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西省許多古村旅游經營采用了“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但實踐表明當初該模式在設計和運用時就存在“先天不足”,只是借鑒了股份合作制的外殼而已,古村的村民對古村的旅游業(yè)務沒有任何參與權和話語權,且每年的利益分配不能與門票價格同步上升,加上政府的不當干預和旅游公司的官商作風等因素,導致矛盾不斷積累乃至爆發(fā)沖突。作者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雙方的矛盾,必須明確產權,建立股份合作制公司的治理結構,雙方共同參與經營管理,確立相對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制度,防止政府部門“越位”等,才有可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關鍵詞】古村旅游;經營模式;制度改革
一、引言
從上世紀90年代末開始,隨著旅游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和國學熱的普及,國人重新審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對當今社會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古代建筑和人文景觀保存相對完整的古村似乎在一夜之間被價位發(fā)現了它的價值所在,以訪古探幽為主要目的的古村旅游逐漸興起,成為旅游市場中的一朵奇葩。江西省古村數量眾多,分布范圍廣,文化價值高,尤其以婺源古村落為典型代表,此外還有撫州的流坑、吉安的釣源、渼陂、燕坊等古村落,可以說是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統(tǒng)合體。古村中淳樸的民風、古色古香的建筑與美麗的田園風光交相輝映,一時成為文人墨客、專家學者和街坊市民采風調研、怡情養(yǎng)性的理想去處。
二、問題出現
這些年來,古村旅游為當地經濟的發(fā)展、旅游市場的拓寬和農民收入的提高發(fā)揮了巨大的促進作用。以婺源為例,有報道稱,婺源的旅游從2000年起步,“旅游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嬗變”,“全縣接待游客從2000年的12萬人次飚升到2010年的530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23億元,旅游成為縣域經濟的支柱產業(yè)”。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旅游公司與村民之間的矛盾加劇,集中爆發(fā),導致許多景點被村民強行關閉,謝絕游客參觀。有些古村雖然沒有出現關閉現象,但村民把怨氣發(fā)現到游客身上,對游客很不友好,態(tài)度惡劣。經過筆者的調查了解,導火線是門票收入的分成,但深究下去,發(fā)現事情遠非這么簡單,經營模式和制度才是問題的根源所在。也就是說在打造“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過程中,沒有正確處理好公司與村民之間的各種關系,導致雙方失去信任,以致村民做出一些過激的行為和舉動。
三、原因具體分析
“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最初是指為了實行農業(yè)產業(yè)化經營,推進我國農業(yè)逐步走向現代化在農村采用的一種經營模式。具體內涵是指從事農副產品加工和流通的公司通過與農戶建立經濟契約關系,開展一體化經營。這種模式的重要意義在于:在不改變現有的農民以家庭為生產單位的前提下,通過“公司+農戶”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傳統(tǒng)農業(yè)的分散經營方式,形成專業(yè)化生產、區(qū)域化布局和社會化服務的局面,使分散的農產品生產匯聚成為規(guī)模化的農產品生產基地,改善農業(yè)生產的組織管理和規(guī)模效益,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并通過這種模式進一步開展農產品的深度加工和跨區(qū)域銷售,節(jié)省分散農戶走向市場的交易費用,實現農產品的加工增值和流通增值,促使傳統(tǒng)農業(yè)走向產業(yè)化道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有多種具體類型。根據學者梅麗珍和張新芝對江西省近500家龍頭企業(yè)調查的結果發(fā)現,“公司+農戶”經營模式主要以下5種:買斷式、訂單式、服務式、租賃式和股份式,其中訂單式所中比重最大,股份式和租賃式所占比重最小。這種模式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將企業(yè)、農民和市場聯系在一起,推動了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獲得了廣泛的認可和提倡。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逐漸暴露了各種弊端,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
