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彪
運動決策情境中認知加工理論模型的初步構建
王洪彪
(沈陽體育學院體育社會科學研究中心,遼寧沈陽110102)
運動決策研究在國內(nèi)外已經(jīng)成為運動心理學中一個成熟的研究領域。特別是最近幾年,從生態(tài)心理學與進化心理學視角對運動決策研究越來越多。從探討運動決策的實質出發(fā),在認知心理學視角下,探索了運動決策認知成分功能改變的過程與結構,構建了認知加工理論模型。認為:運動專家之所以在運動決策中優(yōu)于一般運動員,其認知功能改變的實質是他們習得了優(yōu)異的視覺搜索策略與更加熟練的掌握工作記憶的容量與組化能力,最終表現(xiàn)為認知功能的可塑性與決策進化的適應性。未來的研究應探索選擇性注意與工作記憶的相互關系,為專長訓練提供理論支持與實踐指導。
運動決策;認知加工;生態(tài)心理學;進化心理學
自認知運動心理學誕生以來,運動情境的決策研究一直是運動認知的核心和重要部分,參考認知心理學理論與觀點,運動決策的實質其實等同于運動情境中的問題解決。與傳統(tǒng)認知心理學中的問題解決的一個重要區(qū)別是,運動情境中的問題解決更加強調時間的緊迫性與環(huán)境的協(xié)調性。認知心理學中的雙加工理論認為,人們擁有兩個信息加工系統(tǒng),系統(tǒng)1進行的是直覺的、粗略的、自動的信息加工;系統(tǒng)2進行的是分析的、仔細的、控制的信息加工[1]。由運動情境問題解決的特點可知,運動情境中的決策更傾向于系統(tǒng)1的加工模式,由此,直覺決策成為運動情境決策中的主要決策形式,快速性、或然性和直接性成為運動直覺決策的3個最基本的特征[2],相應的運動決策領域也為研究直覺決策與運動信息的或然性加工提供一個平臺。運動認知中的信息加工過程在不斷地引起心理學家們的研究興趣,按照信息加工的鏈條,海量的研究探索了感覺、知覺、注意、記憶、思維、問題解決等等在運動情境中的特征與實質。但是,長久以來,受認知心理學中的信息加工理論的桎梏,并沒有一個較為合適的理論來對運動決策情境中的信息加工的獨特性進行解釋。已有的理論并不能很好地為運動決策情境中的信息加工提供更有價值的洞見。生態(tài)心理學與進化心理學作為認知心理學之后的主流理論流派,我們是否能夠借鑒兩者的理論來對運動決策情境中的信息加工特征進行完善與構建呢?
雙系統(tǒng)加工理論對運動決策情境中信息加工做出了一種解釋,即運動決策傾向于或然性直覺加工。除此之外,認知心理學對于信息加工的理論還存在著兩大爭議,即信息輸入的通道之爭,信息輸入之后對信息的加工是先后順序進行的還是即時同時進行的。這就是信息并行加工與串行加工的爭議。具體體現(xiàn)在運動決策領域中則存在直覺決策加工與分析決策加工的爭議。直覺決策信息加工更接近分布式并行加工,而分析加工更近似于串行加工。
分布式并行加工對大腦輸入的運動信息進行的是并行計算,其優(yōu)點首先是運動決策的強適應性:在運動信息或線索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其分布式并行計算也能夠為決策提供依據(jù);其次是運動決策的可進化性:對運動情境的適應及新異信息的加工是進化的結果。最后是運動決策彈性較大:如果存在阻礙運動決策加工的線索,分布式并行加工中的眾多運動線索會使決策參考繞過障礙而為運動決策提供支持。
當然,分布式并行加工在運動決策中成為決策中的主要形式,盡管有很多優(yōu)點,但是缺點同樣明顯,具體體現(xiàn)為:首先是決策的非最優(yōu)性,缺少集全控制,周圍運動線索同時利用過多,會產(chǎn)生干擾和冗余,而影響決策的準確性;其次為決策的不可預測性,如果運動信息“涌現(xiàn)”,則會造成運動決策系統(tǒng)的癱瘓。最后為不可控制性,分布式并行加工的信息越龐雜,越增加運動決策的不可控制性。
在運動決策情境中信息加工的串行計算與分布式并行計算正相反,其優(yōu)缺點互換。盡管決策的準確性高、結果預測性強、可控制性增加,但是與運動決策中最獨特性特征——時間緊迫性與環(huán)境協(xié)調性——相違背,速度與準確性權衡,只有追求速度,運動決策的執(zhí)行效果才會體現(xiàn)出來;在運動環(huán)境快速變化面前,“正確”將被“生存能力”所取代。
2.1 生態(tài)心理學視角
產(chǎn)生于20世紀90年代的生態(tài)心理學不僅已經(jīng)成為心理學研究中的一個成熟的研究范式,而且越來越趨向于復蘇完型心理學。生態(tài)心理學理論中兩個突出的特征是整體性和現(xiàn)場性。整體性強調個體、環(huán)境與任務的協(xié)調統(tǒng)一,生態(tài)心理學力主心理學研究的重點應該從個體的行為和認知過渡到考察個體和環(huán)境、任務之間的相互關系。在這里分為兩個面向,一個面向是把環(huán)境視為研究的背景而把個體或任務視作研究對象;另一個面向是把環(huán)境、個體和任務的交互關系視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場性是針對行為主義心理學和認知心理學趨向于實驗室研究的弊端,生態(tài)心理學重視和強調對心理的研究應該由實驗室行為或認知轉向現(xiàn)實情境。