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朝會
在語文教學中,師生間的交流、探究,主要是通過聽說來完成的??梢?,教師說話的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語文教師應具備熟練的課堂教學語言,得心應手地運用美的教學語言,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讓他們在美的享受中,輕松愉悅地獲取知識。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幾點教學感悟:
1. 吐字發(fā)音要準確
語言準確和用詞準確是語言美的基本要求。因此,語文教師的教學要語言美,首先發(fā)音要準確,口齒要清晰,吐字要分明:其次還要能運用純正的流利的普通話教學,避免使用方言土語。如在引導學生讀詞語時,學生的模仿力是很強的,你怎么讀他們就會跟著你怎么讀了。
2.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
教師在上課時應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的感情基調(diào),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教學情境,這就要求教師應掌握好講課時的語速和語調(diào)。教師的語言模式不能呆板,要注意變化,要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采用或輕或重、或緩或急、或悲或喜的語速語調(diào)情感。這樣有助于學生觸景生情,融入到課文情境中去。如在講《背影》一課時,感情基調(diào)就應是深沉的,教師在講課時,應注意使用緩慢沉痛的情感語言,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初中教材里感情豐富的文章很多,如《春》、《安塞腰鼓》、《出師表》、《黃河頌》等。另外,創(chuàng)設一定的氛圍,可以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激發(fā)學生的神思。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啟迪學生心靈,陶冶學生情操,教師要用純美的語言去觸動學生的心弦,去引發(fā)他們的想象力。
3.語言要生動形象
教師上課時語言的生動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豐富多彩的成語、俗語、歇后語等。大都簡言易駭,形象生動。老師平時要不斷充實自我,不斷汲取我們民族的語言精華,才能豐富課堂教學語言,提高講課水平。另外,要靈活運用各種修辭手法,講究文采,使語言生動,富于情感。比如:在上課時,可根據(jù)具體的某個教學內(nèi)容,恰當?shù)剡\用排比句,以加強語氣;或采用設問句來創(chuàng)設懸念;也可以用幽默詼諧的語言來打個比喻或穿插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典故,寓教于樂。
老師在講課時應注意肢態(tài)語言的運用,如適當?shù)氖謩?,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個姿態(tài),或有時故弄玄虛等,都可以使語言更加生動,比課文中的知識要具體得多,形像得多,更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的發(fā)展。如在教學抒情散文和現(xiàn)代抒情詩時,就會起到很好的效果。
4.語言要連貫,有條理
教師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都可算是一篇文章,語言要連貫,條理要清晰。唯其連貫才有嚴邏輯,唯其條理才能層次清晰。只有這樣,接受者印象才深刻,記得牢固。教學時,要從導語開始,導語非常重要。好的導語可以引人入勝,瞬間即可激發(fā)學生的熱情,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很重視導語的設計,從中捕捉時機,尋找突破口,然后再逐步進入課文,接著有條有理地講課文。語言有條理,學生聽得也有條理,記憶起來也方便,也容易記。
5.語言要清楚明白
教學語言要求生動形象,但生動形象的目的應是讓讀者更容易接受、理解。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東西講得具體形象,把深奧的道理講得淺顯明白,切忌古板晦澀,不著邊際。教師所使用的詞語應該和同學們的生活貼近,從實際出發(fā),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特征,使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認識它、了解它,并對它產(chǎn)生興趣。切忌為了追求語言生動、形象而使用一些晦澀難懂、詞不達意、表達不清的詞語。
6.教師語言要富有激勵性
激勵的作用是巨大的,而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他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因此教師要以情動人,打動學生的心靈,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如果能打動學生,那么就可以激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增強自己的信心。因此,教師語言一定要有激勵性。
總之,教師要注意講課時的語言美。要以語言為媒介,把無聲的教材轉(zhuǎn)化為繪聲繪色的語言。以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來打動學生的情感,以優(yōu)美的教學語言來創(chuàng)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你的優(yōu)美語言感染下,陶冶自己的情操,盡情享受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魅力,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