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惠,劉肇杰,李海峰,宋 敏
(1.天津中醫(yī)藥大學,天津300073;2.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天津300150)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常表現為餐后容易產生脹氣、食欲不振等,與進食有關,且會持續(xù)1個月以上[1-2]。西醫(yī)目前多采用益生菌(整腸生、培菲康等)治療,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體腸道、生殖系統(tǒng)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tài)平衡、發(fā)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可以調節(jié)腸道菌群,通過維持腸道菌叢平衡,保持益生菌優(yōu)勢地位,改善患兒免疫力、促進胃腸消化吸收,并且預防各種疾病。
1.1 一般資料 80例病例均來自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兒科門診患兒,中醫(yī)診斷為痞滿,臨床表現為食少納呆、嘔吐泄瀉、口淡無味、手腳發(fā)涼、舌質淡等特點。將80例患兒按就診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40例,治療組中男20例,女20例;年齡2~12歲;病程最長7 d,最短3 d。對照組中男19例,女21例;年齡 2~12歲;病程最長 6 d,最短2 d。2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西醫(yī)診斷標準參照羅馬Ⅲ標準[3]:1)餐后飽脹感、早飽、上腹疼痛或上腹燒灼感,符合1項或以上;2)無器質性疾病可以解釋這種癥狀的發(fā)生;3)在診斷前至少存在6個月,診斷前3個月內癥狀滿足診斷標準。中醫(yī)診斷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yī)診治規(guī)范(草案)》[2]:脾胃氣虛型主癥見脘腹痞滿隱痛,勞累后加重或饑餓時疼痛,納差而飽,大便溏軟,舌質淡,體胖有齒痕,苔薄白或白膩;次癥見泛吐清水,噯氣不爽,口淡不渴,頭暈乏力,脈細弱。具備主證2項加次證1項即可確診。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應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2組總有效率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療效采用秩和檢驗。
2.1 對照組 常規(guī)給予雙歧桿菌乳桿菌三聯活菌片(內蒙古雙奇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S19980004),≤1歲患兒 1 g/次,3次/d;>1歲患兒1.5 g/次,3次/d。
2.2 治療組 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予加減桂枝湯,藥物組成:桂枝6 g,白芍6 g,炙甘草6 g,藿香6 g,麥芽10 g,神曲10 g,雞內金10g,木香6 g。濕重者可將藿香改為茵陳;無苔者可加女貞子6 g。上藥濃煎至50 mL,1劑/d,2次/d,4 d為1療程。
3.1 療效標準 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yī)診治規(guī)范(草案)》[4]制定。1)臨床治愈:癥狀、體征消失或改善在3級以上,異常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保持2個月以上不再復發(fā);2)顯效:癥狀、體征減少或改善在2級以上,異常指標明顯改善;3)好轉:癥狀、體征減輕或改善在1級以上,異常指標好轉;4)無效:癥狀、體征及異常指標均無好轉。
3.2 治療結果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結果比較(n=40) 例(%)
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加之生機蓬勃,脾胃易傷,升清降濁功能失調易發(fā)為本病,中醫(yī)根據小兒發(fā)病的病因病機辨證論治,多采取溫陽健脾之法,臨床采用桂枝湯加減治療?!侗婷}法》指出:“中焦不治,胃氣上沖,脾氣不轉,胃中為濁,營衛(wèi)不通,血凝不流”,強調了營衛(wèi)二氣的盛衰與脾胃功能緊密聯系起來,只有中焦脾胃功能的正常發(fā)揮,營衛(wèi)之氣才會旺盛暢行。此外,《靈樞·營衛(wèi)生會》篇云:“營衛(wèi)出于中焦”,營衛(wèi)之氣均由脾胃運化的水谷精氣所化生,若營衛(wèi)不和,使中焦脾胃升清降濁之職失司,表現出神疲體倦、惡風寒、納呆少食等癥狀。此時運用調和營衛(wèi)之法,使營衛(wèi)調和,氣機暢通,從而恢復脾胃運化水谷、升清降濁之職,恢復各臟腑之間平衡和諧的關系,則諸病自愈[5]。桂枝湯原為治療太陽中風之證而設,被譽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wèi),解肌發(fā)汗之總方[6],脾氣虧虛為本證的病理特點,脾虛不能運化水濕,濕盛又易困脾,故取藿香辛溫芳香,偏走中上二焦,即能外散表邪而辟穢氣,又能內化濕濁而醒脾胃。具有散而不峻,溫而不燥之特點,為芳香化濁,健運脾胃之要藥。另《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記載:“雞內金,雞之脾胃也,為健脾胃之妙品,脾胃健壯,益能運化藥力以消積也”[7],故用雞內金健脾消食。同時合六神曲共奏健脾和胃,消食調中之效。全方立意精巧,組方精當,藥簡效宏。
[1]于波,張春莉,關小軍,等.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漿胃動素生長抑素與胃排空的關系[J].黑龍江醫(yī)藥,2008,21(6):103-104.
[2]孫曉寧,劉曉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血漿胃腸激素水平研究[J].海南醫(yī)學院學報,2005,11(4):248-250.
[3]羅馬委員會.功能性胃腸病羅馬Ⅲ診斷標準[J].胃腸病學,2006,11(12):761-765.
[4]張萬岱,危北海,陳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草案)[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消化雜志,2004,12(6):381-383.
[5]李全利.桂枝湯加味治療胃神經官能癥62例[J].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5(5):716.
[6]宋延強,傅延齡.《傷寒論》桂枝湯、柴胡劑新說[J].吉林中醫(yī)藥,2011,31(3):189-190.
[7]張文風.張錫純巧用雞內金經驗[J].江蘇中醫(yī)藥,2009,41(7):64-65.