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
男兒有淚不輕彈。在我的記憶中,見過父親兩次流淚,一次是因為救過他命的愛犬,一次是因為陪他穿山越嶺的愛馬。
父親是典型的鄂倫春人,從小便在大森林的狩獵生活中練就了一身野外生存的本領。而獵犬、獵馬和獵刀更是陪伴他狩獵生活的“三件寶”。一年四季的任何時候,只要他來了興致,便會背上獵槍、帶著獵犬、騎上獵馬,直奔深山老林,享受狩獵的快感。
鄂倫春族獵人喜歡養(yǎng)“窩子狗”,就是一窩生的狗。因為窩子狗不互相咬打,追逐野獸時還能同心協(xié)力。其中,會有一兩條獵狗是特別出色的。父親對這樣的狗會格外用心訓練。“酷烈”就是父親最鐘愛的一條獵狗,其不僅在圍追獵物時兇猛無比,還曾經(jīng)在父親性命攸關的時候不顧一切沖上去保護了主人。
有一年冬天,父親帶著獵犬到有熊經(jīng)常出沒的密林中,尋找熊避寒冬眠的山洞。走著走著,“酷烈”忽然表現(xiàn)出異?!芭d奮”,朝著前方的洞口狂吠。這時,父親也選好了射擊位置,并朝洞口扔石頭、木棍等以引熊出洞。一般情況下,熊只要聽見人喊狗叫,便會馬上竄出洞口奪路而逃,可是那次遇到的熊,卻怎么也不肯出洞。無奈之下,父親便向洞口開了一槍,結(jié)果,受了傷的熊瘋狂沖出洞口,朝洞外的父親撲過來。父親雖然準備好了再打第二槍,可是,熊竄出來的速度太快了,眼看著就來到了身邊,已經(jīng)來不及射擊了。就在這驚心動魄的危急時刻,“酷烈”不顧一切地向已經(jīng)瘋狂的熊撲過去,對熊發(fā)起撕咬。原本已經(jīng)嚇得退縮的獵狗們,見“酷烈”撲上去,也都跟著沖了上去。因為分散了熊的注意力,父親才有了退后重新架槍的機會。最后,父親開槍擊中了熊的要害。
父親每每回憶起這件事,總會說當時已經(jīng)閉上眼睛聽天由命了,要不是“酷烈”那么勇敢地沖上去,也許自己就死在熊掌之下了。從那以后,“酷烈”在父親那里,享有的是“救命恩人”一樣的待遇。
后來,“酷烈”隨父親在一次打野豬的時候,被公野豬的獠牙挑開了腹部,腸子都露了出來,父親給它做了簡單的包扎處理,還連夜趕回村里找獸醫(yī)做了手術,可是,手術之后傷口感染導致“酷烈”發(fā)燒不斷,日漸虛弱。當它剩下一口氣殘喘時,仍然默默地望著父親,似乎想尋求一個更體面的死法、一種解脫。
一天午后的黃昏,父親背起槍抱著它走向了樹林。那天,我和妹妹預感到不好,偷偷跟在父親的身后,卻不敢打擾他。父親選了一處地勢較高,周圍都是松樹的地方,輕輕地放下“酷烈”,用手撫摸著它的毛發(fā),像平常一樣揉揉它的頭,然后,緩慢起身,滿眼已經(jīng)浸滿了淚水,舉起槍又放下了?!翱崃摇膘o靜地趴在地上,輕輕地閉上了眼睛,仿佛在回憶和父親一起驚險刺激、出生入死的狩獵生活。“砰”——槍響了,父親痛下決心不再讓他的朋友忍受痛苦,親手送走了它。瞬間,痛失摯愛的眼淚順著父親的面頰流淌。這是我第一次看見父親的眼淚,平時那么嚴肅、堅強,在我的心里是大山一樣的男人,淚水奔涌,情到深處。
第二次看到父親流淚,是父親的獵馬死了。
父親的獵馬具有鄂倫春族獵馬所有的特點:體型矮小、行動敏捷、速度快、耐力好且適應能力極強。即使在缺少草料的冬季,喂上肉,照樣可以騎著打獵。父親愛馬,對他的坐騎更是精心飼養(yǎng)。每到秋天,便早早地去草場打草,為馬準備過冬的飼料。夏天時,每個傍晚都要選一處水草豐美的地方,讓馬吃夜草。父親的馬平常也不用拴起來,白天散放出去,晚上聽見父親敲敲鹽盆或者喊幾聲“莫—莫—莫”,馬就會自己回到馬圈。我見到這樣的情景,就和父親開玩笑說,他養(yǎng)的馬像小狗一樣,叫幾聲就能回家。每到這時,父親就會不厭其煩地說起這匹馬的種種好處,夸獎它是一匹特別冷靜的馬,狩獵打槍時,從來不尥蹶子,都是穩(wěn)穩(wěn)地站在那里。
這匹馬危急時刻也曾救過父親的命。有一次,父親在山上生病了,發(fā)高燒已經(jīng)近乎昏迷。山上沒有藥品,也沒有其他人接應。父親好不容易爬上馬背,指了指家的方向,便昏迷過去了。等父親醒過來的時候,村莊已經(jīng)近在眼前了??上н@匹獵馬后來生病醫(yī)治無效,離開了父親。解剖這匹馬那天,父親默默走上前去,輕輕地合上它的眼睛,然后,轉(zhuǎn)身哀傷地走開了。
那晚,父親一個人喝了點酒,坐在桌前,淚水就無聲地流了出來。
鄂倫春人忌食狗肉和馬肉,并非宗教信仰或圖騰崇拜或者其他什么原因,主要是念其助人有功,是自己的朋友和助手,而不忍心去吃它們的肉,還要將它們好好地安葬。這種深深的情感,或許只有在靜謐的森林中相互陪伴和相互照顧過,才能體會得到吧。
石順江摘自《中國勞動保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