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清涼傳》著錄研究——以《清涼傳》在文獻典籍中的著錄情況為中心?

2013-08-22 07:48:42杜瑞平
關(guān)鍵詞:大正藏文殊五臺山

杜瑞平

(中北大學(xué) 信息與通信工程學(xué)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清涼傳》是《古清涼傳》、《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的合集合稱,又稱《清涼三傳》。清涼即清涼山,為山西五臺山之別稱?!豆徘鍥鰝鳌窞樘拼尰巯樗?《廣清涼傳》為宋代釋延一所撰,《續(xù)清涼傳》為宋代無盡居士張商英所撰。 本文通過對《清涼傳》在古代各類書目及文獻典籍中著錄情況的爬梳,認(rèn)為《清涼傳》是一個不斷增補和完善的過程,而《清涼傳》的性質(zhì)在梳理中也逐漸清晰起來。

1 對《清涼傳》著錄情況的考察

為方便研究,筆者把《清涼三傳》在各類書目及文獻典籍中的著錄情況列表顯示(見表1)。

《通志》為南宋鄭樵所著,《藝文略》是《通志》二十略之一。 在《通志》第67卷著錄釋家傳記類60部361卷,其中《古清涼傳》有2卷,《續(xù)清涼傳》有1卷。

《祖庭事苑》為宋僧睦庵善卿所編,收錄于《卍續(xù)藏》第64冊。本書共8卷,是古代禪籍中最古的辭典之一。 睦庵善卿在“文殊解脫”詞條下注有《古清涼傳》,在“前三三”詞條下注有《廣清涼傳》,在“打文殊”詞條下注有《清涼傳》。

《文淵閣書目》為明代楊士奇撰明初國家藏書書目,該書對于考校當(dāng)時的圖書狀況和保留遺佚書的資料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段臏Y閣書目》著錄有《古清涼傳》1部1冊,《古清涼傳》 1部1冊,《廣清涼傳》1部2冊。

表1 《古清涼傳》、《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的著錄情況

表2 《古清涼傳》、《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入藏情況

《善本書室藏書志》為清代藏書名家丁丙所著,其藏書樓為八千卷樓,其中多為歷代古籍善本。其中著錄《古清涼傳》2卷、《廣清涼傳》3卷、《續(xù)清涼傳》3卷,注明為舊抄本?!栋饲Ь順菚俊窞榍宕∪仕∈霞易宀貢夸?續(xù)修四庫時收入。書目中著錄《古清涼傳》2卷、《廣清涼傳》3卷、《續(xù)清涼傳》3卷,各有抄本和刊本。 與《善本書室藏書志》相較,《八千卷樓書目》在抄本的基礎(chǔ)上多出了金刊本。

《儀顧堂集》和《百百宋樓藏書志》為清代藏書名家陸心源所著。百百宋樓為其藏書樓,因藏有宋版書近200部得名。 《儀顧堂集》有陸心源所寫大量宋元古籍的序跋,而《百百宋樓藏書志》為其藏書目錄?!秲x顧堂集》第13卷有其《金刊清涼傳跋》,此跋與《百百宋樓藏書志》都著錄《古清涼傳》2卷、《廣清涼傳》3卷、《續(xù)清涼傳》3卷,為刊本。此書是從丁氏藏書購來。

《 經(jīng)室集外集》和《四庫未收書提要》為清代阮元所著,著錄《古清涼傳》2卷、《廣清涼傳》3卷、《續(xù)清涼傳》3卷,這3種《清涼傳》后為《宛委別藏》所收。

《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為清代常熟瞿鏞的個人藏書目錄,多宋元善本,后又因獲古鐵琴與古銅劍,遂名其藏書樓為“鐵琴銅劍樓”。 其中著錄《古清涼傳》2卷、《廣清涼傳》3卷、《續(xù)清涼傳》3卷,且注明為舊抄本。不知是否從丁氏藏書而來。

《絳云樓書目》為明末清初常熟錢謙益的個人藏書目錄,著錄有《古清涼傳》,未言卷數(shù)。 《傳是樓書目》為明清之際昆山徐乾學(xué)的個人藏書目錄,多宋元遺書,著錄《廣清涼傳》3卷。