生態(tài)心理學家反對在認知研究中實驗室中人為對認知加以限制與操控,這種實驗室式的對認知的分解使我們應該重新評估整體與部分的關系。運動心理學在研究運動行為與運動認知的過程中,忽略了生態(tài)心理學所強調的兩個特征,盡管不乏有研究者對運動認知的實驗室研究范式提出質疑,盡管不乏有研究者對忽略運動認知研究中的環(huán)境因素提出批評,但這些在運動情境中的認知加工理論中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運動認知決策情景中信息加工的核心特征就是現(xiàn)場性和整體性,運動現(xiàn)場即臨場的認知加工,運動整體性即運動環(huán)境、運動個體和運動任務的交互作用的關系。運動認知理論中信息加工的過程在遵循認知加工的鏈條的同時,要考慮生態(tài)的作用。有相當多的研究表明,運動情境中的信息加工受壓力、焦慮等情緒因素的影響[3],而在實驗室對運動認知的實證研究恰恰屏蔽了生態(tài)現(xiàn)場性。如何考慮或如何把環(huán)境情境影響因素計算到認知加工理論模型中呢?環(huán)境因素影響運動情境決策的認知加工主要體現(xiàn)在選擇性注意與工作記憶及其二者關系上,二者及其關系在認知心理學理論中由丹尼爾.卡尼曼(1974)提出的資源有限理論對其進行闡釋與說明,我們可以考慮把環(huán)境情境產(chǎn)生的“choking”因素折算成信息單位,參考“雙重任務”范式,考察個體的信息加工過程。生態(tài)效度正越來越受到運動心理學家的重視,未來實驗模擬中決策與運動情境中決策的匹配度會成為衡量好的運動認知加工理論模型優(yōu)劣的一個重要指標。
2.2 進化心理學視角
進化心理學最早可追溯到1859年《物種起源》的出版。在這本書的末尾,達爾文對心理學的未來提出了自己的洞見,在進化論的恩澤之下,心理學將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進化心理學基本理論包括:①心理機制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演化形成的;②心理機制具有模塊性;③人的行為表現(xiàn)是心理機制和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4]。心理機制在演化過程中把約束(constraint)與可塑性(plasticity)視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因素。人類認知過程中很多自動化的反映傾向和容易出錯的反應機制,都可以用進化論觀點來解釋[5],在大多數(shù)運動決策情境下,已有研究表明高水平運動員大腦經(jīng)過運動塑造,在專業(yè)環(huán)境中的適應性反應績效遠遠高于一般水平運動員。這需要運動員突破既有的運動約束,盡管這些定式在運動認知解決問題過程中可能能夠迅速與節(jié)省地解決特定情境中的運動問題,但是受到認知定式的影響,遇到運動情境的中新穎情境,則會反應出適應不良;但是在運動情境決策中很多高水平運動員卻可以很順暢地解決新穎復雜運動情境下的難題,這就是大腦認知進化及其可塑性的影響,使得運動員逐步整合經(jīng)驗領域中的認知模塊,突破既有的運動規(guī)則與定式的約束,開發(fā)出新的認知功能與反應程序,從而提高運動決策水平。顯而易見的是,網(wǎng)球運動情境中的決策比田徑等封閉式運動項目更有利于運動員運動決策中適應性的進化。運動決策情境下的問題解決應該借鑒進化心理學中的模塊論,強調心理機制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是進化而來的心理機能,表現(xiàn)在大腦結構中不同部位功能的進化,相應的如語言認知模塊、運動認知模塊等等。
在對運動情境信息加工過程的理論解釋中,認知資源有限理論與圖式理論一直以來占有重要地位,認知資源有限理論認為運動決策過程會消耗認知資源,而個體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當消耗的整體認知資源超過了總的認知資源,其決策效率就會下降。在運動決策情境中,認知資源有限理論遇到的一個難以解釋的問題是如何區(qū)分消耗的資源是運動個體造成的、運動環(huán)境造成的還是運動任務造成的。實驗室研究分離出來的多是運動任務或運動個體消耗的認知資源,而運動決策研究長久忽略了運動環(huán)境這一因素。重視三者之間交互作用的生態(tài)心理學正是強調了這一點,運動環(huán)境或運動情景可測性計算依賴大腦區(qū)域建模和模擬,對這些模擬進行測試,然后將得到的數(shù)據(jù)與真實運動情境決策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比較,當然整個過程要保持運動個體與運動任務的穩(wěn)定。認知圖式理論將圖式看作是一種認知結構,在問題解決過程中通過圖式搜索可以將情境問題迅速歸類整理。圖式理論對于運動情境決策中的常規(guī)刺激信息的加工能夠做出合理的解釋,但是在運動情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新異的刺激線索,大腦并沒有保存相類似的圖式模式,那為什么優(yōu)秀運動員能夠更好地解決類似的問題呢?到目前為止,只有進化心理學對此做出了合理的說明。圖式理論認為歸類是一種自動化的認知加工過程,每個特定的大腦區(qū)域中都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高度重復的認知圖式,所以沒有必要捕捉運動線索的每個細節(jié),從而也就不需要大腦意識控制和認知資源消耗,可見,這一過程的信息處理是自動化加工的過程。在運動情境決策中“運動圖式一旦被激活,就能引導運動員以特定方式搜索問題空間,進而做出合理的回應[6]。
