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 婷(浙江金道律師事務所律師)
2011年3月的一天傍晚,在廣州地鐵4號線新造站內,一名年輕女子因情感糾紛,在毫無防備狀態(tài)下被其前男友顧某用菜刀砍傷多處,當場死亡。事發(fā)時正值地鐵人流高峰期,地鐵站保安看到年輕男子拔刀行兇,當時就嚇壞了,沒有采取任何行為制止,只是打電話請求同事過來幫忙。
案發(fā)后,法院以故意殺人罪判處顧某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賠償死者家屬經濟損失227015元。兇手被判死刑后卻沒有對死者家屬給予任何賠償。
死者家屬悲憤之下,將廣州地鐵公司告上法庭。死者家屬認為,當地鐵站保安到達現(xiàn)場時,顧某僅是按住了死者,還沒有拿出刀。后來,眼看兇手揮刀連續(xù)砍向死者,地鐵站保安沒有采取任何行為制止歹徒行兇,導致死者當場死亡。被告地鐵公司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在顧某沒有賠償的情況下,被告應當承擔補充責任。請求法院判令廣州地鐵公司賠償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中判決的賠償金額227015元的20%。一審法院支持了死者家屬的訴訟請求。廣州地鐵公司不服向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維持一審法院判決。
點評
這是一起關于侵權責任法第37條適用的侵權案件,其典型性體現(xiàn)在因第三人造成地鐵內乘客傷亡的情況下,地鐵公司是否因安全保障義務而需承擔補充責任。實質上則是認定,地鐵公司作為公共場所管理人,其安全保障義務的界限。
侵權責任法第37條規(guī)定,賓館、商場、銀行、車站、娛樂場所等公共場所的管理人或者群眾性活動的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因第三人的行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管理人或者組織者未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
該條款在司法實踐中應用很廣泛,明確規(guī)定了公共場所管理人具有法定的安全保障義務,違反了安全保障義務的,需要承擔直接責任或者補充責任。但是,關于安全保障義務的標準和界定,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因此,在具體個案中,安全保障義務的判斷標準各有差別。
一起刑事案件,顧某犯罪行為已超出地鐵公司的安全保障義務范圍,地鐵公司不應當承擔安全保障義務。地鐵公司作為一個為公眾提供交通服務運輸的企業(yè),應承擔的安全保障義務僅限于保障購票進入地鐵站內的乘客因地鐵設備和場地存在瑕疵而受到的傷害。而兩審法院都認為,地鐵公司作為廣州地鐵四號線新造站的經營者和管理人,應當對在站場內的乘客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在本案案發(fā)過程中,地鐵公司沒有及時采取措施防止和制止事態(tài)的惡化,屬于對地鐵站內的乘客沒有盡到安全保障義務,對被害人的死亡有一定過錯。
由此可以知道,公共場所管理人的責任比較重大,法律對其安全保障義務設置了比較高的標準。作為公共場所的管理人,其安全保障義務不僅僅是硬件設施要合乎標準,如樓梯設計符合行業(yè)標準、地面防滑設施、設置警示標志;還包括對其管理范圍內的乘客的人身財產安全的保障,如配備安保人員、遇到突發(fā)事件時及時防范和處理等。
柴立青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