2 由著錄情況看《清涼傳》合稱流傳

《清涼傳》是跨越唐宋數(shù)百年由不同身份的人寫成的三部關(guān)于五臺山與佛教的典籍,“三傳”合稱流傳。陳揚炯在《古清涼傳· 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的序中提出:“在金大定4年(1164),這‘三傳’已經(jīng)合并在一起印行,流傳至今?!盵1]1但從表2的著錄情況來看,據(jù)實而言《清涼傳》是一個不斷增補的過程。也就是說,從《廣清涼傳》產(chǎn)生后,就與《古清涼傳》合在一起的,同時也有了《古清涼傳》的對稱?!独m(xù)清涼傳》的情況也是如此,“三傳”都可以通稱為《清涼傳》。我們可以從其在宋代的稱呼情況以及《續(xù)清涼傳》不斷增補情況來說明。

在宋代,有4本文獻典籍提到了《清涼傳》的情況,即睦庵善卿《祖庭事苑》、非濁《三寶感應(yīng)要略錄》、宗頤《禪苑清規(guī)》和樓鑰《攻女鬼集》。睦庵善卿《祖庭事苑》(1108年成書)中有3處提及“三傳”的情況,臚列如下:

文殊解脫

《古清涼傳》:大隋五臺縣昭果寺解脫禪師,自文殊示心印之后,乃謙卑自牧,專精侍眾。厥后,文殊躬臨試驗,解脫每清旦為眾營粥,文殊忽見于前,脫殊不顧視。 文殊警之曰:“吾是文殊! 吾是文殊!”脫應(yīng)聲曰:“文殊自文殊,解脫自解脫?!雹賲⒁娝未棱稚魄洹独m(xù)藏· 祖庭事苑》第 64 冊。參見宋代睦庵善卿《續(xù)藏· 祖庭事苑》第 64 冊。320

前三三

延一《廣清涼傳》曰: 釋無著,姓董氏,永嘉人,年十二,依本州龍泉寺猗律師出家?!?“此處佛法如何?”答曰: “龍蛇混雜,凡圣同居?!庇謫? “眾有幾何?”答曰:“前三三,后三三。”著良久無對。 僧曰:“解否?”答曰:“不解?!痹?“既不解。速須引去?!蓖铀涂统鲩T。著曰:“此寺何名?”曰:“清涼寺?!蓖釉?“向所問前三三,后三三。 師解否?”曰: “不解?!蓖釉? “金剛背后,汝可觀之?!睅熌嘶厥?其寺即隱,著愴然久之。乃有偈云:“廓周沙界圣伽藍,滿目文殊接話談。言下不知開佛印,回頭只見萑山巖。”①參見宋代睦庵善卿《續(xù)藏· 祖庭事苑》第 64 冊。參見宋代睦庵善卿《續(xù)藏· 祖庭事苑》第 64 冊。327

打文殊

打文殊,多傳是無著者,誤矣。 桉《清涼傳》無著事凡數(shù)條,唯無此緣,因營粥見文殊者,乃是解脫禪師也。詳見云門錄下。①參見宋代睦庵善卿《續(xù)藏· 祖庭事苑》第 64 冊。參見宋代睦庵善卿《續(xù)藏· 祖庭事苑》第 64 冊。385

睦庵善卿在“文殊解脫”等3個詞目的解釋中提及《古清涼傳》、《廣清涼傳》、《清涼傳》,“打文殊”詞目下所言《清涼傳》實為《古清涼傳》,并且此條所加的按語有對《清涼傳》內(nèi)容考證的性質(zhì)。

非濁《三寶感應(yīng)要略錄》一書是記錄三寶感應(yīng)事跡的,其中“靈像感應(yīng)以為佛寶。尊經(jīng)感應(yīng)以為法寶。菩薩感應(yīng)以為僧寶?!雹趨⒁娝未菨帷洞笳亍?三寶感應(yīng)要略錄》第 51 冊。826此書有兩處提及《清涼傳》,就收入卷下的“僧寶聚”。 臚列如下:

第一文殊師利菩薩感應(yīng)

文殊師利,舊云妙德新云妙吉祥。 ……由菩薩身,普攝一切法界等如來身,一切如來智惠等,及一切如來神變游戲,已由極妙吉祥故,名妙吉祥也。

第二文殊化身為貧女感應(yīng)

世傳,昔有貧女,遇齊會起集,自南而來,凌晨屆寺,攜抱二子,一犬隨之?!毰缓?實時離地,倏然化身,即文殊像,犬為師子,兒即善才及于闐王。五色云氣,靄然遍空。 因留偈曰:“苦瓠連根苦,甜瓜徹蒂甜。是我超三界,卻被阿師嫌。”菩薩說偈已,遂隱不見,在會緇素,無不驚嘆。主僧恨不識真圣,欲以刀割目,眾人苦勉方止。爾時貴賤等視貧富無二,遂以貧女所施之發(fā),于菩薩乘云起處,建塔供養(yǎng)矣。②849