3.1 進化心理學視野下的分布式加工
棒球的外場手是怎樣在迅速移動中接住快速飛行中的棒球的?他所能看到的運動線索信息只是球飛行位置的軌跡,要真正推斷球在三維空間的飛行路徑,需要解復雜的微分方程組,還需要解附加的方程來預測球的未來方向,以及解更多的方程來將結果轉化為球員自己的運動。顯然,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他并沒有有意識地去解方程,但是他的大腦在這一瞬間是如何綜合運動情境的信息而做出決策的呢?在足球運動中有很多匪夷所思的射門得分的動作,但是這些非常規(guī)的動作并不是日常訓練的科目,突然出現(xiàn)的情境要求快速做出反應,這樣的信息加工是如何進行的呢?應用空間遮蔽研究范式對視覺搜索的研究表明,面對不完整的信息,優(yōu)秀運動員仍然能夠做出合理的運動決策,在這一過程中,盡管大腦輸入的是不完整的信息,但仍舊能夠提取客體的關鍵特征,特征提取(features retrieval)是借助視覺表象加工條件下對圖形被遮擋部分進行恢復性的一種完形加工過程[7]。而且這種提取關鍵特征信息進行加工的優(yōu)勢表現(xiàn)如此明顯,近期越來越多的運動心理學家開始關注運動經(jīng)驗對大腦皮層的認知可塑性的影響。人類大腦的大規(guī)模分布式并行加工機制是其運動情境決策的關鍵,大腦不是一個單一的信息處理機構,而是一個復雜的集合,由數(shù)百個專門區(qū)域交織在一起,其運動區(qū)域也存在功能補償,這種功能性補償與可塑性是負責運動信息加工特殊腦區(qū)進化適應的結果。
3.2 任務、環(huán)境與個體——心理與生理限制下的信息加工理論
描述了運動專家與非專家在運動決策情境中差異的特征與所存在差異的理論解釋,更使感興趣的一個問題是,運動專家如何獲得了這種認知專長?他們通過什么樣的學習與訓練突破了認知專長的限制呢?運動心理學家研究的目標是確定運動決策專長發(fā)展過程中什么認知過程引起了功能的改變,一旦專家和新手的差異確定,任務就變成了理解他們認知專長發(fā)展背后的認知機制,以往對于這種差異已經(jīng)有了非常多的研究,運動專家的技戰(zhàn)術知識的層級結構、組織形式更為復雜,他們更多地以深層原理而不是運動情境的表面特征來做出運動決策,經(jīng)常使用自動化加工,他們的知覺預測的過程和策略與新手相比也有差異。
在競技運動領域,技戰(zhàn)術知識的數(shù)量僅是成為運動專家的一個充分條件;是否具備符合該運動特征的有組織知識卻是成為運動專家的決定性因素,如羽毛球專家的技戰(zhàn)術知識是按照球路來組織的,棋牌類專家的知識中蘊涵大量知覺模式,他們共同的特征是其知識具有等級性結構。陳述性知識在專長中所起的作用,在于專家能根據(jù)需要提取不同知識,運用知識來進行其它認知活動,并使這些知識程序化,同時與其他能力一起來制約專長表現(xiàn)。從認知心理學角度與信息加工過程出發(fā),運動情境決策中的認知成分的獲得主要源于某些認知過程中認知功能的改變,到底是哪些認知過程的功能得到了改進呢?根據(jù)Schmidt的動作控制的開環(huán)理論——相對于閉環(huán)控制理論,開環(huán)控制理論主要用來解釋快速動作行為,運動決策項目通常要求在極其有限的時間與空間條件下做出運動決策,因此這樣的運動幾乎都是快速動作,根本沒有時間來進行反饋調節(jié),因此本理論模型參照了開環(huán)控制理論[8]提出了運動決策認知加工理論模型(圖1)。
圖1 運動決策情境中認知加工理論模型注:參考Richard.A.Schmidt,PhD and Craig.A.Wrisberg,PhD《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15]
在運動情境的快速決策中,運動員處于特定的運動場景之中,在對運動場景信息加工過程中首先要對輸入的動作信息進行辨別,然后根據(jù)所識取的關鍵動作特征信息進行反應選擇,此一階段的信息加工過程實質上是認知加工中的注意階段;反應選擇之后要進行應答編程了,通過注意到的關鍵信息或前行線索,大腦開始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加工的過程就是在為應答編程做準備。能夠被編程的遠不止是動作,焦慮、自信、沮喪還有憤怒等情緒因素都可以作為模塊添加到人類信息加工的操作系統(tǒng)中。對運動場景信息與大腦中先前所記憶的動作信息進行比較加工這一過程實質上是一個記憶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記憶通過不斷地提取與刷新大腦中的知覺模式與運動圖式,直至找到合適于處理此時此刻運動場景信息的最佳模式,才進行動作編程。之后進入到效應器階段,即生理限制階段。在生理限制階段,動作的加工速度主要取決于動作技術的熟練程度與神經(jīng)肌肉的協(xié)調配合程度,而非像執(zhí)行器階段即心理限制階段,取決于大腦中的動作知識的容量、結構與圖式。
