面懂得透徹的人。如“理財達人”等。中國古代就有“達人”一詞,在被借入日語后,如今又從日語傳了回來[4]5。除了這兩個詞以外,還有許多中文流行語有這種復制現象,其構造與原日語單詞一樣或相似,而其復制過程中的改動也僅限于把日語漢字改成相對應的中文漢字,又或者取日語單詞其漢字部分,再改成中文習慣表達,從而構成新詞。可以看出,復制過來的新詞都以其日語源頭單詞的漢字部分為基礎構成。舉例來說,中文新詞與原日語單詞完全一樣或僅僅把原日語單詞的漢字部分改成相對應的中文漢字的,有正太(正太)、癡漢(癡漢)、達人(達人)、兄貴(兄貴)等詞。把原日語單詞改成中文習慣表達詞語有:宅男 (お宅)、男性向(男性向け)等詞。
那么,為什么從日語單詞復制過來的中文新詞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能力,能夠成為中文流行語?下面根據模因論,分析一下這種復制現象的起因。
根據模因的傳播形式與成功模因的三要素,筆者認為復制現象的成因有以下幾點:
息的拷貝“[2]107,即模因表現性和模因基因型。首先,本文討論的是詞語的形成現象,而詞語是語言從模因論的角度來分析,布萊克摩爾認為模因的傳遞有兩種不同的方式:”對結果的拷貝和對指令信中的一種用來傳達指令信息的道具,因此可以判斷這種復制現象屬于對結果的拷貝,即屬于模因表現性。根據何自然的劃分,模因表現型又包括同音異義傳播,同型聯想傳播以及同構異義傳播[3]58-59。從實際情況來看,同型聯想傳播以及同構異義傳播這兩種情況更多一些。而無論是哪一種傳播方式,都有“同構”或“同型”,從中可得知,日語單詞中的漢字在這復制過程中起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盡管日語中的漢字來源于中國,日語中也有許多中文沒有的漢字單詞,但與使用英文字母的其他語言相比,由漢字構成的日語單詞更容易被中國人接受,特別是一些補缺型的概念詞。在漢語模因庫里面還沒有相應的詞語或表達進行指代一些新事物、新概念、新現象等的時候[5]115,比起不知道讀音的英語等其他語言,能夠通過漢字直接讀出的日語單詞更容易給人們留下印象。如:“正太”一詞用來指代清純可愛的小男孩,而“蘿莉”一詞則相對于“正太”,指代的是清純可愛的小女孩。正因為中文中找不到對應的詞語去表達這些新概念,在找尋替代語的時候,使用漢字的日語單詞就成了其強有力的候補。因此,中文漢字與日語漢字的同構性是這種復制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許多相關研究都提到了一點,就是日本文化的影響是這種現象的一個重要成因,特別是日本的ACG文化,對中國影響很深。據統計,有復制現象的中文新詞大部分都是ACG用語[7]。ACG是 Animation、comic、game 的縮寫,即動畫、漫畫和游戲的集合。近年來,日本的作品可以說是“攻占”了中國的ACG產業(yè)。我國青少年喜愛的大多數ACG作品大都是日本作品,其中的一些角色,如“柯南”、“圣斗士星矢”、“哆啦A夢”等。ACG文化的特點在于其內容通俗易懂,因此廣泛地被青少年所接受。而隨著ACG產業(yè)化的發(fā)展,其內容呈現前所未有的多元化,ACG不再只面向青少年,還出現了專門面向成年人的ACG內容?,F在的ACG的主要受眾,根據專業(yè)調研公司サーチナ的調查,大概為0-34歲區(qū)間[8]。這些ACG文化受眾的特點為:年輕有活力,特別是青少年正處于思維形成期,其性格和思維方式容易受到所接觸的文化影響,更容易接受新概念??梢韵胂螅麄冊诮佑|日本ACG的相關內容時更容易記住其中的一些日語單詞,并在交流中直接使用,形成一種模因的傳遞。道金斯提出成功模因有三個衡量標準,即“保真度,多產性和長壽性”[6]245。任何一個事物,與那些與其有競爭關系的事物相比,只要它能夠在保真度、多產性、長壽性方面占優(yōu)勢,那么它必定能夠在這種競爭關系中獲勝,成為成功模因。而經過復制得來的新詞在與中文同樣使用漢字而使其擁有高保真度的同時,也因為其受眾的高接受度而具有更長的壽命。這些詞語會在青少年及一部分的成年人之間不斷傳播,構成一條多點開花的傳播鏈,使其詞語存在的壽命大大增加。因此,經復制得來的中文流行語具有“保真度”和“長壽性”,具備了成功模因的兩大要素。