此兩處《清涼傳》俱指《廣清涼傳》?!暗谝晃氖鈳熇兴_感應(yīng)”出自《廣清涼傳》卷上“菩薩生地見聞功德一”,“第二文殊化身為貧女感應(yīng)”出自《廣清涼傳》卷中“菩薩化身為貧女八”,且此兩則文本是在《廣清涼傳》基礎(chǔ)上做了精簡的。

此外,宗頤《禪苑清規(guī)》提到了《古清涼傳》下卷:“《古清涼傳》下卷。有清信士不詳其氏諱,年可二十,衣服襤褸,自云從抱腹山來,識者相傳云,每在并州巡市乞丐,以所乞得造濾水囊,可七八寸,造訖隨處勸人令用,凡造數(shù)千余。信士神容簡暢,語論入微,皆謂不測之人也?!雹蹍⒁娝未陬U《卍續(xù)藏· 禪苑清規(guī)》第 63 冊。555-556樓鑰(1137~ 1213)《攻女鬼集·跋范石湖游大峨詩卷》提到了《清涼傳》: “文殊示現(xiàn)于五臺,普賢示現(xiàn)于大峨,光景殊勝大略相似。舊見無盡居士《清涼傳》書五臺事甚詳,亦有詩紀(jì)所見?!雹軈⒁娝未鷺氰€《文淵閣四庫全書· 攻女鬼集》第72卷, 第1153冊。182

綜上所述,《清涼傳》可以指慧祥的《古清涼傳》,可以指延一的《廣清涼傳》,也可以指張商英的《續(xù)清涼傳》,處處顯示了“三傳”合在一起的痕跡。最直接的證據(jù)就是郄濟川在《廣清涼傳序》中所言和張商英自稱其文附于《清涼傳》之后。郄濟川《廣清涼傳序》云:“因請公,采摭經(jīng)傳,收捃故實,附益祥傳,推而廣之,勒成三卷。首以吉祥隆世因地,終以巨宋親逢化相,名曰《廣清涼傳》?!雹輩⒁娝未ā洞笳亍?廣清涼傳序》 第 51 冊。1101此處“附益祥傳”就是附于增益慧祥《清涼傳》。張商英提到:“善哉喻乎,吾一語涉妄,百千億劫,淪于惡趣,謹(jǐn)書之,以附《清涼傳》后?!雹迏⒁娝未鷱埳逃ⅰ洞笳亍?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參見宋代張商英《大正藏· 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1129而此處所指文即為《續(xù)清涼傳》的上卷部分,此處《清涼傳》指《廣清涼傳》(詳細(xì)論證參見版本部分)。 同樣的部分除去后面的清涼山賦并詩,又被完整地收入《山西通志》第217卷的藝文部分,更名為《神燈傳》。

據(jù)此可知,慧祥的《古清涼傳》剛產(chǎn)生時是稱《清涼傳》的,延一和張商英后出的傳也附于慧祥所著之后,由此《清涼傳》由慧祥所著的專稱是三部傳的統(tǒng)稱。對于此點現(xiàn)存較早的版本宛委別藏本可以證知,宛委別藏關(guān)于《清涼三傳》的統(tǒng)稱是《五臺山清涼傳》,分稱指《古清涼傳》、《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肚鍥鰝鳌烦蔀椤肚鍥鋈齻鳌肥且粋€不斷增補的過程,即使就“三傳”中的《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而言,亦是如此?!稄V清涼傳》3卷,宋延一撰,但下卷《續(xù)遺》部分為明崇所撰,而明崇又與《續(xù)清涼傳》所收《臺山瑞應(yīng)記》著者朱弁為同時人。《續(xù)清涼傳》下卷開首即言: “傳既成,遣人以錦囊盛一本,赍疏一通,以八月二十八日,至真容院文殊前表明?!雹迏⒁娝未鷱埳逃ⅰ洞笳亍?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參見宋代張商英《大正藏· 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1130此處的傳就是《續(xù)清涼傳》。附傳又有“續(xù)傳既行,信而游者,發(fā)于誠心,靡不感應(yīng)。四年二月,本路都總管司走馬承受公事劉友端,于羅目侯殿前雪中祈見金燈一,分而為三,躍而上者一?!雹迏⒁娝未鷱埳逃ⅰ洞笳亍?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參見宋代張商英《大正藏· 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1131此處的續(xù)傳就是《續(xù)清涼傳》。在下卷又收入朱弁《臺山瑞應(yīng)記》一文。 由此可知,《續(xù)清涼傳》也是一個不斷增補的過程。