對動作知識或技戰(zhàn)術知識進行提取與加工主要涉及到認知中的注意與記憶過程。在注意過程中,選擇性注意起著主要的信息過濾作用,在運動情境中,往往同時有多種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然而在特定的運動情境下,在時間緊迫情況下運動員只能加工處理數(shù)量有限的運動刺激。這種從外界環(huán)境中選擇特定的信息進行加工,同時忽視其他信息的認知過程就是選擇性注意[9],選擇性注意能夠保證運動員能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將有限的認知資源用于對運動員具有重要價值的運動刺激或運動任務的加工上。針對這種選擇性注意的過濾機制,運動心理學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所注意的運動信息如何被運動員所激活的問題上,實際上,選擇性注意同時包括興奮機制與抑制機制,就像許多研究者將空間選擇注意比喻為聚光燈一樣,被運動員所注意到的運動目標信息像被探照燈照到一樣其特征提取得到加強。然而,大量研究證據(jù)表明,在運動情境下,視覺注意過程能夠自覺激發(fā)運動員的心理和行為反應,如果對這些運動認知過程不進行過濾性選擇,就會導致運動行為決策的混亂與無序,使運動員做出一些與當前運動任務目標無關的運動行為,從而做出錯誤的運動決策,如在各種球類運動中對假動作做出的反應。對運動情景中所選擇的注意信息的激活主要通過特定的視覺搜索策略來完成。視覺搜索是指個體將視覺注意指向環(huán)境相關信息的過程,可以使操作者明確如何在特定情境中準備和操作技能[10]。運動心理學家開始關注視覺搜索行為在運動技能中的作用,是源于恰當線索信息的利用和搜索策略,可以為運動員在運動中贏得時間,進而贏得比賽。在運動決策情境中,視覺搜索存在于兩個方面:一是根據(jù)完成某種動作所需要的信息來進行信息搜索;二是根據(jù)視覺搜索獲得的信息來選擇適當?shù)膭幼?。而專家級運動員在注意階段認知專長獲得的實質就是習得了最佳的視覺搜索策略。有關選擇性注意的研究,Pashler指出,影響選擇性注意的最重要的兩個問題,一是有哪些因素影響運動注意選擇的有效性?二是被視覺選擇性注意所忽視的運動信息會得到什么樣的加工?[11]有關第二個問題,在運動心理學研究中還很少涉及,但對選擇性注意有效性的影響因素則在運動領域中得到了較多的研究,如運動刺激是立體還是平面特征維度、運動關聯(lián)刺激與非關聯(lián)刺激的特征維度等。選擇性注意與很多認知活動成分相關,同時也受其他認知結構的影響,特別是受到工作記憶的影響[12];在時間、空間都極為緊迫的運動情境中,運動員要根據(jù)場上的即時情況做出運動決策,其實是對以前的動作領域的知識提取加工的過程,但是工作記憶這種認知結構是如何影響運動決策的速度與準確性呢?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工作記憶的廣度,即工作記憶的容量。Miller在1956年首次提出了工作記憶容量問題,他研究得出工作記憶容量限制就是5~9個單位項目[13]。而有關于動作技能工作記憶容量的限制則沒有太多的報告;有研究認為,在手臂定位運動中其動作記憶工作記憶容量的上限是8個動作[14]。但是對“單位項目”的理解不同,很難得出一致的研究結論。這就涉及到第二個方面,即工作記憶的組化。工作記憶容量大不見得提取加工的速度就快,其只是個充分而非必要的條件,如果工作記憶組化能力差,對運動決策的速度和準確性可能造成損害。組化能力涉及到知識與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的理解與匹配能力;也包括對程序性知識與陳述性知識的相互轉化的能力。這也就是為什么習得了同樣技戰(zhàn)術知識,而在解決運動場景問題時會有所不同表現(xiàn)的原因之一。只要是新穎的運動刺激,即使是無關信息,也能進入到運動員的信息加工中樞從而干擾相關刺激信息的加工。但是如果運動激活的無關信息保持不變,個體就會通過習慣化,使處于注意中心的、與目標相關的信息加工過程免受干擾。這可以說明為什么優(yōu)秀的運動專家很少被對手的假動作所干擾。