當初旅游公司為了開拓市場,借鑒農產品流通中 “公司+農戶” 的經營模式,通過與農民簽訂契約的方式取得古村旅游資源的經營權。一開始,村民從中分得了一些實際利益,矛盾還沒有暴露,雙方還能和平共處。但隨著經營時間往前推移,幾年以后村民開始對旅游公司和當地鄉(xiāng)鎮(zhèn)政府有意見了,矛盾而且越來越深,以致有的地方發(fā)生了嚴重的肢體沖突,村民把鄉(xiāng)鎮(zhèn)的領導干部都打了一頓。我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狀況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該模式在當初采用時就存在“先天不足”
也就是說開發(fā)古村旅游市場雖然采用了“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但是村民與旅游公司之間的關系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沒有在協(xié)議書中明確規(guī)定,只是重點協(xié)商利益分配的問題。這就為以后的沖突埋下了隱患。在這個經營模式當中,旅游公司與村民之間到底是什么關系呢?是租賃關系還是股份制關系?據《每日經濟新聞》的記者披露:婺源縣的李坑村于2001年9月13日與婺源縣某公司簽訂了一份 《合作經營旅游景區(qū)協(xié)議書》。公司的景區(qū)旅游開發(fā)的范圍包括李坑村中書橋以內 (即整個景區(qū)規(guī)劃區(qū))。這份協(xié)議的合作經營期限為2001年9月18日—2021年9月18日,為期20年。協(xié)議顯示,該公司全額帶資入股,李坑村委會以李坑自然景觀資源參股組建“婺源李坑旅游開發(fā)有限責任公司”。李坑村委會設立民間管理協(xié)會,配合旅游開發(fā)公司開發(fā)經營。吉安市的釣源古村、渼陂古村和燕坊古村等,也基本上是這樣簽訂協(xié)議的。既然是股份公司,就應該按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制定公司章程,建立公司治理結構,村民有權參與公司的經營管理,對公司的重大事項進行表決??墒菍嶋H情況是村民完全被排除在外,沒有任何參與管理的權利和機會,只是到年底分得幾個可憐的現金,而且有的地方是門票價格提高了解而分成標準還是幾年不變。久而久之,矛盾就會激化。因此可以說旅游公司的經營模式只是借鑒了股份公司的外殼而已。那這種模式可不可以算是租賃呢?如果是租賃,簽訂合同的內容也不相同,旅游公司付給村民的錢就不是分紅,而應該是租賃費。在簽訂租賃合同時,一般方法是旅游公司和村民小組直接簽訂,村民小組在年底收到租賃費時再二次分配給村民。因此這種模式既不像股份制也不像租賃制,存在嚴重的缺陷,沒有建立真正的利益共享機制。
(二)政府角色的錯位導致“拉郎配”
旅游資源是全體村民共同所有的,那么開發(fā)旅游資源的權利也應該屬于全體村民。但農村的現實情況是村民小組和村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經濟實力,只有引進外資才能化為現實。按道理說引進外資也是村民小組牽頭,村民自主決定。就在這樣的關頭,政府進行強力干預,把國有公司引進參與旅游資源的開發(fā),或者開始有的地方是民間資本與村民簽訂合同,但后來政府強行收購。這一切都違背了村民的意愿,與國有公司訂立契約,實際上就是與政府訂立契約,村民只有被動地接受這樣的現實,其內心是很不情愿的。也可以說雙方一開始就缺乏合作的基礎。結果是名義上是股份合作制,實際上是國有公司一方說了算,村民對古村旅游的事情漠不關心,反正年底也分不了幾個錢,有的甚至把怨氣發(fā)泄到游客身上,風言風語,態(tài)度惡劣。
(三)旅游公司的管理理念和官商作風加劇了矛盾的激化
有著政府背景的國有旅游公司從一開始就缺乏與村民真誠合作的意愿,不是以一種平等的姿態(tài)與村民交往,而是以一種居高臨下的心態(tài)審視一切。之所以有這樣的現狀,無非是背后的權力支撐。就像有的學者所說,“投資者不僅僅是攜資本而來,更常常攜權力而來?!痹谶@些經營者眼中,村民只不過是他們?yōu)榱双@利在履行法律手續(xù)時不得不面對的一個擺設因素,更遑論村民平等參與管理公司事務。名義上是股份合作,實際上是旅游公司說了算。就連年底經營利益分配,按道理來說既然是股份合作制,那利益的分配就應該稱為“分紅”,可旅游公司不叫“分紅”,而是叫“補償”,明顯帶有一種居高臨下的口氣,似乎是對村民的一種施舍。有媒體評論說,正是這個詞匯盡顯村民的弱勢。在一場平等的商業(yè)合作中,利益主體的一方聽到的應該是“收益分紅”,而不是“補償”。因為權力的介入,世代居住于此的村民拿旅游資源來參股,沒有獲得平等的地位和基本的尊重,還淪落到要合作方來“補償”自己,這與房地產的拆遷行為有什么區(qū)別呢?這也可以說是引發(fā)古村沖突的關鍵所在。