3 由著錄情況看《清涼傳》的性質(zhì)

《清涼傳》到底是什么性質(zhì)的書? 不同的著錄文獻對其有不同的觀點。即使就“三傳”分開而言,各自的性質(zhì)也是不同的。就“三傳”作為整體而言,在不同的著錄文獻中大致有如下觀點:

3.1 “傳記”與“史傳”

南宋鄭樵的《通志》把《古清涼傳》、《續(xù)清涼傳》歸入“傳記”,明代焦的《國史經(jīng)籍志》亦將《古清涼傳》、《續(xù)清涼傳》歸入“傳記”,這是因為焦的《國史經(jīng)籍志》是在鄭樵的《通志· 藝文略》基礎(chǔ)上撰成的緣故。由“三傳”入藏的情況來看,《大正藏》、《新纂?yún)d續(xù)藏》將“三傳”都?xì)w入“史傳”部(見表1、表2“三傳”入藏情況)。

3.2 “地志”

清代張鑒《冬青館集》所收《清涼傳跋》論及:“《古清涼傳》二卷,唐沙門慧祥撰,又《廣清涼傳》三卷,宋沙門延一撰,又《續(xù)清涼傳》二卷,宋張商英、朱弁撰。五臺山清涼寺在今山西代州五臺縣,釋家相傳以為文殊師利所居之地,其書雖名為傳,實則地志之體,首記方域名勝,而后及于高僧靈跡物產(chǎn)。”⑦參見清代張鑒《續(xù)修四庫全書· 冬青館乙集》第6卷,第1492冊, 據(jù)劉氏嘉業(yè)堂刻吳興從書本影印。163陳士強《佛典精解》亦持此觀點。

3.3 “子部”

《清涼傳》后收入《宛委別藏》,列入“子部”。即使就“三傳”各自而言,《古清涼傳》、《廣清涼傳》大致同類,且為僧人所作,而《續(xù)清涼傳》帶有游記性質(zhì),且為在家居士所作。 故《山西通志》將《續(xù)清涼傳》上卷改名為《神燈傳》, 歸入“藝文”一類。

綜上可知,將“三傳”歸入“傳記”、“地志”或者“藝文”,是由于“三傳”本身就具有正史所具有的“傳記”、“地志”、“藝文”等因素的存在。 不過,若拋開對其性質(zhì)的紛紜之爭,從作“三傳”的用意來考量“三傳”的作用,也許更能把握“三傳”的實質(zhì),即睹文起信,直至證悟解脫。廣英的《古清涼傳序》說:“編聯(lián)傳記,流布寰區(qū),誘引顓愚,咸深諦信。 齊登覺路,俱造玄門。同乘般若之舟,共升涅 之岸。”⑧參見宋代廣英《大正藏· 古清涼傳序》第 51 冊。92其中的“遍聯(lián)傳記”表明,《古清涼傳》的寫作目的主要不是為五臺山寫“志”,而是要為五臺山立“傳”,即為文殊信仰立“傳”,以說明五臺山文殊信仰的傳播過程。這一立場為《廣清涼傳》和《續(xù)清涼傳》繼承和發(fā)揚,所以《傳》的名稱也為此兩部書繼續(xù)沿用:“募工開版,印施四方,俾師心三寶者,睹之益信向爾?!雹輩⒁娝未ā洞笳亍?廣清涼傳序》 第 51 冊。1101“臺山境界,何不實記普示眾生,作大利益? 今君欲避疑謗乎? 行利益乎? 傳百而信一,則傳千而信十,傳萬而信百矣。 百人信之,一人行之,猶足以破邪宗,扶正法,況百人能行之乎? 商英曰: ‘善哉喻乎! 吾一語涉妄,百千億劫淪于惡趣?!?jǐn)書之?!雹迏⒁娝未鷱埳逃ⅰ洞笳亍?續(xù)清涼傳》第 51 冊。1129最終,姚孝錫的《重雕清涼傳序》總結(jié)道:“道不在衣,傳衣可以授道。法不在文,披文因以悟法?!雹釁⒁娝未π㈠a《大正藏· 重雕清涼傳序》第 51 冊。1127故“授道”“以悟法”,是“三傳”的共同宗旨。 “三傳”盡管兼具傳、志、藝文等性質(zhì),但就作者宗旨而言,根本目的是要寫傳,是要建立和弘揚文殊信仰。