圖1中的選擇性注意與工作記憶之間的雙向箭頭表示:選擇性注意與工作記憶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關系;人們己經(jīng)發(fā)現(xiàn)選擇性注意在工作記憶的多個環(huán)節(jié)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是兩者的關系在認知運動心理學的研究中幾乎沒有涉及到。可能有兩個原因,一是運動心理學家們還沒有意識到兩者關系的價值。二是運動場景比較難以把握,因為對視覺搜索與工作記憶的研究幾乎都要應用認知神經(jīng)科學的儀器與設備。在運動決策情境中信息加工理論模型的執(zhí)行器階段,即突破心理限制的分布式并行信息加工階段,主要體現(xiàn)是運動任務與運動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對新異運動信息的加工處理體現(xiàn)了適應性進化的心理機制。運動信息加工所產(chǎn)生的認知可塑性也主要發(fā)生在這一階段。對心理限制這一階段的研究想要把刺激信息加工的三階段分離開來,比如分離為知覺預測、視覺搜索、模式識別等,從分布式并行加工我們知道,大腦作為一個網(wǎng)絡模塊性結構與功能分區(qū)性結構,并沒有一個優(yōu)先加工某種信息的中樞機構,因此想要按照串行加工的方式,分離出清晰的信息加工的時間節(jié)點是較難做到的。選擇性注意與工作記憶由不同腦區(qū)負責,很難區(qū)分誰優(yōu)先加工。但當不同的行為模塊或認知模塊之間或多個同時出現(xiàn)的刺激之間出現(xiàn)沖突的時候,就有某種模塊被激活以做出決策。比如,你正在廚房里,兩手弄得很臟,這時候電話響了,同時外面又有人敲門。在這種情況下,那些相互沖突的沖動——趕快去接電話!不,先擦干凈手!不,先沖到門口去!——就可能使你手足無措,除非這時有另外一個后天習得的行為模塊進行仲裁,也許就是這個模塊讓你喊出一聲:“請等一下?!边\動決策過程中的仲裁模塊是后天習得的運動常識與經(jīng)驗,運動信息網(wǎng)絡的模塊化加工能夠保障避免短路或手足無措的情況出現(xiàn),在執(zhí)行器加工階段,箭頭指示表明信息流動的過程,整個過程中信息的加工是分布式并行的。
在效應器階段,即突破生理限制的串行信息加工階段,主要體現(xiàn)的是運動任務與運動個體的相互作用。從大腦發(fā)出的動作程序到達脊髓運動神經(jīng)中樞以后,決策的效率主要依靠運動個體的生理因素,在這一串行加工過程中,運動信息流脫離了高級認知加工階段,主要局限于神經(jīng)生理傳導速度與肌肉動作速度。
相信在目前理論心理學背景下,在生態(tài)心理學與進化心理學視域下的分布式并行加工理論模型(又稱為神經(jīng)網(wǎng)絡模型)能夠解釋運動決策情境中的信息加工的特征與實質[16]。毫無疑問,大腦在整體上對信息流的加工是大規(guī)模分布式并行的,大多數(shù)的運動神經(jīng)元都在同一時間啟動,這使得數(shù)以億次的計算同步進行,隨著運動信息流時間分辨率的逐步提高(ERP時間分辨率可以達到1毫秒),可以記錄每個運動神經(jīng)元的放電過程;而隨著空間分辨率的提高(fMRI空間分辨率可以達到1毫米),可以形象地定位或描繪單個的運動神經(jīng)元。運動決策的認知加工研究現(xiàn)在已經(jīng)逐步深入到認知神經(jīng)科學,對運動信息流動的解釋已經(jīng)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信息加工理論,同時向著神經(jīng)科學的方向不斷進化。未來的研究其一是通過實證研究檢驗此模型的解釋度,其二是通過理論研究向應用研究過度,探討運動決策專長獲得的限制性因素,為運動決策專長訓練提供理論與實踐支持。
[1]劉金平,周廣亞,劉亞麗.情境啟動和認知需要對決策中信息加工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8,31(2):315-318.
[2]王 斌.運動直覺的理論建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2):184-187.
[3]鄭秋芳,章崇會.當代運動直覺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5):101-104.
[4]丁 峻,張 靜,陳 巍.近二十年進化心理學研究述評[J].湖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4(4):8-11.
[5]王 燕,陸慧菁.從演化的角度看人類心理——評張雷的《進化心理學》[J].心理科學,2010,33(1):253-254.
[6]陳栩茜,張積家.注意資源理論及其進展[J].心理學探新,2003,23(4):24-28.
[7]游旭群.視覺特征提取加工中的認知可塑性[J].心理科學,2004,27(1):46-50.
[8]張英波.動作學習與控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94.
[9]陳彩琦.視覺選擇性注意與工作記憶的交互關系——認知行為與ERP的研究[D].廣州:華南師范大學,2004.
[10]Magill R.A.運動技能學習與控制[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6:151.
[11]Pashler H.The Psychology of attention[M].Cambridge:MIT Press,1998.
[12]Baddeley A D.Working memory[M].NewYork:Oxford University,1986.