四、對策和建議
(一)明確產權,設置股權。明確產權關系是實行股份制的基石
以前旅游公司與村民簽訂合同時,沒有明確既然是股份制,那古村的旅游資源到底應該按多少價值折算入賬,在與旅游公司投入的資金總和中占多少比例?年底利益分配時應該按什么樣的比例?實際談判時沒有提及,只是簡單地按門票收入來確定分配比例。因為村民沒有參與經營管理,門票收入到底有多少也不清楚,盡管也可能有村干部參與算賬,但無法獲利村民的信任,加上分配金額沒有隨著門票的提價“水漲船高”,村民產生不滿情緒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更新觀念,“開門”辦旅游
要辦好旅游,吸引游客,就要加強旅游資源的開發(fā)和旅游設施軟件和硬件的建設。這一切都離不開資金的投入。古村旅游資源折價入股,這是全體村民的共有股權,而且它不能表現為現金。在旅游公司資金有缺口時,可以考慮拓寬籌資渠道,鼓勵村民個人拿現金入股,也可以鼓勵村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來投資入股。投入資金多了,旅游設施軟件和硬件建設可得到改善和加強,就能吸引游客,帶來收益。另外,由于紙幣本身的價值在不斷貶值,古村的旅游資源折價可考慮每隔幾年重新進行市場評估。這樣,村民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也比較公平。
(三)建立股份合作制公司的治理結構,雙方共同參與經營管理
股份合作制是指依法設立的,全部資本分為等額股份并以職工股份或職工股份為主構成,股東按照勞動合作與資本合作相結合的原則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企業(yè)以全部資產對企業(yè)債務承擔責任的法人企業(yè)。股份合作制不但要有形式,更要有實質內容,應該參照股份公司的治理結構,實行民主管理,召開股東(代表)大會,建立公司章程,選舉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旅游公司與村民雙方都要有代表進入公司的管理層,共同經營管理公司的日常事務,重大決策問題由股東(代表)大會表決通過。但股份合作制現股份制又有不同之處,即不完全是按照股權比例的大小進行表決,而是采用一人一票和一股一票相結合的表決制度。因為如果完全按照一股一票表決制度,村民會處于事實上的劣勢地位,那就等同沒有建立股份制。二者表決權的分配比例由股東(代表)大會討論決定。
(四)確立相對公平公正的收益分配制度
在年底進行收益分配時,嚴格按照股份制要求和古村旅游公司的章程,召開有村民代表參加的股東(代表)大會確定收益的分配比例和留存比例。如果村民個人投資入了股,那么他既能從全體村民共有的旅游資源入股中分紅,還能從個人投資行為中獲利。這就可以充分調動村民的積極性,使他們的態(tài)度從對抗變成合作。至于全村共有資源的收益分紅如何分配,這就需要村民內部的事情,由村民自己協(xié)商解決。在分配時,為了盡量照顧各方利益,可考慮實行多種分配方法,比如按家庭戶口、按成人與小孩之別、按家庭人口等多項指標來操作。具體方案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大家滿意即可。
(五)防止政府部門“越位”
在融合旅游資源、開發(fā)旅游市場的過程中,政府對旅游公司和村民不能平等對待,而是插上一杠,強行收購,或強行引進投資方,屁股坐在旅游公司一邊,這必然導致村民處于弱勢,引發(fā)村民的不滿。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村民是市場合作的主體,怎樣引資、引進誰是村民自己的事,政府的職責是提供服務,正面引導,積極幫助,就像有關媒體所說的,“讓經營者和村民的合作回歸為正常的商業(yè)談判,堅守“訂約自由,契約神圣”的基本原則。行政權力可以做的,則是對契約的合法與否以及對生態(tài)的破壞程度進行審查,并按律征稅?!?/p>
參考文獻:
[1]姚國榮,陸林,章德輝.古村落開發(fā)與旅游運營機制研究[J].農業(yè)經濟問題,2004(4):68-70
[2]于垚峰.利益分配沖突,“中國最美鄉(xiāng)村”現景點關閉潮[N].每日經濟新聞,2011.08.16(第6版)
[3]化解景區(qū)分紅糾紛村民應成利益主體(社論)[N].南方都市報.2011.10.08(第2版)
[4]姜蕾.婺源旅游傷不起[N].中國青年報.2011.11.25(第11版)
基金資助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江西省古村旅游產品深度設計研究”(編號GL114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蔣達云(1968——),漢族,男,江西吉安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市場營銷和人力資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