4 對阮元所論《清涼傳》觀點的補充

阮元《古清涼傳二卷廣清涼傳三卷續(xù)清涼傳二卷提要》提到“廣續(xù)二編藏書家多未著”的觀點: “唐釋慧祥撰《古清涼傳》,宋釋延一撰《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宋張商英、朱弁所撰,廣續(xù)二編藏書家多未著錄,惟《古清涼傳》見《宋史· 藝文志》,凡方域名勝及高僧靈跡莫不詳載?!盵2]114阮元所說的“廣續(xù)二編”即指《廣清涼傳》、《續(xù)清涼傳》,其提出“廣續(xù)二編藏書家多未著”觀點的理由是“惟《古清涼傳》見《宋史· 藝文志》”,而《宋史· 藝文志》為元代脫脫所撰。

由表1,表2可知,盡管宋元明的藏書家未著錄,但自宋以還在史志或其他文獻中多有著錄。 在宋代就提及了《廣清涼傳》和《續(xù)清涼傳》。 宋代鄭樵《通志》著錄了《古清涼傳》二卷、《續(xù)清涼傳》二卷。此外宋代施元之《施注蘇詩》兩處注中提及了《廣清涼傳》:一處為注《立春日小集戲(呈)李端叔》,一處為注《贈清涼寺》。 其中解釋《立春日小集戲(呈)李端叔》中“須煩李居士,重說后三三”云: “延一《廣清涼傳》,無著禪師游五臺山問一僧云: ‘此處眾有幾何?’答曰:‘前三三,后三三。’ 又詳本卷贈清涼寺和長老詩注。顧禧云:‘此詩方敘燕游而遽用后三三語,讀者往往不知所謂,蓋端叔在定武巾莫中,特悅營妓董九者,故用九數(shù)以為戲爾?!?聞其說于強行父云?!盵3]584明代高士奇《文淵閣書目》、焦《國史經(jīng)籍志》對“三傳”都有不同的著錄。到清代隨著個人藏書的興盛,對“三傳”的著錄記載就更多了。

5 結(jié) 語

《清涼傳》是唐宋時期五臺山的志書,文殊教化的輔教之書,兼具藝文的性質(zhì),其佛教意義和文學(xué)意義為五臺山佛教研究者提供了一個新思路。《清涼傳》著錄情況的研究對文殊信仰在五臺山的建立以及五臺山圣山地位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1]陳揚炯, 馮巧英.古清涼傳· 廣清涼傳· 續(xù)清涼傳[M].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2] [清]阮元.叢書集成初編· 經(jīng)室外集· 卷二[M].北京: 中華書局,1991.

[3] [宋]蘇軾, 撰.施元之, 注.文淵閣四庫全書· 施注蘇詩· 卷三十四: 第 1110 冊[M].臺北: 臺灣商務(wù)印書館,1983.

猜你喜歡
大正藏文殊五臺山
早期刻經(jīng)、寫經(jīng)的文本流變及其語言文字學(xué)價值
以北齊響堂山石刻佛經(jīng)看《大正藏》文本變化
北齊響堂山石窟刻經(jīng)與《大正藏》用字比較研究
五臺山
五臺山掠影
記者觀察(2019年1期)2019-04-04 01:06:36
文殊菩薩啟智圖
寶藏(2019年2期)2019-03-20 05:20:44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敦煌新樣文殊造像中的于闐國王像研究
酒泉文殊山萬佛洞西夏四角天王圖像初探
西夏學(xué)(2017年2期)2017-10-24 05:34:54
往五臺山(外一首)
岷峨詩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39
广水市| 嘉峪关市| 临朐县| 张家界市| 寻乌县| 安达市| 大同县| 浏阳市| 抚顺市| 灵宝市| 宣汉县| 扶风县| 东台市| 颍上县| 铜鼓县| 分宜县| 厦门市| 鄂伦春自治旗| 陆丰市| 安顺市| 丰顺县| 咸宁市| 梅州市| 商水县| 金寨县| 本溪| 莱芜市| 朝阳区| 英山县| 容城县| 三亚市| 葫芦岛市| 旬邑县| 绥芬河市| 理塘县| 同德县| 威海市| 凤凰县| 玉林市| 罗江县| 新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