[13]Miller 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 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7.
[14]Wilberg R B,Salmela J.Information load and response consistency in sequential short-term memory[J].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1973,37:23-29.
[15]Schmidt R A,Wrisberg CA.Motor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0:95.
[16]麥克萊蘭J.L.,克利爾曼A.,瑟凡-施里伯 D.并行分布式加工(PDP):聯(lián)結人機智能的橋粱[J].應用心理學,1992,7(1):8-13.
Initial Construction of Cognitive Processing Models in the Sport Decision-making Situations
WANG Hongbiao
(Research Center of Sport Social Science,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Shenyang 110102,Liaoning,China)
Sport decision-making has become a mature field of study in sport psychology.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more and more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psychology and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were done in sport decisionmaking.In this study,we explored the nature sport decision-making of cognitive psychology perspective,and explored the cognitive component function changes in spor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and structure,and structured a theoretical model of cognitive process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asons why sports experts in the decision-making of the campaign better than the general athletes are their cognitive function essence acquisition of the superior visual search strategies and a more skilled master of working memory capabilities,and ultimately manifested as cognitive functional plasticity and evolution of adaptive decision-mak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memory and selective attention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future,and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expertise in training and practice guidance.
sport decision-making;cognitive processing;ecological psychology;evolutionary psychology
G804.8
A
1004-0560(2013)03-0028-05
2013-01-15;
2013-04-10
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11YJCZH165。
王洪彪(1976-),男,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運動心理學與體育社會學。
責任編輯:劉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