成功模因還有一種重要因素“多產性”?!岸喈a性”的一大重要指標為模因的復制速度。復制速度越快,散步就越廣,而流行語的一大關鍵詞也同樣是“傳播”。由于互聯網的發(fā)展,模因可以瞬間向全球擴散,在極短時間內復制無數內容相同的信息。近年,由于社交軟件的發(fā)展,具有成功模因要素的新詞能夠突破原有的小圈子迅速地擴散開去。如社交軟件“新浪微博”,其注冊用戶已超過五億人次,其中的熱門信息,在一個小時以內就能獲得上萬的轉發(fā)。而這些轉發(fā)通常是由一些對這些信息感興趣的人發(fā)出的。這些被轉發(fā)的微博,又會被這些轉發(fā)的人的“粉絲”所看到,并引起更多的轉發(fā)。也就是說,相同的信息會被擁有同樣愛好的人群多次轉發(fā),信息以立方體式膨脹,這使得信息的擴展速度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一旦有一個被復制出來的新詞產生,其將很快在同樣關注日本文化的人群里產生共鳴,被引用,而引用后又會被更多的人看到,其發(fā)散也是呈立方體式的,因此這些日語單詞復制新詞,在這樣一個互聯網和社交軟件發(fā)達的時代,就具有另一成功模因的重要要素:“多產性”。
綜上所述,從日語單詞復制過來的中文新詞符合模因的傳播規(guī)律,而且符合成功模因的三個標準“保真度、多產性和長壽性”,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能力,導致了這種復制現象的產生。
由日語單詞復制而來的中文新詞有強大的生命力和傳播能力,是“中文流行語”頭銜的有力競爭者。這種復制現象不僅是一種詞匯層面的現象,還是一種文化的逆輸出現象。民眾習慣了用這些新詞,對日本文化的接受度也會隨著一點點的提高。隨著這種現象的逐漸增多,中國的主流文化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也將越來越大,我們難免會為傳統中國文化的保存而擔憂,這點需要起人們的注意。那么,可以通過什么措施去減少這種文化的逆輸出影響呢?上文分析了三點成因,我們可以從中文入手。但是漢字的同構性與互聯網的發(fā)展這兩個已經是不可逆的因素,因此筆者認為更有效的方法,是盡可能地限制日本ACG文化的影響。我國的ACG相關產業(yè)發(fā)展較遲,內容也較單一,還難與日本甚至美國等歐美國家的作品進行抗衡。如要做到限制日本ACG文化的影響,就必須大力發(fā)展中國的青少年精神文明物質建設,重點建設ACG相關產業(yè)。只要我國青少年的精神文明物質充足,不必從日本獲取資源,就可以減少中國青少年對日本文化的接觸,到那時,這種日語單詞的復制現象將會大大減少。
[1]烏恩夫.從模因論的角度談日本文化對2010年中國流行語的影響[J].語文學刊,2011(20).
[2]英國.蘇珊·布萊克摩爾.謎米機器[M].高申春,吳友軍,許波,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3]何自然.語言中的模因[J].語言科學,2005(6).
[4]《咬文嚼字》編輯部.2010年十大流行語[J].咬文嚼字.,2011(2).
[5]莊美英,何自然.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J].湖北社會科學.,2010(7).
[6]英國.里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盧允中,張岱云,王兵,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7]楊蕾.國內ACG次文化群體網絡聊天用語的詞匯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8.
[8]サーチナ.中國における日本のアニメに関する調査[OL].http://whitepaper.searchina.net/jp/others/result.asp?id=1352,2011,4
[9]曹進,劉芳.從模因論看網絡語言詞匯特點[J].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10]王宏軍.論析模因論與語言學的交叉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外語版),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